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紅外與中紅外光譜分析的區別

2020-12-11 電子產品世界

  近紅外光(NIR)是介於可見區和中紅外區間的電磁波,不同文獻中對其波長範圍的劃分不盡相同,美國試驗和材料協會(ASTM)規定為700 nm至2500 nm。NIR常被化分為短波近紅外(SW-NIR)和長波近紅外(LW-NIR),其波段範圍分別為700—1100 nm和1100—2500 nm。

  

  1800年,Herschel 首次發現了NIR光譜區;1900年前後,NIR光譜儀器使用玻璃稜鏡和膠片記錄器,其光譜範圍局限於700 nm—1600 nm。50年代的商品NIR光譜儀使用硫化鉛光敏電阻作檢測器,其波長範圍能延伸至3000 nm,能用於定量分析,但,由於NIR消光係數低和譜帶寬而解析困難,該技術並沒有獲得廣泛應用。60年代,Karl Norris 使用漫反射技術對麥子水分、蛋白和脂肪含量進行研究,發現NIR光譜用於常規分析的實用價值。隨計算機發展和化學計量學(Chemometrics)誕生,NIR和化學計量學結合產生了現代NIR光譜學。NIR最先應用於農業領域。80年代,光譜儀器製作和計算機技術水平有了大的提高,NIR被廣泛應用於在工業和其它領域。近幾屆匹司堡分析儀器會議上,NIR已成為紅外光譜分析報導的熱點。NIR在線分析應用給石化工業帶來了巨大經濟效益,更是引人注目。

  

  根據紅外輻射在地球大氣層中的傳輸特性,通常分為近紅外(0.75μm到3μm)、中紅外(3μm到30μm)、遠紅外(30μm到1000μm)。

  主要區別是波長不同,應用領域不同。

  紅外吸收光譜法是定性鑑定化合物及其結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生物學、化學和環境科學等研究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無論樣品是固體、液體和氣體,純物質還是混合物,有機物還是無機物,都可以進行紅外分析。紅外光譜法廣泛應用於高分子材料、礦物、食品、環境、纖維、染料、粘合劑、油漆、毒物、藥物等諸多方面,在未知化合物剖析方面具有獨到之處。

  (NIR)分析技術是近年來分析化學領域迅猛發展的高新分析技術,越來越引起國內外分析專家的注目,在分析化學領域被譽為分析「巨人」,它的出現可以說帶來了又一次分析技術的革命。

  近紅外區域按ASTM定義是指波長在780~2526nm範圍內的電磁波,是人們最早發現的非可見光區域。由於物質在該譜區的倍頻和合頻吸收信號弱,譜帶重疊,解析複雜,受當時的技術水平限制,近紅外光譜「沉睡」 了近一個半世紀。直到20世紀50年代,隨著商品化儀器的出現及Norris等人所做的大量工作,使得近紅外光譜技術曾經在農副產品分析中得到廣泛應用。到60年代中後期,隨著各種新的分析技術的出現,加之經典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暴露出的靈敏度低、抗幹擾性差的弱點,使人們淡漠了該技術在分析測試中的應用,從此,近紅外光譜進入了一個沉默的時期。80年代後期,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帶動了分析儀器的數位化和化學計量學的發展,通過化學計量學方法在解決光譜信息提取和背景幹擾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加之近紅外光譜在測樣技術上所獨有的特點,使人們重新認識了近紅外光譜的價值,近紅外光譜在各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陸續展開。進入90年代,近紅外光譜在工業領域中的應用全面展開,有關近紅外光譜的研究及應用文獻幾乎呈指數增長,成為發展最快、最引人注目的一門獨立的分析技術。由於近紅外光在常規光纖中具有良好的傳輸特性,使近紅外光譜在在線分析領域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並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此近紅外光譜技術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我國對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研究及應用起步較晚,除一些專業分析工作人員以外,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還鮮為人知。但1995年以來已受到了多方面的關注,並在儀器的研製、軟體開發、基礎研究和應用等方面取得了較為可喜的成果。但是目前國內能夠提供整套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近紅外光譜分析儀器、化學計量學軟體、應用模型)的公司仍是寥寥無幾。隨著中國加入WTO及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國外許多大型分析儀器生產商紛紛登陸中國,想在第一時間佔領中國的近紅外光譜分析儀器市場。由此也可以看出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分析界炙手可熱的發展趨勢。在不久的未來,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分析界必將為更多的人所認識和接受。

  現代近紅外光譜分析是將光譜測量技術、計算機技術、化學計量學技術與基礎測試技術的有機結合。是將近紅外光譜所反映的樣品基團、組成或物態信息與用標準或認可的參比方法測得的組成或性質數據採用化學計量學技術建立校正模型,然後通過對未知樣品光譜的測定和建立的校正模型來快速預測其組成或性質的一種分析方法。

  與常規分析技術不同,近紅外光譜是一種間接分析技術,必須通過建立校正模型(標定模型)來實現對未知樣品的定性或定量分析。具體的分析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一是選擇有代表性的樣品並測量其近紅外光譜;二是採用標準或認可的參考方法測定所關心的組分或性質數據;三是將測量的光譜和基礎數據,用適當的化學計量方法建立校正模型;四是未知樣品組分或性質的測定。由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工作過程可見,現代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包括了近紅外光譜儀、化學計量學軟體和應用模型三部分。三者的有機結合才能滿足快速分析的技術要求,是缺一不可的。

  與傳統分析技術相比,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具有諸多優點,它能在幾分鐘內,僅通過對被測樣品完成一次近紅外光譜的採集測量,即可完成其多項性能指標的測定(最多可達十餘項指標)。光譜測量時不需要對分析樣品進行前處理;分析過程中不消耗其它材料或破壞樣品;分析重現性好、成本低。對於經常的質量監控是十分經濟且快速的,但對於偶然做一兩次的分析或分散性樣品的分析則不太適用。因為建立近紅外光譜方法之前必須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才能得到一個準確的校正模型。

  近紅外光譜主要是反映C-H、O-H、N-H、S-H等化學鍵的信息,因此分析範圍幾乎可覆蓋所有的有機化合物和混合物。加之其獨有的諸多優點,決定了它應用領域的廣闊,使其在國民經濟發展的許多行業中都能發揮積極作用,並逐漸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主要的應用領域包括:石油及石油化工、基本有機化工、精細化工、冶金、生命科學、製藥、醫學臨床、農業、食品、飲料、菸草、紡織、造紙、化妝品、質量監督、環境保護、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在石化領域可測定油品的辛烷值、族組成、十六烷值、閃點、冰點、凝固點、餾程、MTBE含量等;在農業領域可以測定穀物的蛋白質、糖、脂肪、纖維、水分含量等;在醫藥領域可以測定藥品中有效成分,組成和含量;亦可進行樣品的種類鑑別,如酒類和香水的真假辨別,環保廢棄物的分檢等。

  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這一先進的技術必將得到廣泛的認同和應用。


相關焦點

  • 近紅外光譜分析發展歷程
    近紅外光譜是介於可見光(Vis)和中紅外(MIR)之間的電磁輻射波,是人們在吸收光譜中發現的非可見光區。近紅外光譜區是 Herschel 在 1800 年進行太陽光譜可見區紅外部分能量測量中發現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Norris研製出了近紅外掃描光譜儀,這臺儀器成為日後近紅外光譜儀器的雛形。之後,隨著各種新的分析技術的出現,加之近紅外光譜技術存在的缺點,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較為緩慢。八十年代開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價值被逐漸認知,相關領域的應用研究開始大熱,近紅外光譜技術也隨之得到發展和完善。
  • 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優缺點分析
    20世紀60年代,隨著Norris等人所做的大量工作,提出物質的含量與近紅外區內多個不同的波長點吸收峰呈線性關係的理論,並利用近紅外漫反射技術測定了農產品中的水分、蛋白、脂肪等成分,才使得近紅外光譜技術一度在農副產品分析中得到廣泛應用。
  •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
    它是利用化學物質在近紅外光譜區的光學吸收特性,來快速測定某種樣品中的一種或多種化學成分含量和特性新的物理測定技術。近紅外光譜是指波長範圍介於可見區(VIS)與中紅外區(MIR)之間的電磁波,波長為780-2500nm範圍內的一段電磁波。物質中的不同組分或同一組分的不同含氫基團在近紅外區域有豐富的吸收光譜。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棉\氨綸面料分析中的應用
    近紅外作為一種簡單、快速、非破壞性的定量分析方法,能同時測定多組分樣品中各組分的含量,且無需大量的樣品製備過程,非常適於紡織材料的表徵和鑑定。隨著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近紅外光譜技術應用在紡織工業中如質量監督、織物定量定性分析等將越來越廣泛[5-7]。
  • 近紅外光譜分析數據和模型(一)
    分析化學中的近紅外和中紅外吸收光譜落在760-25000nm波長範圍,其中760-2500nm(用波數表示為13158-4000cm-1)屬於近紅外光譜,2500-25000nm(用波數表示為4000-400cm-1)屬於中紅外光譜,中紅外光譜也簡稱紅外光譜。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飼料工業中的應用
    近紅外光譜技術介紹現代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是近年來分析化學領域迅猛發展的高新分析技術。它是利用化學物質在近紅外光譜區的光學吸收特性,來快速測定某種樣品中的一種或多種化學成分含量和特性新的物理測定技術。近紅外光譜是指波長範圍介於可見區(VIS)與中紅外區(MIR)之間的電磁波,波長為780-2500nm範圍內的一段電磁波。物質中的不同組分或同一組分的不同含氫基團在近紅外區域有豐富的吸收光譜。近紅外光譜主要是反映C-H、O-H、N-H、S-H等化學鍵的信息,因此分析範圍幾乎可覆蓋所有的有機化合物和混合物。
  • 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共同舉辦近紅外光譜技術論壇
    本次論壇在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副主任、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分子光譜協作組組長杜一平教授團隊和倪力軍教授團隊的精心組織下,由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分子光譜協作組、華東理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和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學重點實驗室共同舉辦。
  • 我國近紅外光譜發展多方有驚喜——參加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
    以下從技術、方法、應用、儀器等幾個角度分別介紹參加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心得體會:  溫控近紅外光譜、在線近紅外光譜、高光譜成像等新技術引關注  本次會議中,多位專家分享了溫控近紅外光譜、在線近紅外光譜、高光譜成像等新技術的研究進展,吸引了大家的關注。
  • 我國近紅外光譜還依然「年輕」 未來大有可為——ACCSI2019近紅外...
    袁洪福從1800年Herschel發現近紅外光講起,介紹了近紅外光譜的發展歷史,回顧了在近紅外光譜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一系列科學家,並對現如今成熟的光譜儀、多元分析軟體、資料庫等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報告中,袁洪福還比較了歐美、韓國、巴西和中國四個國家的近紅外光譜應用情況,他指出,相對於歐美成熟的應用階段,目前中國正處於上升趨勢。  袁洪福分析到,目前我國近紅外分析技術已經為企業屆所接受,特別是在飼料、大豆收購等領域上已經產生了經濟效益,但是大家對近紅外分析技術的理解還存在著偏差。袁洪福說,他對近紅外有深厚的感情,他希望將自己多年的研究經驗交到年輕人手裡。
  • ...技術、趨勢、檢測,你想學的近紅外知識都在這裡——近紅外光譜...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新方法(化學計量學)、新材料(光纖等)、新器件(檢測器等)和新技術(計算機)的發展和出現,近紅外光譜技術從光譜分析隊列中吊車尾的位置迎頭趕上,嶄露頭角。如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結合現代化學計量學方法的近紅外光譜技術,已經成為工農業生產過程質量監控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之一,在農產品、食品、醫藥、石化、菸草等領域均得到了廣泛應用。
  • 閔順耕談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動態
    2013年9月23日,「近紅外光譜應用新進展」專場研討會如期召開。閔順耕教授做題為《從NIR 2013看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動態》的綜述性報告,報告中介紹了NIR 2013的概況以及會上所展現出來的近紅外光譜新技術。
  • 【技術】近紅外光譜類型及優缺點
    【技術】近紅外光譜類型及優缺點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近紅外光譜儀種類繁多,根據不用的角度有多種分類方法。從應用的角度分類,可以分為在線過程監測儀器、專用儀器和通用儀器。從儀器獲得的光譜信息來看,有隻測定幾個波長的專用儀器,也有可以測定整個近紅外譜區的研究型儀器;有的專用於測定短波段的近紅外光譜,也有的適用於測定長波段的近紅外光譜。較為常用的分類模式是依據儀器的分光形式進行的分類,可分為濾光片型、色散型(光柵、稜鏡)、傅立葉變換型等類型。下面分別加以敘述。
  • 我國工業在線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的關鍵問題分析
    在線監測是PAT的重要內容,近紅外光譜(NIR)是目前工業PAT中最重要的在線監測技術之一。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測量快速,而且能提供豐富的分子信息,是非常理想的在線監測技術。我體會到,要普及技術人員建立近紅外光譜分析模型的能力,培訓是必需的環節,而培訓的手段和方法可能更是至關重要的。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每年都舉辦近紅外光譜技術和化學計量學的培訓活動,這對於普及近紅外,推動近紅外的發展意義重大。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應用
    如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結合現代化學計量學方法的近紅外光譜技術,已經成為工農業生產過程質量監控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之一,在農產品、食品、醫藥、石化等領域均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以煉油原料(原油)及石油化工產品為例,介紹近紅外光譜在石油化工領域中的應用。  1.
  • 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現狀評述(下)
    儘管近紅外光譜不屬於特別靈敏的分析技術,但由於該技術具有不需要樣品預處理的特點,其非常適合於過程監測、材料科學和醫療等領域的應用。該刊邀請了多位本領域的專家就近紅外光譜技術新進展、近紅外使用者面臨的挑戰、應用領域以及該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評論。
  •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紅茶加工製作中的應用介紹
    打開APP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紅茶加工製作中的應用介紹 佚名 發表於 2020-03-29 17:19:00 由於茶葉中含有兒茶素、膽甾烯酮、肌醇、葉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進人體健康,因此,茶與咖啡、可可並列為「世界三大飲料」,在全世界廣受歡迎。
  • 前景廣闊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訪北京化工大學袁洪福教授
    袁洪福教授說:「與歐美和澳大利亞等已經廣泛使用網絡化近紅外分析技術、並制定相應的標準和法規情況相比,我國近紅外分析標準方法制定工作明顯滯後,不僅嚴重的影響了近紅外分析技術的應用,而且影響到了許多領域中質量監督工作的實施。」
  • 明瑞科技引進近紅外光譜分析儀
    明瑞科技具備明確的發展方向與目標,注重科技創新,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做好智能化、自動化儲備,為推進智能生產打好基礎,引進了近紅外光譜分析儀。真正實現快速檢測原料、產品營養指標,方便、精準、高效。一分鐘內能得到全部分析結果,樣品無損失。能同時測定樣品的多個成分:蛋白、水分、灰分、胺基酸等。
  • 珀金埃爾默近紅外光譜技術及應用全解析
    近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相關的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為了多方位展現我國在近紅外光譜領域的最新成果,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合作製作《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應用進展》網絡專題,同時也以此獻禮近紅外分會成立10周年,並寄語2021年國際近紅外大會。
  • 二手紅外、近紅外光譜儀器市場達1900萬美元
    二手實驗室分析儀器的轉售正成為科學儀器市場的一個日益重要的部分,紅外(IR)和近紅外(NIR)光譜市場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二手儀器的可靠性和性能促進了市場對它們的需求,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會出現顯著增長。   實驗室紅外光譜技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技術,並且擁有相對較大的使用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