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近紅外光譜學會領軍人 共話未來發展趨勢——訪國際、亞洲...

2020-11-24 儀器信息網

  近紅外譜區於1800年被天文學家William Herschel所發現,儘管該譜區被較早發現,但由於譜帶寬,重疊較嚴重,而且吸收信號弱、信息解析複雜,其分析價值一直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以致1960Wheeler稱近紅外譜區為「被遺忘的譜區」。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由於計算機與化學統計學軟體的發展,特別是化學計量學的深入研究和廣泛應用,使近紅外成為發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光譜技術,國際分析界逐步形成了近紅外光譜分析的「熱潮」。

  20101014-17日,第三屆全國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暨第二屆亞洲近紅外光譜會議在上海召開。來自中國、日本、新加坡、泰國以及美國、德國、南非等十二個國家一百位近紅外光譜技術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國際學術會議,大家對近紅外光譜理論、化學計量學、近紅外光譜儀器、近紅外光譜應用等內容進行了充分的溝通與交流。

  在此次會議上,儀器信息網(以下簡稱:Instrument)對國際近紅外光譜學會主席Pierre Dardenne博士、亞洲近紅外光譜學會主席Yukihiro Ozaki教授、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近紅外光譜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袁洪福教授進行了專訪。

國際、亞洲、中國近紅外光譜學會發展概況與交流合作

  Instrument:Pierre Dardenne博士、Yukihiro Ozaki教授、袁洪福教授,您們好!非常感謝大家接受儀器信息網的採訪。

  首先請三位教授給我們介紹一下,目前國際近紅外光譜學會、亞洲近紅外光譜學會、中國近紅外光譜專業委員會的發展情況?以及學會之間未來交流合作計劃?

國際近紅外光譜學會主席Pierre Dardenne博士

  Pierre Dardenne博士:國際近紅外光譜學會創建於1986年,迄今已經在世界各地舉辦了14屆國際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我們2年舉辦一次國際近紅外會議,2009年11月在泰國曼谷舉辦了第14屆國際近紅外會議,會議共邀請了來自中國、德國、澳大利亞、美國、日本、泰國等37個國家約450餘人參加。

  未來,國際近紅外光譜學會與中國近紅外光譜專業委員會之間,肯定會有很多交流和合作的項目的。

亞洲近紅外光譜學會主席Yukihiro Ozaki教授

  Yukihiro Ozaki教授:在亞洲某些地區,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得相當不錯,但是有些地方就比較落後,所以相互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就很重要。藉助亞洲近紅外協會這個很好的平臺,我們可以更方便地交流批次的研究成果。

  亞洲近紅外學會和中國近紅外光譜學會間的交流工作一直以來都非常好,如這次第二屆亞洲近紅外光譜會議在中國上海召開,就有很多日本人積極來參會。單就費用來說,從大阪到上海距離很近,而且費用不高,很多年輕人都可以來參加。但是如果是去歐洲或者美洲,那麼可能就有很多人支付不起費用。

  另外,亞洲各個國家的專家學者不是很擅長英語,所以有時候參加國際會議會交流時可能會有點「困難」,而亞洲級別的會議更有利於我們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和交流能力。

中國近紅外光譜專業委員會會主任委員袁洪福教授

  袁洪福教授: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國際近紅外光譜學會就試圖和我們近紅外光譜分析研究小組聯繫,希望有機會在中國舉辦一次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我當時認為條件並不成熟。2006年6月我受日本和韓國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邀請參加了在韓國首爾舉辦的這次會議,出席會議的還有梁逸曾教授、姚建垣先生、林國林教授。會議期間成立了亞洲近紅外光譜學會(ANC)。國際近紅外光譜學術屆很希望我國能有一個近紅外專業學術交流的對口平臺。2006年10月我國舉辦了第一屆全國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會議期間來自國內40多位近紅外專家聚在一起,大家強烈呼籲建立國內近紅外光譜學術交流平臺。在陸婉珍院士的倡議下,成立了近紅外專業委員會籌備工作小組。在國內來自不同領域的8名院士和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領導閆成德和劉長寬先生共同支持下,通過小組成員近3年的努力工作,近紅外專業委員會於2009年6月6日在北京正式成立。

  迄今,專業委員會已經建立了國內近紅外光譜專業網站,創辦了近紅外通訊,相繼組織了多期不同行業的近紅外光譜技術研討會,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培訓班,和成功舉辦了2年一次的全國近紅外光譜學術報告會,和這次第二屆亞洲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相信專業委員會今後將積極開展國內外近紅外光譜學術交流,教育,技術推廣,技術培訓和諮詢等活動,將為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健康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近紅外光譜發展趨勢集中於「小型、在線以及成像技術」

  Instrument:請三位教授談談,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優勢有哪些?

  Yukihiro Ozaki教授:近紅外光譜技術有許多優勢,最關鍵的是無損檢測,可以透過玻璃和一些塑料包裝直接進行測量,屬於非破壞性分析方法。並且,不需要使用很多的試劑、藥品,也不需要進行很多的前處理工作,維護費用及分析成本比普通色譜分析技術低,所以近紅外光譜技術是非常環保的。另外,近紅外光譜分析的成本較低,廣泛應用於糧食領域、水果熟程度的檢測、蔬菜檢測等。

  袁洪福教授: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確有很多優勢,主要得益於近紅外光特性和化學計量學。近紅外光具有相對較強的穿透能力,可以通過普通玻璃或光纖傳輸,還有各種分光方式如光柵、傅立葉、聲光過濾、固體陣列等,為設計各種用途的專用分析儀器提供了便利,該技術非常適合各種固體和液體的樣品測量;每張光譜的掃描時間僅為幾秒鐘,採用化學計量學方法,一次全光譜掃描,可以獲得各類化學成分定性或定量的數據,因此具有同時快速(如秒內)分析多種化學成分或多種性質的能力。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優勢主要體現在質量快檢方面,比如高通量在線質量分析,越來越多的應用把近紅外集成到系統設備中作為一個質量檢測附件使用,最近到上海一家跨國公司交流看到,該公司內工業裝置上有80多處在線檢測點使用了近紅外分析技術,共安裝了十幾臺在線近紅外光譜儀,為精確控制裝置運行發揮了巨大作用。現場品質檢測更是近紅外分析技術的獨特優勢,目前,越來越多的便攜儀器已經廣泛用於農業(如水果),食品和藥品質量檢驗。無疑,近紅外分析技術在工農業生產過程質量快速和高效的精確控制以及食品藥品質量監控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

  Instrument: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難點集中在哪些方面?

  Pierre Dardenne博士:30年前,開展近紅外光譜技術研究的人還很少,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事這方面的研究,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但是近紅外光譜的教育還是不夠。近紅外光譜技術持續不停地發展,我的觀點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當然,這還需要做很多工作,特別是非洲等地。

  袁洪福教授:雖然,近紅外分析技術近年來發展很快,但在國內還尚未被廣泛了解,如何普及應用也是今後發展的難點之一。主要讓人們了解該技術能夠解決什麼問題,怎樣才能正確使用該技術和應用帶來的明顯好處。在今後發展中,儀器硬體方面,應特別注重通過科學的精密製造工藝保證近紅外光譜儀光譜測量的高度重現性,在應用方面應通過培訓使用戶掌握正確建模方法和維護知識。我積極建議,專門從事該技術研究的相關部門應當瞄準當前國家重大需求,研究和確定近紅外分析技術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的具體應用,認真規劃和組織,建立一系列的成功應用示範點,將她的顯著優點清楚地展現給大家,一直不遺餘力地堅持推廣,以期推動近紅外光譜技術可持續的發展。

  Instrument:近紅外光譜技術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Yukihiro Ozaki教授:近階段,近紅外成像技術發展的也很快,近紅外成像是一種很有用的工具,藉助此技術我們可以看到樣品的內部,甚至可以對自然狀態下的水果進行藥品含量的檢測。

  現在,正在大力發展手持近紅外光譜儀器、小型化儀器,這是相當有用的。還有在線近紅外光譜工業分析技術,可以監測從原料到產品的整個反應變化過程,是一項很「棒」的技術。

  Pierre Dardenne博士: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方向主要是趨於小型化,方便攜帶和使用。

  袁洪福教授:總結國內外近紅外分析技術發展歷史以及近紅外技術特點,我認為近紅外網絡技術將是今後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制約近紅外大範圍推廣使用的技術是模型,因此,圍繞近紅外分析模型共享,優先發展先進的近紅外網絡建模中心和模型共享網絡技術,以滿足相關重要領域如農業糧食收購,水果生產和銷售,食品和藥品物從生產到消費的流通等領域中品質實時監控網絡需求。該技術的發展將與物聯網時代的到來相關。當然,儀器的微型化和智能化,和高性價比也是未來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

  Instrument:最後,請袁洪福教授介紹一下中國近紅外光譜專業委員會近期的工作重點以及推進計劃?

  袁洪福教授:為有效地推動我國近紅外光譜學科的發展,專業委員會近期工作重點如下:(1)組織申辦2015年在北京舉辦第17屆國際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2)通過組織高等院校科研單位,近紅外儀器廠家,知名專家進行技術發展研討等多種形式活動,圍繞國家十二五發展戰略,提出國家近紅外發展規劃建議;(3)組織和建立近紅外光譜分析建模方法標準,並推動個領域制定相關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應用技術標準;(4)協助各行各業開展建設具有典型意義的近紅外分析應用示範點;(5)加強技術培訓和諮詢工作。

  後記

  採訪過程中,談到中國近紅外光譜專業委員會計劃申辦2015年國際近紅外光譜大會,記者向Pierre Dardenne博士、Yukihiro Ozaki教授請教了他們對此事的看法。

  Pierre Dardenne博士代表國際近紅外光譜學會歡迎中國申辦2015年的會議。並認為中國在近紅外光譜技術方面有很好的設施,很好的師資力量,有很多高水平的研究學者,而且中國的消費也很低,總的來說中國有很好的機會獲得主辦權。

  接著更是給出了一些良好的建議,如需要好好準備材料以及陳述,一切都準備得當,然後就可能贏得舉辦權。

  Yukihiro Ozaki教授高興的說到,這對於中國近紅外協會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對於亞洲亦是。下次是南非,然後是法國,再到中國,這是很好的一個交流。中國非常不錯,不管從亞洲其他國家也好,從美洲、歐洲來上海都是非常方便的。可以促進中國近紅外的發展,特別是關於教育方面,很多日本青年也能參加,非常好。

  祝福、期待中國能在不久的將來成功獲得2015年國際近紅外光譜大會的主辦權。

  另外,特別感謝:近紅外光譜專業委員會會主任委員袁洪福教授、華東理工大學杜一平教授及其學生、近紅外光譜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劉慧穎高工,在日前召開的近紅外光譜學術盛會新聞報導以及此次專訪過程中給予我們的大力支持與幫助!

  採訪編輯:劉豐秋

  附錄:國際近紅外光譜學會 www.icnirs.org

  亞洲近紅外光譜學會 http://nir.ac.affrc.go.jp/Web-ANC/index.html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近紅外光譜專業委員會 www.ccnirs.org

相關焦點

  • 我國近紅外光譜還依然「年輕」 未來大有可為——ACCSI2019近紅外...
    如何才能想用戶之所想,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進一步完善並推進產業更快更好的發展?針對這些問題,2019年4月19日,由ACCSI2019主辦方儀器信息網和本屆會議支持單位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近紅外光譜分會合辦的近紅外光譜發展論壇在青島召開。大會組委會安排了七個專家報告,深入解析近紅外光譜的技術、標準、應用、儀器等關鍵問題,吸引了120餘位代表出席,現場座無虛席。
  • 匯集國際首創或領先的創新成果——全國第七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
    袁洪福:這次大會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近紅外光譜分會主辦和組織,大會得到了亞洲近紅外學會原主席OZAKI教授和現任主席土川先生的高度重視,2017年兩次出訪中國,與我們近紅外光譜分會進行討論會議的籌備工作。
  • 國產近紅外光譜儀器與應用發展「診斷」——訪江蘇大學陳斌教授
    日前,儀器信息網編輯採訪了陳斌教授,探討了國產近紅外光譜儀器發展的現狀,陳斌教授直言了國產儀器與進口之間的差距、國產儀器發展存在的「瓶頸」,乃至未來發展方向等問題。   高端與專用並重,網絡化是方向   陳斌認為,目前近紅外光譜儀器正處在方興未艾的發展階段,綜合比較國外先進儀器,以下幾個方面或許是近期國產近紅外光譜器發展的趨勢:   (1)傅立葉變換型依然是主流產品   目前研究型的近紅外光譜儀器基本都屬於傅立葉型,傅立葉變換硬體技術要求高,我國至今不能獨立開發生產該類儀器
  • 憶十年碩果 再啟新徵程—寫在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近紅外光譜分會(CC...
    ,國際近紅外光譜學會主席Peter Flinn教授、亞洲近紅外光譜學會主席Yukihiro Ozaki教授、日本近紅外學會主席Sumio Kawano研究員、泰國Vichai Haruthaithanasan研究員等發來賀信,向CCNIRS的成立表示祝賀。
  • 前景廣闊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訪北京化工大學袁洪福教授
    美國穀物化學家學會(AACC)、國際穀物化學會、ISO等組織也有多個近紅外光譜方法標準;並且各國還有各自的近紅外光譜方法的工業標準。而成立近紅外光譜學會,即建立了近紅外技術交流平臺,可以為我國近紅外技術的發展做出貢獻;其次,國際近紅外光譜技術交流活動越來越多,需有正規的對接途徑,民間是不能代表的,必須通過學會的方式來對接;這也正是自己一直努力的方向,現在,成立近紅外光譜學會的事宜已取得很大進展。」
  • 近紅外光譜儀相關企業走訪調研
    調研組成員包括了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近紅外專業技術委員會的相關負責人,近紅外光譜儀器研發專家以及應用方法開發的專家,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該課題具體負責人,業內專家等,如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的科學儀器學術工作委員會執行副主任燕澤程、總後油料研究所劉慧穎研究員、浙江大學的戴連奎教授、江蘇大學食品學院陳斌教授、華東理工學院倪力軍教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褚小立博士、業內資深人士李雲濟博士、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楊麗及常靜
  • 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現狀評述(下)
    在慶祝《 Spectroscopy》創刊30周年之際,該刊邀請多位近紅外光譜技術領域的專家評論該技術的發展現狀,並對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預測。  儘管近紅外光譜不屬於特別靈敏的分析技術,但由於該技術具有不需要樣品預處理的特點,其非常適合於過程監測、材料科學和醫療等領域的應用。該刊邀請了多位本領域的專家就近紅外光譜技術新進展、近紅外使用者面臨的挑戰、應用領域以及該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評論。
  • 閔順耕談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動態
    2013年9月23日,「近紅外光譜應用新進展」專場研討會如期召開。閔順耕教授做題為《從NIR 2013看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動態》的綜述性報告,報告中介紹了NIR 2013的概況以及會上所展現出來的近紅外光譜新技術。
  • 我國近紅外光譜發展多方有驚喜——參加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
    會議共安排了72個報告,內容豐富,包含溫控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線近紅外光譜技術、近紅外模型的建立及轉移、近紅外光譜相關標準的制定等。此外,各位專家還介紹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農業及食品、疾病篩查、生物製藥、環境、半導體材料等領域取得的最新應用進展。  為期兩天的會議,與會專家學者與參會代表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與討論,群策群力,共同助力我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發展。
  • ...技術、趨勢、檢測,你想學的近紅外知識都在這裡——近紅外光譜...
    儀器信息網訊 2019年12月12-13日,由儀器信息網與中國儀器儀表學會近紅外光譜分會聯合主辦的「2019近紅外光譜主題網絡研討會(iSymposium on NIR Spectroscopy
  • ...共議產業發展新方向——「近紅外光譜儀器研製與應用推廣」專題...
    據國外相關研究機構調研顯示,2019年全球近紅外光譜市場3.95億美元,預計2023年該市場將達4.85億美元。作為科學儀器行業的高增長地區,亞太地區,特別是中國近紅外光譜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依然是大家關注的熱點。
  • 近紅外光譜分析發展歷程
    早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紅外光譜技術作為一種有效的分析手段就得到了認可。發展至今,近紅外光譜技術因其在分析樣品時具有方便、準確和成本較低,環保等優點,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潛心發展 近紅外光譜技術日臻成熟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發展初期並不受重視,原因是其獲得的數據可利用性低。
  • 近紅外與中紅外光譜分析的區別
    80年代後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分析儀器的數位化和化學計量學的發展,通過化學計量學方法在解決光譜信息提取和背景幹擾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加之近紅外光譜在測樣技術上所獨有的特點,使人們重新認識了近紅外光譜的價值,近紅外光譜在各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陸續展開。
  • 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共同舉辦近紅外光譜技術論壇
    2017年11月30日,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與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分子光譜協作組共同發起的近紅外光譜技術論壇在華東理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成功舉辦。本次論壇在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副主任、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分子光譜協作組組長杜一平教授團隊和倪力軍教授團隊的精心組織下,由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分子光譜協作組、華東理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和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學重點實驗室共同舉辦。
  • 近紅外研究和應用急需產學研緊密結合——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
    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同期隆重舉行了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的頒獎儀式,中國農業大學韓東海教授榮獲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貢獻獎。自1995年開始從事以近紅外技術為主的食品內部質量無損檢測研究,在果蔬內部質量無損檢測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的研究成果,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 項,部級項目3項以及多項橫向課題;副主持及參加國家級科研項目7項,培養近紅外碩士和博士畢業生40餘名。發表SCI和EI收錄論文50多篇,主編、副主編和參與編寫專業書籍5部。已授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共12項。
  • 陳斌談分子光譜分析的發展趨勢
    在報告中,陳斌指出,分子光譜分析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   1、幾種光譜聯用   2、中紅外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定量方法的研究改變了紅外只能做定性分析的片面的理念,如:光譜重構、適當添加內標物、半峰面積法等。
  • 改革開放40周年暨中國近紅外光譜發展史視頻徵集的通知
    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一次偉大的歷史轉折,勾勒出一幅中國未來發展的壯麗藍圖。科學春天的到來,打開了國門,用更為積極的心態去感知世界,也催動了中國近紅外光譜技術的萌芽與迸發,更造就了今日中國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千花競放,百舸爭流。  中國近紅外光譜,順應歷史洪流,在機遇中誕生,在探索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邁向未來。
  • 我國工業在線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的關鍵問題分析
    我體會到,要普及技術人員建立近紅外光譜分析模型的能力,培訓是必需的環節,而培訓的手段和方法可能更是至關重要的。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每年都舉辦近紅外光譜技術和化學計量學的培訓活動,這對於普及近紅外,推動近紅外的發展意義重大。
  • 全國第三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在上海隆重開幕
    儀器信息網訊 2010年10月13日,為全力展示我國近紅外光譜領域所取得的最新進展及成果,增進廣大近紅外光譜科技工作者和廣大近紅外分析工作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促進我國近紅外光譜事業的發展,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近紅外光譜專業委員會主辦
  • 近日舉行了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的頒獎儀式
    2020年11月6日,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隆重開幕,會議首日1000餘位網友報名參會,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褚小立博士主持開幕式,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張彤秘書長致辭。  開幕式伊始,舉行了第三屆「陸婉珍近紅外光譜獎」的頒獎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