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棉\氨綸面料分析中的應用

2021-01-09 全球紡織網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棉\氨綸面料分析中的應用

2010-11-24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近紅外光譜區介於可見光和紅外之間,被ASTM定義為波長範圍是780~2526 nm[1]的電磁波。其中700~1100 nm通常稱為短波近紅外譜區,而1100~2600 nm稱為長波近紅外譜區。近紅外譜區的信息量非常豐富,主要吸收來源於有機物含氫基團的倍頻和組合頻[2-4]。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隨著光學、電子技術、化學計量學以及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得到迅速的推廣,成為一門獨立的分析技術,在醫藥、食品、農產品、煙等方面尤為突出。

    近紅外作為一種簡單、快速、非破壞性的定量分析方法,能同時測定多組分樣品中各組分的含量,且無需大量的樣品製備過程,非常適於紡織材料的表徵和鑑定。隨著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近紅外光譜技術應用在紡織工業中如質量監督、織物定量定性分析等將越來越廣泛[5-7]。

1近紅外光譜定量分析法

1.1 近紅外光譜定量分析分析過程

    近紅外光譜定量分析的過程一般為:第一,標樣集的選擇,同時採用其它化學或儀器方法獲得組分的參考值;第二,選擇合適的光譜參數,確定數學算法,建立好標準樣品集;第三,對模型進行修改,然後再預測未知樣品。

    由以上過程可以看出,近紅外定量分析基本上對大量的標樣數據的計算機處理過程,可以說是一種軟體技術,這與通常的定量分析的概念完全不同。

1.2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的化學計量學方法

1.2.1光譜預處理方法

    近紅外光譜往往包含一些與待測樣品性質無關因素的幹擾,如樣品的狀態、光的散射、雜散光及儀器響應等,這導致了近紅外光譜的基線漂移和光譜的不重複性,因此對原始光譜進行預處理是非常必要的。光譜預處理方法包括導數、平滑、扣減、歸一化、標準化等。本文採用的預處理方法是導數處理。

    導數光譜可以增強原譜的信號,如在原譜中的寬峰經過二階導數處理後,會變得很尖銳,這樣有利於在複雜的峰形中更好地確定出峰的準確位置,從而達到鑑別光譜的目的。因此,在定量分析中,導數譜的作用是儘量降低重疊峰的影響。一階導數可以消除基線的偏移,二階導數可以消除基線的線性傾斜。

1.2.2定量校正

    定量校正也稱多元校正,即在物質濃度(或其他物化性質)與分析儀器響應值之間建立定量關聯關係,是化學計量學的一個分支。在近紅外光譜分析中常用的多元校正方法包括:多元線性回歸法(MLR)、主成分回歸法(PCR)和偏最小二乘法(PLS)等線性校正方法,以及局部權重回歸(LMR)、人工神經網絡(ANN)、拓撲方法(TP)和支持向量機方法(SVM)等非線性校正方法。其中,PLS在近紅外光譜分析中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已成為一種標準的常用方法。

    PLS是一種相對而言較新的多元數據處理技術,它在考慮全譜區各波長點光譜參數的同時,還兼顧到被分析樣品內部各成分之間的關係,將兩者分別分解。它可以建立同時對多個組分進行預測的回歸模型,非常適合多元體系中各變量存在相關性的分析,是目前近紅外分析中應用較廣的算法。

2 實驗部分

2.1樣品與儀器

2.1.1樣品來源

    46個棉/氨樣品由北京市紡織纖維檢驗所提供,其中36個樣品作為建模樣品,10個樣品作為驗證樣品,樣品氨綸含量為0.5%~11.9%。

2.1.2近紅外光譜儀

    近紅外分析儀為Thermo Antaris Ⅱ?積分球檢測模塊,RESULT3.0光譜採集軟體和TQ Analyst 8.0化學計量學軟體。

2.2光譜採集與模型建立

    樣品材質為棉和氨綸,因此本實驗採用積分球漫反射方法採集樣品的近紅外光譜圖,為了增加建模樣品的代表性,每個樣品選擇不同位置採集2條光譜。

2.2.1漫反射光譜採集

    樣品無需預處理,採用積分球模塊採集樣品光譜。光譜採集條件:波數範圍10000 cm-1~4000 cm-1,掃描次數64,解析度8 cm-1。圖1為所有樣品的近紅外漫反射光譜圖。

圖1 46個棉/氨樣品近紅外原始譜圖

2.2.2光譜預處理

    TQ軟體自動優選波段為:7515.12 cm-1~4004.97 cm-1,見圖2。採用一階導數方法對光譜進行預處理。

 

圖2 優選波段後的棉\氨綸樣品近紅外光譜圖

2.2.3建立分析模型

採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樣品光譜與棉含量參考值之間的分析模型。圖3為建模樣品預測值與參考值之間的相關圖,圖中橫坐標為樣品實際棉含量值、縱坐標為近紅外預測值。其中相關係數(Corr.Coeff.)越高(最高為1),校正均方差(RMSEC)越低,表示近紅外預測值與參考化學值越符合。

圖3建模樣品預測值與參考值間的相關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建立模型的相關係數(Corr.Coeff.)達到了0.99389,校正均方差(RMSEC)為0.177,建模結果較為理想。

2.3漫反射模型驗證結果

    使用模型預測10個驗證樣品(樣品編號如下)考察模型的預測能力,每個樣品測量預測2次。表1為驗證樣品預測結果。

表1 漫反射模型驗證樣品預測結果

樣品編號

氨綸含量實際值/%

氨綸含量近紅外預測值/%

絕對偏差

相對偏差/%

1?1

3.3

2.3

1.0

30.30

1?2

3.3

2.5

0.8

24.24

2?1

2.3

3.4

-1.1

-47.83

2?2

2.3

3.6

-1.3

-56.52

3?1

1.8

0.9

0.9

50.00

3?2

1.8

1.0

0.8

44.44

4?1

2.8

2.7

0.1

3.57

4?2

2.8

3.0

-0.2

-7.14

5?1

6.1

4.9

1.2

19.67

5?2

6.1

5.2

0.9

14.75

6?1

2.0

2.8

-0.8

-40.00

6?2

2.0

2.5

-0.5

-25.00

7?1

1.0

0.5

0.5

50.00

7?2

1.0

0.5

0.5

50.00

8?1

4.2

4.1

0.1

2.38

8?2

4.2

4.0

0.2

4.76

9?1

1.1

0.6

0.5

45.45

9?2

1.1

0.6

0.5

45.45

10?1

2.6

3.0

-0.4

-15.38

10?2

2.6

2.9

-0.3

-11.54

平均偏差

??

??

0.63

29.423

    從表1可以看出,10個樣品每個重複測量預測2次,2次預測結果的差值在0~0.3之間,可見近紅外分析技術對棉/氨樣品進行含量分析時,預測結果具有很高的穩定性。通過比較樣品氨綸含量的實際值與預測值,其絕對平均偏差為0.63,相對平均偏差為29.423%,而標準FZ/T 01053?2007 《紡織品纖維含量的標識》規定,當標籤上某種纖維含量≤15%時,纖維含量允許偏差為標稱值的30%,由此可知近紅外分析技術對棉/氨樣品進行含量分析時,預測結果的準確性已經達到了紡織品測定的要求。

    混紡面料中某種組分含量較低時,其定量分析的檢驗難度會增大,棉/氨混紡面料中的氨綸含量絕大多數在15%以內,通過以上分析可知近紅外檢測可以用於紡織面料含量較低組分的定量分析。

3 結論

    1)利用傅立葉近紅外分析儀採集光譜,採用一階導數方法對光譜進行預處理,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模型。所建立的模型相關係數達到0.99389,校正均方差(RMSEC)為0.177,建模結果較為理想。

    2)利用建立的模型對樣品進行預測,結果顯示近紅外分析技術對棉/氨樣品進行含量分析時,預測結果具有很高的穩定性,同時預測結果的準確性已經達到了紡織品測定的要求。

    3)近紅外分析技術較傳統分析技術具有十分優越的技術優勢,可以快速準確地對面料進行含量分析,通過試驗發現近紅外分析技術可以用於紡織面料含量較低組分的定量分析。

(楊萌  中國纖檢)

 

相關焦點

  •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
    1、近紅外光譜技術介紹現代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是近年來分析化學領域迅猛發展的高新分析技術它是利用化學物質在近紅外光譜區的光學吸收特性,來快速測定某種樣品中的一種或多種化學成分含量和特性新的物理測定技術。近紅外光譜是指波長範圍介於可見區(VIS)與中紅外區(MIR)之間的電磁波,波長為780-2500nm範圍內的一段電磁波。物質中的不同組分或同一組分的不同含氫基團在近紅外區域有豐富的吸收光譜。
  • 近紅外與中紅外光譜分析的區別
    由於物質在該譜區的倍頻和合頻吸收信號弱,譜帶重疊,解析複雜,受當時的技術水平限制,近紅外光譜「沉睡」 了近一個半世紀。直到20世紀50年代,隨著商品化儀器的出現及Norris等人所做的大量工作,使得近紅外光譜技術曾經在農副產品分析中得到廣泛應用。
  • 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優缺點分析
    20世紀60年代,隨著Norris等人所做的大量工作,提出物質的含量與近紅外區內多個不同的波長點吸收峰呈線性關係的理論,並利用近紅外漫反射技術測定了農產品中的水分、蛋白、脂肪等成分,才使得近紅外光譜技術一度在農副產品分析中得到廣泛應用。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飼料工業中的應用
    近紅外光譜技術介紹現代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是近年來分析化學領域迅猛發展的高新分析技術。它是利用化學物質在近紅外光譜區的光學吸收特性,來快速測定某種樣品中的一種或多種化學成分含量和特性新的物理測定技術。近紅外光譜是指波長範圍介於可見區(VIS)與中紅外區(MIR)之間的電磁波,波長為780-2500nm範圍內的一段電磁波。物質中的不同組分或同一組分的不同含氫基團在近紅外區域有豐富的吸收光譜。近紅外光譜主要是反映C-H、O-H、N-H、S-H等化學鍵的信息,因此分析範圍幾乎可覆蓋所有的有機化合物和混合物。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石油化工領域的應用
    如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結合現代化學計量學方法的近紅外光譜技術,已經成為工農業生產過程質量監控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之一,在農產品、食品、醫藥、石化等領域均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以煉油原料(原油)及石油化工產品為例,介紹近紅外光譜在石油化工領域中的應用。  1.
  • 珀金埃爾默近紅外光譜技術及應用全解析
    近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我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相關的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為了多方位展現我國在近紅外光譜領域的最新成果,儀器信息網和近紅外光譜分會合作製作《近紅外光譜新技術/應用進展》網絡專題,同時也以此獻禮近紅外分會成立10周年,並寄語2021年國際近紅外大會。
  •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紅茶加工製作中的應用介紹
    打開APP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紅茶加工製作中的應用介紹 佚名 發表於 2020-03-29 17:19:00 由於茶葉中含有兒茶素、膽甾烯酮、肌醇、葉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進人體健康,因此,茶與咖啡、可可並列為「世界三大飲料」,在全世界廣受歡迎。
  • 近紅外光譜分析發展歷程
    近紅外光譜是介於可見光(Vis)和中紅外(MIR)之間的電磁輻射波,是人們在吸收光譜中發現的非可見光區。近紅外光譜區是 Herschel 在 1800 年進行太陽光譜可見區紅外部分能量測量中發現的。二十世紀六十年代,Norris研製出了近紅外掃描光譜儀,這臺儀器成為日後近紅外光譜儀器的雛形。之後,隨著各種新的分析技術的出現,加之近紅外光譜技術存在的缺點,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較為緩慢。八十年代開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近紅外光譜技術的價值被逐漸認知,相關領域的應用研究開始大熱,近紅外光譜技術也隨之得到發展和完善。
  •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飼料原料養分預測中的應用
    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飼料原料養分預測中的應用出處:廣東飼料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9-10-08 23:39:00紅外光譜技術分為中紅外光譜技術(MIR)和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NIR),其中近紅外光譜技術具有很好的檢測功效。近紅外光譜技術是一種結合紅外光譜分析和化學定量分析的技術,可實現對樣品快速、無損以及高效的測定,在農業領域實現了廣泛的應用。
  • 太空棉衛衣是什麼面料 太空棉衛衣面料有哪些
    太空棉衛衣是什麼面料 太空棉衛衣面料有哪些 2020-03-11 10:47:39 來源:全球紡織網 太空棉衛衣是什麼面料?太空棉衛衣面料有哪些?
  • 近紅外技術在菸草行業中的應用進展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菸草行業的應用在國外起步較早,最早可追溯到1961年Crowell等人應用NIR技術測試了溼焦油中的水分。20世紀70年代國外開始將近紅外技術應用於菸草化學成分測定。
  • 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共同舉辦近紅外光譜技術論壇
    本次論壇雲集了江浙滬等地近紅外光譜分析檢測領域的專家學者、儀器生產單位的技術人員,以及從事近紅外光譜技術研究與應用的一大批專業人士,參會人員近百人。他還詳細介紹了他的課題組近年來利用近紅外光譜的溫度效應研究開發的新型分析檢測技術和方法,為與會者展示了近紅外光譜技術獨特的魅力。
  • 我國工業在線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的關鍵問題分析
    在線監測是PAT的重要內容,近紅外光譜(NIR)是目前工業PAT中最重要的在線監測技術之一。  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測量快速,而且能提供豐富的分子信息,是非常理想的在線監測技術。同時近紅外光譜儀器種類多、測量附件全、性價比高等優點也是選擇NIR技術實現在線監測的重要理由,因此近幾十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在PAT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普及,代表性的應用領域包括製藥、石油化工、基礎有機化工、食品生產和加工、釀酒等。  整體上看,我國近紅外光譜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包括儀器研發、算法研究、應用開發等,較歐美及日本等西方國家相比並不落後。
  • 閔順耕談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動態
    2013年9月23日,「近紅外光譜應用新進展」專場研討會如期召開。閔順耕教授做題為《從NIR 2013看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動態》的綜述性報告,報告中介紹了NIR 2013的概況以及會上所展現出來的近紅外光譜新技術。
  • 前景廣闊的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訪北京化工大學袁洪福教授
    「在線波譜技術中,在線拉曼光譜、在線核磁共振等也有少量應用,其儀器比較貴、處理麻煩,所以在線分析技術主要還是指在線近紅外光譜技術。」「目前,我研究重點在於快速、準確分析技術。袁洪福教授說:「與歐美和澳大利亞等已經廣泛使用網絡化近紅外分析技術、並制定相應的標準和法規情況相比,我國近紅外分析標準方法制定工作明顯滯後,不僅嚴重的影響了近紅外分析技術的應用,而且影響到了許多領域中質量監督工作的實施。」
  • 近紅外光譜技術發展現狀評述(下)
    儘管近紅外光譜不屬於特別靈敏的分析技術,但由於該技術具有不需要樣品預處理的特點,其非常適合於過程監測、材料科學和醫療等領域的應用。該刊邀請了多位本領域的專家就近紅外光譜技術新進展、近紅外使用者面臨的挑戰、應用領域以及該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評論。
  • ...技術、趨勢、檢測,你想學的近紅外知識都在這裡——近紅外光譜...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新方法(化學計量學)、新材料(光纖等)、新器件(檢測器等)和新技術(計算機)的發展和出現,近紅外光譜技術從光譜分析隊列中吊車尾的位置迎頭趕上,嶄露頭角。如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結合現代化學計量學方法的近紅外光譜技術,已經成為工農業生產過程質量監控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之一,在農產品、食品、醫藥、石化、菸草等領域均得到了廣泛應用。
  • 聚酯纖維和滌綸、錦綸、棉、氨綸的區別
    滌綸 滌綸是三大合成纖維中工藝最簡單的一種,價格也比較便宜,是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一種化纖服裝面料。棉 是指以棉花為原料而生產出的面料。一般而言,純棉面料的吸溼抗熱性較好,而且穿著舒適。一些對服裝吸溼性要求比較高的行業的工作服就可以選擇純棉面料進行加工。比如說夏季的學校校服等。
  • 近紅外光譜分析數據和模型(一)
    因此,近紅外光譜的靈敏度比中紅外光譜要低,常見的譜峰為O-H、C-H、N-H、S-H等的伸縮振動峰,其他振動模式的譜峰由於信號弱而不易被觀察到,或掩蓋在上述伸縮振動峰之中。由於譜峰峰較寬,近紅外光譜的譜帶之間重疊嚴重,易於造成光譜幹擾。為了解決靈敏度不高,光譜幹擾嚴重的問題,人們將多元校正方法引入到近紅外光譜分析領域,使得近紅外光譜發展成了一種重要的分析技術。
  • 【技術】近紅外光譜類型及優缺點
    【技術】近紅外光譜類型及優缺點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近紅外光譜儀種類繁多,根據不用的角度有多種分類方法。從應用的角度分類,可以分為在線過程監測儀器、專用儀器和通用儀器。從儀器獲得的光譜信息來看,有隻測定幾個波長的專用儀器,也有可以測定整個近紅外譜區的研究型儀器;有的專用於測定短波段的近紅外光譜,也有的適用於測定長波段的近紅外光譜。較為常用的分類模式是依據儀器的分光形式進行的分類,可分為濾光片型、色散型(光柵、稜鏡)、傅立葉變換型等類型。下面分別加以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