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傳感新技術可實現高解析度核磁共振光譜

2021-01-21 理化檢驗化學分冊

核磁共振(NMR)光譜是廣泛應用於化學分析和分子結構識別中的工具。由於NMR通常依賴於小的熱核自旋極化產生的弱磁場,因此NMR與其他分析技術相比,靈敏度較差。傳統的NMR設備通常使用大約一毫升的大樣本體積(足以容納大約一百萬個生物細胞)進行分析。

為了提高NMR設備的靈敏度,馬裡蘭大學量子技術中心(QTC)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新的量子傳感技術,該技術可以對10皮升(微微升,pL)樣品中的稀溶液中的小分子進行高解析度NMR光譜分析。該項成果已發表在2020年6月的《Physical Review X(PRX)》上。

QTC的研究小組進行了題為「利用金剛石中的量子缺陷實現了具有超細孔敏感性的超極化增強NMR光譜學」的論文的實驗報告。在此之前,他們開發了一種系統,該系統利用鑽石中的氮空位量子缺陷來檢測皮升級樣品產生的NMR信號,在過去的工作中,研究人員只能觀察到來自純淨,高度濃縮樣品的信號。為了克服這一限制,研究人員將量子金剛石NMR與「超極化」方法結合使用,該方法可將樣品的核自旋極化(NMR信號強度)提高100倍以上。PRX報告的結果首次實現了具有飛摩爾分子敏感性的NMR。關於這項研究的影響,研究人員表明,現實世界的目標是在單個生物細胞水平上實現化學分析和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種可以處理身體部分(包括大腦)詳細圖像的掃描類型,目前,MRI的解析度有限,它只能成像包含大約一百萬個細胞的體積。用核磁共振成像(幫助診斷疾病和回答生物學中的基本問題)無創地觀察單個細胞是量子傳感研究的長期目標之一。

如圖所示鑽石傳感器晶片附近的微波環形天線可驅動NV(紫色)和TEMPOL電子自旋(藍色)。來自樣品核自旋(橙色)的超極化核磁共振信號通過鑽石晶片的NV集成螢光讀數進行檢測。


相關焦點

  • 新的量子感測技術可實現高解析度核磁共振光譜
    核磁共振光譜是用於化學分析和分子結構識別的廣泛使用的工具。由於核磁共振通常依賴於小的熱核自旋極化產生的弱磁場,因此核磁共振與其他分析技術相比,靈敏度較差。常規的核磁共振設備通常使用大約一毫升的大樣本量,足以容納大約一百萬個生物細胞。
  • 質譜儀、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
    二、分子結構的鑑定1.紅外光譜:(1)原理:不同的化學鍵或官能團吸收頻率不同,在紅外光譜圖中處於不同的位置。(2)作用:初步判斷某有機物中含有何種化學鍵或官能團。如下圖是一種分子式為C4H8O2的有機物的紅外光譜圖,則該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CH3COOCH2CH3。
  • 全球首創的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改變人與機器的視覺世界
    芯視界——前沿初創硬科技企業,正在以全球首創的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改變人與機器的視覺世界。 芯視界公司在這次中關村前沿技術的遴選中脫穎而出,公司創始人鮑捷在全球範圍內首創的「量子點光譜傳感技術」是典型的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具有前瞻性
  • 中科大首次實現零磁場核磁共振的普適量子控制
    記者6月21日從中科大獲悉,該校杜江峰院士團隊彭新華教授課題組與德國亥姆霍茲研究所、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合作,首次實現零磁場核自旋體系的普適量子控制,並發展了用於評估量子控制和量子態的方法,這一成果有望推動零磁場核磁共振在生物、醫學、化學及基礎物理領域中的應用。
  • 我國首個基於量子技術核磁共振陀螺原理問世
    8月16日,墨子號量子通訊衛星升空,一時間,量子技術成為了熱點話題。而在量子傳感領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三院33所自主研製的基於量子技術的核磁共振陀螺原理樣機也於不久前橫空出世,使我國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之一。
  • 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原標題: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問世   8月18日,全球首臺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樣機通過了專家組檢測。它的問世不僅打破了國外技術長期壟斷,也標誌著我國高端醫療影像裝備研發已走在世界前列。   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導磁體是核磁共振系統中最核心的部件,其磁場強度、穩定度、均勻度對系統形成的圖像影響較大。相比傳統的1.5T核磁共振系統,具有成像速度快、圖像質量高、掃描噪音小等明顯的技術優勢,使患者可得到最快捷、最精準的診斷,為疾病的有效治療贏得寶貴時機。
  • 聚焦磁共振新技術新應用 ——第二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8)召開
    值得一提的是,核磁共振還是一個和諾貝爾獎特別「有緣」的技術,據悉,自1944年起,先後有19位科學家因核磁共振榮獲諾貝爾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技術的發展潛力。  為了更全面的展現磁共振技術的新進展,iCMR 2018特別分設了核磁新技術、新方法,磁共振技術在生物與醫藥領域的應用,磁共振技術在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的應用,低場核磁技術共4個主題專場。
  • 量子鑽石單自旋譜儀技術及應用綜述
    磁探測相關譜儀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而實現磁共振探測也具有不同的方法,並且有各自的優缺點。圖1直觀的展示了霍爾傳感器、SQUID探測器和自旋磁共振等幾種通用技術手段在靈敏度和解析度上的分布[12],相較傳統的測磁技術,基於金剛石的磁共振方法在這兩個核心指標上都有較大的提升,這為我們研發量子鑽石單自旋譜儀提供了有力參考。
  • 布魯克核磁、X射線、紅外光譜產品最新技術進展——BCEIA 2011視頻...
    為讓廣大網友及儀器用戶深入了解BCEIA 2011儀器新品動態,儀器信息網特別開展了以「盤點行業新品 聚焦最新技術」為主題大型視頻採訪活動,力爭將科學儀器行業最新創新產品、最新技術進展及最具有代表性應用解決方案直觀地呈現給業內人士。以下是儀器信息網編輯採訪布魯克儀器公司謝華、單海平、王霆等資深工程師的視頻。
  • 高解析度超聲波光譜技術可解釋乳品「本質」
    高解析度超聲波光譜技術可解釋乳品「本質」 儀器信息網 2004/11/11 17:52:45 點擊 257 次
  • 28歲青年運用量子技術立志「為國造儀」,公司估值已近30億元
    據一份調研數據顯示,在 2018 年,我國共約有 1800 臺核磁共振波譜儀,其中進口儀器份額高達 97%,而除核磁外,我國在電鏡、質譜、色譜、光譜等幾乎所有高端儀器方面,基本都存在依賴進口的問題,堪稱深陷受制於人的處境。讓國產自主高端儀器崛起變得刻不容緩,如今,這也是國儀量子創始人兼 CEO 賀羽的未來事業目標。
  • 中國首個基於量子技術核磁共振陀螺原理問樣機世
    目前小型飛彈使用的是雷射陀螺儀,但體積仍遠沒有達到量子陀螺儀的晶片級尺寸。  8月16日,墨子號量子通訊衛星升空,一時間,量子技術成為了熱點話題。而在量子傳感領域,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三院33所自主研製的基於量子技術的核磁共振陀螺原理樣機也於不久前橫空出世,使我國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掌握這項技術的國家之一。
  • 牛津儀器發布寬帶多核臺式核磁共振譜儀X-Pulse新品
    X-Pulse 提升了臺式核磁共振波譜技術的靈活性X-Pulse融匯了真正的寬頻X-核能力、流動化學、反應監測、變溫特性,同時具有高解析度;利用X-Pulse,在您實驗室的工作檯上就可以完成各種實驗。X-Pulse既能使用標準的5mm核磁管,也可搭配我們易用的流通池使用。
  • 美科學家發現新類型超導現象
    這些電子對,使得材料呈現零電阻特性,即實現了超導。因為要產生電阻,必須拆開這些電子對,這需要能量。傳統的超導材料多是s波超導,比如鉛、錫和汞。裡面的庫珀對由一個上旋和另一個下旋的電子組成,兩個電子相向運動,淨角動量為零。
  • CT與MR(核磁共振)的區別
    CT與MR(核磁共振)究竟是什麼,想必有很多家長不是很明白,孩子有病做什麼檢查好,是不是MR一定比CT強。下面我們談談CT與MR(核磁共振)的區別  CT是X線束圍繞人體某部位一定厚度的層面進行掃描,透過該層面的X線小部分身體被吸收,大部分穿透身體被探測器吸收,後經計算機重建生成圖像。CT的優勢在於檢查速度快,對於不配合的兒童要求低,易於完成檢查。
  • 華中科大提出一種量子臨界動力學增強的量子傳感新方法
    量子科學與技術是二十一世紀的重要研究領域,引領著物質科學和信息技術的巨大變革。量子傳感與精密測量作為量子信息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之一,在現實世界有著極富前景的應用。如何利用量子資源突破標準量子極限測量精度是這一研究方向的關鍵科學問題。
  • 檢測新冠病毒有新招了!AMS光譜傳感技術大大加速新冠肺炎檢測
    近日,艾邁斯半導體舉行在線新品發布會,艾邁斯半導體先進光學傳感器部門執行副總裁及總經理Jennifer Zhao女士向媒體介紹了ams如何利用新型光譜傳感技術實現的數位化LFT快速檢測方案,它可以大大加速新冠肺炎的檢測,這是造福全人類的創新技術。
  • 趣味科研:核磁共振光譜在防治臭蟲中的作用
    為了找出潛在的聚集信息素的成分,需要一個最先進的核磁共振光譜,用來分析從臭蟲的排洩物和殘骸中提取出來的極其微量的化學信息樣品。該團隊使用了布魯克的Avance 600 MHz NMR光譜儀,用來檢查核磁共振氫譜proton (1H) NMR所獲得的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和鑑別臭蟲行為之間的線索。這些儀器配備了四個不同的探針,包括TCI CryoProbe Prodigy,它是由冷卻射頻和1H,2H,13C圍繞的前置放大器組成,以提供在1H靈敏度上的重要助力。
  • 中國科學家:絕對零度附近的量子共振
    了解原子和分子碰撞的量子性質,對於理解能量轉移和化學反應過程至關重要,尤其是在低碰撞能量區域,其中量子效應最為突出。原子和分子碰撞中量子性質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量子散射共振,但是由於這些共振的瞬態性質,在實驗上進行探測一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 量子點技術將徹底改變醫療保健和傳感技術
    奧盧大學光電與測量技術部門(OPEM)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生產超靈敏高光譜光電探測器的新方法。這一發現的核心是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開發的膠體量子點。量子點是半導體材料中15-150個原子的微小顆粒,由於量子力學現象而具有非凡的光學和電學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