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城市大腦」量子點光譜技術監測河湖水質 - 要聞

2020-12-06 廣播回放

利用全球領先的量子點光譜晶片傳感技術,實時監測南沙河海澱段的水質,這是海澱區「城市大腦」在生態環保方面一項運用。和水務部門傳統做法相比,量子點光譜設備每十分鐘就能回傳水質狀態,真正做到了水務管理汙染預警、水汙染溯源、在線遠程實時監測。這在全國是第一次。新聞廣播記者蔡賀涓報導:

 

「我們最小的一個光伏晶片是可以做到針尖大小」

看起來像盤子大小的小型白色音箱,其實底部暗藏玄機。

「前面這兩個是光源的發射窗口,這邊是接收窗口,前面就是通過這個晶片來檢測中間流過的這些水體的特性。」

這就是芯視界公司利用納米材料量子點製作的水質監測設備。萬物都有自己的光譜,就像每個人對應著唯一的指紋。以往的光譜測量設備像桌子那麼大又動輒數萬美元,但這個問題隨著量子點晶片的問世迎刃而解了。目前南沙河海澱段十幾公裡14個主河道監測斷面等處,已經布下了29套這樣的水質監測設備:

「水的光伏指數比如紅色的話就代表可能水質較差,濁度和COD越高的話代表就汙染程度比較高一點」

和水務部門傳統的監測水質需要現場取樣、實驗室實驗、培養等的方式相比,量子點光譜設備監測周期縮短到10分鐘甚至更短:

「它在水裡採樣測量到傳輸到水務管理工作者的手機監控大屏上不超過五秒鐘,採樣頻率是十分鐘」

作為傳統水務部門水質監測化學方法的補充,這種全球領先的設備從目前的五個參數將不斷更新調整。今年三月,後臺app上顯示了一處報警:

「這個大屏上看到有一個點在持續的告警,按照他的經驗來判斷這個點水質是沒有問題的,所以他就去現場勘察,它往上遊追溯,發現有一個汙水井快被頂開了,汙水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入河,所以汙染了下遊這個監測點位」

水務工作者通過app河長助手就能看到實時水質狀況,這種低功耗的設備僅用一塊鋰電池就能工作3-6個月。接下來海澱區水務局力爭實現全區重點水域在線監測全覆蓋。

 

相關焦點

  • 機載高光譜相機在河湖水質狀況快速檢測方向的應用
    Hakvoort等運用機載成像高光譜數據對CDOM、Chl-a、TSS等水質參數進行監測;Olmanson等利用機載高光譜影像數據分析了明尼蘇達河和密西西比河交匯處、密西西比河和聖克羅伊河交匯處、明尼蘇達河和密西西比河交匯處附近的濁度葉綠素a分布圖。
  • 海澱城市治理進入「大腦思維」 「城市大腦」功不可沒
    「一個牽引,就是解決城市治理中的痛點難點問題,開放城市機會;一條主線,就是以場景驅動數字經濟技術創新、場景創新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深度融合為引領,聚焦交通、無人駕駛、水質監測等領域的科技型企業就參與應用場景建設基本情況和提供的技術支撐等進行了分享。
  • 海澱城市大腦如何讓城市變「聰明」?記者現場探訪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今天(7月30日),記者從北京市海澱區獲悉,海澱城市大腦「人工智慧計算處理中心」將於今年年底建成,中心通過對城市大腦接入的視頻、圖片、語音、文本等數據進行智能分析處理,為場景應用提供分析結果、預測預警和決策支持。海澱城市大腦如何使城市變得更「聰明」?
  • 海澱城市大腦「時空一張圖」上線
    9月下旬,海澱區城市大腦「時空一張圖」1.0版上線,涵蓋全區17萬多幢既有建築物信息、1.9億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多個攝像頭點位、249個數據圖層、百萬級圖層調用等,為城市交通、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態環境、街鎮應用等領域提供實時高效的地理空間服務。試運行兩個多月來,累計調用1067268次數據圖層,助力各委辦局及單位業務能力提升。
  • 北京海澱:「城市大腦」帶來了啥?新華社重磅發文!
    今天,新華社重磅發文《北京海澱:「城市大腦」帶來了啥?》,點讚海澱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探索實踐。文章剛一上線,瞬間刷屏,在讀者中引發強烈反響,讓人不禁感嘆:「未來已來!」以下為報導全文——「現在晚上基本看不到渣土車闖紅燈的現象了,我們覺得踏實多了。」住在北京市海澱區四季青橋附近的居民陳常志說。
  • 發揮溼地功能 淨化河湖水質
    此外,研發技術在海河幹流中遊段天津港保稅區空港經濟區開展工程示範,實施了園區景觀水體綜合治理與水質提升整體方案,並建成示範區24km2。建成日處理水量0.65×104 t的西四道淨化溼地工程,出水達到Ⅳ類水體標準。經過綜合治理,2016年示範區內水質整體得到改善,主要監測斷面有機汙染物、氨氮平均濃度分別較2013年下降34%和79%。
  • 基於高光譜技術的水質監測和自動化設計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此次研究旨在利用高光譜技術進行水質監測,並進行自動化設計。目前傳統水質監測方法有受時節影響大、操作繁瑣、破壞水體等缺陷。高光譜技術搭載自動化則可以滿足實時監測、無人監測的要求,且無汙染、效率高。
  • 全球首創的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改變人與機器的視覺世界
    芯視界——前沿初創硬科技企業,正在以全球首創的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改變人與機器的視覺世界。「 芯視界研發的量子點光譜傳感器技術,可以將傳統實驗室裡龐大昂貴的光譜儀成千倍縮小到幾毫米平方的尺寸,而價格隨著晶片化、傳感器化大規模量產,
  • 基於光譜分析的紫外水質檢測技術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我國水資源雖然豐富,但是將水質這一概念作為評判標準之後,如今城市供水系統以及農村生活生產用水的質量問題下降迫在眉睫。在水質監測中,基於紫外光譜分析的水質監測技術是現代環境監測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基於紫外光譜分析的水質監測技術具有實時檢測、針對性強、準確性高、成本低等顯著優勢。
  • 人民網:《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餘璐)記者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
  • 科技日報:《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
    婷記者11日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
  • 科技治河!85個「水環境偵察兵」在懷柔上崗了
    原來它就是量子點光譜質監測終端被稱為「水環境偵察兵」這樣的設備懷柔已安裝85個還有5個計劃12月初安裝黑色圓盤,也就是「水環境偵察兵」,它底部連接著光譜水質監測儀,以泊錨的形式被固定在水下監測內容包括溫度、濁度、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總有機碳、懸浮物等。懷柔區計劃在懷沙河、懷九河、雁棲河、白河、湯河、沙河等12條重點河流的入境、國家和市級考核、鄉鎮考核和村級考核斷面,懷柔水庫、紅螺鎮水庫、西水峪水庫、青龍峽水庫、沙峪口水庫和雁棲湖6個重點水庫,小微水體等重點水域的90個監測點位安裝。該智能終端黑色圓盤表面是太陽能板,可為設備供電。
  • 國產水質監測儀器技術提高 水質監測儀器呈多樣化發展
    水質監測,是監視和測定水體中汙染物的種類、各類汙染物的濃度及變化趨勢,評價水質狀況的過程。監測範圍十分廣泛,包括未被汙染和已受汙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及各種各樣的工業排水等。
  • 《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
    原標題:《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技術支撐   記者11日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
  • 北京海澱:上半年提升水環境質量掃描,「流動」風景線上水鳥翩翩
    上半年,海澱區水汙染防治工作堅持「保好水」和「治差水」並重,優良水體比例達到63%,南沙河斷面實現歷史性突破,達到功能水體要求的Ⅳ類標準,納入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的十河六湖也首次全部動態達標,水環境質量居城六區首位。家住崔家窯水庫附近的居民劉先生發現,近半年來,這裡不時有白鷺、蒼鷺等多種水鳥光顧棲息覓食。
  • 衛星遙感技術在水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十多年過去了,多年的治理讓太湖水質呈現持續向好的態勢,但受奪湖造陸、工業入侵、人為阻水、酷捕濫撈和農村汙染等因素影響,我國多地湖泊富營養化等問題仍痼疾難除,面臨著嚴峻局面。 從藍藻爆發看水體富營養化湖泊富營養化,是一種氮、磷等營養物質含量過多所引起的水質汙染現象。富營養化的發展過程會伴隨藻類及其他浮遊生物異常快速繁殖,這就是人們通常見到的水華現象。
  • 《無人船船載水質監測系統》《水質監測無人船安全作業技術標準...
    參會代表合影   為了解決當前我國水環境監測領域無人船作業標準缺乏的現狀,推動無人船這一新興智能化平臺在河湖管護領域的規範化應用,由中國質量檢驗協會與中國水利企業協會聯合立項的《無人船船載水質監測系統》《水質監測無人船安全作業技術標準》第一次標準討論會於2019年11月22日在杭州召開。
  • 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中國日報1月11日電 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該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河湖生態系統調查與評價、設計原則、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水質保護與改善、河湖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重要水生生物棲息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文化傳承與水景觀構建、材料和施工、監測和管理等。
  • 城市地表水水質榜單公布
    本報北京5月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劉世昕)今天,生態環境部首次用「城市水質綜合指數」作為評價體系,公布了地級市水環境質量的排名。雅安、來賓、雲浮等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以下簡稱「國考斷面」)水環境質量較好,排名靠前;呂梁、營口、邢臺等城市水環境質量較差,排名墊底。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工作動態 鄱陽湖區水質水量動態監測通報第1期
    、出湖控制斷面實施水質水量同步監測,並對楊柳津河和博陽河等河流進行水環境典型調查。贛江、撫河、昌江、修河、西河及博陽河入湖控制斷面水質為Ⅱ類水,水質良好,佔入湖水量的91%,信江入湖控制斷面水質為Ⅲ類水,水質較好,佔入湖水量的4.6%,樂安河入湖控制斷面水質為Ⅴ類水,受到重度汙染,佔入湖水量的4.4%;湖區評價斷面10處,無一處Ⅰ、Ⅱ類水,Ⅲ類水佔60%,Ⅳ類水佔40%,主要汙染區域分布於康山、都昌、蚌湖及渚溪口一帶水域,主要超標項目為總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