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光譜傳感器的結構組成

2020-11-26 電子發燒友

多光譜傳感器的結構組成

發表於 2019-09-30 09:01:32

  多光譜傳感器的結構組成

  多光譜傳感器的系統結構, 包括光學部分和控制/ 顯示部分。

  光學部分包括利用離軸3鏡反射光學元件的成像光學元件、利用分光鏡來劃分譜段的分光元件。所劃分的6 個譜段需要用6個探測器, 分別是3個可見光探測器、1個近紅外探測器、1個中波紅外探測器、1個長波紅外探測器。標準溫度板放置在中央圖像的周圍以補償紅外探測器的非均勻性。

  控制/顯示部分包括控制器、圖像信號處理器、溫度控制器和顯示器(屏幕), 其中, 控制器、圖像信號處理器控制6 個譜段的圖像。在可見光和近紅外譜段以8bit的速度對信號進行處理, 在紅外譜段是以12bit的速度對信號進行處理。數位化圖像被記錄在光學磁碟上。溫度控制器將光學元件控制在20 ℃ 一40 ℃範圍內。顯示器(屏幕) 可顯示出控制器/ 信號處理器處理過的圖像,圖像水平解析度高於1000線。

  多光譜傳感器光學通路

  多光譜傳感器的光學通路圖, 包括成像光學元件和劃分光譜的光學元件。成像光學元件使用的是離軸3鏡反射光學元件, 它可在寬的視場內提供一個光譜範圍寬、解析度高的無遮擋視場。3鏡式像散透鏡由2個非球面鏡和1個球面鏡組成, 成為一個具有遠心焦平面的結構。

  劃分光譜的光學元件由4 個分光鏡組成。被稱為Drude的分光鏡首先將光線分成可見光/近紅外和紅外譜段, 然後再用另外3 個分光鏡將光譜範圍分成3 個可見光、1個近紅外、1個中波紅外和1個長波紅外譜段。

  中央圖像被傳輸到放大係數約為1/ 2.6 的紅外探測器上以便校正可見光/ 近紅外和中波/長波紅外之間的像面差。具有1000個元件的CCD用於3個可見光譜段和一個近紅外譜段, 具有960個元件的HgCdTe線陣用於中波紅外和長波紅外譜段。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多光譜相機的原理及組成
    2.控制和信息處理器    控制監督多光譜相機的整個工作過程,並收集圖像數據,並進行儲存。3.熱控裝置    由溫度控制器、隔熱材料、散熱器、熱控塗層等組成。4.其他結構    物鏡、電路系統、探測器及其他零配件。
  • 還不了解多光譜傳感器這些知識?那你可真是OUT啦!
    PART1:多光譜傳感器簡介 多光譜傳感器由系統結構和光學通路組成。傳感器的外殼裝有一個用於接收被測輻射的入射孔徑。在入射孔徑後面的輻射路徑中,光學裝置將入射光束分裂,使其進入若干個濾光片, 這些濾光片具有各不相同的光譜透射範圍,超出這些範圍,它們都是反射的。
  • 光纖傳感器的組成結構,光纖傳感器的應用及其優缺點
    光纖傳感器的基本結構由光源、傳輸光纖和光檢測部分組成。考慮到光纖傳輸已經很簡單,通常一套完整的光纖傳感器主要由傳感器和解調儀構成。      光纖傳感器的組成結構   光纖傳感器網的三種基本構成   光纖傳感器網有三種基本構成,其中一個叫單點式傳感器
  • 生物傳感器的結構組成
    打開APP 生物傳感器的結構組成 姚遠香 發表於 2018-12-17 16:05:10   生物傳感器的結構組成   生物傳感器由分子識別部分(敏感元件)和轉換部分(換能器)構成: 以分子識別部分去識別被測目標,是可以引起某種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的主要功能元件。
  • ams多光譜傳感器改善iPhone的環境光感測能力
    打開APP ams多光譜傳感器改善iPhone的環境光感測能力 發表於 2017-12-11 13:34:40   ams(艾邁斯)為蘋果公司提供最先進的多光譜6通道環境光傳感器對於半導體行業來說,智慧型手機是一個金礦。
  • WDXRF波長色散螢光光譜儀器的組成結構
    WDXRF波長色散螢光光譜儀器一般由光源、分光系統(分光晶體、測角儀、準直器)、檢測系統(探測器、數據記錄處理系統)組成。由光源激發出試樣中各元素的特徵X射線後,經過準直器投射到安裝。創想WDXRF波長色散螢光光譜儀器的組成結構
  • 揭秘八款創新硬體的傳感器作用 光譜傳感器,3D傳感……
    光譜傳感器,看透電商和消費應用趨勢 ams擁有全面的光譜傳感器類型:精確的XYZ三刺激顏色傳感器AS7261、多通道光譜傳感器晶片AS7262 和AS7263、能精確測量具有重大生物學意義藍光的AS7264N、全頻譜18通道可見光和近紅外解決方案AS7265x。
  • 高光譜成像的傳感器和相機要求
    通過適當的組件選擇,高光譜成像技術可提供可見光範圍以外的有效圖像捕獲。高光譜成像(HSI)技術最初用於地球觀測,已擴展到各個領域,從工業分類到醫學研究,例如科學家利用該技術生成皮膚和皮下組織的資料庫。隨著圖像傳感器和照相機的改進,研究人員和開發人員正在發現越來越多的高光譜成像應用,包括食品質量控制,製藥過程控制,塑料分選和生物測量。
  • 多光譜成像傳感器開始在「全球鷹」平臺上進行飛行測試
    (原標題:多光譜成像傳感器開始在「全球鷹」平臺上進行飛行測試)
  • ams光譜傳感器熱銷 可使實驗室的新冠病毒檢測平民化
    2   組成結構數位化LFT是一次性的,可以和手機連接。該方案中的ams傳感器整合在PCB裡,再加上電池、狹條和外殼就成了一次性的設備(如下圖)。因為是多光譜的,所以能夠檢測出來波長,這樣可以非常精確地定位出是什麼類型的病毒。具體產品有LFT試紙的光譜解析讀出器。值得說明的是,用於抗體檢測和抗原檢測的光譜傳感器是同一款,不過,抗體檢測和抗原檢測對靈敏度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它們的結構是不同的。如果是做抗體檢測,用2個普通的LED。但是如果要做抗原,用螢光方法的話,需要2個UV LED。所以用的LED不同。
  • 光柵傳感器的結構原理及應用
    在選擇光敏元件時,要考慮靈敏度、響應時間、光譜特性、穩定性、體積等因素。,還 會引起光譜的展寬。LPG在給定波長上的共振帶的響應通常有不同的幅度,因而LPG適用於多參數傳感器。光柵傳感器的應用領域由於光柵傳感器測量精度高、動態測量範圍廣、可進行無接觸測量、易實現系統的自動化和數位化,因而在機械工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結構及型號
    打開APP 熱釋電紅外傳感器結構及型號 發表於 2018-01-26 15:13:51 紅外熱釋電傳感器就是基於熱釋電效應工作的熱電型紅外傳感器其結構簡單堅固,技術性能穩定,被廣泛應用於紅外檢測報警、紅外遙控、光譜分析等領域,是目前使用最廣的紅外傳感器。
  • 光電傳感器的結構原理解析和光電傳感器的應用
    光電傳感器的結構原理   光電傳感器(光電開關)是一種小型電子設備,它可以檢測出其接收到的光強的變化,通過把光強度的變化轉換成電信號的變化來實現控制。其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光電傳感器結構示意圖   發送器對準目標發射光束,發射的光束一般來源於半導體光源,發光二極體(LED)、雷射二極體及紅外發射二極體
  • 光譜分析儀組成_光譜分析儀原理_光譜分析儀的應用
    光譜分析就是從識別這些元素的特徵光譜來鑑別元素的存在(定性分析),而這些光譜線的強度又與試樣中該元素的含量有關,因此又可利用這些譜線的強度來測定元素的含量(定量分析)。  光譜分析儀組成  (1) 光源 提供強度大、穩定、而且發光面積小的連續光譜或線光譜的裝置。
  • ams推出首款具備RFID光感知能力的光譜傳感器晶片
    2017年1月18日,領先的高性能傳感器解決方案和模擬IC供應商艾邁斯半導體公司(以下簡稱ams)推出全球首款多通道光譜片上傳感器解決方案。該產品結合RFID技術和NFC技術(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將有很多潛在的應用,如跟蹤植物健康和生長情況,管理土壤數據和識別偽造物等。
  • 商用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傳感器面世
    據每日科學網日前報導,新加坡研究人員利用黃金納米陣列開發出適於商業應用的高性能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傳感器。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SERS)是在印度科學家拉曼1928年發現拉曼散射現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 超聲波液位傳感器的原理和組成
    超聲波液位傳感器是一種常用的測量儀器,被廣泛的應用於多個行業當中。超聲波傳感器是一種利用超聲波的特性研製而成的傳感器,具有測量精準、檢測範圍廣、使用靈活、維護簡便等優點。今天小編主要來為大家介紹一下超聲波液位傳感器的原理和組成吧,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位移傳感器由什麼組成_位移傳感器的作用
    打開APP 位移傳感器由什麼組成_位移傳感器的作用 發表於 2019-09-16 11:17:21   位移傳感器由什麼組成   位移傳感器系統的整體結構如圖所示,系統主要由上位機、運動控制環節和位移反饋環節組成。
  • 大疆發布精靈4多光譜版,搭載了一體式的多光譜成像系統
    首頁 > 快訊 > 關鍵詞 > 大疆最新資訊 > 正文 大疆發布精靈4多光譜版,搭載了一體式的多光譜成像系統
  • 認識水分子微觀結構 紅外光譜怎麼能少?
    我們很早之前就知道水分子是由一個氧原子和一個氫原子組成的,但對於它是如何參與調節溫度、溶解無機物、酶反應以及物質代謝等生物化學反應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等問題卻一直存在諸多疑惑。而在目前許多關於液態水的研究中,水往往是作為一個背景環境而被考慮的。近年來,隨著分析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對液態水特性和微觀結構的研究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