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木質纖維素高效降解、利用獲進展!張濤院士點評

2020-12-01 網易新聞

為了解決木質纖維素原料利用低和能耗低等問題,比利時魯汶大學Sels課題組近日在Science發表最新研究進展,文章提供了一種木質纖維素高效的化學催化煉製工藝,通過結合催化還原分離木質纖維素(RCF)、化學催化煉製和生物發酵法等技術實現了木質纖維素(樺木基)全組分高效降解和利用。

生物質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可再生碳資源,木質纖維素指非糧的農林廢棄物,探索開發木質纖維素生物質化工對緩解能源危機和開闢精細化工產業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此外,生物質通過光合作用能夠從大氣中固定CO2,最新的研究表明,重新造林能夠大幅度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Bastin et al., Science 2019, 365, 76–79),因此木質纖維素化工產業鏈的開發同時具有減少CO2排放的潛能。

但是,目前生物質利用存在著原料利用率低,能耗高等問題,使得生物質制化學品不能與石油基化學品相競爭。剖析木質纖維素化工的工藝過程,遇到的主要問題都與原料中木質素有很大的關係。傳統的生物質煉製和造紙過程中木質素一般被當做殘渣用於燃燒提供能源,這極大降低了木質素的高價值利用。木質素存在於所有木質纖維素中(佔比10-25%),是由3種苯丙烷型單體及衍生物組成的高分子雜聚物,具有很大的機械強度,給植物提供結構支撐並抵抗微生物攻擊和惡劣化學環境,是木質纖維素生物質化工(生物和化學方法)中的抗降解屏障(圖1)。

▲圖1 木質纖維素結構示意圖。

為了解決木質纖維素原料利用低和能耗高等問題,比利時魯汶大學Sels課題組近日在Science發表最新研究進展,文章提供了一種木質纖維素高效的化學催化煉製工藝(圖2),通過結合催化還原分離木質纖維素(RCF)、化學催化煉製和生物發酵法等技術實現了木質纖維素(樺木基)全組分高效降解和利用(圖2)。

▲圖2 木質纖維素全組分利用工藝示意圖。

工藝的第一步是催化還原分離(RCF)生物質得到液體的木質素生物油和固體的纖維素和半纖維素殘渣。木質素生物油包含酚類低聚物和單體。酚類單體(主要包括丙基愈創木酚和丙基紫丁香醇)的收率接近理論收率,且分子結構(官能團)比較接近,從而為單體的後續高效分離和催化煉製提供了可行性基礎。分離後酚類單體混合物經過部分加氫脫氧(到烷基苯酚)和分子篩的催化裂化可以得到20 wt%的苯酚收率和9 wt%的丙烯收率(圖3)。值得提示的是:轉化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很難得到丙烯,該技術為製備生物質基丙烯提供了可能。

▲圖3 原生木質素制苯酚和丙烯。

得到的半纖維素和纖維素可以直接通過生物發酵法製得纖維素乙醇(40.2 g/L-1)。因為酚類低聚物含有較多官能團,作者探索了用其取代石油基壬基苯酚(一個備受爭議的內分泌幹擾物)生產生物質基印刷油墨(圖4)。研究結果表明,低聚物基樹脂,清漆和油墨與壬基苯酚製備的產品性能接近。

▲圖4 纖維素殘渣和酚類低聚物的利用。

文章並沒有局限在技術的解決,文章另一個亮點是給出了這個生物質全組分利用制化學品工藝的經濟性和可持續。技術經濟性研究標明,在一定基礎上該過程是經濟可行。生命周期評價研究表明由木質纖維素製取苯酚和丙烯的CO2排放量遠低於(<50%)石油基苯酚和丙烯。低聚物的CO2排放量也遠低於石油基壬基苯酚的排放量。得益於生物質可以從大氣中捕獲CO2,如果對生物質原材料進行可持續化管理,這些產品的CO2排放量將為負值。這意味著用木質纖維素生產這些化學品能夠捕獲CO2,而不是石油基路線的排放CO2。

該工作不僅證明了從木質纖維素製備大宗化學品(例如苯酚和丙烯)的技術可行性,也表明高效利用生物質在CO2減排的巨大潛能。

▲圖5 生命周期評價和原料的碳利用率。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張濤院士在同一期發表了題為-Taking on all of the biomass for conversion的評述文章(Tao Zhang,10.1126/science.abb2398),高度評價了該工作從真實木質纖維素原料出發全組分利用製備化學品的新穎性和工程導向性(攻克瓶頸問題,生物質未來可期)。

文獻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7/6484/1385

Sels教授課題組網頁: https://sels-group.eu/

來源:研之成理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楊建明教授團隊木質纖維素預處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楊建明教授團隊木質纖維素預處理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青島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建明教授團隊在利用木質纖維素降解液合成生物基產品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生物工程技術領域Top期刊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5年影響因子為
  • 異質微生物群降解木質纖維素產生短鏈脂肪酸
    異質微生物群降解木質纖維素產生短鏈脂肪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8 17:21:48 瑞士伯爾尼應用科技大學(BFH)Michael H.
  • 廈大「綜述」生物質高效利用新方向:光催化木質纖維素轉制化學品
    該文全面總結了新興的太陽能驅動木質纖維素轉化制化學品領域的研究進展,詳細討論了木質纖維素相關分子選擇性斷鍵和官能團定向活化的光催化反應機理,並對當前挑戰和未來發展方向做出了深入思考和前瞻性展望。木質纖維素由多糖(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組成,佔地球上植物類生物質的90%,是最主要的可再生碳資源。
  • 我科學家發現纖維素降解新機制
    近日,山東農業大學李多川教授課題組在研究中發現了纖維素氧化降解的新機制,首次鑑定出多糖單加氧酶可以氧化降解纖維素分子結構中的碳6位,為提高纖維素利用率提供了新途徑。該成果發表在國際生物能源領域權威期刊《生物燃料的生物技術》上。
  • 利用自然生物系統實現生物質高效轉化
    重要前沿科學問題 與會專家圍繞自然生物系統資源在生物質高效轉化中的科學價值及應用前景;高效木質纖維素降解酶基因工程及酶工程的關鍵科學問題;高效微生物資源篩選、改造與利用的關鍵科學問題;模擬自然生物系統高效降解木質纖維素的仿生理論與技術途徑等四個中心議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 纖維素酶水解鹼處理秸稈可視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木質纖維素是地球上儲量最豐富的生物質資源之一,纖維素酶降解技術是生物轉化高效利用木質纖維素的關鍵纖維素酶水解木質纖維素過程中木質素的作用方式(阻止纖維素酶吸附?還是存在非降解性吸附?)一直存在爭議,纖維素酶對植物細胞壁具體降解方式的研究也未見報導。因此,木質纖維素的有效前處理和纖維素酶水解植物細胞壁過程的可視化研究,將大大提升木質纖維素生物煉製效率。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生物物理室科研人員在纖維素酶水解鹼處理秸稈的過程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成都生物所發明一種木質纖維素原料的生物-化學聯合預處理方法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一種木質纖維素原料的生物-化學聯合預處理方法」近日獲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010182173.1)。木質纖維素原料經過酶解糖化後,可得到以葡萄糖為主的六碳糖及以木糖為主的五碳糖,是食品和化工等行業的重要原料。
  • 天然木質纖維素中提出納米紙
    晚報訊 纖維素納米紙具有質量輕、機械強度高、光學性能優異、熱穩定性好、熱延展性低、阻隔性高以及可生物降解等一系列優點,在電子器件、顯示基板、太陽能電池、包裝阻隔材料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然而,纖維素納米紙對水敏感,大量的水或高溼度環境會使纖維素潤脹,從而導致其失去原有的穩定性和機械強度,這大大限制了纖維素納米紙在水中以及高溼條件下的應用。
  • 白腐菌可高效降解木質素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物能源組的研究人員發現,高等真菌(主要是白色腐朽類)可在水解木材預處理過程中高效降解木質素,並對其工藝的技術整合、工程放大進行了論述和設計
  • 纖維素合成甲基環戊二烯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李寧研究員、張濤院士團隊成功實現纖維素基3—甲基—2—環戊烯酮(MCP)直接加氫脫氧合成MCPD,該工作為不飽和酮直接轉化制共軛二烯開闢了一條新路徑。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
  • 青島能源所在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等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傳感器團隊負責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劉愛驊等在基於木糖脫氫酶表面展示體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生物燃料電池是指以微生物或酶為催化劑,將生物燃料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 木質纖維素的作用
    木質纖維素的名字對許多人來說也許是很陌生的,但它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卻觸手可及。纖維素是地球上最古老、最豐富的天然高分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最寶貴的天然可再生資源。下面來說說木質纖維素在建材方面應有什麼作用。1、木質纖維素是白色或淡黃色天然短杆狀超細粉末,無毒性無氣味,能燃燒,在空氣裡很容易吸收水分和異味。2、比重小、比表面積大,應有優良的保溫、隔熱、隔聲、絕緣和透氣性,熱膨脹均勻不起殼不裂開,有更高的溼膜強度及覆蓋作用。
  • 木質素化學降解及其在聚合物材料中應用的研究進展
    化學降解法是目前木質素降解的有效方法,對於木質素資源的高效、高值化利用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楊倩等重點綜述了近年來木質素化學降解及其降解低聚物在聚合物材料領域應用的研究進展。1 木質素的化學結構與組成特徵木質素是植物體的主要組成成分,化學結構如圖1所示。不同種類植物的木質素含量存在差異,但木質素的基本結構是相似的。
  • 秸稈還田後木質素和纖維素降解動態特徵與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農作物秸稈中木質素和纖維素合計佔秸稈乾物質的40~70%。大量的木質素和纖維素隨秸稈還田或植物根系進入農田土壤,進而影響農田生態系統的碳轉化與固定過程。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蘇以榮團隊基於長期定位試驗,觀測紅壤丘陵區和喀斯特山區旱地和水旱輪作地兩種土地利用方式下秸稈還田配施化肥及單施化肥后土壤中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及其對土壤有機碳貢獻的動態變化。結果表明:與長期定位試驗前相比,連續13年秸稈還田後旱地土壤中纖維素的含量未發生顯著改變,而水旱輪作地中纖維素含量顯著降低,表明纖維素不是有機質積累的主要形式。
  • 中科院副院長、院士張濤:拆掉能源「圍牆」,早日實現「碳中和」
    文丨本報記者 張子瑞在12月1日開幕的2020張家口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院士張濤表示,在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下,我國減排任務艱巨。因此,必須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拆掉能源體系中的一堵堵「圍牆」,讓各能源品種有機融合,共同擔當起降碳減排重任。不久前,中國科學院專家組通過衛星遙感和長期積累的觀測數據,發布了過去20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報告,這一結果獲得了國際公認。中科院報告對BP之前發布的數據進行了修正,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比BP的數據降低了10%-15%。
  • 中科院副院長、院士張濤:拆掉能源「圍牆」,早日實現「碳中和」
    文丨本報記者 張子瑞 在12月1日開幕的2020張家口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院士張濤表示因此,必須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拆掉能源體系中的一堵堵「圍牆」,讓各能源品種有機融合,共同擔當起降碳減排重任。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專家組通過衛星遙感和長期積累的觀測數據,發布了過去20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報告,這一結果獲得了國際公認。
  • 化學所在纖維素基固態螢光材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纖維素是自然界儲量最大的天然高分子,具有來源廣、儲量巨大、可再生、可完全生物降解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優點,被認為是滿足人類社會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和化工原材料。纖維素高分子鏈上周期性分布著豐富的羥基基團,具備優異的化學可修飾性,通過纖維素的均相反應,可將不同功能基團引入到纖維素鏈上,從而賦予纖維素新的性能,是實現纖維素高值化利用的有效途徑(Mater. Chem. Front., 2017, 1, 1273)。
  • 白腐真菌降解木質素的特性 白腐菌製漿造紙行業未來之星
    白腐真菌降解木質素的特性 白腐真菌是生物界中一類奇特的絲狀真菌,它們對各種異生物質具有獨特降解能力和降解機制[4]。白腐真菌對木質纖維素的降解很大程度上可以認為是一個複雜的酶學過程,需要多種酶的協同作用來完成。
  • 湖南大學汪朝暉團隊《AFM》:納米纖維素誘導製備高結晶度PEDOT納米纖維
    最近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汪朝暉團隊利用高結晶度的Cladophora納米纖維素作為犧牲模板誘導製備出高結晶度的PEDOT納米纖維,其不僅具有較高的電導率,而且具有良好的水溶液分散性和反覆加工性。圖 Cladophora納米纖維模板製備PEDOT納米纖維以及木質納米纖維素作為模板比較。
  • 深耕納米功能化,引領後塑料時代——俞書宏院士課題組2020年研究...
    近年來,在面向應用的重要納米結構單元的宏量製備、宏觀尺度納米組裝體的製備與功能化、新型納米材料的合成設計及能源轉換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以第一完成人獲得2010年、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兩項,201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