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系統介紹

2020-12-08 儀器信息網

  實施地表水水質的自動監測,可以實現水質的實時連續監測和遠程監控,及時掌握主要流域重點斷面水體的水質狀況,預警預報重大或流域性水質汙染事故,解決跨行政區域的水汙染事故糾紛,監督總量控制制度落實情況。

  及時、準確、有效是水質自動監測的技術特點,近年來,水質自動監測技術在許多國家地表水監測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國的水質自動監測站(以下簡稱水站)的建設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環境保護部已在我國重要河流的幹支流、重要支流匯入口及河流入海口、重要湖庫湖體及環湖河流、國界河流及出入境河流、重大水利工程項目等斷面上建設了100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控包括七大水系在內的63條河流,13座湖庫的水質狀況。

  現有100個水站分布在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由85個託管站負責日常運行維護管理工作。其中:(1)位於河流上有83個水站,湖庫17個;(2)位於國界或出入國境河流有6個,省界斷面37個,入海口5個,其他42個。目前還有36個水質自動站正在建設中,水站儀器設備更新項目也在實施中。

  地表水質自動監測站儀器配置與運行方式

  水質自動監測站的監測項目包括水溫、pH、溶解氧(DO)、電導率、濁度、高錳酸鹽指數、總有機碳(TOC)、氨氮,湖泊水質自動監測站的監測項目還包括總氮和總磷。以後將選擇部分點位進行揮發性有機物(VOCs)、生物毒性及葉綠素a試點工作。

  水質自動監測站的監測頻次一般採用每4小時採樣分析一次。每天各監測項目可以得到6個監測結果,可根據管理需要提高監測頻次。監測數據通過公外網VPN方式傳送到各水質自動站的託管站、省級監測中心站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為充分發揮已建成的100個國家地表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實時監視和預警功能,經研究定於2009年7月1日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國家水站的實時監測數據。

  每個水站的監測頻次為每4小時一次,按0:00、4:00、8:00、12:00、16:00 20:00、24:00整點啟動監測,發布數據為最近一次監測值。

  每個水站發布的監測項目為pH、溶解氧(DO)、總有機碳(TOC)或高錳酸鹽指數(CODMn)及氨氮(NH3-N)共5項。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相應標準,對每個監測項目的結果給出相應的水質類別。總有機碳(TOC)目前沒有評價標準。

  為使水質狀況表達容易理解,按水質類別將水質狀況分為優(I、II類水質)、良(III類水質)、輕度汙染(IV類水質)、中度汙染(V類水質)及重度汙染(劣V類水質)。

評價指標在GB3838-2002標準中的標準限值

  單位:mg/L

  水質自動監測站為在線連續監測設備,在儀器故障檢查維修、日常維護校準時將出現數據缺失現象。水質自動監測站在日常運行中也會經常受到停電、洪水、斷流、雷擊破壞、通訊中斷等意外影響,造成水站暫停運行。目前部分水站的儀器設備已運行8~9年,已超過使用壽命,造成故障率較高或停止運行,目前已列更新計劃,年底前實施完畢。

  主要監測指標含義

  pH:表徵水體酸鹼性的指標,pH值為7時表示為中性,小於7為酸性,大於7為鹼性。天然地表水的pH值一般為6~9之間,水體中藻類生長時由於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會造成表層pH值升高。

  溶解氧(DO):代表溶解於水中的分子態氧。水中溶解氧指標是反映水體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含有有機物汙染的地表水,在細菌的作用下有機汙染物質分解時,會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體發黑髮臭,會造成魚類、蝦類等水生生物死亡。在流動性好(與空氣交換好)的自然水體中,溶解氧飽和濃度與溫度、氣壓有關,零度時水中飽和氧氣含量可14.6mg/L,25℃為8.25 mg/L。水體中藻類生長時由於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會造成表層溶解氧異常升高而超過飽和值。

  高錳酸鹽指數(CODMn):以高錳酸鉀為氧化劑,處理地表水樣時所消耗的量,以氧的mg/L來表示。在此條件下,水中的還原性無機物(亞鐵鹽、硫化物等)和有機汙染物均可消耗高錳酸鉀,常被作為地表水受有機汙染物汙染程度的綜合指標。也稱為化學需氧量的高錳酸鉀法,以別於常作為廢水排放監測的重鉻酸鉀法的化學需氧量(COD)。

  總有機碳(TOC):代表水體中有機物質含量的另一項綜合指標。採用燃燒水樣中的有機物,通過測定生成的二氧化碳(CO2)含量,以C元素的量來表示總有機碳的含量。對於化學成分相同的水樣,總有機碳與高錳酸鹽指數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氨氮(NH3-N):氨氮以溶解狀態的分子氨(又稱游離氨,NH3)和以銨鹽(NH4+)形式存在於水體中,兩者的比例取決於水的pH值和水溫,以含N元素的量來表示氨氮的含量。水中氨氮的來源主要為生活汙水和某些工業廢水(如焦化和合成氨工業)以及地表徑流(主要指使農田使用的肥料通過地表徑流進入河流、湖庫等)。

  應用實例

  隨著國家水質自動監測系統的運行,充分發揮了實時監視和預警功能。在跨界汙染糾紛、汙染事故預警、重點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及保障公眾用水安全方面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2年在浙江-江蘇的跨省汙染糾紛處理過程中,自動站的連續監測數據在監督企業汙染治理和防止超標排放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長江幹流重慶朱沱和宜昌南津關水質自動監測站在2003年5~6月三峽庫區蓄水期間,共取得庫區上下遊2520個水質實時數據,為管理部門的決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淮河幹流淮南、蚌埠及盱眙站成功地全程監視了2001~2006年淮河幹流大型汙染團的遷移過程,為沿淮自來水廠及時調整處理工藝,保證飲水安全提供了依據,為環境管理及時提供了技術支持。

  漢江武漢宗關自動監測站自建立以來,每年對漢江水華的預警監測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及時通知武漢市主要飲用水處理廠提前做好處理,保障水廠出水達標。

  2007、2008、2009年太湖藍藻預警監測期間,太湖沙渚、西山和蘭山嘴水質自動監測站開展了加密監測,通過水質pH、溶解氧等藻類生長的水質特異性指標預測判斷水體的藻類生長狀況,為飲用水水質預警提供了大量實時數據,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立即通過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遠程查看災區水質狀況,將災區7個水質自動監測站的監測頻次由原來的4小時一次調整為2小時一次,在第一時間分析了地震災區地震前後水質狀況,並將災區水質無明顯變化的情況及時向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上報,並編制《汶川大地震後相關國家水質自動監測站水質監測結果》,每天在網際網路上發布自動監測結果,為保障災區飲用水安全,穩定災區群眾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利用北京密雲古北口自動站(密雲水庫入口)、門頭溝沿河城自動站(官廳水庫出口)、天津果河橋自動站(於橋水庫入口)、瀋陽大夥房水庫及上海青浦急水港自動站等國家水質自動監測站對城市的飲用水源實施嚴密監控,每日以《奧運城市地表水自動監測專報》形式上報環境保護部,為奧運期間飲水安全提供了技術保障。

相關焦點

  • 扒一扒|國家水質自動監測系統與網絡的構成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水質自動監測站是以在線自動分析儀器為核心,運用現代傳感技術、自動測量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等組成的一個綜合性的水質在線自動監測系統。傳統意義上的水質自動監測站一般有以下各系統組成:站房、採水系統、配水系統、測試系統、數據採集與傳輸系統、控制系統等。
  • 關於身邊的地表水水質 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
    A:根據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系統的介紹,為使水質狀況表達容易理解,按水質類別將水質狀況分為優(I、II類水質)、良(III類水質)、輕度汙染(IV類水質)、中度汙染(V類水質)及重度汙染(劣V類水質)。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需達到III類水質。
  • 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怎樣才有保障?
    2018年,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完成上收。受生態環境部委託,中國環境監測總站(以下簡稱總站)負責運行管理上收後的全國1881個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以下簡稱水站),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託社會化環境監測機構進行水站的日常運維,同時引入外部監督機制,由專門的檢查公司對運維公司加強監督。
  • 109項監測指標均為正常 丹江口庫區水質優於地表水Ⅱ類標準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文圖 在距離南水北調中線渠首不遠的地方,坐落著南水北調中線渠首環境監測應急中心。近幾年來源源北上、流入千家萬戶的丹江水,水質究竟是否完全達標,在這裡能找到答案。組織制定重大環境汙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的應急監測預案,負責突發性事件有關環境應急調查監測和汙染處置工作,另外還負責監督管理庫區的重點汙染源的排汙監督監測和庫區的水質監督監測、汙染預警監測、生態保護監測和機動巡檢監測工作。 該中心具備地表水水質109項和50餘項應急監測及水生生物毒性監測能力。
  • 城市地表水水質榜單公布
    本報北京5月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劉世昕)今天,生態環境部首次用「城市水質綜合指數」作為評價體系,公布了地級市水環境質量的排名。雅安、來賓、雲浮等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以下簡稱「國考斷面」)水環境質量較好,排名靠前;呂梁、營口、邢臺等城市水環境質量較差,排名墊底。
  • 神器| 2017通州實現河流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全覆蓋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無論是生活用水還是工業用水,水質的變化情況都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為了更近一步的掌握河流的水質狀況,北京市通州區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建立了區內河流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通州區河流水質自動監測系統通州區環保局信息中心科員於小羽介紹說:「現在顯示的這個系統是通州區環保局河流水質自動檢測系統
  • 政策紅利吹動 聚光科技等企業打響水質監測「爭奪戰」
    水質監測行業應遵循《環境汙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許可管理辦法》、《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汙染防治管理規定》、《計量器具新產品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環境監測管理辦法》、《汙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環境汙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許可管理辦法》、《汙染源自動監控設施運行管理辦法》、《國家監控企業汙染源自動監測數據有效性審核辦法
  • 淮北市嚴管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 深耕厚植「碧水保衛」信念
    淮北市多舉並重嚴管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持續提高地表水環境自動監測質量,為深入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提供真實、準確數據支撐,用「數字」將「碧水保衛」踐行到底。 嚴管站點運維規範性。採取現場檢驗、視頻抽查等方式對全市地表水環境監測運維體系規範性進行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包括對採水口(不含水下設施)及其周邊環境、站房環境、採水系統、儀器設備檢定及校準、維護情況、日常質控及核查工作情況、廢液處置情況、人員持證情況及水站運行制度等體系文件制定情況的檢查。 嚴控數據質量準確性。
  • 東道爾水技術:「十四五」地表水保護:將開展新型汙染物監測評估
    會議中強調,下一步要推動由地表水監測人工監測與自動監測並行向以自動監測為主過渡,縮短監測評價周期,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評價上,要進一步優化地表水監測指標和評價方式,逐步在有條件的流域和地區探索開展新型汙染物監測評估工作。
  • 瑞士萬通產品全面應對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比對測試
    近日,環境部發文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及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加快水站運維交接進度,自2018年10月起,已完成論證覆核的水站進入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和第三方運維公司共同運維期。2019年1月起,國家水站由第三方運維公司負責運行維護。
  • 「綿陽造」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助力抗疫 餘氯濃度超標將自動報警
    3月10日下午,中國(綿陽)科技城工業技術研究院主辦的成果發布會如期舉行,受疫情影響,本次發布會採取線上發布形式,推出了一款環境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紅星新聞記者獲悉,該系統可自動取樣、分析、檢測,自動上傳數據,而且,一旦測出水樣中餘氯濃度超標,將會在監測平臺自動報警,以及時掌握疫情防控特徵監測指標動態,防止病毒通過醫療汙水擴散。目前,該系統已廣泛投入到綿陽涉疫情醫療機構及汙水處理系統。
  • 重點水系地表水水質月報首次發布
    ●珠江長江水質較好 黃河海河松花江遼河水質較差●太湖滇池巢湖水質均為劣五類國家環保總局日前發布重點水系3月份的地表水水質月報
  • 大江東微型水質自動監測站試運行
    近日,大江東第一批微型水質自動監測站進入試運行階段。新創橋、臨鴻東路橋、外六工段閘、外十工段閘等8個重點斷面的河道來了一位特殊的「保護者」。  臨鴻東路橋下的河面上,一顆直徑約40釐米的金屬小球浮在水面,隨波蕩漾。岸邊一個約10平方的小空間內,一臺臺高精度的儀器正在運作。取水樣、測水質、傳數據,一套完整的系統,將河道監控帶入了新的時代。
  • 數讀全國地表水狀況,看看你的家鄉水質如何
    新華社北京5月9日電(記者鄔慧穎)日前,生態環境部公布今年一季度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其中還包括地級及以上城市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排名。我國重點流域、重要湖(庫)水質如何?哪些地區水環境改善工作還需「加把勁」?你家鄉的河流是否清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水環境監測中自動監測與手工監測技術的差異性分析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目前的水環境質量監測採用的是人工採樣、實驗室分析的監測技術路線,評價水環境質量的優劣需要根據《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測定水中的23個項目。我國的水環境質量監測已經開展了近40年。水質自動監測是在手工監測的基礎上依託實驗室分析方法發展起來的。
  • 全市水質監測指標全部正常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杜娟 通訊員穗環宣)為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市、區兩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開展了環境應急監測工作。記者近日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截至目前,全市25個市控以上水質自動監測站監測指標全部正常。
  • 5月地表水水質狀況:全省五大水系河流總體水質受到輕度汙染
    5月地表水水質狀況:全省五大水系河流總體水質受到輕度汙染 【字體:大 中 小】   6月17日,省環境監測總站公布
  • DR-103B 氨氮水質在線自動監測儀
    1.產品概覽DR-103 B氨氮水質在線自動監測儀分析方法採用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符合國家標準《水質氨氮的測定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屬氨氮監測的國家a類方法,確保了監測數據的準確性以及有效性。
  • 地表水監測怎麼做,這些細節你注意了嗎?
    地表水,實際上是存儲在地殼中,地表水資源是居民的生活和生產的主要來源之一。但從我國目前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因為其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使地表水環境加快惡化,對居民的生活和生產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對地表水的水質監測和有效控制提高水資源的經濟數據控制和管理,以確保可持續發展。但是,地表水的採集和監測過程中,我們的操作都準確嗎?
  • 四川省地表水水質狀況發布:五大水系輕度汙染
    1月7日,四川省環境監測總站發布《四川省2014年12月地表水水質狀況》,四川省五大水系水質總體受到輕度汙染,其中省控監測的幹流斷面達標率同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