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功能成像的新方法------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fNIRS)

2021-02-12 環球心理資訊

提供者:章鵬

想知道當你在和外部世界進行交流時,你的大腦是怎樣活動的嗎?有很多種技術可以監測大腦的活動變化,如fMRI。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種新興的腦功能成像技術: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 a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

 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非侵入式腦功能成像技術。fNIRS進行腦功能成像的原理與fMRI相似,即大腦神經活動會導致局部的血液動力學變化。其主要利用腦組織中的氧合血紅蛋白和脫氧血紅蛋白對600-900nm不同波長的近紅外光吸收率的差異特性,來實時、直接檢測大腦皮層的血液動力學活動。通過觀測這種血液動力學變化,即通過神經血管耦合規律可以反推大腦的神經活動情況(Pellicer, & del Carmen Bravo,2011;劉寶根,周兢,李菲菲,2011)。例如,當讓受試者做右手手指運動任務時,其大腦皮層左側運動放電,消耗氧和能量。此時,腦部血供系統的過補償機制會向該局部大量輸入含有豐富氧合血紅蛋白的血液,從而導致該局部的氧合血紅蛋白濃度增加,脫氧血紅蛋白下降。fNIRS實驗中,實驗者讓被試按照一定實驗範式執行任務,同時使用fNIRS觀測大腦不同位置的血紅蛋白度的濃度變化,如果找到了某一腦區,其血液動力學活動與該任務設計相關程度很高,即可推斷該腦區被實驗任務激活(周仁來,2013)。

 近20年來,隨著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硬體設備的製造和改進以及數據處理方法的完善,利用近紅外進行各類認知活動的研究層次不窮(Boas, Elwell, Ferrari, & Taga, 2014)。現在,fNIRS已經與腦電圖(EEG、ERP)、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腦成像技術一樣,成為人類探索大腦奧秘的利器。

 這種技術具有造價較低、便攜性好、無噪音和無創性的優點。此外在進行心理學實驗時,該儀器對被試的動作不會過分敏感,這也是核磁所不具備的優點。它已被廣泛的應用到科研和臨床,尤其是嬰幼兒和老年這兩個群體。過去二十年裡,fNIRS應用的領域可以分為七個方面:神經發育,感知和認知,運動控制,精神疾病,神經病學。其優勢領域是自然情境下的高級認知和交互行為的腦機制。

本文只是對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進行了簡單的介紹,想要了解的更多可以瀏覽以下的幾篇文獻。下一期我將會為大家繼續介紹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和其它腦成像技術的比較。敬請關注。

 

參考文獻:

   劉寶根, 周兢, & 李菲菲. (2011). 腦功能成像的新方法——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 (fNIRS). 心理科學, 34(4), 943-949.

周仁來. 高級心理實驗技術培訓手冊[J]. 2011.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Boas, D. A., Elwell, C. E., Ferrari, M., & Taga, G. (2014). Twenty years of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ntroduction for the special issue.Neuroimage, 85, 1-5.

   Ferrari, M., & Quaresima, V. (2012). A brief review on the history of human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 development and fields of application. Neuroimage, 63(2), 921-935.




相關焦點

  • 島津「運用功能性近紅外光學成像技術對腦功能進行深入研究」
    而fNIRS:(functional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功能性近紅外光學成像技術,是近年來日本發明的新型腦功能測量手法。它可以通過生物體穿透性高的近紅外光譜對腦功能進行無侵襲性測量。其原理是通過三個特定波長的近紅外光來測量大腦皮層的含氧血紅蛋白和脫氧血紅蛋白以及總血紅蛋白的含量,從而表徵大腦在接受外界刺激或思維過程中不同區域的反應和功能表達。
  • 福祉科普|近紅外腦成像系統
    說到腦成像技術,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或是腦電(EEG)。單拿fMRI來說,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這項技術發展開始,學術領域發表的相關文章便逐年呈指數增長;在應用方面,fMRI更是醫生用於確診病情的關鍵手段之一。而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成像技術(fNIRS)雖然與fMRI和腦電的起源時間相差不大,卻表現得相對低調許多。
  • 功能近紅外光譜成像技術在大腦認知功能中的應用
    功能近紅外光譜成像技術在大腦認知功能中的應用
  • 近紅外腦功能成像技術介紹
    【9】肖雪,梁瓊麟,王義明,白鋼,羅國安.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醫藥領域中的應用進展[J].現代儀器,2011,17(05):9-12.【10】劉寶根,周兢,李菲菲.腦功能成像的新方法——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fNIRS)[J].心理科學,2011,34(04):943-949.
  • 使用近紅外光譜腦功能成像研究中英文同聲傳譯的腦網絡小世界屬性 | JIOHS
    重要的是,近紅外光譜腦功能成像技術是研究與同聲傳譯認知神經機制相關的理想工具。已發表的工作,只有兩個研究探索了專業的同傳工作者在同聲傳譯時的腦激活狀態,他們發現包括布洛卡區域的左測大腦激活與同傳任務顯著相關。然而,之前的研究主要關注的是兩種語音類語言,而不是基於不同系統的兩種語言例如中文與英文。並且,過去有關同聲傳譯神經機制的研究僅限於腦激活模式的差異的識別,並未開展有關功能性腦網絡的研究。
  • 神經經濟學研究的新工具——近紅外光譜成像系統
    在運用神經科學方法來做經濟學研究的進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核磁共振成像(fMRI),雖然fMRI有較高的時間解析度和空間解析度,是研究腦神經活動的強大工具。但是fMRI在使用時會受到很多限制,尤其是對於環境要求很嚴格,這也就限制了它的應用範圍,降低了它的外部效度。在經濟決策研究中一種新的極具潛力的腦成像工具——功能近紅外光譜成像系統(fNIRS)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基於近紅外腦功能成像技術,「慧創醫療」推出...
    大腦幫助我們認識世界、感知世界,是我們人體的「總開關」,而如何去認識、觀察大腦則不得不藉助專業儀器與技術。腦成像是目前較為成熟的技術,其為神經科學家提供幫助理解腦特定區域與其功能之間的關係,對受神經疾病影響的腦區進行定位,發明新方法治療腦部疾病。從應用上來看,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是廣泛應用的腦功能成像技術之一,其通過檢測特定腦區的血紅蛋白的變化,獲得腦功能成像。
  • 利用VCSEL實現高解析度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
    本文介紹了使用近紅外VCSEL來實現高解析度功能性近紅外光譜(fNIRS)的示例。VCSEL在fNIRS中的應用功能性近紅外光譜(fNIRS)使用近紅外光,對大腦的激活分布進行非侵入式測量。它被廣泛用作腦科學研究中的測量工具。
  • 福祉科普|近紅外腦功能成像在康復領域的應用
    近紅外腦成像技術在提高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功能重建中的作用已經成為研究熱門。因為它無創、便攜的特點,NIRS還可用於提高神經可塑性,與EEG所模擬的皮質活動作為反饋信號類似,NIRS也被用於多動症(ADHD)和腦癱患者的神經反饋康復治療。所以在患者的康復治療過程應用此技術來監測患者的康復情況越來越多。
  • 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現狀評述(下)
    儘管近紅外光譜不屬於特別靈敏的分析技術,但由於該技術具有不需要樣品預處理的特點,其非常適合於過程監測、材料科學和醫療等領域的應用。該刊邀請了多位本領域的專家就近紅外光譜技術新進展、近紅外使用者面臨的挑戰、應用領域以及該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評論。
  • 閔順耕談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動態
    2013年9月23日,「近紅外光譜應用新進展」專場研討會如期召開。閔順耕教授做題為《從NIR 2013看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動態》的綜述性報告,報告中介紹了NIR 2013的概況以及會上所展現出來的近紅外光譜新技術。
  • 北京交通大學無線可攜式功能性近紅外腦成像系統項目中標公告
    一、項目編號:XHTC-HW-2020-1232(招標文件編號:XHTC-HW-2020-1232)  二、項目名稱:北京交通大學無線可攜式功能性近紅外腦成像系統項目  三、中標(成交)信息  供應商名稱:北京思佳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供應商地址:北京市密雲區新中街東側世紀家園住宅小區16幢1層104
  • 頻域近紅外腦成像技術是什麼?斯坦福劉寧研究員帶你詳細了解
    本期,心儀科技邀請到了劉寧研究員接著介紹頻域近紅外腦成像技術基本原理簡介及應用。主講人:劉寧博士,史丹福大學近紅外影像研究員。目前為美國史丹福大學人類精神及行為系研究員,從事近紅外成像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多年。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並擔任數個學術期刊的評審編輯和國際會議的評審委員。
  • 近紅外成像技術促進機器視覺的新發展
    AR/VR、安全系統以及ADAS駕駛監控採用了眼動追蹤、面部識別、手勢控制和人臉識別技術,以及集成了帶有夜視功能的ADAS環視(surround-view)攝像頭等功能,但這些應用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均需要可見光光譜以外的照明。在過去幾年中,數字近紅外(NIR)成像技術的進步已徹底革新了機器視覺和夜視的能力。NIR為何是當前機器視覺應用的必要條件?
  • 全國第六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今天將在湖北武漢召開
    屆時將邀請國內經驗豐富的近紅外光譜分析專家、學者、用戶和儀器專家與到會觀眾就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進行深入交流,並邀請國外知名學者和海外華裔學者與會。熱忱歡迎光譜學界專家教授及廣大從事分析測試技術工作的科技人員踴躍撰稿。大會也熱忱邀請從事其他光譜技術(如中紅外、拉曼、紫外和核磁等)結合化學計量學方法研究和應用的專家和學者參會,介紹最新研究和應用的進展。會議將評選優秀論文,頒發證書。
  • 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共同舉辦近紅外光譜技術論壇
    本次論壇在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副主任、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分子光譜協作組組長杜一平教授團隊和倪力軍教授團隊的精心組織下,由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分子光譜協作組、華東理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和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學重點實驗室共同舉辦。
  • 透視2019國際近紅外大會 應用是最大主題
    口頭報告分為23個會議單元,主題分別是農業與食品科學/食品安全(6個單元)、功能近紅外光譜(6個單元)、理論和儀器(3個單元)、土壤和環境(3個單元)、化學計量學(2個單元)、高光譜成像(2個單元)、水光譜組學(1個單元)。  實用性是近紅外光譜技術的最大特點,本次會議的報告設置充分展示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農業、食品、環境等領域中的應用。
  • 了解大腦的巨大挑戰:採用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法進行神經成像
    行動過程人類大腦成像       針對這一倡議的一個主要目標包括現有技術的改善以及用於大腦機制及行為之間關係探索和建模的全新技術的開發。主要採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諸如腦磁圖描記術(MEG)及腦電圖描記術(EEG)等電磁技術的現有腦成像技術,是正常及病理條件下人類大腦研究的基礎。
  • 高光譜成像技術及其應用(附:IR近紅外成像技術及其應用)
    ​高光譜成像(hyperspectralimaging,HSI)集圖像信息和光譜信息於一體,能同時反映實驗對象的化學信息、物理信息及其空間分布信息,其無輻射、非損傷、非接觸、大數據、可視化等優勢特點,已日益成為生物檢測、實驗醫學等領域研究檢測的重要先進技術手段。
  • 我國近紅外光譜發展多方有驚喜——參加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
    會議共安排了72個報告,內容豐富,包含溫控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線近紅外光譜技術、近紅外模型的建立及轉移、近紅外光譜相關標準的制定等。此外,各位專家還介紹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農業及食品、疾病篩查、生物製藥、環境、半導體材料等領域取得的最新應用進展。  為期兩天的會議,與會專家學者與參會代表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群策群力,共同助力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