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紅外光譜儀相關企業走訪調研

2020-11-26 儀器信息網

  儀器信息網訊 作為「科學儀器自主創新政策保障體系研究」專項課題調研活動的一部分,2012年4月9日-11日,該課題調研組走訪了江蘇、上海兩地的國內外近紅外相關儀器廠商。

  調研組成員包括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近紅外專業技術委員會的相關負責人,近紅外光譜儀器研發專家以及應用方法開發的專家,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該課題具體負責人,業內專家等,如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的科學儀器學術工作委員會執行副主任燕澤程、總後油料研究所劉慧穎研究員、浙江大學的戴連奎教授、江蘇大學食品學院陳斌教授、華東理工學院倪力軍教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褚小立博士、業內資深人士李雲濟博士、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楊麗及常靜;同時儀器信息網亦參加了此次調研活動。

  

  

調研組部分成員

(上排從左至右分別是:燕澤程、劉慧穎、戴連奎

下排從左至右分別是:陳斌、倪力軍、褚小立)

  「科學儀器自主創新政策保障體系研究」專項課題此次選擇的調研對象包括:近紅外光譜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即將進入或正在進入近紅外光譜儀器領域的企業,以及國內外知名的近紅外光譜儀器生產企業等。

  在調研過程中,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的科學儀器學術工作委員會執行副主任燕澤程向各企業介紹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的基本情況,並指出,「作為一個立體式的服務平臺,學會希望在人才流、資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的楊麗、常靜向各企業介紹了專項課題的設立背景和目的,「科學儀器自主創新政策保障體系研究」專項課題由科技部設立,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聯合開展研究。為了推動2011年科技部、財政部首次設立的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的有效實施,此專項課題構建了相關政策保障體系,確保能夠促進我國科學儀器設備自主創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江蘇飛格光電:半導體雷射器生產企業 人均產值高達200多萬

  江蘇飛格光電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坐落於江蘇鎮江科技新城。江蘇飛格光電擁有最先進的雷射器技術和封裝技術,主要經營光通信用半導體雷射器組件、光發射/接收模塊、光收發一體模塊等,具備光器件、光模塊的全系列產品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加工能力。經過3年的發展,目前江蘇飛格光電年產值已達9000萬,而其員工則不到40人,其人均產值高達200多萬,是一家具有潛力的企業。

江蘇飛格光電有限公司總經理 詹敦平先生

  江蘇飛格光電主要產品之一的半導體雷射器,可作為近紅外光譜儀的光源。半導體雷射器應用在光纖通信領域的波段是從760nm—2900nm,而近紅外光譜(780—2526nm)區域與光通信用的光譜波段有很大的交集面,因此,半導體雷射器在雷射光譜學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包括從分子光譜、等離子物理、高階諧波產生的應用到大氣汙染的監測及癌症的診斷等。半導體雷射器在光譜儀器中優勢主要有可調諧性、高靈敏度、高選擇性、波長易調製性、高單色性、價格低且壽命長及高可靠性。780nm、850nm、980nm、1270—1610(20nm間隔)波長範圍的半導體雷射器可以直接應用到近紅外光譜儀器上。

  江蘇惠通:國產基於MEMS技術近紅外光譜儀將產業化

  江蘇惠通集團主要產品為遙控器、顯像管插座、連接器、控制系統裝置、其它電子產品五大類,專業開發生產遙控器已有十餘年,擁有40條遙控器專業生產線,年生產能力達4500萬隻。為飛利浦、東芝、夏普等國際知名公司及國內名牌廠家配套。

江蘇惠通集團工程技術中心主任 龍濤先生

  江蘇惠通集團工程技術中心龍濤主任熱情接待了前來調研的專家們,並介紹了公司研發中心的情況以及近紅外光譜儀研發過程中的問題等。惠通幾年前就開始研發近紅外光譜儀技術,於2010年3月,該公司的《MEMS內嵌式、可攜式智能紅外光譜探測器研發》項目通過了驗收。但是,該儀器的一致性、光學效率等性能的提高還需要時間解決。目前,該儀器正在多個應用單位使用,通過用戶的反饋不斷完善儀器技術,相信不久該產品將實現產業化。

  集團擁有60多人的省級技術開發中心,用於生產的技術支持;同時又內建由30多人組成的電子產品研究中心,專門致力於尖端領先產品的研究開發,具有較強的自主研發RF產品及其它各類智能化產品的能力,包括近紅外光譜儀、壓電陶瓷觸摸按鍵等的研發。

  福斯:為客戶提供世界上最好的專業的分析解決方案

  1956年,Nils Foss先生在丹麥成立福斯公司。目前,公司在世界各地約有1155名員工,在四個國家建立了研究和開發中心、在四個國家設立了製造工廠、在20多個國家成立了銷售和服務公司、世界各地擁有超過75個專用經銷商。2011年福斯公司銷售額約1.9億歐元,98%的業務產生在丹麥以外。

福斯賽諾分析儀器(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 Rikard先生

福斯賽諾分析儀器(蘇州)有限公司商務經理 田毅先生

  在全球範圍內,福斯公司有40000多個用戶,幾乎包括了所有食品和農業方面的前100強的跨國公司,和一些中小型的企業。全世界85%的牛奶生產、80%的糧食交易和75%的啤酒生產都是使用福斯的解決方案進行測試。

  福斯公司是一家致力於技術創新的企業,擁有超過200名的高級工程師和科學家組成的研發部門,每年將銷售額的11%投資於產品創新和開發。在福斯公司研發部門中,有一個專門進行「概念設計」的團隊——研發未來10年用戶會用的技術;而且福斯公司新產品研發的流程控制嚴格,有效規避了研發風險;同時在整個開發過程中,還積極邀請了客戶參與,保證了所開發的新產品能夠滿足客戶需求。

  上海稜光:步履艱難的國產近紅外廠商

  上海稜光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是由上海分析儀器總廠研究所的一部分改制而成,至今已有近半個世紀研製光譜及其他分析儀器的歷史。目前,公司共有員工60多人,年銷售收入1000多萬元,其中出口量達18%。

上海稜光原總經理 吳樹恩先生

上海稜光總經理 李兵先生

  吳樹恩先生介紹了一些上海稜光技術創新的例子,和專家一起分析探討了其中成功、失敗的原因。李兵先生介紹了上海稜光的發展概況。

  上海稜光以勇於創新為企業精神,公司技術人員比例達70%,大學以上學歷達到95%,技術開發人員在分光光度計領域都有著數十年的開發經驗,研發力量雄厚,並與中國農大、復旦大學等多所高校建立長期合作與開發關係。上海稜光還承擔了上海科技發展基金項目、國家級火炬計劃、國家創新基金、國家科技部攻關項目及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

  上海稜光主要產品有分子光譜儀器、物理光學儀器、生命科學儀器等,公司產品全部為擁有自主產權的新型儀器。目前,上海稜光根據國內行業及市場的需要,將主要精力集中於中高端螢光分光光度計的開發與應用。其中,F97系列螢光分光光度計代表了國內一流水平。近紅外系列儀器是國家科技部「九五」攻關項目,已於2002年通過部級專家驗收,自主開發研製,包括兩項專利,其中S400為農產品品質快速測定儀,是針對農產品、種子、飼料工程等行業收購檢測分析所用。

  賽默飛:提供實驗室、在線、手持式近紅外光譜儀全線產品

  賽默飛世爾科技年銷售額120億美元,員工約39000人。藉助於Thermo Scientific、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三個首要品牌,賽默飛將創新技術、便捷採購方案和實驗室運營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相結合,為客戶、股東和員工創造價值。

  1982年,賽默飛在中國建立第一個銷售辦公室。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目前賽默飛在中國擁有1900名員工,服務於第一線的專業人員超過1000名;6家生產工廠,蘇州在建的大規模工廠2012年也將投產;在北京和上海共設立了5個應用開發中心,將世界級的前沿技術和產品帶給國內客戶,並提供應用開發與培訓等多項服務;位於上海的中國技術中心結合國內市場的需求和國外先進技術,研發適合中國的技術和產品;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瀋陽等多個城市設有分公司或銷售辦公室,2012年還將在武漢、西安成立分公司。

賽默飛中國區市場傳播總監 毛君玲女士

賽默飛中國區市場可攜式光學分析銷售經理 徐徵宇先生

  賽默飛近紅外光譜儀產品和技術包括來自尼高力的研究型、在線型傅立葉變換近紅外光譜儀產品,以及來自於Polychromix公司的手持式近紅外光譜儀。Polychromix公司利用提供給NASA(美國宇航局)的MEMS技術,開發出了首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手持式近紅外分析儀,應用於醫藥、海關、食品安全、農業、飼料、塑料回收、織物回收、以及菸草等行業,為使用者帶來了方便快捷的檢測方式。

  海洋光學:創新20年 定位於Key Components Provider

  1989年,Michael J.Morris博士獲得了美國能源部資助項目——測量海水中酸度、顏色的變化。1992年Morris博士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微型光纖光譜儀,創立了海洋光學公司。2004年海洋光學被豪邁集團收購。海洋光學加入豪邁集團後,制定了正確的市場戰略和定位、完善了產品線、獲得了充裕的資金和經驗豐富的職業經理人等,市場快速擴張,保持了市場份額第一。海洋光學涉及到的技術和產品線包括光譜儀、化學傳感器、度量儀器、光纖、薄膜及光學元件。至2011年,海洋光學在全球累積售出了180000套光纖光譜儀。

海洋光學亞洲分公司首席顧問 龔雅謙先生

  2006年,海洋光學在上海成立亞洲分公司;2009年,成立了蔚海光學儀器公司,開始中國本地化生產和研發;2010年,部分產品線從美國轉移到中國;2011年,海洋光學亞洲銷售額比2006年增長了20倍,佔全球的四分之一。海洋光學在上海主要生產組裝光纖和部分光譜儀產品,並且已經開始為中國客戶量身定做一系列解決方案。

  海洋光學的願景——Powered byOcean Optics,即公司主要發展方向是提供微型光纖光譜儀這個「心臟」。其大部分產品都隱藏在合作夥伴的環保儀器裡面,因此大家很少能直接在市面上看到海洋光學的產品,就好像Intel的CPU一樣。而其中也包括多款用於近紅外光譜中的光學器件和可獨立使用的近紅外光譜儀。

  在技術創新方面,近期,海洋光學投入10000美金設立創新獎「Blue Ocean」,「Blue Ocean」的設置旨在積聚創造性的創意和技術,激發有志之士發掘潛能改造世界,實現最終的市場商品化。Blue Ocean 獎項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的獎項發布旨在為新創意新技術的評估及開發提供資金,進行概念的考證。

  瑞士步琪:推動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專業性與應用性

  1939年,瑞士步琪公司創始人Walter Buchi先生創立了一間玻璃工廠,即瑞士步琪公司前身;1957年,瑞士步琪公司推出世界上首臺旋轉蒸發儀,有效地解決了化學實驗室中有機溶液的快速回收問題,至今已經成為全球旋轉蒸發技術的市場領導者;1961年,瑞士步琪公司推出凱氏定氮儀、熔點儀;1999年,瑞士步琪公司收購了瑞士布勒集團的分析技術部門,主要引入了近紅外光譜儀產品線和整個技術團隊。

  2005年,瑞士步琪公司在中國成立子公司——步琦實驗室設備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全面負責瑞士步琪公司在中國(含香港、澳門)的市場、銷售及售後服務在內的一切業務。

步琦實驗室設備貿易(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 邱世章先生

  目前,瑞士步琦近紅外光譜儀主要有兩款,如,2005年上市的NIRFlex N-500,2010年上市的IP 54防塵防水NIRMaster近紅外以及2012年推出的IP65防塵防水的NIRMaster近紅外。瑞士步琦近紅外技術採用了專利的偏振幹涉儀,將傅立葉變換近紅外的抗震性提高了40倍;其NIRCal化學計量軟體,可自動建模、評估模型優劣。

  國產近紅外光譜儀器發展探討

  在此次近紅外光譜儀器相關廠商走訪活動中,專家與廠商負責人通過深入交流,探討了近紅外光譜儀器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近紅外光譜儀器的光源、探測器等工藝需要保障其穩定性、一致性、可靠性等;穩定且具有一致性的近紅外光譜儀是標準化所要求的基礎,同時模型傳遞方法的應用是以重複性極好的儀器設備為前提的;

  小型化、可攜式、單一性專用儀器與通用性共同發展,未來可與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相結合,發展專用儀器;

  近紅外光譜技術對軟體的維護較其他分析儀器的要求更多一些,所以,近紅外光譜要發展,最終需要有用戶企業組建應用團隊;

  專注1~2個具體的應用領域,面不要太廣,即選好用戶;

  近紅外光譜市場前景很好,但是需要培育,以及思想觀念的轉變;

  國產近紅外光譜儀新產品開發中缺乏快捷的科技信息溝通、最新的元器件等;

  近紅外光譜原理創新的難度大,其新產品技術的研發需要人力、技術的積累;

  應將更多的、有一定規模的國內儀器公司拉入近紅外光譜領域;

  「做」儀器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對市場需求、國家政策、標準、上下遊企業、智慧財產權等需要深入了解、並且要與之相符合。

相關焦點

  • 《中國近紅外光譜儀市場調研報告(2019版)》正式發布
    對我國而言,1979年開始引入近紅外光譜儀,90年代前開展了初步的研究,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近紅外光譜法在儀器、軟體和應用技術上的進步,近紅外光譜的相關研究獲得了快速的發展。據儀器信息網調查統計,1987-2019年間,知網發布的近紅外相關論文數量呈持續增長趨勢,這也是這些年我國近紅外光譜相關研究和應用快速發展的真實寫照。
  • 近紅外研究和應用急需產學研緊密結合——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
    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同期隆重舉行了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的頒獎儀式,中國農業大學韓東海教授榮獲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貢獻獎。曾獲得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2016年度高等學校科技進步獎一 等獎,2014年日本近紅外學會「JCNIR Award」獎 ,《分析化學》2011年-2012年年度優秀論文獎等。積極參與近紅外光譜分會的組織成立工作。多次協助組織召開學術交流年會,技術培訓會,並在大會上作報告、授課。參與學會組織的社會調研,走訪基層一線,觀摩生產現場,座談近紅外技術應用,暢通學會與企業的渠道。
  • 我國近紅外光譜還依然「年輕」 未來大有可為——ACCSI2019近紅外...
    雖然業界普遍認為,近年來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無論在研發還是應用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近紅外光譜在中國有著非常大的市場前景。不過,由於應用拓展不足,相關的檢測標準還不完善,模型建立、評價和修正有一定難度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近紅外光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目前,近紅外光譜的技術及產業發展現狀如何?
  • 儀器信息網走訪賽默飛分子光譜工廠
    僅就分子光譜而言,賽默飛的產品線包括:各種普及型、分析型及研究型 FT-IR 光譜儀;獨立型及聯機型拉曼光譜儀、顯微拉曼光譜儀及各種拉曼附件;通用、專用近紅外光譜儀、紅外氣體分析儀,紅外油分析儀及紅外半導體分析儀;顯微紅外光譜儀,及齊全的紅外製樣附件;多種應用軟體,如智能化定量分析軟體、紅外譜圖解析軟體、紅外應用文獻庫軟體等;世界上最大數量的傅立葉紅外
  • 珀金埃爾默近紅外光譜技術及應用全解析
    近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相關的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為了多方位展現我國在近紅外光譜領域的最新成果,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合作製作《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應用進展》網絡專題,同時也以此獻禮近紅外分會成立10周年,並寄語2021年國際近紅外大會。
  • 寇梅走訪調研高新區重點企業
    寇梅走訪調研高新區重點企業 2020-04-01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近紅外光譜分析發展歷程
    近紅外光譜是介於可見光(Vis)和中紅外(MIR)之間的電磁輻射波,是人們在吸收光譜中發現的非可見光區。近紅外光譜區是 Herschel 在 1800 年進行太陽光譜可見區紅外部分能量測量中發現的。早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紅外光譜技術作為一種有效的分析手段就得到了認可。發展至今,近紅外光譜技術因其在分析樣品時具有方便、準確和成本較低,環保等優點,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潛心發展 近紅外光譜技術日臻成熟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發展初期並不受重視,原因是其獲得的數據可利用性低。
  • 近日舉行了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的頒獎儀式
    「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由陸婉珍院士提議、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近紅外光譜分會設立。在2015年9月召開的近紅外光譜分會一屆一次常務理事會上討論通過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評選方法。該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在全國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上頒獎。「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的設立是為了鼓勵我國科技人員投身於近紅外光譜理論研究、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工作,促進和推動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我國的發展和應用。
  • 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共同舉辦近紅外光譜技術論壇
    無錫迅傑光遠科技有限公司、必達泰克光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鉑金埃爾默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昊量光電設備有限公司和上海復享光學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近紅外光譜廠商為本次論壇提供了支持。並在會上介紹它們有關近紅外光譜的儀器研發和應用方面的最新發展情況。
  • 我國工業在線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的關鍵問題分析
    除了儀器小巧、價格低廉這些必然的優點以外,光纖光譜儀還具有安裝容易、靈活,使用方便等優勢。雖然在性能上不如大型光譜儀,但對於某些對解析度和準確度要求並不是很高的應用對象,小型光纖光譜儀更具有吸引力。整體上看,各類近紅外光譜儀器為在線NIR提供了非常廣闊而靈活的選擇空間,NIR儀器並不是在線NIR技術推廣的難點。但畢竟工業在線監測具有特殊的要求,針對這些要求開發專用的在線NIR儀器還是非常必要的。
  • 打獵用紅外熱成像儀選購建議
    如果距離目標太近的話,容易被發覺,驚擾到動物,很可能直接跑掉。選一款好設備意義重大。一般晚上能用得上的夜視設備,主要有紅外熱成像儀和夜視儀。這兩種設備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也各有各的優缺點。但如果恰巧讓自己碰到了,擇日不如撞日,可以拍下這珍貴的一幕,留作紀念,也可以把這珍貴的影像資料移交給相關自然保護單位,這有可能作為自然保護單位決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依據,利國利民。這種類型的紅外熱成像儀,操作起來是非常方便的,只需按下拍照或錄像鍵,就可以立刻進行拍照或者錄像,基本沒有延時,這對捕捉珍貴影像資料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機會稍縱即逝。
  • 我國近紅外光譜發展多方有驚喜——參加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
    會議共安排了72個報告,內容豐富,包含溫控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線近紅外光譜技術、近紅外模型的建立及轉移、近紅外光譜相關標準的制定等。此外,各位專家還介紹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農業及食品、疾病篩查、生物製藥、環境、半導體材料等領域取得的最新應用進展。  為期兩天的會議,與會專家學者與參會代表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群策群力,共同助力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發展。
  • ...共議產業發展新方向——「近紅外光譜儀器研製與應用推廣」專題...
    據國外相關研究機構調研顯示,2019年全球近紅外光譜市場3.95億美元,預計2023年該市場將達4.85億美元。作為科學儀器行業的高增長地區,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近紅外光譜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依然是大家關注的熱點。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應用
    辛烷值與化合物結構密切相關,早在1989年美國就有人利用近紅外光譜結合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汽油辛烷值快速測定方法,從而掀起了近紅外光譜在油品分析方面的研究和應用熱潮,至今近紅外光譜測定汽油辛烷值仍舊是石化領域研究最廣泛和深入的測試項目之一,目前成品汽油辛烷值近紅外光譜分析方法SEP在0.35辛烷值單位左右。
  • 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現狀評述(下)
    「在製藥領域,製藥企業和監管者已經從連續生產解決方案中獲得了巨大的效益。」McGeorge說,「這一生產方式的改變要求對連續生產過程進行驗證,以保證生產過程處於穩定狀態並生產出合格的產品。」McGeorge進一步指出,如果沒有像近紅外光譜這樣的無損測量技術用於每一個生產單元來確保藥物配方的一致性,這種生產方式的轉變不會得到快速實施。
  • 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優缺點分析
    摘要:說起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歷史,可謂坎坷不平。早在19世紀,人們最早發現的非可見光區域就是近紅外區域。但受當時的技術水平限制,物質在該譜區的倍頻和合頻吸收信號弱,譜帶重疊,解析複雜,近紅外光譜的相關技術沉寂了一個多世紀。
  • 2020年全球與中國手持式拉曼光譜儀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
    《2020年全球與中國手持式拉曼光譜儀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是專門針對手持式拉曼光譜儀產業的調研報告,採用客觀公正的方式對手持式拉曼光譜儀產業的發展走勢進行深入分析闡述,為客戶進行競爭分析、發展規劃、投資決策提供支持和依據,本項目在運作過程中得到了眾多手持式拉曼光譜儀產業鏈各環節技術人員及營銷人員的支持和幫助
  • 全球與中國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
    、產值及增長情況第四章 Covid-19對全球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消費主要地區影響分析  第一節 全球主要地區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消費展望2020 VS 2026 VS  第二節 2016-2026年全球主要地區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消費量及增長情況  第三節 2020-2026年全球主要地區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消費量預測分析  第四節 2016-2026年中國市場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消費量、增長率及發展預測分析
  • 近紅外與中紅外光譜分析的區別
    80年代後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分析儀器的數位化和化學計量學的發展,通過化學計量學方法在解決光譜信息提取和背景幹擾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加之近紅外光譜在測樣技術上所獨有的特點,使人們重新認識了近紅外光譜的價值,近紅外光譜在各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陸續展開。
  • 釋放紅外潛能 珀金埃爾默全新Spectrum 3紅外光譜儀讓分析更靈活...
    從1944年發明第一臺商品化的紅外光譜儀開始,在過去的75年間,珀金埃爾默一直在推動紅外光譜技術的革新。熱重-紅外(TG-IR)聯用技術是目前材料研究領域中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而傳統的熱重-紅外聯用技術往往是通過外接管路將一臺熱重分析儀及一臺紅外光譜儀相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