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視技術中的微光成像和紅外熱成像技術對比分析

2020-12-06 電子產品世界

1 引言

始於20世紀60年代的微光夜視技術靠夜裡自然光照明景物,以被動方式工作,自身隱蔽性好,在軍事、安全、交通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近年來,微光夜視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基礎上,第四代技術應運而生。始於20世紀50年代的紅外成像技術也走過了三代的歷程,它以接收景物自身各部分輻射的紅外線來進行探測,與微光成像技術相比,具有穿透煙塵能力強、可識別偽目標、可晝夜工作等特點。可以說,微光成像技術和
紅外熱成像技術已經成為夜視技術的二大砥柱。

2 微光夜視技術及其發展

2.1 第一代微光夜視技術

20世紀60年代初,在多鹼光陰極 (Sb-Na-K-Cs)、光學纖維面板的發明和同心球電子光學系統設計理論的完善的基礎上,將這三大技術工程化,研製成第一代微光管。其一級單管可實現約50倍亮度增益,通過三級級聯,增益可達5x104~105倍。第一代微光夜視技術屬於被動觀察方式,其特點是隱蔽性好、體積小、重量小、成品率高,便於大批量生產;技術上兼顧並解決了光學系統的平像場與同心球電子光學系統要求有球面物(像)面之間的矛盾,成像質量明顯提高。其缺點是怕強光,有暈光現象。

2.2 第二代微光夜視技術

第二代微光夜視器件的主要特色是微通道板電子倍增器(MCP)的發明並將其引入單級微光管中。裝有1個MCP的一級微光管可達到104—105亮度增益,從而替代了原有的體積大、笨重的三級級聯第一代微光管;同時,MCP微通道板內壁實際上是具有固定板電阻的連續打拿級,因此,在恆定工作電壓下,有強電流輸入時,有恆定輸出電流的自飽和效應,此效應正好克服了微光管的暈光現象;加之它的體積更小、重量更輕,所以,第二代微光夜視儀是目前國內微光夜視裝備的主體。

2.3 第三代微光夜視技術

第三代微光夜視器件的主要特色是將透射式GaAs光陰極和帶Al2O3,離子壁壘膜的MCP引入近貼微光管中。與第二代微光器件相比,第三代微光器件的靈敏度增加了4倍-8倍,達到800μA/Im~2600μA/Im,壽命延長了3倍,對夜天光光譜利用率顯著提高,在漆黑(10-4lx)夜晚的目標視距延伸了50%-100%。第三代微光器件的工藝基礎是超高真空、NEA表面激活,雙近貼、雙銦封、表面物理、表面化學和長壽命、高增益MCP技術等,又為發展第四代微光管和長波紅外光陰極像增強器等高技術產品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圖1所示是用三代微光夜視儀在同樣條件下分別獲取的圖像,從圖中可明顯看出第三代要優於第二代,而第二代又遠遠優於第一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0661.htm



2.4 微光夜視技術的發展趨勢

微光夜視器件的研究方向是致力於提高已有的幾代產品的性能,降低成本,擴大裝備;進一步延伸新一代產品的紅外響應和提高器件的靈敏度。

2.4.1 超二代微光夜視技術

超二代微光管採用與第三代微光近貼管結構大體相同的技術,主要技術特點是將高靈敏度的多鹼光電陰極引入到第二代微光管中,並借用第三代微光MCP、管結構、集成電源以及結晶學、半導體本體特性等機理和工藝研究成果,其成像質量大幅度提高,由於工藝相對簡單,價格相對較低,因而成為目前的主流產品。

2.4.2 第四代徽光夜視技術

近來,微光管的設計者從MCP中去除離子壁壘膜以得到無膜的微光管,同時增加1個自動門開關電源,以控制光電陰極電壓的開關速度,並且改進了低暈成像技術,有助於增強在強光下的視覺性能。1998年Litton公司首先研製成功無膜MCP的成像管,在目標探測距離和分辨力上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極低照度條件下。其關鍵技術涉及到新型高性能無膜MCP、光電陰極與MCP間採用的自動脈衝門控電源及無暈成像技術等。這種無膜的BCG-MCPIV代微光管技術雖然剛剛起步,但良好的性能使其必然成為本世紀微光像增強技術領域的新熱點。

3 紅外成像技術及其發展

3.1 第一代紅外熱像技術

熱成像技術的發展始於上世紀50年代,起初只能研製出基於單元器件的熱像儀,場頻較低,只限於小範圍應用。直到20世紀70年代中長波碲鎘汞(MCT)材料與光導型多元線列器件工藝成熟之後,熱像儀才開始大量生產並裝備軍隊。熱像儀的種類繁多,可大致分為二類:一類是通用組件化的熱像儀;另一類是按特殊要求設計的熱像儀。

美國發展的是60元、120元與180元光導線列器件並掃的通用組件化熱成像體制。它們的幀頻與電視兼容,也是隔行掃描制,每場只有60行、120 行和 180行,並分別由同步掃描的60元、120元和180元發光二極體對應地顯示每幀的圖像。在歐洲,以英國的熱像儀為代表採用了串並掃體制。它以掃積型光導MCT探測器為基礎構成了英國的第二類通用組件熱像儀。這是一種完全電視兼容、解析度與普通電視相同的熱像儀。不論串掃、並掃或串並掃體制的熱像儀都需要光機掃描。因此,此類熱像儀統稱為第一代熱像儀。

3.2 第二代紅外熱像技術

最近,正在大力發展不用光機掃描而用紅外焦平面陣列(IRFPA)器件成像的熱像儀。由於去掉了光機掃描,這種用大規模焦平面成像的傳感器被稱為凝視傳感器。它的體積小、重量輕、可靠性高。在俯仰方向可有數百元以上的探測器陣列,可得到更大張角的視場,還可採用特殊的掃描機構,用比通用熱像儀慢得多的掃描速度完成360。全方位掃描以保持高靈敏度。這類器件主要包括InSb IRFPA、HgCdTeIRFPA、SBDFPA、非製冷IRFPA和多量子阱IRFPA等。此類熱像儀被稱為第二代熱像儀。

3.3 第三代紅外熱像技術

第三代紅外熱像技術採用的紅外焦平面探測器單元數已達到320x240元或更高(即105-106),其性能提高了近3個數量級。目前,3μm-5μm焦平面探測器的單元靈敏度又比8μm-14μm探測器高2~3倍左右。因而,基於320x240元的中波與長波熱像儀的總體性能指標相差不大,所以3μm- 5μm焦平面探測器在第三代焦平面熱成像技術中格外的重要。從長遠看,高量子效率、高靈敏度、覆蓋中波和長波的HgCdTe焦平面探測器仍是焦平面器件發展的首選。

3.4 紅外技術的發展趨勢

紅外技術的發展以紅外探測器的發展為標誌,可以從紅外探測器的發展來推斷其發展趨勢。

(1)紅外焦平面器件發展到高密度、快響應、元數達到106—10。元以上的大規模集成器件,由二維向三維多層次結構發展,在應用上就可以實現高清晰度熱像儀,極大地縮小整機體積,增強功能。

(2)雙色、多色紅外器件的發展使整機可同時實現不同波長的多光譜成像探測,成倍擴大系統信息量,成為目標識別和光電對抗的有效手段。

(3)探測器在焦平面上實現神經網絡功能,按程序進行邏輯處理,使紅外整機實現智能化。


相關焦點

  • 夜視技術中的微光成像和紅外熱成像技術比較
    打開APP 夜視技術中的微光成像和紅外熱成像技術比較 佚名 發表於 2010-10-14 17:49:01 1 引言
  • 安防夜視監控技術戰:紅外熱成像pk微光
    微光夜視和熱成像技術在實際應用上有些類似,這兩種技術的攝像機主要應用在夜間且對設備的隱蔽性有一定要求的特種監控場所,比如軍事、刑偵、緝毒緝私、保衛等,在這類監控場所該兩款設備都是非常合適的。    微光夜視攝像機是將微弱自然光生成的電子圖像增強到可實現有效監視的視頻圖像,來對場景進行監視。
  • 微光夜視與熱成像技術如何應用安防監控
    其中微光技術和紅外熱成像技術在安全防範系統中也得到了應用。 微光夜視監控技術是用電真空和電子光學等技術,實現光子圖像—電子圖像—可視視頻圖像的轉換,在轉換過程中,通過對電子圖像的增強技術,來實現對圖像的可視增強,進而達到在有微弱光線下的一種夜視技術。
  • 黑夜裡的眼睛 論紅外成像和微光成像異同
    的確,在安防監控中,夜視一直是一個困擾大家的問題。在現有的安防技術中,微光和紅外成像是運用最廣的夜視技術。而微光成像主要運用在反恐偵查,部隊作戰的夜視儀中、而紅外夜視成像主要用於監控攝像機的夜間監控較多。當然,二者也有穿插,諸如出現微光監控攝像機和紅外夜視儀等產品。  既然二種夜視技術都很優秀,那他們是否曾有過PK呢?
  • 熱成像VS微光夜視,誰是全天候成像王者?
    我們在電影和電視中看到的那些綠色圖片,是來自於微光夜視儀(NVG)或使用相同核心技術的其他裝置。  紅外照明(I2)相機  I2相機通過投射其成像傳感器能夠感知的近紅外光,並接收從物體上的反射實現成像。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但是I2相機仍需要依靠反射光成像,因此它們與其他依賴於反射光線的夜視相機一樣有局限性:拍攝範圍小、對比度差。
  • 遠紅外熱成像和夜視:中間不是 「等於號」
    在車載這個領域,軒轅君接觸時間越長,越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每每談及熱成像技術,必然與夜視功能聯繫起來。「紅外熱成像」+「夜視」,似乎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固定的搭配組合,兩者中間畫上了「=」!而實際上,能實現所謂的「夜視」功能,並非遠紅外熱成像產品一家獨有。比如微光夜視技術,可將接收的少量可見光放大,並通過屏幕(HUD、後視鏡、中控屏幕等)顯示出來。最近幾年微光技術聲名大噪,不少產品如記錄儀、360全景影像系統、流媒體後視鏡產品等,都在打各種「微光」、「星光」夜視功能。
  • 紅外熱成像與普通攝像機區別,熱成像攝像頭不懼風雨全天候監控
    若採用微光夜視設備,它同樣也工作在可見光波段,依然需要外界光照明,在城市中工作尚可,但在野外工作時,則觀測距離大幅縮短。而紅外熱像儀是被動接受目標自身的紅外熱輻射,與氣候條件無關,無論白天黑夜均可以正常工作,同時可以避免暴露自身。
  • 紅外熱成像技術及應用方案
    ​紅外熱成像技術廣泛應用於動物生理生態研究、實驗醫學研究、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調查評估等。易科泰生態技術公司提供紅外熱成像技術創新應用全面解決方案,所用紅外熱成像儀主要有如下型號:  1.WIC紅外熱像儀  WIC是一款配置靈活的高端科研級測溫型熱成像相機,可配置不同的支架配件組成手持式成像測量、固定式測量監測等,既可用於室內也可用於室外長期監測(需加配型熱成像相機),還可與RGB鏡頭組合組成THERMO-RGB測量系統(需購買易科泰公司專業紅外熱成像與
  • 評福特全新紅外攝像大燈夜視技術
    技術原理並無新意要辨別福特是不是在炒冷飯,無外乎從技術原理及功能實現兩個維度展開討論。首先是技術原理是否有別於前?眾所周知,如將之前已經曝出的所有車輛夜視或夜視照明系統按成像機理加以歸類,可分為微光夜視及紅外夜視兩種。
  • 微光夜視儀 紅外熱像儀如何兩全其美?「熱融合」是條必由之路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微光夜視儀和紅外熱像儀的價格越來越便宜,現在可以用3000美元以內的價格買到熱成像設備。微光夜視儀和紅外熱像儀都可以用於夜間觀察,但原理完全不同。兩者都有自己的優點,在某些情況下,你可以嘗試將他們進行組合,以獲得兩全其美的效果。
  • IRT紅外熱成像技術及其應用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人體溫度歷來是疾病診斷和生理狀態評估的最基本的測量指標。紅外熱成像(InfraredThermography,IRT)作為一種非損傷、非接觸、2D成像測熱技術,比傳統體溫測量具備諸多優點和優勢,因而近些年來越來越多地應用於醫學研究、疾病診斷、健康評估等。
  • 【技術】熱成像技術創新應用:無人機&智能化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紅外熱成像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軍事、醫療、工業生產、消防等領域,更是在近幾年開啟了民用化的發展趨勢。對於安防而言,熱成像技術的出現,為視頻監控在光線不足時增加了夜視和透視的功能,在整個安防行業的發展歷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熱成像與夜視有何不同
    熱成像儀:熱成像儀是可以檢測到物體發出的紅外輻射,並根據物體生成發射的輻射溫度而著色產生圖像。這意味著熱成像儀,幾乎可以在所有天氣條件下工作,不需要任何可見光即可生成高質量的圖像,哪怕是無生命和有生命的,比如人和動物等其它物體。所有自然界物體都會發出不同的紅外光波,都會被機器檢測到。
  • 夜視監控更完美 熱成像改變傳統黑白範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熱成像圖像大多為黑白圖片,即黑色背景白色目標物,或者為簡單的彩色圖像,但以目前的夜視監控成像來說,畫質 遠不止於此。隨著夜視監控技術"透視"目標物 熱信號能力不算增強,熱成像技術已經在高端軍事領域中廣泛應用。在安全防範系統中,在漆黑一片的夜晚,熱成像能夠準確檢測出入侵者。
  • 紅外熱成像技術的應用發展情況分析
    紅外熱成像技術的應用發展情況分析 佚名 發表於 2020-03-16 10:11:24 上帝說要有光,於是便有了光;人類說要把物體的溫度圖像化,於是就有了紅外熱成像技術
  • 紅外熱成像儀和夜視望遠鏡有何區別
    像「夜視」「微光」「紅外」「非紅外」之類的。 其實這都是常見的誤導宣傳。。 只能說很遺憾,咱們國內市場有那麼多虛假和劣質的望遠鏡,同時還有各種虛假宣傳吧,像什麼「俄羅斯」「日本櫻花」「紅外夜視」「微光夜視」「晝夜兼用」「紅外透視」——而且很遺憾的是,這些虛假宣傳騙了不少人。 可以跟你坦率的說——根本就沒有這種東西,如果有的話,也不會滿大街的小攤販賣——首先早就提供部隊了!
  • 紅外熱成像儀與紅外測溫儀區的區別
    對於某些有安全距離限制的檢測環境,普通紅外測溫儀無法滿足需求,因為隨測量距離增大,即擴大了準確檢測的目標面積,自然得出的溫度值會受到影響。但是,紅外線熱成像儀卻能在使用者的安全距離外提供準確測量,因為300:1的D:S距離係數遠超紅外測溫儀。   3、對於數據的記錄和分析,普通紅外測溫儀沒有這樣的功能,只能手工記錄,無法有效管理。
  • 近紅外成像技術促進機器視覺的新發展
    AR/VR、安全系統以及ADAS駕駛監控採用了眼動追蹤、面部識別、手勢控制和人臉識別技術,以及集成了帶有夜視功能的ADAS環視(surround-view)攝像頭等功能,但這些應用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均需要可見光光譜以外的照明。在過去幾年中,數字近紅外(NIR)成像技術的進步已徹底革新了機器視覺和夜視的能力。NIR為何是當前機器視覺應用的必要條件?
  • 熱成像和夜視儀該如何選擇
    大部分情況下,星光和月光就能提供足夠的光線,但樹木形成的陰影又會造成一定影響。現代夜視儀常配有紅外照明器,有些人會直接把它叫做燈,但其實恰當的叫法應該是夜視儀圖像增強器。第二種是九十年出現的數碼技術添加到夜視儀中,內置液晶顯示屏低照度CCD的數碼夜視儀,這類夜視儀白天晚上都可以使用,但晚上使用效果更佳。
  • 2011紅外技術走熱 安防應用中遍地開花
    紅外夜視燈  目前,紅外技術在安防行業的應用,主要有兩種類型:紅外照明技術和紅外探測技術;並以三種產品形態表現: 紅外夜視發光元器件(即紅外夜視燈)、紅外入侵探測器和紅外熱成像儀。據了解,如今在百萬像素紅外攝像機中,紅外補光和普通補光燈都有一定程度的應用。  雷射紅外燈  由於在照射距離、亮度、散熱、壽命等方面的局限,LED紅外燈在很多領域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安防監控工程的夜視要求。而要提高LED紅外監控的距離和亮度,就要增加LED燈的數量和功率,勢必會犧牲其散熱和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