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船船載水質監測系統》《水質監測無人船安全作業技術標準...

2021-01-10 環保在線

參會代表合影
 

  為了解決當前我國水環境監測領域無人船作業標準缺乏的現狀,推動無人船這一新興智能化平臺在河湖管護領域的規範化應用,由中國質量檢驗協會與中國水利企業協會聯合立項的《無人船船載水質監測系統》《水質監測無人船安全作業技術標準》第一次標準討論會於2019年11月22日在杭州召開。
 

  本次討論會由中國質量檢驗協會與中國水利企業協會聯合主辦,青島中質脫鹽質量檢測有限公司承辦,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大連海事大學無人駕駛船舶技術與系統協同創新研究院、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河海大學河長制研究與培訓中心、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哈工大(威海)船海光電裝備研究所、深圳市百納生態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支持。
 

中國水利企業協會監事長陳庚寅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水環境工程技術與裝備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鄧瑞德
 

  中國水利企業協會監事長陳庚寅,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水環境工程技術與裝備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鄧瑞德,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羅陽,大連海事大學無人船研究院院長王國峰,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金久才教授等領導專家,以及來自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燕山大學、天津大學、雲洲智能、中國水環境集團、中船重工七一五所、百納生態研究院、重慶無人系統技術研究院、南方測繪、上海華測、楚航測控、深圳智慧海洋、耀星航標、智慧航海、成都益清源、青島中質脫鹽等科研院所、企業等相關單位的專家、技術骨幹共計20餘人參會。
 

大連海事大學無人船研究院王國峰院長
 

  會議由大連海事大學無人船研究院王國峰院長主持。首先,由中國水利企業協會陳庚寅監事長發表講話。
 

  陳庚寅監事長對國家標準政策進行了簡要介紹並指出,標準代表著規則、話語權與產業制高點,標準化的廣度與深度直接關係到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速度與力量。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大力提升標準化能力。本次討論的兩項標準是中國質量檢驗協會與中國水利企業協會聯合立項,協會將嚴把立項關、審查關。希望在座專家集思廣益,做好標準制定工作。
 

青島中質脫鹽質量檢測有限公司總經理苑萍
 

  隨後,青島中質脫鹽質量檢測有限公司總經理苑萍標準編制工作進行了匯報。
 

  中邦建設集團深圳百納生態研究院總工張玉昌博士對大會進行匯報,主題為「無人船在水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環境所高級工程師陳學凱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環境所高級工程師陳學凱代表標準主編團隊進行標準編制工作匯報。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環境所高級工程師曹峰
 

  標準討論環節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環境所高級工程師曹峰主持。大會對《無人船船載水質監測系統》及《水質監測無人船安全作業技術標準》標準初稿進行了逐條討論。各參會代表由水資源、水環境監管工作的具體需求出發,結合無人船巡查作業實際情況與對標準的技術參數、應用場景等相關內容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與建議,隨後對標準的編寫工作任務進行了安排,確定了標準編制工作的時間進度。
 

  最後由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水環境工程技術與裝備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鄧瑞德作總結。
 

  鄧瑞德理事長首先對到會專家表示感謝,並對參會人員,無人船屬於新興的檢測方法與手段的搭載平臺,必然有其不完善、不成熟的一面。希望編制人員在標準編制過程中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以儘快解決標準缺失問題為先,儘快根據意見修改,加強交流合作,爭取早日完成標準編寫工作。
 

會議現場 

相關焦點

  • 關於召開無人船船載水質監測系統等兩項標準第二次討論會的通知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與中國水利企業協會  關於召開無人船船載水質監測系統等兩項標準  第二次討論會的通知  中檢聯發﹝2020﹞1號  各有關單位:  根據中國質量檢驗協會與中國水利企業協會關於下達《無人船船載水質監測系統》《水質監測無人船安全作業技術標準
  • 哈希可攜式水質分析儀器為重慶三峽庫區首艘水質監測船保駕護航
    近日,重慶三峽庫區首艘水質監測船(名為「渝環監012」)已正式投入使用,這是環境保護部為加強三峽庫區水環境監測工作量身定做的。該船配備了超聲波測深儀、衛星定位系統、水質監測儀器設備等,結束了重慶三峽庫區區縣沒有專業環境監測船隻的歷史。
  • 利用水質在線預警技術監測水質變化
    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水質檢測中心翟家驥在會上做題為「利用水質在線預警技術監測水質變化」的報告。尤其,對於汙水處理廠,及時有效的發現進水的異常狀態,對於構築物和活性汙泥都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同時也能夠更好的確保出水水質穩定,這其中水質在線監測預警技術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質在線預警系統一般包括樣品採集設備、水質在線監測儀器、數據採集設備、數據傳輸設備、通訊設備和終端接收設備等。
  • 基於高光譜技術的水質監測和自動化設計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此次研究旨在利用高光譜技術進行水質監測,並進行自動化設計。目前傳統水質監測方法有受時節影響大、操作繁瑣、破壞水體等缺陷。高光譜技術搭載自動化則可以滿足實時監測、無人監測的要求,且無汙染、效率高。
  • 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系統介紹
    及時、準確、有效是水質自動監測的技術特點,近年來,水質自動監測技術在許多國家地表水監測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國的水質自動監測站(以下簡稱水站)的建設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環境保護部已在我國重要河流的幹支流、重要支流匯入口及河流入海口、重要湖庫湖體及環湖河流、國界河流及出入境河流、重大水利工程項目等斷面上建設了100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控包括七大水系在內的63條河流,13座湖庫的水質狀況
  • 28次同步觀測,73個站位調查,首次使用無人船測量…海洋一號D衛星海上同步觀測試驗完成
    圖為試驗隊員開展無人船測量作業。韓 冰 攝  本報訊 近日,6名試驗隊員搭乘的「潤江1」號船在浙江省舟山碼頭靠岸,圓滿完成了為期34天的海洋一號D衛星在軌測試海上現場同步觀測試驗。  據悉,海洋一號D衛星是我國業務化運行的海洋水色衛星,與之前發射的海洋一號C衛星進行組網觀測。
  • 生態環境部第一艘專業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出海 為渤海深度「體檢」
    它是生態環境部第一艘專業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也是系統性能最強的專業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50個站位 航程700海裡7月16日13:30,隨著一聲長鳴,「中國海監108」船駛出大連市棉花島綜合執法碼頭,開始執行渤海水質監測夏季航次遼東灣航段的監測任務。18點左右,108船抵達遼東灣海域第一個監測站位,開始海水取樣。
  • 站在雄安看前沿|「天地澱」立體智慧監測助環境「清朗」
    此艘大型水質監測船長20多米,航行所經之處,可隨時抽水取樣,實時進行總磷、總氮、氨氮、COD等13項指標的檢測分析。一場針對白洋澱核心區水質監測的「天地澱」立體化指揮調度開始上演。停在監測船甲板上的一臺橙色小型無人船被吊臂投放下水,在大船行駛不到的狹小區域進行取樣。
  • 無線水質監測系統
    簡介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5/413126.htm飲料生產、製藥廠、廢水處理廠等多個行業都依靠水質監測系統對重要水質指標進行測量和控制。定義水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的參數可作為水質指標。
  • 「天地澱」立體智慧監測助力白洋澱環境「清朗」
    「雄安生態環境」APP政務版和公眾版已基本具備試運行條件,將率先應用5G+北鬥技術,實現白洋澱水域內的電子導航。一體化 形成環境監測「網籠」11月10日10時,在一派迷人景色中,一艘生態環境的「護衛艦」正在靠近王家寨水域,該船是名為「雄安監測1號」的水質監測船,是國內唯一全鋰電水質監測船,它搭載了兩臺小型無人船和一架無人機。
  • 國產水質監測儀器技術提高 水質監測儀器呈多樣化發展
    主要監測項目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反映水質狀況的綜合指標,如溫度、色度、濁度、pH值、電導率、懸浮物、溶解氧、化學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另一類是一些有毒物質,如酚、氰、砷、鉛、鉻、鎘、汞和有機農藥等。為客觀的評價江河和海洋水質的狀況,除上述監測項目外,有時需進行流速和流量的測定。近年來,國產水質監測儀器技術提高,水質監測儀器呈多樣化發展。
  • 「天地澱」立體智慧監測助環境「清朗」 - 河北日報-05版:聚焦雄安...
    「雄安生態環境」APP政務版和公眾版已基本具備試運行條件,將率先應用5G+北鬥技術,實現白洋澱水域內的電子導航。 一體化 形成環境監測「網籠」 11月10日10時,在一派迷人景色中,一艘生態環境的「護衛艦」正在靠近王家寨水域,該船是名為「雄安監測1號」的水質監測船,是國內唯一全鋰電水質監測船,它搭載了兩臺小型無人船和一架無人機。
  • 海洋技術▏無人船在海洋調查領域的應用分析
    海洋調查是人們探索海洋、認識海洋、利用海洋的基本手段,隨著材料科學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技術手段、作業方法逐漸出現。傳統的海洋調查通常以調查船、浮標和潛標等為平臺,搭載各種儀器設備和傳感器完成海底探測、物理海洋觀測和生化環境監測等任務。 目前,傳統調查平臺在環境複雜、工況惡劣的水域作業有著很大的局限性。
  • 監測家中水質 保障「進口」安全
    晚報訊 「我特別想知道我們小區的水質到底怎麼樣,藉此機會,測下我們小區的水質。」27日,市市政和園林局委託的無錫監測站工作人員,走進中南漫悅灣、大南新村等小區的居民家中,為居民家中的水質進行42項指標的監測。 「我們現場檢測的消毒劑和渾濁度,剩餘的檢測項目必須取樣帶回監測站才能檢測。消毒劑和渾濁度兩項指標完全符合國家標準。」無錫監測站工作人員武龍飛說。 生活飲用水的質量與公眾健康直接相關,也是衡量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
  • 「1+4+N」智慧水務助力水環境治理 「毛毛蟲」、5G無人船……還有...
    本屆主題展將全面展示水質淨化、汙水汙泥處理、海綿城市建設、智慧水務、治水材料設備等水務前沿技術和熱點產品,搭建水務新技術及設備的展示、交易、交流平臺,讓市民能夠近距離感受深圳在助推水環境治理方面的「黑科技」力量。
  • 在線水質監測儀器設備 護衛飲用水安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廣大居民對飲用水質量要求逐步增強,為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飲用水的需求,2018年3月,國家衛健委聯合有關部委啟動《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新一輪修訂工作,新標準將把出現健康危害的指標納入到標準當中來,並引入的檢驗方法。  無獨有偶,為確保自來水直飲目標的實現,深圳市政府制定了與城市發展目標相匹配的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
  • 家用自來水安全再升級,武漢7座全天候水質監測站即將投用
    11月30日,漢江漢陽段江堤上一座簡易式水質監測站內,維護人員卓磊樂正在調試設備,這是今年武漢新建、升級改造13座飲用水源地水質監測站中的一座。
  • 加強水質監測 確保飲水安全
    浙江在線-嘉興頻道8月12日訊(通訊員 顧玉芳)8月10日一早,桐鄉市衛生監督所領導帶隊檢查桐鄉市運河水廠水質處理工作  為確保市民飲用水衛生安全,自8月9日起,嘉興市各級衛生監督部門第一時間啟動防汛防臺應急預案,實行24小時值班制,做好應急值守,隨時待命。10-11日全體工作人員全力投入防汛防臺保供水工作。
  • 無人船、無人機、大數據……2020年我們用高科技抗洪
    入汛以來,為做好防汛預警和監測工作,許多城市都使用了水文在線監測、無人船、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成果,不僅提高了防汛工作效率,也為抗災搶險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遙感觀測探水勢 智慧水利開「處方」 江西省水文局計劃財務處處長陳祥19日表示,在今年抗洪搶險中,江西省水利系統充分運用水文在線監測、無人船、無人機區域組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一系列智慧水利的成果,提前預測、查險會診、為防汛搶險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 平潭化學品船觸礁傾覆 水產品受汙染系謠言
    雲翔58」輪於江蘇泰興駛往泉州石井途中,在平潭海壇海峽船浪礁水域觸礁擱淺後傾覆,船員全部獲救,由於該船載有750噸丙烯酸正丁酯,事故發生後,一些當地人反映聞到刺鼻氣味,幾天來,省內論壇、微博屢現關於「水產品受汙染」的各種傳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