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發現咖啡渣的另一個可能用途:可生物降解塑料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我們已經聽到越來越多的關於環保型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消息,其由纖維素納米纖維製成。
-
科學網—蛋白質部分降解新機制被揭示
-
異質微生物群降解木質纖維素產生短鏈脂肪酸
異質微生物群降解木質纖維素產生短鏈脂肪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8 17:21:48 瑞士伯爾尼應用科技大學(BFH)Michael H.
-
上海科學家發現自噬新機制 有助抗感染治療
上海科學家發現自噬新機制 有助抗感染治療 2019-02-26 14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 供圖 中新網上海2月26日電 (鄭瑩瑩 徐明睿)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26日發布消息,該所的錢友存課題組最新研究發現單增李斯特菌通過誘導巨噬細胞發生線粒體自噬反應,來促進自身的存活,為抗感染治療提供新的分子靶點和治療思路,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Immunology(《自然免疫學
-
澱粉和纖維素製成的可降解塑料,減少碳排放,解決海洋塑料汙染
圖1.由澱粉和纖維素製成的海洋生物可降解塑料製品。圖片:大阪大學 海洋垃圾堆積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將塑料廢物傾倒入海洋,而大多數塑料會留在環境中不會降解。目前已經有海洋生物可降解塑料產品,如PHBH(由Kaneka Corporation生產)和PBS(由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生產)可用。
-
《Science》:木質纖維素高效降解、利用獲進展!張濤院士點評
為了解決木質纖維素原料利用低和能耗低等問題,比利時魯汶大學Sels課題組近日在Science發表最新研究進展,文章提供了一種木質纖維素高效的化學催化煉製工藝,通過結合催化還原分離木質纖維素
-
秸稈還田後木質素和纖維素降解動態特徵與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農作物秸稈中木質素和纖維素合計佔秸稈乾物質的40~70%。大量的木質素和纖維素隨秸稈還田或植物根系進入農田土壤,進而影響農田生態系統的碳轉化與固定過程。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蘇以榮團隊基於長期定位試驗,觀測紅壤丘陵區和喀斯特山區旱地和水旱輪作地兩種土地利用方式下秸稈還田配施化肥及單施化肥后土壤中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及其對土壤有機碳貢獻的動態變化。結果表明:與長期定位試驗前相比,連續13年秸稈還田後旱地土壤中纖維素的含量未發生顯著改變,而水旱輪作地中纖維素含量顯著降低,表明纖維素不是有機質積累的主要形式。
-
Molecular Cell:科學家發現調控溶酶體膜蛋白降解新機制
Emr研究小組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了酵母細胞中調控溶酶體膜轉運蛋白壽命的分子機制,該研究成果對進一步了解溶酶體膜轉運蛋白的功能及調控具有重要意義。 溶酶體是細胞中負責消化和循環利用細胞內組分,儲存和釋放營養物質,調控細胞內PH穩定的重要細胞器。溶酶體由一層特殊的膜結構包圍,維持其整體性,膜內外營養物質通過膜上眾多轉運蛋白進行跨膜運輸。
-
科學家解析類泛素蛋白作用新機制
來自德國馬普生物化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以DNA雙鏈斷裂修復作為例,解析了類泛素蛋白SUMO的作用新機制——SUMO化修飾過程靶向的是一組蛋白,而負責特異性修飾的則是局部修飾酶和高特異性啟動過程
-
科學家發現青光眼致盲新機制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王中峰教授、孫興懷教授、楊雄裡院士率領視網膜研究團隊,發現了青光眼視網膜膠質細胞激活新機制,為臨床上防止青光眼惡化以及有效阻止青光眼所導致的視網膜神經細胞的死亡
-
我國科學家發現脂肪儲存新機制——脂滴融合
在973計劃支持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蓬院士團隊對脂滴生長和肥胖發生的分子機制展開了系統研究,提出了脂滴生長和脂肪儲存的新機制——脂滴融合。該研究闡明了Cide家族蛋白,尤其在白色脂肪細胞中特異性表達的Cidec蛋白,在脂滴融合中的關鍵作用,且被Plin1和Rab8a等蛋白調控,加速脂滴融合速率。
-
納米纖維素的改性及應用
納米晶體纖維素一般是棒狀或柱狀晶體,晶粒直徑由於來源不同而不同,由棉花、木材等植物製得的納米纖維素長度較短,而以高度結晶的海藻和細菌等為原料製備的納米纖維素長度可以達到幾微米。Svagan等發現,根據原材料和纖維素顫動方式的不同,纖維素的聚合度、形態和納米纖維的長寬比都會有所不同。
-
研究發現植物氣孔開閉調控新機制
日前,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中國浙江大學的一個聯合研究團隊發表在《植物細胞》雜誌的一篇綜述論文指出,葡萄糖是保衛細胞(植物氣孔的兩個「唇」)中主要的澱粉代謝產物,並且在藍光誘導的氣孔開放過程中,葡萄糖是氣孔的主要能量來源,這一發現有助於揭示植物氣孔開閉調控的新機制。保衛細胞中的澱粉降解是藍光誘導下氣孔打開的標誌之一。
-
降解植物生物質的厭氧菌
-
纖維素酶水解鹼處理秸稈可視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木質纖維素是地球上儲量最豐富的生物質資源之一,纖維素酶降解技術是生物轉化高效利用木質纖維素的關鍵纖維素酶水解木質纖維素過程中木質素的作用方式(阻止纖維素酶吸附?還是存在非降解性吸附?)一直存在爭議,纖維素酶對植物細胞壁具體降解方式的研究也未見報導。因此,木質纖維素的有效前處理和纖維素酶水解植物細胞壁過程的可視化研究,將大大提升木質纖維素生物煉製效率。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科研人員在纖維素酶水解鹼處理秸稈的過程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我國科學家成功發現金屬凝固偏析形成新機制
-
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活化調控新機制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活化調控新機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曹雪濤團隊發現,E3泛素連接酶分子Nrdp1在T細胞抗感染、抗腫瘤功能的活化中起重要調控作用,為研究如何增強機體抗感染、抗腫瘤特異性免疫功能同時抑制自身免疫病發生發展提出了新的分子機制與幹預方法。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於9月21日的《自然—免疫學》雜誌。
-
再生纖維素纖維是什麼面料
再生纖維素纖維是什麼面料 2017-04-07 09:40:41 來源:全球紡織網 再生纖維素纖維是什麼面料?
-
新發現!科學家發現可對塑料進行生物降解的甲蟲
來自Pohan科技大學(POSTECH)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發現,東亞本土一種叫甲蟲鞘翅目(P. davidis)的幼蟲可以消化聚苯乙烯並分解腸道中的聚苯乙烯。 由於分子結構獨特,聚苯乙烯是一種難以分解的材料,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的發現將有助於解決廢塑問題。
-
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和甲基纖維素MC的區別
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和甲基纖維素MC有什麼區別呢?因此,小編在此總結了些知識回答兩者之間的差異。HPMC是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這是一種非離子纖維素混合醚,由鹼化後的精製棉製成,使用環氧丙烷和氯甲烷作為醚化劑,經過一系列反應製得,取代度通常為1.2至2.0,其性質因甲氧基含量和羥丙基含量之比而異。MC是甲基纖維素。經精製棉鹼處理後,以氯化甲烷為醚化劑,經過一系列反應後製成纖維素醚,一般取代度為1.62.0,溶解度隨取代度而變化,屬於非離子型纖維素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