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紅外光譜分析發展歷程

2020-12-05 北京吉天儀器

近紅外光譜是介於可見光(Vis)和中紅外(MIR)之間的電磁輻射波,是人們在吸收光譜中發現的非可見光區。近紅外光譜區是 Herschel 在 1800 年進行太陽光譜可見區紅外部分能量測量中發現的。

早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紅外光譜技術作為一種有效的分析手段就得到了認可。發展至今,近紅外光譜技術因其在分析樣品時具有方便、準確和成本較低,環保等優點,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潛心發展 近紅外光譜技術日臻成熟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發展初期並不受重視,原因是其獲得的數據可利用性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Norris研製出了近紅外掃描光譜儀,這臺儀器成為日後近紅外光譜儀器的雛形。之後,隨著各種新的分析技術的出現,加之近紅外光譜技術存在的缺點,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較為緩慢。八十年代開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價值被逐漸認知,相關領域的應用研究開始大熱,近紅外光譜技術也隨之得到發展和完善。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歷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應用前景逐漸廣闊。目前,近紅外光譜技術在多個領域內作為行業產品質量評定的標準技術,很好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可以說,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廣泛運用推動了社會的快速發展。

應用領域不斷擴展 近紅外光譜技術蒸蒸日上

近年來,我國對檢測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這推進了近紅外光譜技術的應用。近紅外光譜技術憑藉著良好的分析性能,在檢測分析領域頗受好評。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近些年來不斷出現的諸如毒奶粉、毒豆芽、假羊肉等問題食品為我國的食品安全敲響了警鐘。為保障食品安全,對食品的檢測分析顯得尤為重要。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食品檢測分析方面影響不凡。

除了早期的食品應用外,近幾年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也得到了充分應用。近紅外光譜技術可應用於藥物的鑑別和定性、定量的分析,它不僅具有快速、準確、易於實現生產過程的在線控制等優點,而且可以鑑定某些藥物的純度,因此在藥物的定性鑑定、定量分析、質量控制及在線檢測等方面顯示了巨大的作用。

此外,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也在紡織、聚合物、藥物石油化工、生化和環保等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廣闊的應用前景,給了近紅外光譜分析行業足夠的發展空間。雖然目前在市場上例如Dickie-John、Bran Leubbe、Technicon等知名企業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但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研究已經相對成熟,國產儀器煥發了新的生機,儀器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高。

現階段,降低儀器成本且保持足夠的分析性能成為當今近紅外儀器研製的主導方向。今後,近紅外光譜將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向小型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相信,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前景會更加廣闊!

相關焦點

  • 近紅外與中紅外光譜分析的區別
    80年代後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分析儀器的數位化和化學計量學的發展,通過化學計量學方法在解決光譜信息提取和背景幹擾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加之近紅外光譜在測樣技術上所獨有的特點,使人們重新認識了近紅外光譜的價值,近紅外光譜在各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陸續展開。
  • 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優缺點分析
    摘要:說起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歷史,可謂坎坷不平。早在19世紀,人們最早發現的非可見光區域就是近紅外區域。但受當時的技術水平限制,物質在該譜區的倍頻和合頻吸收信號弱,譜帶重疊,解析複雜,近紅外光譜的相關技術沉寂了一個多世紀。
  • 我國工業在線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的關鍵問題分析
    我體會到,要普及技術人員建立近紅外光譜分析模型的能力,培訓是必需的環節,而培訓的手段和方法可能更是至關重要的。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每年都舉辦近紅外光譜技術和化學計量學的培訓活動,這對於普及近紅外,推動近紅外的發展意義重大。
  • 閔順耕談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動態
    2013年9月23日,「近紅外光譜應用新進展」專場研討會如期召開。閔順耕教授做題為《從NIR 2013看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動態》的綜述性報告,報告中介紹了NIR 2013的概況以及會上所展現出來的近紅外光譜新技術。
  • 我國近紅外光譜發展多方有驚喜——參加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
    會議共安排了72個報告,內容豐富,包含溫控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線近紅外光譜技術、近紅外模型的建立及轉移、近紅外光譜相關標準的制定等。此外,各位專家還介紹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農業及食品、疾病篩查、生物製藥、環境、半導體材料等領域取得的最新應用進展。  為期兩天的會議,與會專家學者與參會代表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群策群力,共同助力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發展。
  • 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現狀評述(下)
    儘管近紅外光譜不屬於特別靈敏的分析技術,但由於該技術具有不需要樣品預處理的特點,其非常適合於過程監測、材料科學和醫療等領域的應用。該刊邀請了多位本領域的專家就近紅外光譜技術新進展、近紅外使用者面臨的挑戰、應用領域以及該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評論。
  • 近紅外光譜分析數據和模型(一)
    分析化學中的近紅外和中紅外吸收光譜落在760-25000nm波長範圍,其中760-2500nm(用波數表示為13158-4000cm-1)屬於近紅外光譜,2500-25000nm(用波數表示為4000-400cm-1)屬於中紅外光譜,中紅外光譜也簡稱紅外光譜。
  • 國產近紅外光譜儀器與應用發展「診斷」——訪江蘇大學陳斌教授
    近紅外光譜儀器已走過近50年的發展歷程,在這50年的時間裡,儀器從設計到性能以及測量方法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近年來,近紅外光譜儀器的數位化程度不斷提高,配備功能強大的計算機和化學計量學分析軟體,使其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尤其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近紅外光譜儀器已被視為品質管理實驗中必備的儀器。
  •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
    1、近紅外光譜技術介紹現代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是近年來分析化學領域迅猛發展的高新分析技術近紅外光譜主要是反映C-H、O-H、N-H、S-H等化學鍵的信息,因此分析範圍幾乎可覆蓋所有的有機化合物和混合物。農產品中的蛋白質、澱粉、粗纖維、脂肪等成分具有含氫基團,在近紅外區都有特定的吸收光譜,每種成分都有特定的吸收特徵。利用近紅外分析儀檢測食品的常規成分,具有快速、準確、成本低等特點。
  • 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共同舉辦近紅外光譜技術論壇
    本次論壇雲集了江浙滬等地近紅外光譜分析檢測領域的專家學者、儀器生產單位的技術人員,以及從事近紅外光譜技術研究與應用的一大批專業人士,參會人員近百人。 邵學廣教授是近紅外光譜和化學計量學領域的著名學者,他對整個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廣泛而深入地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後該技術的發展方向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棉\氨綸面料分析中的應用
    其中700~1100 nm通常稱為短波近紅外譜區,而1100~2600 nm稱為長波近紅外譜區。近紅外譜區的信息量非常豐富,主要吸收來源於有機物含氫基團的倍頻和組合頻[2-4]。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隨著光學、電子技術、化學計量學以及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得到迅速的推廣,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析技術,在醫藥、食品、農產品、煙等方面尤為突出。
  • 匯集國際首創或領先的創新成果——全國第七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
    首先預祝全國第七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暨第六屆亞洲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即將在昆明順利召開。藉此盛會開幕之際,請您回顧一下全國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的發展歷程?  袁洪福:謝謝信息網長期關心和支持近紅外光譜的發展,非常樂意接受您的採訪。  我國全國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始於2006年。
  • 我國近紅外光譜還依然「年輕」 未來大有可為——ACCSI2019近紅外...
    雖然業界普遍認為,近年來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無論在研發還是應用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近紅外光譜在中國有著非常大的市場前景。不過,由於應用拓展不足,相關的檢測標準還不完善,模型建立、評價和修正有一定難度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近紅外光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目前,近紅外光譜的技術及產業發展現狀如何?
  • 前景廣闊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訪北京化工大學袁洪福教授
    普便存在一種觀念:認為近紅外光譜是一種間接分析方法,沒有純粹的標準樣本作參照,不適合作為標準方法。這種觀點對人們接受近紅外分析產生了困擾影響,嚴重阻礙了近紅外分析標準方法建立的發展進程,也影響了近紅外分析技術應有的發展速度。「從方法學角度來說,某種方法可否作為標準方法應取決於方法的準確性和適用範圍能否明確界定。
  • ...技術、趨勢、檢測,你想學的近紅外知識都在這裡——近紅外光譜...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新方法(化學計量學)、新材料(光纖等)、新器件(檢測器等)和新技術(計算機)的發展和出現,近紅外光譜技術從光譜分析隊列中吊車尾的位置迎頭趕上,嶄露頭角。如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結合現代化學計量學方法的近紅外光譜技術,已經成為工農業生產過程質量監控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之一,在農產品、食品、醫藥、石化、菸草等領域均得到了廣泛應用。
  • 三大近紅外光譜學會領軍人 共話未來發展趨勢——訪國際、亞洲...
    以致1960年Wheeler稱近紅外譜區為「被遺忘的譜區」。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計算機與化學統計學軟體的發展,特別是化學計量學的深入研究和廣泛應用,使近紅外成為發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譜技術,國際分析界逐步形成了近紅外光譜分析的「熱潮」。
  • 明瑞科技引進近紅外光譜分析儀
    明瑞科技具備明確的發展方向與目標,注重科技創新,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做好智能化、自動化儲備,為推進智能生產打好基礎,引進了近紅外光譜分析儀。真正實現快速檢測原料、產品營養指標,方便、精準、高效。一分鐘內能得到全部分析結果,樣品無損失。能同時測定樣品的多個成分:蛋白、水分、灰分、胺基酸等。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應用
    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新方法(化學計量學)、新材料(光纖等)、新器件(檢測器等)和新技術(計算機)的發展和出現,近紅外光譜技術從光譜分析隊列中吊車尾的位置迎頭趕上,嶄露頭角。
  • 珀金埃爾默近紅外光譜技術及應用全解析
    近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相關的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為了多方位展現我國在近紅外光譜領域的最新成果,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合作製作《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應用進展》網絡專題,同時也以此獻禮近紅外分會成立10周年,並寄語2021年國際近紅外大會。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飼料工業中的應用
    近紅外光譜技術介紹現代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是近年來分析化學領域迅猛發展的高新分析技術。它是利用化學物質在近紅外光譜區的光學吸收特性,來快速測定某種樣品中的一種或多種化學成分含量和特性新的物理測定技術。近紅外光譜是指波長範圍介於可見區(VIS)與中紅外區(MIR)之間的電磁波,波長為780-2500nm範圍內的一段電磁波。物質中的不同組分或同一組分的不同含氫基團在近紅外區域有豐富的吸收光譜。近紅外光譜主要是反映C-H、O-H、N-H、S-H等化學鍵的信息,因此分析範圍幾乎可覆蓋所有的有機化合物和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