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譜成像技術及其應用(附:IR近紅外成像技術及其應用)

2020-11-24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高光譜成像(hyperspectralimaging,HSI)集圖像信息和光譜信息於一體,能同時反映實驗對象的化學信息、物理信息及其空間分布信息,其無輻射、非損傷、非接觸、大數據、可視化等優勢特點,已日益成為生物檢測、實驗醫學等領域研究檢測的重要先進技術手段。作為全球最知名的高光譜生產廠商Specim的中國區代理,易科泰生態技術公司可以提供全面的高光譜成像技術應用創新方案。

  常用高光譜成像儀選型:


IQ

FX10

PFD4k

sCMOS

FX17(nm)

SWIR(nm)

波段範圍

400-1000nm

950-1700

1000-2500




光譜解析度(FWHM)

7nm

5.5nm

3.0nm

2.9nm

8nm

12nm

波段

204

224

768

946

224

288

空間解析度(像素)

512

1024

1775

2184

640

384

光圈

F/1.7

F/1.7

F/2.4

F/2.4

F/1.7

F/2.0

幀頻(fps)


330

100

100

670

450

重量

1.3kg

1.26kg

2.7kg

>2.0kg

1.56kg

>14kg

  可根據需要選配其它技術指標高光譜如MWIR和LWIR等

  可選配Thermo-RGB紅外熱成像

  應用案例:

  案例1:2015年發表的論文「Hyperspectralopticaltomographyofintrinsicsignalsintheratcortex」一文中,研究人員研究了大鼠大腦皮層的高光譜成像,研究者發現有氧血紅蛋白和脫氧血紅蛋白分別在529nm和630nm處有敏感變化。鑑於高光譜技術數據算法的靈活多邊性,作者開發了一種新的高光譜算法DOT,用於方便快捷的判斷血液中結合氧含量。

  案例2:2017年發表的「KleptoplastphotosynthesisisnutritionallyrelevantintheseaslugElysiaviridis」一文中,研究了海蛞蝓的「光合作用」,海蛞蝓以大型藻類為食,並將葉綠體滲入其腎小管細胞中,研究者利用高光譜成像對海蛞蝓體內的葉綠體的豐度、分布和光合作用機制進行了研究,發現黑暗飢餓24天的海蛞蝓體內的葉綠體明顯變少,可見,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海蛞蝓體內的葉綠體可進行分解,以滿足其能量需求

  案例3:2012年發表的論文「Hyperspectralimagingandspectral-spatialclassificationforcancerdetection」,文中提出高光譜成像是一種用於生物醫學應用的新興技術。本研究提出了一種先進的圖像處理和分類方法,用於分析前列腺癌檢測的高光譜圖像數據。開發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LS-SVM)並對其進行了評估以對高光譜數據進行分類,以增強對癌組織的檢測。該方法用於檢測荷瘤小鼠的前列腺癌。創建空間分辨圖像以突出癌症的反射特性與正常組織的反射特性的差異。小鼠的初步結果表明,高光譜成像和分類方法能夠可靠地檢測動物模型中的前列腺腫瘤。高光譜成像技術可以為癌症的光學診斷提供新工具

  案例4:2013年發表的「Non-InvasiveMeasurementofFrogSkinReflectivityinHighSpatialResolutionUsingaDualHyperspectralApproach」一文中,研究者採用了由兩個推掃式高光譜成像系統組成的雙攝像機設置,其產生400和2500nm之間的反射圖像,分析了三種樹棲青蛙的光譜反射率。3中樹蛙都呈現出肉眼可見的綠色,但物種之間的光譜反射率在700和1100nm之間顯著不同,依次可以區分不同種類。

  案例5:HouzhuDingd等(2015)、MichaelS.Chin等(2015)本別以豬和裸鼠作為實驗動物,對燒傷分級和恢復進行了高光譜成像研究。

左圖為根據高光譜成像分析得出的燒傷區域氧飽和分布與血紅蛋白分布,T00、T01、T04、T24分別為燒傷0時、1小時、4小時、24小時後;右圖上圖為裸鼠燒傷皮膚彩色成像,中圖為高光譜成像分析的氧合血紅蛋白成像,下圖為組織切片,高光譜成像可以將燒傷深度進行非損傷、非接觸、高通量分級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焦點

  • IRT紅外熱成像技術及其應用
    紅外熱成像(InfraredThermography,IRT)作為一種非損傷、非接觸、2D成像測熱技術,比傳統體溫測量具備諸多優點和優勢,因而近些年來越來越多地應用於醫學研究、疾病診斷、健康評估等。IRT紅外熱成像技術已經成功地應用於乳腺腫瘤診斷、糖尿病神經病變及周圍血管疾病等,還廣泛應用於運動醫學、婦產科、皮膚科、心血管科、兒科生理學等領域的檢測分析研究。
  • 高光譜成像光譜儀簡介及其應用概述
    高光譜成像光譜儀將成像技術和光譜技術結合在一起,在探測物體空間特徵的同時並對每個空間像元色散形成幾十個到上百個波段帶寬為10nm左右的連續光譜覆蓋。它以高光譜解析度獲取景物或目標的高光譜圖像。在陸地、大氣、海洋等領域的研究觀測中有廣泛的應用。
  • 高光譜成像技術在菸草行業的應用總結
    近年來,隨著高光譜遙感技術的發展,基於高光譜原理的無損傷測試技術已經逐步在農業上得到應用,目前國內外學者已經對多種作物進行了光譜反射率及化學組分的相關性研究。高光譜預測在菸草上的應用尚處於起步階段,李向陽等採用逐步回歸方法建立了K326烤菸葉片菸鹼含量的回歸方程,認為一階導數光譜回歸模型的模擬效果較好,但要達到田間實時實地檢測,還要考慮外界環境的影響[7j。
  • 高光譜成像技術在生物醫學方向的新應用
    什麼是高光譜成像技術高光譜成像技術(HSI)是一種結合成像和光譜的混合模式,通過在二維檢測器陣列的每個像素處收集光譜信息,產生空間和光譜信息的三維數據集。根據空間成像方式的不同,成像光譜儀主要分為擺掃式成像光譜儀、推掃式成像光譜儀和凝視式成像光譜儀。
  • 科研人員發表近紅外II區螢光影像技術及其生物醫學應用展望文章
    近紅外II區螢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術克服了傳統螢光 (400-900nm) 面臨的強組織吸收、散射及自發螢光幹擾,在活體成像中可實現更高的組織穿透深度和時間、空間解析度,被視為最具潛力的下一代活體螢光影像技術。
  • 什麼是高光譜成像技術?
    高光譜成像技術是近二十年來發展起來的基於非常多窄波段的影像數據技術,其最突出的應用是遙感探測領域,並在越來越多的民用領域有著更大的應用前景。它集中了光學、光電子學、電子學、信息處理、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先進技術,是傳統的二維成像技術和光譜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一門新興技術。
  • 科研人員發表近紅外II區螢光影像技術及其生物醫學應用展望文章
    螢光影像技術在生物醫學基礎研究和臨床診斷檢測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近紅外II區螢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術克服了傳統螢光 (400-900nm) 面臨的強組織吸收、散射及自發螢光幹擾,在活體成像中可實現更高的組織穿透深度和時間、空間解析度,被視為最具潛力的下一代活體螢光影像技術。
  • 功能近紅外光譜成像技術在大腦認知功能中的應用
    功能近紅外光譜成像技術在大腦認知功能中的應用
  • 多光譜與高光譜成像技術的區別
    多光譜、高光譜甚至是超光譜首先是應用於衛星的遙感,遙感技術已經成為人類獲得地球以及其他星球信息重要的手段之一。利用遙感成像系統得到的地球資源信息已成為人類開發、合理的利用、管理和監測地球資源及環境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在農業、地質、森林、水利、土壤、海洋、環境、大氣研究等領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紅外與雷射工程 第2期:小型高光譜圖譜儀與雷射雷達及其海洋應用
    小型高光譜圖譜儀與雷射雷達及其海洋應用何賽靈浙江大學文章摘要高光譜成像技術可以同時獲取圖像信息與高分辨光譜信息,在海洋原位探測上具有重大應用。文中綜述了在小型高光譜圖譜儀與雷射雷達及其在海洋應用上的部分近期工作。小型高光譜圖譜儀結合螢光技術,實現了溢油種類的分類和油膜厚度的估計。多模式高光譜海洋原位探測系統可以工作於普通反射或透射成像、望遠成像、顯微成像三種模式,實現了海洋不同藻類及魚類傳染病載體孢囊的高光譜探測。
  • 紅外熱成像技術的應用發展情況分析
    紅外熱成像技術應用現狀 過去,紅外熱成像技術由於成本昂貴的原因,其應用領域有了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應用於軍事領域。雖說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紅外熱成像技術開始在工業及民用領域有所應用。 目前,紅外熱成像技術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主要分為軍用與民用兩大類,軍/民比例大致7:3.一直以來,除了業界相關人士以外,該技術對於大部分民眾來說仍是一種極其陌生的技術。
  • 長春光機所突破航天高解析度高光譜成像關鍵技術
    日前,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突破了航天高解析度高光譜成像關鍵技術。該技術利用離軸三反非球面光學系統、複合稜鏡分光、推掃成像和指向鏡運動補償技術,有效解決了航天高光譜遙感中高空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與圖像高信噪比之間的矛盾,突破了視場分離、光譜分光、在軌光譜輻射定標等關鍵技術瓶頸,為我國航天高解析度高光譜成像技術的工程化奠定了技術基礎。
  • 紅外熱成像技術及應用方案
    ​紅外熱成像技術廣泛應用於動物生理生態研究、實驗醫學研究、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調查評估等。易科泰生態技術公司提供紅外熱成像技術創新應用全面解決方案,所用紅外熱成像儀主要有如下型號:  1.WIC紅外熱像儀  WIC是一款配置靈活的高端科研級測溫型熱成像相機,可配置不同的支架配件組成手持式成像測量、固定式測量監測等,既可用於室內也可用於室外長期監測(需加配型熱成像相機),還可與RGB鏡頭組合組成THERMO-RGB測量系統(需購買易科泰公司專業紅外熱成像與
  • 腦功能成像的新方法------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fNIRS)
    有很多種技術可以監測大腦的活動變化,如fMRI。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種新興的腦功能成像技術: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 a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 功能性近紅外光譜技術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非侵入式腦功能成像技術。fNIRS進行腦功能成像的原理與fMRI相似,即大腦神經活動會導致局部的血液動力學變化。
  • 夜視技術中的微光成像和紅外熱成像技術比較
    2.4.1 超二代微光夜視技術 超二代微光管採用與第三代微光近貼管結構大體相同的技術,主要技術特點是將高靈敏度的多鹼光電陰極引入到第二代微光管中,並借用第三代微光MCP、管結構、集成電源以及結晶學、半導體本體特性等機理和工藝研究成果,其成像質量大幅度提高,由於工藝相對簡單,價格相對較低,因而成為目前的主流產品。
  • 南科大在近紅外二區成像材料設計及其生物醫學應用取得系列進展
    研究團隊通過理論計算驗證其設計理念和策略,得到了多種具有近紅外二區光學活性的高性能光聲及螢光成像材料,並將其成功應用於血管成像、腫瘤檢測等研究領域。研究團隊利用此納米探針,在小鼠和紐西蘭兔模型上實現了多尺度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成像結果顯示,可實現在體解析度達到~38 μm, 穿透深度為~1 cm。因此,研究團隊所設計的高效自組裝方策略可有效構建高性能AIE納米螢光探針,對近紅外二區自組裝AIEgens的設計開發及其在血管成像中的應用具有指導意義。
  • 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現狀評述(下)
    儘管近紅外光譜不屬於特別靈敏的分析技術,但由於該技術具有不需要樣品預處理的特點,其非常適合於過程監測、材料科學和醫療等領域的應用。該刊邀請了多位本領域的專家就近紅外光譜技術新進展、近紅外使用者面臨的挑戰、應用領域以及該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評論。
  • 夜視技術中的微光成像和紅外熱成像技術對比分析
    2.4.1 超二代微光夜視技術 超二代微光管採用與第三代微光近貼管結構大體相同的技術,主要技術特點是將高靈敏度的多鹼光電陰極引入到第二代微光管中,並借用第三代微光MCP、管結構、集成電源以及結晶學、半導體本體特性等機理和工藝研究成果,其成像質量大幅度提高,由於工藝相對簡單,價格相對較低,因而成為目前的主流產品。
  • 熱成像技術的分析、應用
    因此得到結論:太陽光譜中,紅光的外側必定存在看不見的光線,這就是紅外線。熱像儀就是一種利用紅外線熱成像技術,通過對標的物的紅外輻射探測,並加以信號處理、光電轉換等手段,將標的物的溫度分布的圖像轉換成可視圖像的設備。如今,熱像儀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下面舉出一些實際應用中的例子。
  • 發光學報 | 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發光學報9個招募撰稿人/主筆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技術可以實現高靈敏度、高解析度和高信噪比的成像,在腫瘤診斷、小分子體內檢測、生物傳感和免疫分析等領域展示出了廣泛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