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烯量子點可被人類酶生物降解

2020-12-07 騰訊網

石墨烯旗艦項目成員斯特拉斯堡大學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最近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石墨烯量子點可被人體中發現的兩種酶生物降解。

石墨烯量子點(GQDs)通常是小於5納米的微小薄片,在許多領域具有應用潛力。石墨烯量子點是螢光的,它們可以在不同的波長下吸收光然後放出光。同時它們體積小到可以穿透細胞。這些特性為生物成像,生物傳感和新療法等眾多潛在用途鋪平了道路。

儘管在生物醫學應用中具有巨大的潛力,但首先必須確定它們是否可以生物降解-否則,體內外來分子和物質在體內的積累最終會導致有害影響。這是其他類型的量子點的一個關鍵缺陷,這些量子點可能具有相似的性能,但通常包含有毒金屬,例如鉛和鎘。因此,石墨烯旗艦合作夥伴CNRS健康與環境部石墨烯旗艦工作組副總裁Alberto Bianco與斯特拉斯堡大學的同事以及與南洋理工大學合作,著手研究GQDs的生物降解性對人類的酶。

這項工作使用兩種人類酶,髓過氧化物酶和嗜酸性粒細胞過氧化物酶,以證明石墨烯量子點是可生物降解的。研究小組使用光譜學、顯微鏡和螢光測量相結合的方法觀察這些材料的變化。他們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GQDs的螢光變少,這表明酶正在分解GQDs。

Bianco解釋說,發生這種情況是因為過氧化物酶是哺乳動物中負責降解和消除外源分子,微生物和物質(人體所有異物)的酶。他補充說:「這些酶參與產生活性氧的循環,該活性氧與石墨烯材料發生反應並最終將其分解。」這些生化反應將石墨烯轉化為最終產物二氧化碳。

該小組進行了分子動力學計算機模擬,以研究機理。他們發現,酶和GQD的形狀彼此之間略有扭曲,有利和相互作用導致GQD分解。

健康與環境工作組負責人Maurizio Prato評論說:「石墨烯量子點具有與石墨烯完全不同的特性。它們的尺寸非常小,在生物應用方面有很好的潛力,特別是在傳感方面。Bianco和同事的這項工作表明這些小的納米顆粒會在人類過氧化物酶的作用下進行生物降解。」

相關文獻:

Enzymatic Degradation of Graphene Quantum Dots by Human Peroxidases

https://doi.org/10.1002/smll.201905405

本文來源:graphene flagship

相關焦點

  • 「生物酶」的降解真相:降解劑是不是渾水摸魚?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深入研究塑料的降解機理以及利用生物處理技術開發可降解塑料凸顯出重大意義。研究表明,從土壤中分離得到的微生物菌株,對於經過紫外輻照後的聚丙烯塑料顯示出一定的降解能力,而對於未經預處理的聚丙烯塑料沒有降解能力。這一方面說明獲得的微生物降解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說明非生物因素的處理在提高聚丙烯塑料的生物可及性中發揮著重要功能。
  • 「生物酶」的降解真相:降解劑是不是渾水摸魚?
    據科學測試,在地下掩埋60年的塑料鞋被挖出後發現其基本不被腐蝕。在大海中漂了60年的塑料製品,功能基本沒有喪失,這就導致廢棄對土壤和環境帶來了直接的破壞性影響。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深入研究塑料的降解機理以及利用生物處理技術開發可降解塑料凸顯出重大意義。
  • 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降解機理、種類、應用!
    2降解原理 目前,生物降解的機理尚未完全研究透徹。一般認為,高分子材料的生物降解是經過兩個過程進行的。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合成具有可以被微生物或酶降解的化學結構的大分子;另一種是培養專門用於降解通用高分子材料的微生物。目前的研究方向以前一種為主,人們已經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 研究人員在石墨烯中繪製了微小的扭曲
    我們現在已經定性了你可以有多少扭曲變化,以及有太多的扭曲變化會產生什麼降解效應。"在第二項研究中,該團隊報告說,他們創造了一種新的扭曲石墨烯結構,不是兩層,而是四層石墨烯。他們觀察到,與它的兩層結構相比,新的四層魔力角結構對某些電場和磁場更敏感。這表明,研究人員或許能夠更容易、更可控地研究四層體系中的魔角石墨烯的奇特性能。
  • 紡織材料可生物降解性評價方法的研究概述
    目前可生物降解性研究多集中於塑料材料,並且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塑料材料可生物降解性評價方法與標準體系,而對於紡織材料尤其是合成纖維的可生物降解性評價還缺乏系統的研究。作為高分子材料的紡織材料而言,可以借鑑塑料材料生物降解評價方法與標準,進行可生物降解性研究與評價。
  • 我科學家發現纖維素降解新機制
    近日,山東農業大學李多川教授課題組在研究中發現了纖維素氧化降解的新機制,首次鑑定出多糖單加氧酶可以氧化降解纖維素分子結構中的碳6位,為提高纖維素利用率提供了新途徑。該成果發表在國際生物能源領域權威期刊《生物燃料的生物技術》上。
  • 最近,研究人員通過量子點的可視化,揭示了量子波函數的形狀
    ,發現了三倍對稱。 在雙層石墨烯量子點中捕獲和控制電子為量子信息技術提供了一個很有前途的平臺。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研究人員目前首次實現了雙層石墨烯中量子點的直接可視化,揭示了被捕獲電子的量子波函數的形狀。 這些結果發表在11月23日的《納米快報》上,為開發基於雙層石墨烯量子點的量子信息技術提供了重要的基礎知識。
  • 天津大學仰大勇課題組《德國應化》:手性碳量子點模擬拓撲異構酶I調控超螺旋DNA拓撲結構
    I調控超螺旋DNA拓撲結構的研究,發現了手性碳量子點模擬拓撲異構酶的作用機制,闡明印證了生命系統中基因轉錄的部分分子機制。合作者包括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高利增研究員,天津醫科大學劉陽平教授、宋玉光副教授和談小莉博士。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的資助支持。圖1. 研究示意圖:手性碳量子點模擬拓撲異構酶I調控超螺旋DNA拓撲結構。
  • 美研發石墨烯半導體量子點能實現單分子傳感器
    有一種「石墨烯半導體量子點(graphene quantum dots)」能實現單分子傳感器,也可能催生超小型電晶體或是利用半導體雷射器所進行的晶片上通訊;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日前即發表了該校進行這種技術研發的相關計劃。
  • 東華大學王華平科研團隊採用酶催化體系一步法成功製備生物可降解PBSA共聚酯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商業化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聚酯品種,因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以及一定的可降解性能,現主要用於食品包裝、農業地膜、衛生用品等領域
  • 研究發現「可生物降解」塑膠袋在土壤和海洋中降解3年後仍能用
    一項研究發現可以生物降解的塑膠袋在暴露於自然環境中三年後仍然完好無損。 可降解袋似乎比所謂的可生物降解袋效果更好。在海洋環境中三個月後,可降解袋樣品已經完全消失。但研究人員說,他們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來確定分解出的物質是什麼,以及其是否有可能帶來的潛在的環境後果。 埋在土壤或進入海洋中的「可生物降解」袋三年後仍可以用來購物。
  • 新發現!科學家發現可對塑料進行生物降解的甲蟲
    來自Pohan科技大學(POSTECH)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發現,東亞本土一種叫甲蟲鞘翅目(P. davidis)的幼蟲可以消化聚苯乙烯並分解腸道中的聚苯乙烯。   由於分子結構獨特,聚苯乙烯是一種難以分解的材料,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的發現將有助於解決廢塑問題。
  • 材料研究碩果纍纍 未來減排任重道遠
    法國巴黎納米科學與技術中心、意法半導體公司和格勒諾布爾公司等開發了一種可兼容CMOS的鍺錫半導體雷射器,效率可與傳統砷化鎵半導體雷射器相媲美,向雷射器與矽晶片的直接集成又前進了一步。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和義大利研究團隊首次通過實驗觀察到7個原子寬的石墨烯納米帶的高強度發光現象,強度與碳納米管制成的發光器件相當,並且可以通過調節電壓來改變顏色。這一重大發現有望極大地促進石墨烯光源的發展。隸屬於巴黎—薩克雷大學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蓋倫研究所開發出一種可用於治療多種嚴重炎症的有效納米顆粒。這些炎症出現在多種病理中,尤其是由於新冠肺炎引起的感染。
  • 生物技術首次應用於量子點生產: 一種簡潔環保的新方法
    使用生物技術合成結構材料,利用自然的方法製備功能無機材料,可為人類提供更環保的經濟發展空間。   過去的幾年,多家屏幕製造商為一種叫做量子點的微小晶體而著迷,他們相信量子點電視或手機能提供色彩更清晰明亮的圖像。有傳言稱蘋果公司(Apple)原本打算在去年發布量子點屏幕的iMac。但隨後該公司改稱,因量子點的現有生產過程導致的環境毒性太大而放棄製造。
  • 浙江理工大學石墨烯量子點製備光催化材料研究獲進展
    作為光催化技術分支的年輕「一族」,近年來二維複合材料的製備研究成為熱門。  在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浙江理工大學化學系教授董曉平的主持下,一項名為「石墨烯量子點輔助剝離石墨相氮化碳製備二維複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應用研究」的基礎研究獲得了一定進展。
  • 多環芳烴生物降解及轉化途徑的研究進展!
    在PAHs降解菌中,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 sp.)和分枝桿菌屬(Mycobacterium sp.)因具有較好的降解能力備受關注,而且假單胞菌屬對高濃度PAHs也具有較好的耐受性。陳遠志[9]發現,Mycobacterium sp.WY10對菲(100 mg/L)和芘(50 mg/L)的降解效率可達到100.0%和92.3%。
  • 研究人員開發緩解正極降解的策略 提升鋰離子電池性能
    蓋世汽車訊 作為電動汽車和消費電子產品等可再生應用的高性能電源,鋰離子電池(LIB)需要能提供高能量密度、而不影響電池壽命的電極。據外媒報導,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探討高能量密度LIB電池正極材料發生降解的根源,並開發緩解降解機制的策略,以提升LIB電池性能。
  • 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楊青教授團隊揭示糖基水解酶降解天然...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分子靶標研究室在幾丁質酶協同降解晶態幾丁質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揭示協同作用提升幾丁質酶在幾丁質纖維上「奔跑」的耐力。生物工程學院屈明博副教授為文章第一作者,楊青教授為通訊作者。纖維素和幾丁質等多聚糖類是自然界中含量最豐富的生物質資源。儘管他們水解的產物——葡萄糖或N-乙醯葡萄糖可以為人類提供食物和能源,但是它們極其難於水解,阻止了人工利用這些生物質。自然界中纖維素和幾丁質的水解是一個發生在固液界面的催化過程,主要由糖基水解酶催化完成。
  • 量子點作為生物螢光標記物的研究進展
    3、量子點作為生物標記物的應用 由於量子點具有普通螢光物質無法比擬的光學特性,因而將其作為螢光探針用於生物分子的標記和檢測,從而在細胞定位、信號轉導、胞內組分的運動和遷移以及臨床診斷等研究中發揮巨大作用,是其在生物科學中最有前途的應用之一。量子點雖最近幾年才引起生物學家極大關注,但其在生物科學中的應用研究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進展。
  • 揭示ZSWIM8泛素連接酶介導靶標指導的microRNA降解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和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mRNA和其他RNA經常逆向作用於它們的miRNA調控因子,並證實miRNA降解路徑並不是科學家們所期望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