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orics開發出了顛覆性的晶片級近紅外光譜傳感器

2020-12-02 電子發燒友

Senorics開發出了顛覆性的晶片級近紅外光譜傳感器

MEMS 發表於 2020-12-02 10:07:10

Senorics簡介

Senorics(賽諾瑞克)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德勒斯登,2017年從德勒斯登工業大學衍生出來的創業公司。Senorics團隊擁有十多年的光譜學研究經驗,專注於微型化近紅外光譜傳感器及應用解決方案的專業設計和製造。公司基於有機半導體技術,開發出了顛覆性的晶片級近紅外光譜傳感器,結合了小尺寸(約11 mm x 11 mm)、寬光譜範圍(500~2000 nm)、經濟性以及可規模製造等優勢。2020年7月初,Senorics宣布推出一款開放、易用的工具箱平臺,通過開放的硬體、知識庫、軟體庫以及資料庫,幫助用戶深入了解晶片級近紅外光譜傳感的工作原理和技術魅力。


Senorics不僅僅是硬體提供商,還是Material-Sensing-as-a-service材料傳感全方位服務提供商。Senorics擁有集研發、運用和服務的完整商業模式,光譜儀可以通過光學指紋特徵等識別出物體的水份、糖份、飲品的酒精度、紡織品的材料、稻穀的蛋白質、溼度等等。目前已獲得57項技術專利保護,5項在中國獲得授權。

Senorics的市場客戶為農業智能製造、食品農業和食品成分分析;智能家電;汽配;冷卻迴路系統中的冷卻液濃度分析等應用企業提供服務。

Senorics目前的客戶基礎在地域和行業上都非常廣泛。大多數客戶在歐洲(例如:蔡司、博世、西門子、米勒、博世等),亞洲和北美的客戶數量也在上升。在中國,Senorics主要在尋找兩種合作夥伴。一、有興趣將材料傳感解決方案應用於產品或基於此技術研發新產品的公司或者個人。二、有興趣成為Senorics合作夥伴的開發公司。除了這兩種,研究所(機構)、媒體和供應商及其他形式都是可能的合作方式。我們希望與對材料傳感、物質檢測感興趣的公司或個人,一起打造這項創新技術的生態系統。

2020年Senorics在中國市場的大事件回顧

2020年為不平凡的一年,全球疫情的蔓延,使我們或多或少經歷了坎坷,但Senorics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歇,坎坷創造了機會,Senorcis在歐洲、亞洲的工作都有了裡程碑式的進展。客戶密切的關注、緊密的聯繫與對應用場景的需求都是我們加大力度開發技術、優化產品的動力來源。

讓我們回顧一下2020年Senorics在中國的大事件:

1. 5月27日、7月1日,開辦網絡研討會,每次在線參與觀眾都超過了5000名。

2. 9月9日-11日,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CIOE)(深圳)。

3. 9月15日-19日,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應用展(上海)。

4. 9月16日,在2020國際工業網際網路大會暨數字工業系列峰會上,Senorics與海爾卡奧斯COSMOPlat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5. 9月23日-25日,中國(上海)國際傳感器與應用技術發展。

Senorics在四次展會上收穫了大批的潛在客戶,例如美的、海爾、OPPO、海康威視、丘鈦科技集團以及蘇州大學、南京大學等知名院校。在展會上與海爾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籤約後,各大報刊也爭相進行了報導。

6. 九月初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和聊天室,每周2-3篇的文章更新,聊天室140多位近紅外專家固定話題討論。

Senorics在中國一系列的商業動作,得到了德國專業領域權威Henning Kagermann的關注與認可(Henning Kagermann:中文名孔翰寧,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長、SAP前CEO,中國信息化百人會國際學術顧問,被譽為工業4.0之父)。孔翰寧教授專門針對Senorics的技術與發展前景進行了講話,也道明了海爾框架協議為Senorics和海爾COSMOPlat創造了雙贏的局面。

責任編輯:l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還不了解多光譜傳感器這些知識?那你可真是OUT啦!
    所劃分的6個譜段需要用6個探測器,標準溫度板放置在中央圖像的周圍以補償紅外探測器的非均勻性。 控制/顯示部分包括控制器、圖像信號處理器、溫度控制器和顯示器(屏幕),其中,控制器、圖像信號處理器控制6個譜段的圖像。在可見光和近紅外譜段以8bit的速度對信號進行處理,在紅外譜段是以12bit的速度對信號進行處理。數位化圖像被記錄在光學磁碟上。
  • 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共同舉辦近紅外光譜技術論壇
    本次論壇雲集了江浙滬等地近紅外光譜分析檢測領域的專家學者、儀器生產單位的技術人員,以及從事近紅外光譜技術研究與應用的一大批專業人士,參會人員近百人。他還詳細介紹了他的課題組近年來利用近紅外光譜的溫度效應研究開發的新型分析檢測技術和方法,為與會者展示了近紅外光譜技術獨特的魅力。
  • 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現狀評述(下)
    McGeorge說,「這一生產方式的改變要求對連續生產過程進行驗證,以保證生產過程處於穩定狀態並生產出合格的產品。」McGeorge進一步指出,如果沒有像近紅外光譜這樣的無損測量技術用於每一個生產單元來確保藥物配方的一致性,這種生產方式的轉變不會得到快速實施。  但是,Igne對近紅外在製藥工業中的應用略持悲觀態度。「與已建立的傳統方法相比,監管限制了近紅外光譜技術的使用。」
  • 近紅外與中紅外光譜分析的區別
    80年代後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分析儀器的數位化和化學計量學的發展,通過化學計量學方法在解決光譜信息提取和背景幹擾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加之近紅外光譜在測樣技術上所獨有的特點,使人們重新認識了近紅外光譜的價值,近紅外光譜在各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陸續展開。
  • 我國近紅外光譜發展多方有驚喜——參加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
    會議共安排了72個報告,內容豐富,包含溫控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線近紅外光譜技術、近紅外模型的建立及轉移、近紅外光譜相關標準的制定等。此外,各位專家還介紹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農業及食品、疾病篩查、生物製藥、環境、半導體材料等領域取得的最新應用進展。  為期兩天的會議,與會專家學者與參會代表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群策群力,共同助力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發展。
  • 近紅外光譜儀相關企業走訪調研
    、即將進入或正在進入近紅外光譜儀器領域的企業,以及國內外知名的近紅外光譜儀器生產企業等。Polychromix公司利用提供給NASA(美國宇航局)的MEMS技術,開發出了首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手持式近紅外分析儀,應用於醫藥、海關、食品安全、農業、飼料、塑料回收、織物回收、以及菸草等行業,為使用者帶來了方便快捷的檢測方式。
  •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用於體內成像的近紅外基因編碼鈣指示劑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用於體內成像的近紅外基因編碼鈣指示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8 15:05:19 美國愛因斯坦醫學院Vladislav V.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應用
    當然也有例外,原油分析由於其特殊性,傳統建模方法無法適用,因此國內外都針對原油的近紅外光譜分析開發了獨特算法。  4.上世紀90年代,出現了採用拓撲學原理建立的基於模式識別的近紅外光譜油品分析技術,後來發展到利用該技術結合原油詳細評價資料庫,關聯出原油評價所需的詳評數據。該近紅外光譜原油快速詳評技術於近10年引進到國內,目前包括大連石化和金陵石化等多家煉廠都購買了該技術,用於原油調合及蒸餾工藝中。
  • 近紅外光譜分析發展歷程
    近紅外光譜是介於可見光(Vis)和中紅外(MIR)之間的電磁輻射波,是人們在吸收光譜中發現的非可見光區。近紅外光譜區是 Herschel 在 1800 年進行太陽光譜可見區紅外部分能量測量中發現的。早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紅外光譜技術作為一種有效的分析手段就得到了認可。發展至今,近紅外光譜技術因其在分析樣品時具有方便、準確和成本較低,環保等優點,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潛心發展 近紅外光譜技術日臻成熟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發展初期並不受重視,原因是其獲得的數據可利用性低。
  • 珀金埃爾默近紅外光譜技術及應用全解析
    近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相關的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為了多方位展現我國在近紅外光譜領域的最新成果,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合作製作《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應用進展》網絡專題,同時也以此獻禮近紅外分會成立10周年,並寄語2021年國際近紅外大會。
  • 多光譜傳感器的結構組成
    多光譜傳感器的結構組成   多光譜傳感器的系統結構, 包括光學部分和控制/ 顯示部分。在可見光和近紅外譜段以8bit的速度對信號進行處理, 在紅外譜段是以12bit的速度對信號進行處理。數位化圖像被記錄在光學磁碟上。溫度控制器將光學元件控制在20 ℃ 一40 ℃範圍內。顯示器(屏幕) 可顯示出控制器/ 信號處理器處理過的圖像,圖像水平解析度高於1000線。
  • 揭秘八款創新硬體的傳感器作用 光譜傳感器,3D傳感……
    光譜傳感器,看透電商和消費應用趨勢 ams擁有全面的光譜傳感器類型:精確的XYZ三刺激顏色傳感器AS7261、多通道光譜傳感器晶片AS7262 和AS7263、能精確測量具有重大生物學意義藍光的AS7264N、全頻譜18通道可見光和近紅外解決方案AS7265x。
  • 晶片級FT-IR光譜儀開啟智能應用新時代
    近紅外光譜已經廣泛應用於科研、工業、農業、製藥以及食品安全等領域的定性及定量物質分析。然而近紅外光譜儀一直以來都因為體積大、價格高等問題限制了其在消費級產品中的應用。如今隨著MEMS和ASIC技術的發展,Si-Ware公司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晶片級傅立葉紅外光譜儀NeoSpectra Micro。
  • ...技術、趨勢、檢測,你想學的近紅外知識都在這裡——近紅外光譜...
    從報告期間網友的反饋情況可以看出,近紅外已逐漸成為各領域研究的重點,16個報告的時間裡,網友提問近160次,反響十分熱烈。本次研討會分設了4個專場,分別為: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新方法、近紅外光譜在飼料/菸草領域的應用、近紅外光譜在食品/水果領域的應用、近紅外光譜在製藥/茶葉/紡織品等領域的應用。
  • 全國第三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在上海隆重開幕
    儀器信息網訊 2010年10月13日,為全力展示我國近紅外光譜領域所取得的最新進展及成果,增進廣大近紅外光譜科技工作者和廣大近紅外分析工作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促進我國近紅外光譜事業的發展,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近紅外光譜專業委員會主辦
  • 我國工業在線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的關鍵問題分析
    同時近紅外光譜儀器種類多、測量附件全、性價比高等優點也是選擇NIR技術實現在線監測的重要理由,因此近幾十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PAT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普及,代表性的應用領域包括製藥、石油化工、基礎有機化工、食品生產和加工、釀酒等。  整體上看,我國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包括儀器研發、算法研究、應用開發等,較歐美及日本等西方國家相比並不落後。
  • 我國近紅外光譜還依然「年輕」 未來大有可為——ACCSI2019近紅外...
    雖然業界普遍認為,近年來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無論在研發還是應用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近紅外光譜在中國有著非常大的市場前景。不過,由於應用拓展不足,相關的檢測標準還不完善,模型建立、評價和修正有一定難度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近紅外光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目前,近紅外光譜的技術及產業發展現狀如何?
  • 紀念諾貝爾獎級科學家:近紅外光譜技術之父Karl Norris
    這或許是第一張複雜混合物(天然產物)的近紅外光譜,所以很多介紹近紅外光譜發展史的文章中都會引用這張圖(見圖2)。遺憾的是因當時條件和技術所限,沒有建立光譜與雞蛋品質之間的關係,只能靠蛋殼的顏色開發出了雞蛋自動篩選設備,這項工作得到了時任美國總統Dwight D. Eisenhower的關注(見圖3)。
  • 近紅外光譜分析數據和模型(一)
    分析化學中的近紅外和中紅外吸收光譜落在760-25000nm波長範圍,其中760-2500nm(用波數表示為13158-4000cm-1)屬於近紅外光譜,2500-25000nm(用波數表示為4000-400cm-1)屬於中紅外光譜,中紅外光譜也簡稱紅外光譜。
  • 國產近紅外光譜儀器與應用發展「診斷」——訪江蘇大學陳斌教授
    、信噪比差,不能滿足近紅外光譜分析的一些基本要求;   (3)應用行業對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理解不夠,儀器企業不具備針對用戶要求建立校正模型的能力,儀器使用人員基礎知識欠缺,不具備模型的二次開發能力。一般的使用者對於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實際應用理解不透徹,同時也不具備二次開發、二次應用的能力。這兩方面的原因使得國內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暫時還不能廣泛推廣到生產實際中去。   (2)無模型就無法應用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能否應用到生產實際的關鍵是要有穩定、可靠的校正模型,模型建立的基礎是針對特定的物料、特定的檢測指標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