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治河!85個「水環境偵察兵」在懷柔上崗了

2020-12-03 身邊24小時

橋梓鎮秦家東莊大橋下

懷九河河面

漂浮著一個黑色圓盤

引得路過行人

紛紛駐足觀看

這是個啥???

原來它就是

量子點光譜質監測終端

被稱為「水環境偵察兵」

這樣的設備懷柔已安裝85個

還有5個計劃12月初安裝

黑色圓盤,也就是「水環境偵察兵」,它底部連接著光譜水質監測儀,以泊錨的形式被固定在水下,無需專人值守,無需化學試劑,每10分鐘自動採集一次監測數據,24小時不間斷。監測內容包括溫度、濁度、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總有機碳、懸浮物等。

懷柔區計劃在懷沙河、懷九河、雁棲河、白河、湯河、沙河等12條重點河流的入境、國家和市級考核、鄉鎮考核和村級考核斷面,懷柔水庫、紅螺鎮水庫、西水峪水庫、青龍峽水庫、沙峪口水庫和雁棲湖6個重點水庫,小微水體等重點水域的90個監測點位安裝。

該智能終端黑色圓盤表面是太陽能板,可為設備供電。傳感器上有無線通訊模塊,可將監測的數據實時傳輸到工作人員的手機或電腦上,並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實現水環境精細化智能監管。「水環境偵察兵」從數據採集到輸出只需幾秒鐘就能完成,還能夠精準定位水環境發生問題的地方,並第一時間預警,幫助工作人員及時查找原因並處理。

「過去或者帶設備到現場檢測,或者取樣回實驗室檢測,過程麻煩、收集數據不及時、使用化學試劑也會有輕微汙染。現在,智能監測終端能實現24小時檢測、無需專人到現場、無汙染。」懷柔區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介紹,智能終端漂浮在河面上,水下是光譜傳感器,利用光譜原理實時分析水體的特性,如果水質較差,濁度和 COD等水質指標突增,水質光譜指數就會顯示紅色,水環境管理人員只需打開信息系統就可實時查看水質狀況,並採取相應措施。「在點位選取上,我們以村為單位,選擇了每條河流上相對連續的點位,當水環境出現問題預警時,能夠準確定位、查找原因。」

為動態掌握水質變化情況,懷柔區採取人工化驗與機器監測相結合的方式,區生態環境局水質監測站的實驗員們每月都會到全區各條河流的20多個水質斷面點位取樣一次,並帶回實驗室化驗,及時了解水環境情況。

無人監測

秒出結果

自動預警

助抓偷排

「水環境偵察兵」

真正實現了快速高效作業

有效確保水事秩序

保障水環境安全

科技治河,好樣的!

END

資料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圖文編輯:匡智臻

【來源:懷柔融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五級河長制 治出岸綠水清
    全面推行河長制,目的是在全國範圍內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水利部的數據顯示,目前,共8個省市在全境推行河長制、16個省區市在部分區域實行河長制。  作為「五水共治」的制度創新和關鍵之舉,河長制較早在浙江推開,如今已走過了3個春秋。
  • 【環球時報】科技航母 懷柔起航
    與北京的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技城不同,懷柔科學城重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擴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規模,滿足更加全面的基礎前沿科學研究需求。  5月16日,懷柔科學城核心區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項目奠基儀式舉行,這是懷柔科學城首個開工項目,拉開了懷柔科學城重大項目建設的序幕。
  • 懷柔科學城: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引領 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青龍峽、雁棲湖、紅螺寺、農家樂…… 北京懷柔,在人們的傳統思想中,是一個休閒旅遊、放鬆身心的好去處,但如今的懷柔已在悄悄發生變化。 如果懷柔遇到科技,兩者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 ...聚焦突出水環境問題 保好水治差水 年底前全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本市水汙染防治聚焦群眾身邊的突出水環境問題,保好水、治差水。天津學懂弄通做實十九大精神網上學校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 學懂弄通做實十九大精神天津北方網訊:今年是國務院發布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戰決勝之年。
  • 【科技日報】北京懷柔科學城五個大科學裝置開工建設
    近日,北京懷柔科學城又傳來好消息,「十三五」時期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開工建設。這意味著國家在北京懷柔科學城布局的五個大科學裝置全部實現開工建設,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基本框架正在形成。  那麼,為何眾多大科學裝置集中落戶懷柔?其中最新「子午工程」二期、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進展如何,會為人類解決什麼難題?
  • 全球最大光源將落戶懷柔科學城 將成北京新地標
    ■大批科技平臺聚集懷柔  除了「光源」,懷柔科學城還已建成全球最大風洞實驗室、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列車模型試驗平臺等科技實驗平臺,並將聚集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子午工程二期等一大批科技基礎設施,進一步夯實自主創新的物質技術基礎,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瓶頸性科學難題,使其在物質、空間、大氣環境、地球、信息與智能、生命等科學領域
  • 遼河流域建成水環境安全監控與監測體系
    截至目前,環境監測實驗中心共開展鐵嶺清河凡河2次、瀋陽蒲河2次、遼河幹流及渾太水系2次水生態監測,得到了13至15年間遼河流域的水生態健康狀況,初步形成示範區水生態健康監測與評價技術體系,並編寫了遼河流域水生態監測技術指南。
  • 懷柔科創||公示!懷柔科學城規劃這樣做...
    >一、戰略定位與發展目標控規深入貫徹國家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按照建設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和百年科學城的總體要求確定了懷柔科學城的戰略定位與發展目標>✔ 在營建「科學城」方面,綜合考慮行政邊界、功能分區特點及地理標誌因素,將懷柔科學城劃分為科學城中心區、科學城北區、科學城南區、科學城東區和科學田園5個空間單元,並細分為23
  • 北京懷柔科學城首個大科學裝置試運行
    2020-10-31 15:18:33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記者昨天(10月30日)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啟用儀式上獲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室裝置進入試運行階段,這也標誌著懷柔科學城首個大科學裝置正式進入科研狀態。
  • 杭州高新區(濱江)治水工作再上新臺階 幸福河湖科技助力
    對於高新區(濱江)來說,「五水共治」工作推行以來,濱江的水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共開工建設治水項目500餘個,累計投資約50億元,西興街道、長河街道順利完成「汙水零直排街道」創建驗收,白馬湖被評為省級「美麗河湖」,太廟橋河、廟後王河、永久河被評為市級「美麗河道」,高新區(濱江)有望建成全省首批「汙水零直排區」。
  • 建陽水環境承載力現狀評估探尋
    南平市建陽生態環境局,通過做好水環境承載力現狀評估報告,給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日前,建陽區水環境承載力現狀評估報告評審會議在建陽生態環境局召開,會議對已完成的建陽區水環境承載力現狀評估報告進行評審。
  •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啟用 3個重量級「中心」揭牌掛牌
    據了解,為推進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中科院積極在懷柔科學城布局大科學裝置和科技研發平臺。2017年5月,北京市和中科院啟動了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的建設工作,中科院物理所和懷柔科學城公司作為建設主體。
  • 20條北京2019年度優美河湖出來了!
    據市水務局消息,2019年度北京市優美河湖公示名單出爐,20條(個)河湖上榜。即日起,上榜河湖將進入公示期,任何單位或個人對名單持有異議,可實名向北京市河長制辦公室提出。
  • 全市河長制暨林長制工作會議召開
    1月6日上午,全市河長制暨林長制工作會議召開,市委書記劉志明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關於河長制、林長制的決策部署,以堅定的決心、有力的舉措、務實的作風,推動全市水環境質量和造林綠化水平持續提升,為建設美麗泰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坤主持會議。
  • 懷柔科學城建設迎來裡程碑節點
    「一裝置兩平臺」進入科研狀態本報訊(記者丁佳)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日前取得重大進展,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舉行啟用儀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室裝置、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和清潔能源材料研發與綜合測試平臺(即「一裝置兩平臺」)
  • 中科院物理所懷柔園區啟用
    北京日報本報訊(記者 於麗爽 通訊員 劉玉崢)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昨天,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正式啟用,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率先進入科研狀態。
  • 一條河流 兩省共治:福建武平巖前鎮、廣東蕉嶺廣福鎮打破行政壁壘...
    全鎮轄區內消除了劣Ⅴ類水,實現了從「Ⅴ」到「Ⅱ」的大跨步,巖前溪龍井斷面水質考核常年保持在Ⅲ類水及以上標準,流經巖前、廣福的河流成了一條條清澈之河、友誼之河。   兩地牽手,共同探索聯合治水新機制   一條河流,兩省共治,是一次嘗試,更是一種探索。
  • 崇賢街道「河小二」志願者協同護碧水
    在崇賢街道,有這樣一支志願者隊伍,他們參與到巡河護河的行動中,協助河長開展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改善、水汙染防治、水知識宣傳等工作,他們見證著著河道的變化,為美麗崇賢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他們便是美麗崇賢「河小二」志願服務隊。
  •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啟用
    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田晨旭)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30日正式啟用,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材料基因組研究平臺、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臺(即「一裝置兩平臺」)率先進入科研狀態,物理所5個研究組、近150名科研人員入駐開展科研工作,年底將超過200名入駐
  • 懷柔: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全面加速
    人民網-科技頻道 原創稿強大的基礎科學研究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基石。當前,我國科學界正匯聚力量,通過進一步加強基礎科學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正式建成啟用,將為我國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礎設施和研究平臺,催生更多的原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