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近紅外傳感器的SOI襯底技術,你需要知道這些

2021-01-19 騰訊網

法國半導體領導企業Soitec近日宣布,其為3D傳感器等前段近紅外圖像傳感應用推出的新一代Imager-SOI,將滿足AR/VR、人臉識別、手勢識別等人機互動等領域不斷增加的3D傳感和成像需求。

什麼是近紅外、SOI,Soitec的技術對3D傳感器有什麼樣的助益,今天在這裡梳理一下。

近紅外NIR

眼動追蹤、面部識別、手勢控制以及夜視功能的攝像頭,這些功能都要用到可見光譜之外的紅外光。

根據紅外線的波長,又可以粗略的分為近紅外、中紅外、遠紅外。

遠紅外(FIR)輻射強度和物體溫度有關,記錄的圖像並不清晰。

比如像這樣,遠紅外可用作熱傳感。

和遠紅外不同的是,近紅外(NIR)接近可見光,生成的圖像近似人眼所見,都是靠物體反射成像。

因此,近紅外(NIR)這種人眼不可見(不會對用戶造成幹擾),低能耗、精度高這些特性使得它在過去幾年裡徹底革新了機器視覺。

iPhone X的面部識別用到的也是近紅外。結構光也就是把近紅外網格投影到人臉上,根據採集到的網格、點陣的扭曲來計算3D模型的結構。

不過NIR並不是生來完美,靈敏度低、抗幹擾性差等問題讓這項技術沉睡了幾十年的時間,直到九十年代再次被人所重視,進入快速發展期。

NIR的局限

NIR光學成像成像中,QE代表其捕獲的光子與轉化為電子的光子的比率。

QE越高,NIR照明距離就越遠,圖像也就越亮。100%的QE意味著所有被捕獲的光子都被轉化為電子,從而可實現最亮的可能圖像。

但是NIR CMOS圖像傳感器捕獲光的能力有限,量子效率低(QE),此時如果想要轉化更多的光子,傳統的做法是使用厚矽,以此提高QE增強信號強度。

但是持續地增加矽的厚度會導致光子跳到鄰近的像元中,產生串擾,此時形成的圖像會變得更模糊。並且這將產生更多的襯底噪音,導致信噪比的降低。

SOI

蘋果iPhone X的TrueDepth模組中,NIR圖像傳感器的供應商來自Soitec,他們在這款模組的近紅外線(NIR)圖像傳感器中採用了絕緣層上覆矽(SOI)晶圓,提高了NIR傳感器的靈敏度,並且大幅度改善了信噪比,因此能滿足Apple嚴格的要求。

關於SOI:

SOI是CMOS工藝的特殊版本,兩者之間的最大差別在於襯底。CMOS的襯底是導電的,而SOI採用的襯底是不導電的絕緣體矽工藝,原理就是在Silicon(矽)電晶體之間,加入絕緣體物質(氧化物埋層 buried oxide,簡寫為BOX,或者是柵極氧化物GOX)。

如此可以使得兩者之間的寄生電容比原來的少上一倍,可以較易提升時脈,並減少電流漏電成為省電的IC。

Soitec在truedepth 3D相機NIR傳感器的深槽隔離(DTI)頂部使用了SOI工藝,為NIR COMS傳感器帶來了SOI襯底,絕緣層就像一面鏡子,紅外光能穿透至更深層,並且反射回主動層。

在這種優化後的SOI襯底的幫助下,能夠大幅度提高信噪比:

光捕獲增大,量子效率(QE)提高

完全像素隔離而減少了串擾

通過BOX(圖中的灰色隔離底層)隔離限制襯底噪聲,隔離金屬汙染

BOX同樣可以擴散阻擋層以預防金屬汙染

可用於300mm的晶元中,BOX的厚度範圍是15nm-150nm,絕緣層上方的矽層滿足「開盒即用」的標準,厚度在50~200nm之間。

總的來說,SOI大幅提高了NIR的靈敏度,因為它能有效地減少畫素內的洩漏。改善的靈敏度提供了良好的影像對比。

結構光這類紅外光投射捕捉技術容易受到可見光的影響,因此Apple採用SOI提高NIR的對比度是非常重要的,以防止在室外可見光幹擾較大的時候iPhone X的Face ID失效。

Soitec掌握的Smart Cut技術使其具備全球最好的SOI晶元技術,能夠成功實現SOI的商業化大規模量產,目前其他先進的SOI企業的技術也來自其授權。

不出意外,明年的各家手機旗艦應當都會配備上前置的面部識別模組,引發3D傳感器的市場的增長。3D傳感器也必將在AR/VR、安防、人臉識別等更多領域迎來爆發。

不知道在Smart Cut,SOI製造技術壟斷的情況下,其他3D傳感器公司的表現會如何呢?

閱讀推薦

AR、VR技術還要多少年,才能追上50年前漫畫家的想像

能將VR變成AR的ZED Mini,只是一款雞肋產品?

被光劍擊倒了,快扶我起來。聯想 Jedi Challenge會帶著內容同學一起發車嗎?

相關焦點

  • 近紅外傳感器在汽車改造技術中的原理分析
    打開APP 近紅外傳感器在汽車改造技術中的原理分析 佚名 發表於 2018-01-13 07:01:00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器件的相繼出現,人們對紅外光學進行了深入研究 開發為了實現自動化節省人力提高效率增加設備功能 確保安全 保護環境 節省資源和能源,酷似人類眼睛的紅外傳感器擔負著特別重要的角色早在1972 年時就已經有應用紅外線遙控的電視機問世特別是1990 年以後,近紅外傳感器成功地應用於各個領域近紅外線傳感器是應用
  • SOI技術的優勢及其製造技術
    由圖一可知體矽的CMOS反相器中PMOS製作在N型襯底上,而NMOS製作在P阱中(P阱是在N型襯底上用離子注入技術特意製作的局部P型材料)。P阱將NMOS和PMOS相互隔離。而SOI CMOS中的PMOS管和NMOS管分別製作在SOI材料頂部薄Si層中,NMOS和PMOS是相互隔離的。
  • OmniVision推出Nyxel近紅外技術
    其次在數字成像技術發展中,一個長久以來的挑戰是如何在不降低圖像質量或解析度的情況下,可以在許多不同的應用中(特別是夜視和低光攝影)改善低光性能。最後,以電池供電的物聯網(IoT)設備的增長衍生出了一項特別的挑戰,因為這些設備需要看似相互矛盾的兩項功能:超低功耗和卓越的成像性能。這其中任何一項挑戰都需要創新的圖像傳感器技術,並且能夠以最高的效率捕獲並產生最佳的圖像數據。
  • 絕緣襯底上的矽技術 SOI發展與應用分析
    為解決這些問題,大量的科研人員進行了大量創新,開發了很多新的技術,如深溝槽隔離技術、HALO 結構、應變矽技術、High K 材料、Low K 材料等等。在眾多的新結構器件技術中,絕緣體上矽(SOI: Silicon on Insulator)技術以其獨特的結構有效地克服了體矽集成電路的很多不足,充分發揮了體矽集成電路技術的優勢,特別是在提高開關速度、減少寄生效應等方面。
  • 如何利用近紅外傳感技術實現土壤監測?
    Q:如何利用近紅外傳感技術實現土壤監測? Scott Smyser:近紅外光譜法可以用於測定土壤中的氮、磷、鉀等養分。通過了解這些養分在農田間的分布,農民可以優化施肥。藉助Si-Ware的微型低成本傳感解決方案——NeoSpectra掃描儀,農民可以在現場實現這種分析,而不必把樣本再送到第三方實驗室。
  • 豪威科技發布突破性Nyxel近紅外(NIR)技術傳感器
    豪威科技(OmniVision)——全球領先的高級數字成像解決方案開發商,近日發布了圖像傳感器家族的最新款產品——配備有突破性Nyxel近紅外(NIR)技術的OS08A20。OS08A20是第一款結合Nyxel技術與豪威科技PureCel像素架構的800萬像素傳感器,使得這款圖像傳感器能夠在所有照明條件下捕捉高清晰度的視頻和圖像,使OS08A20成為一款理想的專業監視系統成像解決方案。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預測,市場對監控攝像頭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預計2018年全球監控攝像頭的出貨量將超過1.25億顆。
  • 近紅外成像技術促進機器視覺的新發展
    當單獨使用其中一種光源時,就需要耗費大量能耗,且生成的圖像質量很差。如此來看,這些光源並不能滿足已超越傳統工業應用範疇的使用需求。AR/VR、安全系統以及ADAS駕駛監控採用了眼動追蹤、面部識別、手勢控制和人臉識別技術,以及集成了帶有夜視功能的ADAS環視(surround-view)攝像頭等功能,但這些應用要達到預期的效果,均需要可見光光譜以外的照明。
  • 紅外溫度傳感器的選擇需要注意7點
    紅外溫度傳感器,是溫度傳感器眾多種類中的一種,為了不影響測量結果,紅外溫度>傳感器在選擇時就需要注意多種因素的影響,如響應時間、信號、岑文範圍等等因素。
  • 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現狀評述(下)
    儘管近紅外光譜不屬於特別靈敏的分析技術,但由於該技術具有不需要樣品預處理的特點,其非常適合於過程監測、材料科學和醫療等領域的應用。該刊邀請了多位本領域的專家就近紅外光譜技術新進展、近紅外使用者面臨的挑戰、應用領域以及該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評論。
  • 基於近紅外傳感器汽車倒車防撞語音提示器設計
    摘要:利用反射式近紅外傳感器及語音錄放組件,研究了汽車倒車防撞語音提示器 當汽車倒車時,只要距車身後尾一定的距離內有人或物體存在,就會有一部分紅外光信號經人或物體反射回來,被與發射管同排安裝的光敏接收管收到並轉換成同頻率的電信號後,由模塊內部電路進行放大 解調 整形 比較處理後,在輸出端輸出控制信號,控制語音錄放組件工作,告訴司機車後有人 車後有物體 由於近紅外線傳感器
  • 韓國研發紅外輻射可視化技術,擴大紅外傳感器應用範圍
    紅外輻射雖然不可見,但利用率很高,它被用於各種領域和各種目的,例如用於冠狀病毒檢測(即通過熱成像攝像機和生物傳感器)。韓國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紅外輻射可視化技術,擴大了其應用範圍。  將不可見的紅外或紫外光轉換為可見光,使我們可以直觀地查看包含在光中的數據,從而可以將紅外或紫外光用於顯示器或成像設備。最近用於高畫質電視的量子點可視為一種波長轉換技術,可將紫外光轉換為顯示器中的可見光。  紫外線能量高,這使得其相對容易地轉換為可見光並實現高轉換效率。相反,近紅外光能量低,並且至少兩個近紅外光子被吸收並轉換成一個高能光子。
  • 關於faceID——近紅外人臉識別技術的分析介紹
    打開APP 關於faceID——近紅外人臉識別技術的分析介紹 發表於 2019-08-23 11:07:37 一般的人臉識別系統都採用普通的可見光人臉圖像進行識別,這類系統容易受到環境光線變化的影響,在識別之前往往需要採用一些預處理算法對光照進行處理。雖然光照預處理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光照的影響,但同時也會使圖像損失一部分有用的信息。 近紅外人臉識別是為了解決人臉識別中的光照問題,而提出的一種解決方案,其包括兩部分:主動近紅外人臉成像設備和相應的人臉識別算法。
  • 熱視覺和紅外成像技術提高近地作戰軍隊作戰能力
    為了實現作戰人員的「超能力」,如今的軍隊不僅要不斷擴充作戰人才,還必須要增強設備和技術的現代化。目前軍方正為實現「超能力」進行現代化的一項技術為夜視技術,具體來說,就是在低光照或無光照下作戰的能力。雖然傳統上作戰人員更依賴於圖像增強技術,並且目前看來這項技術仍然是作戰關鍵技術之一,但在使用多波長紅外傳感器的士兵系統中,需要繼續進行重大的技術改進。
  • MEMS紅外溫度傳感器國內技術獲得突破
    眾所周知,體溫檢測在此次防控疫情中必不可少,體溫檢測是很重要的環節,因此,紅外測溫儀及高性能耳溫槍、額溫槍等非接觸測溫工具是當前對大規模人員進行發熱篩查的主要工具之一,需求急劇增長。而這些測溫工具裡最核心的部件就是溫度傳感器了。
  • 深度解析紅外傳感器
    例如,黑體(能全部吸收投射到其表面的紅外輻射的物體)、鏡體(能全部反射紅外輻射的物體)、透明體(能全部穿透紅外輻射的物體)和灰體(能部分反射或吸收紅外輻射的物體)將產生不同的光熱效應。 嚴格來講,自然界並不存在黑體、鏡體和透明體,而絕大部分物體都屬於灰體。上述這些特性就是把紅外光輻射技術用於衛星遙感遙測、紅外跟蹤等軍事和科學研究項目的重要理論依據。
  • 您知道汽車ADAS應用中,3D視覺應用需要什麼光源嗎?
    VCSEL(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全稱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它跟傳統的邊發射雷射器不同,VCSEL出光方向垂直於襯底表面,易於光纖進行耦合,成本低、易於實現大規模陣列及光電集成等。隨著蘋果公司在iphone X 中使用了VCSEL半導體雷射器技術,VCSEL在手機和消費電子上的應用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 Senorics開發出了顛覆性的晶片級近紅外光譜傳感器
    打開APP Senorics開發出了顛覆性的晶片級近紅外光譜傳感器 MEMS 發表於 2020-12-02 10:07:10
  • 用於FOT應用的VCSEL紅外泛光燈
    VCSEL(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全稱垂直腔面發射雷射器,它跟傳統的邊發射雷射器不同,VCSEL出光方向垂直於襯底表面,易於光纖進行耦合,成本低、易於實現大規模陣列及光電集成等。隨著蘋果公司在iphone X 中使用了VCSEL半導體雷射器技術,VCSEL在手機和消費電子上的應用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 紅外氣體傳感器,這些領域都用得上!
    與其他類型的氣體傳感器相比,紅外氣體傳感器有著非常多的優點,像選擇性好、壽命長、不依賴氧氣、受環境幹擾小、不易中毒、精度高等等。隨著傳感技術水平的發展,市面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先進的紅外氣體傳感器。在實際應用中,紅外氣體傳感器有很高的實用性,它的應用領域非常廣,無論是石油化工、大氣監測還是醫療衛生、農業發展都做出了不小的貢獻。今天大盛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紅外氣體傳感器在具體領域的應用。紅外氣體傳感器用於空氣品質監測時,主要是針對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檢測。由於溫室效應,二氧化碳可以吸收紅外線,這種吸收就可以用來測量每單位體積的二氧化碳濃度。
  • 紅外傳感器的種類和工作原理及特性的介紹
    熱釋電效應在近十年被用於熱釋電紅外傳感器中。能產生熱釋電效應的晶體稱為熱釋電體,又稱為熱電元件。熱電元件常用的材料有單晶、壓電陶瓷及高分子薄膜等。能量大于禁帶寬度的紅外光子在結區及其附近激發電子空穴對。存在的結電場使空穴進入p區,電子進入n區,兩部分出現電位差,外電路就有電壓或電流信號。與光電導探測器比較,光伏探測器背景限探測率大40%,不需要外加偏置電場和負載電阻,不消耗功率,有高的阻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