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光譜分析的紫外水質檢測技術

2020-11-26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我國水資源雖然豐富,但是將水質這一概念作為評判標準之後,如今城市供水系統以及農村生活生產用水的質量問題下降迫在眉睫。在水質監測中,基於紫外光譜分析的水質監測技術是現代環境監測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基於紫外光譜分析的水質監測技術具有實時檢測、針對性強、準確性高、成本低等顯著優勢。本文主要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闡述了基於紫外光譜分析的水質監測技術。

1前言

目前我國乃至全世界面臨的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就是水汙染的問題,水質監測成為現代環境管理的重點內容之一。通過水質監測能夠對水環境的質量和汙染狀況進行準確、全面和及時的反映。水質監測技術主要有色譜分離技術、原子光譜技術、化學分析技術以及電化學分析技術,其中分子光譜分析技術是水質監測中應用最廣泛的技術,基於紫外光譜分析技術在飲用水、地表水和工業廢水水質監測中具有顯著的優勢,成為水質監測技術重要的發展方向。

2紫外光譜分析基本原理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統稱為電子光譜。分子可以吸收紫外-可見光區200~800nm的電磁波而產生的吸收光譜稱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簡稱紫外光譜(uv)。紫外可見光可分為3個區域:遠紫外區10~l90nm;紫外區190~400nm;可見區400~800nm。其中10~l90nm的遠紫外區又稱真空紫外區。氧氣、氮氣、水、二氧化碳對這個區域的紫外光有強烈的吸收。一般的紫外光譜儀都可檢測包括紫外光(200~400)和可見光(400~800nm)兩部分,故紫外光譜又稱之為紫外可見光譜。紫外光譜和紅外光譜統稱分子光譜。兩者都是屬於吸收光譜。紫外光譜是由樣品分子吸收一定波長的光,使其電子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引起。紫外光譜又稱之為電子吸收光譜。分子通常是處於基態的,但當分子受紫外光照射時,可吸收一定大小的能量(ΔE=hυ)的紫外光,此能量恰好等於電子基態與高能態能量的差值(E1~E0),使電子從E0躍遷至E1。用儀器將紫外光強度在吸收池前後的變化記錄下來,得到紫外光譜。

3紫外光譜水質檢測系統的總體架構

3.1紫外光譜水質檢測技術的理論基礎

分子吸收光譜原理。當外界傳導得來的輻射能量作用到待檢測物質的分子時,物質內部便會通過電磁輻射的形式來吸收或予以釋放。而當輻射能量作用在透明或半透明的待檢測物質時,該物質將吸收與其運動狀態變化相對應頻率的輻射能,並向較高的太能遷移。這種物質對輻射具有的選擇性吸收產生的光譜,稱為吸收光譜。紫外-可見光譜就屬於這其中一種吸收光譜。而它的另一個重要特性是其電子躍遷產生的光譜是寬譜帶。

那麼,當某種分子經受連續不斷的、某一範圍波長的光照射時,其光子的能量便會傳遞給分子,並被分子有選擇性的吸收掉,降低這一區域的光能強度,也因此而產生的有吸收譜線組成的透射光光譜,就是分子吸收光譜。

郎伯-比爾定律。紫外光譜水質檢測技術核心是檢測某一物質中紫外光的吸收率來測定其濃度,其所根據的吸收定律就是郎伯比爾定律,顧名思義,是由郎伯與比爾兩種定律相輔相成的,只能適用於單色光射入的條件下。I0為初始狀態下所發射出的單色光強度,I為經過某測量物質C吸收後輸出的單色光強度,根據I強度與C濃度之間的比例關係,可以將輸入輸出前後的光強度變化值轉化為濃度信息。

3.2系統設計的總體框架

紫外光譜水質檢測技術主要是硬體和軟體構成,其中硬體部分由光路系統(紫外光源與分光系統)、樣品池、信號採集等部分組成。在利用光吸收率進行水質檢測時的工作路徑為:所接收到的紫外光源經過分光系統分解為不同光譜,不同物質的測量則會自動選擇相對應的光譜,在經過水質樣品池的時候有一部分被吸收而盛裝樣品,另一部分則轉化為電信號,這一部分將被軟體設計部分進行數據傳輸到中央處理晶片,以設定的紫外光譜算法計算得出所檢測物質的含量,最終在電子屏上進行顯示。

4紫外光譜分析的水質監測技術發展趨勢與關鍵問題

4.1分析儀器的微小型化

隨著科技進步以及水質監測技術的發展,目前紫外光譜分析技術已經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被廣泛的應用在環境監測、生物醫藥、軍事分析以及科技農業等各行各業中,其應用前景十分的廣闊。同時紫外光譜分析技術使用中採用的分析儀器也逐漸朝著微小型化、低成本和高性能的方向發展。其中分析儀器的微小型化成為紫外光譜分析技術的發展重點問題之一。實現分析儀器的微小型化不僅能夠避免設備的複雜性和運輸的困難,還能夠更好的對水環境的長期穩定性進行檢測,確保監測的時效性的提高,而小型化的分析儀器能夠實現快速啟動、穩定性高以及使用壽命高等目標,就目前情況來看,未來紫外光譜分析儀器的研究內容包括小型化脈衝氦燈和無極氣燈兩方面。

4.2分析技術的自動化

縱觀水質監測技術的整個發展歷程,至今已經實現了從人工採樣實驗室分析到在線自動採用分析再到原位連續測量等一系列的發展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逐漸了對無線傳感網絡進行了應用,可以說已經對水資源區域內多處水質信息的實時快速監測進行了實現。這一技術在應用中的關鍵技術點在於如何實現對水質長期穩定的自動檢測過程中探頭的自動清洗工作的實現。就目前水質監測技術來看,探頭的自動清洗主要採用壓縮空氣清洗和機械清洗的方法,對探頭的清洗效果將會直接影響到其測量結果的準確性與穩定性。目前,我國水質監測的方法是在特定的時間、位置取河流某些斷面上的瞬時水樣,帶回實驗室進行分析檢測,這種檢測方法的缺點在於不能及時準確的獲得水質變化的動態性數據。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水質監測中應用紫色光譜分析技術能夠克服傳統監測技術缺陷,基於傳統水質檢測技術研製的水質自動監測儀還存在著體積大,維護費用高等問題,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實時在線檢測。而該方法儀器結構簡單,整個過程不用試劑,無需加熱,所以可實現對COD的連續、快速、穩定的測量,而且無二次汙染。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重慶市承擔的863計劃項目「基於連續紫外光譜分析的工業水汙染監測...
    近日,重慶大學聯合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863計劃項目「基於連續紫外光譜分析的工業水汙染監測微系統」順利通過科技部驗收。    項目組針對工業汙水監測的迫切需求,以化學需氧量等重要水質參數為檢測對象,攻克了基於連續紫外直接光譜檢測技術的水汙染監測微系統的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製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基於連續紫外光譜分析的工業水汙染監測微系統,實現了小批量生產,在重慶大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漣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化集團四川維尼綸廠等企業完成了典型應用示範。
  • 天健產品 | 揭秘全光譜水質分析儀
    而光譜分析則是根據物質的光譜來鑑別物質及確定它的化學組成和相對含量,幫助人們去看清事物的本質。  監測原理  在水質監測領域,光譜分析法基於其監測精度高、檢測快速、消耗試劑量小等優勢,成為現代水質監測的重要發展方向。光譜分析技術主要有三種方法,其中分子吸收光譜法在水質監測中的應用更為廣泛。
  • 基於高光譜技術的水質監測和自動化設計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此次研究旨在利用高光譜技術進行水質監測,並進行自動化設計。目前傳統水質監測方法有受時節影響大、操作繁瑣、破壞水體等缺陷。高光譜技術搭載自動化則可以滿足實時監測、無人監測的要求,且無汙染、效率高。
  • 光譜分析檢測技術應用廣泛,前景廣闊
    可以根據光譜來鑑別物質和確定它的化學組成,這種方法叫做光譜分析。由於光譜檢測可以在不破壞樣品的前提下檢測出待測物的物質成分,因此光譜儀一直是許多物質分析實驗室必備的基本儀器之一。作為通用分析儀器大家族中不可或缺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光譜類儀器,在生物、化學、色度計量、環境檢測、成分檢測、醫學、化工等等領域運用十分常見。
  • 在線水質分析儀器—技術、應用與市場(一)
    這些標準的發布與實施,為在線水質分析儀器的應用與發展提供了技術上的可靠保證。  2.2 水質在線分析儀器的主要檢測技術  作為一種專用於水質分析的特定儀器分析技術,和其他儀器分析技術一樣,水質在線分析儀器檢測技術的理論基礎也是根據水中待測物質的物理化學或者生物化學性質來測定物質的組成及相對含量。
  • 機載高光譜相機在河湖水質狀況快速檢測方向的應用
    這些研究表明,將衛星、機載、近地面遙感技術應用於水質監測,其方法已經較為成熟,也可取得較好的成果。然而受衛星遙感影像空間解析度、時間解析度等限制,衛星遙感技術目前多應用於大面積水域的水質監測;另外機載遙感技術受航空管制等因素的影響,不能及時的檢測水質汙染狀況,因此對於小微水域中水質參數的空間分布情況,需要採用新的方法予以解決。
  • 重金屬快檢新法:紫外可見光譜+比色檢測
    吳愛國研究員   在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的實驗室中,吳愛國研究員和他的團隊,正在對一項全新的重金屬離子快速檢測技術開展研發如果一切進展順利,這項技術將大大改變目前重金屬離子的檢測手段,對於構築餐桌安全「最後防線」將起到重要作用。   吳愛國團隊正在努力的新技術,被稱為「納米貴金屬比色法」。一次偶然的機會,吳愛國團隊發現一些含納米顆粒的溶液遇到重金屬離子後會呈現不同顏色。基於這個發現,吳愛國在省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項目支持下開展了深入研究。
  • 紫外光譜 | 一滴唾液,一分鐘搞定新冠核酸表觀檢測
    光譜液體活檢核酸市場分析  隨著在現代醫學精準醫療發展,液體活檢在癌症、病毒核酸檢測方面嶄露頭角,成為廣受關注的熱點領域。當前核酸PCR測序液體活檢仍存在許多假陰性、價格高等缺陷,因此完善光譜二維液體活檢,補充核檢缺陷乃是當前防疫之急的大事。雖然光譜液體活檢ctDNA核酸檢測在腫瘤病毒上初露鋒芒,紫外光譜液體活檢核酸表型檢測儀,也從實驗室逐漸發展成為了新冠病毒核酸測序之外的佼佼者。光譜液體活檢補充了腫瘤,病毒核酸測序缺陷,增加了病毒二維表觀信息檢測技術,前景十分誘人。
  • 光譜分析
    光譜技術的發展歷程:    測量光譜特性最方便的裝置是光譜儀,光譜儀的應用很廣,在農業、天文、汽車、生物、化學、鍍膜、色度計量、環境檢測、薄膜工業、食品、印刷、造紙、拉曼光譜、半導體工業、成分檢測、顏色混合及匹配、生物醫學應用、螢光測量、寶石成分檢測、氧濃度傳感器、真空室鍍膜過程監控、薄膜厚度測量、發射光譜測量、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測量、顏色測量等領域都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 盤點(1):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儀器技術新進展
    3) 中國上海儀電公司(原精科公司)推出了L5S和L6S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主要特點:L5S的雜散光達到0.03%T;L6S的雜散光達到0.08%T、其光譜帶寬從0.08nm-5nm連續可調。   4) 中國上海光譜公司推出了SP-1900系列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最大特點是:採用空間分隔雙光束、非對稱垂直式測量光路技術(專利技術)。該儀器性價比很高。
  • CIOAE 2015之專題報告:在線水質分析
    據介紹課題組目前已經成功研製了基於紫外掃描光譜技術的投入式紫外多參數監測儀,研究中課題組對於儀器的光學探頭進行了改良發明,自行研製了脈衝氙燈控制器,實現了對脈衝光源的可調可控。設計了基於LabVIEW的系統控制軟體,該軟體實現了對水質的自動在線監測、數據在線處理、存儲和圖形化顯示。
  • Miconex 2011之「在線儀器分析檢測技術」
    哈謙先生介紹到,目前營養鹽的測量方法主要包括分光光度法、螢光法、紫外光譜吸收法及離子選擇電極法,其中分光光度法可適用於海水、淡水中五種營養鹽的測量,因此更為其他方法更為適用。  目前,用於水中油的檢測方法包括重量法、色譜法、光聲色譜法、紫外吸收法、紫外螢光法、光散射法及紅外法等,對此趙友全教授指出,基於光學法的監測技術是一種實時在線技術,可應用於船舶(艙底水)、碼頭、河流、管道洩漏、鍋爐循環水、工業冷卻水等石油類汙染物的檢測監測過程中,無需試劑,無二次汙染;一次即可校正,操作簡單、維護量少;分析速度快、有多種安裝、通信方式。
  • 基於阿里雲應用的食品光譜分析安全檢測方案
    雖然世衛組織明確了COVID-19不是食品安全問題,但此次疫情卻給食品行業帶來新的變化,切實推動了雲服務在食品檢測行業的發展。針對防疫所帶來的更多基於雲服務的大數據分析需求,食品檢測行業需要新的解決方案來滿足這一需求。對此,技術型分銷商Excelpoint世健公司推出了基於阿里雲應用的食品光譜分析安全檢測方案。
  • CRAIC拉曼光譜技術在爆炸物檢測領域的應用
    常見的爆炸物檢測方法有:離子遷移光譜技術、紫外螢光技術、質譜分析技術、核磁共振技術、中子技術、X射線成像技術、γ射線成像技術等,但每種檢測方法都有一些優缺點。拉曼光譜可實現爆炸物的遠程、高靈敏度、無損傷、微痕量的檢測,在爆炸物領域有巨大的應用市場[1-4]。
  • 紫外技術標準現狀分析
    紫外技術標準現狀分析01材料及設備1、單晶及襯底單晶、襯底材料是半導體照明產業技術發展的基石,不同的襯底材料決定了外延片的生長技術、晶片加工技術和器件封裝技術,襯底材料決定了半導體照明技術的發展路線。2、UV LED外延片UV LED外延片基於(In/Al)GaN合金的PN結,外延層生長在襯底上,典型的UV LED外延結構如圖2-1所示,由下往上包括緩衝層、n型擴展層、有源區、p型擴展層等;緩衝層用來緩解襯底和InAlGaN晶格的不匹配;Si作為n型施主摻雜,而Mg作為P型受主摻雜;有源區(UV發射層)通常不摻雜,含有多個量子阱。
  • 光譜分析儀能檢測什麼_光譜分析儀檢測方法(分析檢測)
    為什麼選擇光譜分析   (1)分析速度較快 原子發射光譜用於煉鋼爐前的分析,可在l~2分鐘內,同時給出二十多種元素的分析結果。   (2)操作簡便 有些樣品不經任何化學處理,即可直接進行光譜分析,採用計算機技術,有時只需按一下鍵盤即可自動進行分析、數據處理和列印出分析結果。
  • 銳意自控基於微流紅外、紫外NOX傳感器的汽車排放尾氣分析儀已通過...
    新標準的出臺直接影響著NOx的測量,光學檢測原理有非分光紅外(NDIR)、微流NDIR、非分光紫外(NDUV)、紫外差分吸收光譜(UV-DOAS),原理不同測量的精度和結果也不同。針對標準中規定的汽車尾氣排放分析儀的檢測組分、量程、精度的要求,以及市場普遍面臨的NOx測量受水分幹擾及轉化爐轉化效率影響的技術難點,成功研發出滿足汽油車和柴油車尾氣檢測用的氣體傳感器平臺。  1、 採用微流NDIR技術直測NO  目前國際上的微流紅外氣體傳感器在使用過程中,測量結果隨著溫度變化,以及光源、探測器的老化等原因造成漂移。
  • 北京光譜年會召開 盤點光譜技術新進展
    本次年會的特點之一是,光譜分析專家們結合BCEIA展出的新產品、新技術,詳細盤點了光譜分析儀器及技術的最新進展。鋼鐵研究總院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賈雲海研究員、北京化工大學袁洪福教授分別主持上、下午的報告會。
  • 拉曼光譜技術在爆炸物檢測領域的應用研究
    常見的爆炸物檢測方法有:離子遷移光譜技術、紫外螢光技術、質譜分析技術、核磁共振技術、中子技術、X射線成像技術、γ射線成像技術等,但每種檢測方法都有一些優缺點。拉曼光譜可實現爆炸物的遠程、高靈敏度、無損傷、微痕量的檢測,在爆炸物領域有巨大的應用市場[1-4]。
  • 什麼是高光譜成像技術?
    高光譜成像技術是近二十年來發展起來的基於非常多窄波段的影像數據技術,其最突出的應用是遙感探測領域,並在越來越多的民用領域有著更大的應用前景。它集中了光學、光電子學、電子學、信息處理、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先進技術,是傳統的二維成像技術和光譜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一門新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