習慣上機器視覺被定義為:用於檢查、過程控制及自動導航的電子成像。在機器視覺應用中,計算機(不是人類)使用成像技術來捕獲圖像作為輸入來實現提取和傳遞信息輸出的目的。據麥姆斯諮詢報導,除傳統工業應用,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增強現實和虛擬實境(AR/VR)技術及智能安全系統的機器視覺能力均要求使用先進的數字成像技術。該技術可使機器視覺在低光或無光條件下「看得」更清晰、更遠,由於無需可見光源,所以不會干擾人類正常活動。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機器視覺技術需要依賴於大量光源來捕捉圖像,可用光源包括螢光、石英滷素、LED、金屬滷化物(汞)以及氙氣。當單獨使用其中一種光源時,就需要耗費大量能耗,且生成的圖像質量很差。如此來看,這些光源並不能滿足已超越傳統工業應用範疇的使用需求。
AR/VR、安全系統以及ADAS駕駛監控採用了眼動追蹤、面部識別、手勢控制和人臉識別技術,以及集成了帶有夜視功能的ADAS環視(surround-view)攝像頭等功能,但這些應用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均需要可見光光譜以外的照明。在過去幾年中,數字近紅外(NIR)成像技術的進步已徹底革新了機器視覺和夜視的能力。
NIR為何是當前機器視覺應用的必要條件?
NIR用於在可見光光譜範圍之外的物體或場景照明,並使攝像頭能夠在超出人類視覺能力的低光或無光情況下「看到」。雖然在某些應用中低級別LED仍需增加NIR,但NIR需要的電能非常少且幾乎不會干擾用戶。在如AR/VR或駕駛監控系統等應用中,NIR的這些特點對於精確地眼動追蹤和手勢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安全攝像頭應用的案例中,NIR可在入侵者不知情的情況下監控他們。
此外,NIR在夜視條件下比可見光產生更多光子,該特點使其成為夜視應用的理想選擇。舉例說明,下面我們在ADAS系統中,比較夜視條件下兩種方法的優劣。
其中一家汽車製造商使用了一種被動式遠紅外(FIR)系統,它可根據物體熱量記錄圖像並顯示為明亮的負像。雖然能探測的有效距離高達980英尺,但由於它是依賴於物體發出的熱量來記錄,所以產生的圖像並不清晰。
而另一家汽車製造商採用了NIR技術,該技術可在黑暗中產生鮮明清晰的圖像,就好像用汽車遠光燈照著拍攝一樣。不管物體溫度如何,其圖像均可被捕捉到。但是,該NIR系統的最大有效探測距離為600英尺。
NIR的局限性
大多數情況下,NIR相比其它替代方法的改進顯著,但使用它並不是沒有挑戰。NIR成像系統的有效範圍與其靈敏度直接相關。最好條件下,目前的NIR傳感器結構可實現≤ 800nm的靈敏度。如果可將NIR成像系統的靈敏度增加到850 nm或更高時,那麼就可進一步擴大其有效距離。
NIR光學成像的有效距離是由兩個關鍵測量參數決定:量子效率(QE)和調製傳遞函數(MTF)。成像儀的QE代表其捕獲的光子與轉化為電子的光子的比率。
QE越高,NIR照明距離就越遠,圖像也就越亮。100%的QE意味著所有被捕獲的光子都被轉化為電子,從而可實現最亮的可能圖像。但目前,即使是最好的NIR傳感器技術也只實現了58%的QE。
MTF則是測量圖像傳感器以特定解析度從物體到圖像的傳遞對比能力。MTF越高,圖像就越清晰。MTF受到從像素跳出的電子信號噪聲的影響。因此,為了維持穩定的MTF並實現清晰的圖像,電子需要時刻保持在像元中。
圖1 該模擬圖像可顯示低MTF與高MTF之間的明顯差別
現有解決方案面臨的挑戰
當在不可見條件下中使用NIR時,NIR的波長就會增加。其結果就是矽的QE就會減弱,而晶體中光子的轉化效率就會降低。因此要想產生相同數量的光子,就需要更厚的矽。所以,傳統增加QE的方法就是使用厚矽。與薄矽相比,使用厚矽可增加光子吸收的機會,提供更高QE並增強信號強度。
在單像元探測器的案例中,使用厚矽可提高NIR的QE到90%以上。然而,如果該應用要求更小像元而持續增加矽厚度,當矽的厚度增加到100 μm時,就會導致光子跳到鄰近像元中,產生串擾,這樣反而會減少MTF。結果就是,雖然圖像傳感器對NIR照明更敏感,但其解析度卻更低,所形成的圖像明亮卻模糊。
解決此問題的一種方法是,使用深槽隔離(DTI)技術,在像素間建立阻擋層。雖然標準DTI已經被證實可以改善MTF,但它也可產生破壞圖像暗區的缺陷。這便給致力於為機器視覺應用提高NIR照明的公司帶來了難題。
技術突破
近期已有了一些技術突破,解決了只能使用厚矽來增加光子吸收的問題。首先,升級後的DTI方法是開發利用先進的300mm製造工藝,在相鄰像元間建立矽氧化物阻擋層,可導致氧化物與矽之間的折射率改變,從而在同一像素內形成光學限制。與傳統的DTI不同,升級後的DTI並不是使溝槽變寬,而是使其變深,溝槽依然很窄,這樣有助於控制光子。
其次,在晶圓表面實現了一種類似於太陽能電池加工中金字塔結構的吸收結構,用於製造散射光學層。小心地實現該光學層可防止在圖像暗區出現瑕疵,並進一步增加矽中光子的路徑長度。這種結構的形狀使得矽內部的光路徑更長,而不是筆直地向上或向下。通過光波路徑分解並使其散射開來,可對光路徑長度產生影響。其結果是,吸收結構中的光反射光線在上像桌球一樣來回反射,增加了其吸收概率。
確保吸收結構角度的精準性對散射光層的有效性至關重要。如果角度是錯的,它就可能導致光子反射到下一個像元,而不是回到原來的像元。
圖2 吸收結構的形狀會使矽內部的光路徑變長,而不是筆直地向上或向下
結論
通過與代工廠合作夥伴的密切合作,豪威科技(OmniVision)開發了Nyxel NIR技術,該技術解決了經常困擾NIR開發的性能問題。通過厚矽和升級後DTI的結合,並利用光散射層來管理表面紋理,與OmniVision上一代傳感器相比,使用Nyxel技術的傳感器可將QE效能提升到先前的3倍,從而使NIR的靈敏度達到850nm,且不會造成其他圖像質量指標退化。
該結果是令人信服的。配備了此項技術的傳感器可在極低的光照條件、探測更遠距離的圖像,提供更高的圖像質量,並且工作時所需的光源輸入和功耗均減少,從而滿足了如AR/VR、 ADAS和夜視應用等先進機器視覺的新要求。
推薦閱讀
今年的5月12日為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今年主題為「提升基層應急能力,築牢防災減災救災的人民防線」。紅外熱成像技術在防災減災救災等各個環節都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高德智感與合作夥伴聯合推出的化工行業紅外熱成像視頻監控系統解決方案,已在多個化工園區安防系統中得到應用。 ▲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現場 提到化工行業,經常會讓人聯想到一個詞:危險。 這樣的印象並非空穴來風,只要稍稍回顧一下近些年來發生在化工領域的天津港8·12爆炸、江蘇響水3·21爆炸等重特大事故,就會發現對安全生產的重視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江蘇響水3·21爆炸事故現場 防患於未然,是我們面對化工安全的首要態度
發表於 2020-05-12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急重症患者的遠程會診。1 月 29 日,在遠程醫療平臺上,由鍾南山院士擔任組長的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病例會診專家組,對廣東 5 例危重症患者進行了第一次遠程會診。此次會診持續了 3 小時 25 分鐘,參與遠程會診的有 5 家醫院的 10 名專家。遠程會診系統通過傳遞圖像、文字、影像系統等,直接在屏幕上將信息共享給對方,可以充分利用專家資源進行診療或在線交流,同時減少醫患直接接觸。既節省了成本,又能直接保障安全性,還提升了疫情應對的指揮調度能力,更有利於疫情的防控。 5GVR 紅外熱成像測溫面對即將到來的返程高峰與疫情防控工作,其中「5G 紅外熱成像測溫」服務因其「無接觸式檢測
發表於 2020-02-19
自2003年非典爆發以來,世界各國的主要國際機場都大量部署了紅外熱檢測系統(infrared thermography :IRT)用來檢查發熱的乘客。這種快速,非接觸的檢測方式很快獲得了大量的採用。但是,單純紅外IRT的檢測準確性受到環境溫度,溼度等因素的影響較大。而且人在攝入酒精,或者退燒藥物以後,體溫也會被影響,誤導檢測設備。 由於傳統單純紅外傳感型檢測的準確性較差,利用可見光成像與紅外熱成像組合分析成為一種更加準確有效的檢測方案。 人在感染病毒發病以後,人體生物體徵信號會出現異常,比如:體溫升高,心跳加快,呼吸加快。因此綜合利用這些生物體徵信號進行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檢測的準確性。第一代的綜合分析檢測設備採用
發表於 2020-02-10
在《一文讀懂紅外傳器》中,我們了解到,紅外熱成像儀是紅外傳感器的諸多應用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應用,從最初僅限於作為軍用高科技產品,現在已經越來越普遍地走向工業和民用市場。在電影《蒸發密令》裡有這樣一個鏡頭,施瓦辛格為了躲避持有熱成像儀的對手的追殺,跳進了裝滿水的浴缸裡,以便將自己的溫度和周圍保持一致,從而試圖遮蔽自己的紅外信號源,避免熱成像儀的偵查。要想知道熱像儀為什麼這樣神奇,首先還得從它的工作原理說起。紅外熱成像儀的工作原理所有高於絕對零度(-273℃)的物體都會發出紅外輻射。利用某種特殊的電子裝置將物體表面的溫度分布轉換成人眼可見的圖像,並以不同顏色顯示物體表面溫度分布的技術稱之為紅外熱成像技術,這種電子裝置稱為紅外熱成像
發表於 2020-01-08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獲得美國國防部「多學科大學研究計劃」(MURI)項目資助,研究更好的下一代紅外成像技術。銅和鋅、銅和錫、鐵和碳等化學元素的組合可以分別製得黃銅、青銅和鋼金屬合金,獲得獨特的性質,例如可用於特定目的的高強度和耐腐蝕性等。作為美國國防部MURI項目的一部分,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張永航(Yong-Hang Zhang)教授和Andrew Chizmeshya副教授正在這個方向上進行探索,他們將研究矽鍺錫(SiGeSn)合金的基本材料特性,用於開發更輕、更快、更節能的下一代紅外成像技術。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張永航教授,將在MURI資金支持下研究SiGeSn合金的質量
發表於 2019-06-09
。然而,紅外光和可見光(我們的眼睛所看到的)的能量存在顯著差異。電磁波譜,顯示SWIR、MWIR和LWIR輻射的波長範圍(圖片來源:FLIR)在大多數情況下,紅外光譜主要分為近紅外(NIR)、短波紅外(SWIR)、中波紅外(MWIR)和長波紅外(LWIR)。「熱像儀」利用MWIR或LWIR傳感器,探測從目標發射出的熱能。簡單地說,他們探測到的是熱而不是光。與圖像增強系統相比,這是顯著的優勢,因為II設備至少需要一定量的環境光才能工作。熱成像攝像頭無需可見光即可工作,因為它只探測從場景中的目標發出的熱量。當熱像儀首次開發並用於軍事領域中時,使用的傳感器主要是需要低溫冷卻至液氮溫度(77K或-200℃)的LWIR或MWIR傳感器。他們需要保持
發表於 2019-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