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汪朝暉團隊《AFM》:納米纖維素誘導製備高結晶度PEDOT納米纖維

2020-09-15 高分子科學前沿

聚3,4-乙撐二氧噻吩(PEDOT)作為目前研究最廣泛的導電高分子之一,在電化學儲能,柔性透明導電基底,電致變色,熱電等領域已展現出非常大的應用優勢。尤其是聚苯乙烯磺酸(PSS)作為其摻雜劑的同時又賦予PEDOT優異的水溶劑加工性能,使得PEDOT的研究和應用得到大規模的推廣。但是PEDOT:PSS本身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由於大量絕緣相PSS的引入使得PEDOT的性能下降,例如其電導率降低,電化學能量密度降低等。近些年已報導了多種方法來提高PEDOT:PSS的電導率,例如共溶劑相分離法,小分子摻雜劑替換法,物理球磨法等。這些方法的本質都是在PEDOT:PSS加工成型後一方面降低PSS的含量,另一方面提高PEDOT分子鏈聚集的規整度即結晶度。但是這些方法同時也使得PEDOT喪失了再加工成型的能力,使得PEDOT不具備重複加工利用性,造成塑料汙染和資源浪費。製備高結晶度的PEDOT和其可重複加工性之間似乎是一種難以調和的矛盾。

最近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汪朝暉團隊利用高結晶度的Cladophora納米纖維素作為犧牲模板誘導製備出高結晶度的PEDOT納米纖維,其不僅具有較高的電導率,而且具有良好的水溶液分散性和反覆加工性。PEDOT納米纖維的水溶液分散液可以通過不同的加工方法得到不同維度的材料,例如溼法紡絲成微纖,真空抽濾製備柔性薄膜,冷凍乾燥的方法得到輕質氣凝膠。此工作以高結晶度的納米纖維作為基本的加工單元,在不喪失導電高分子高規整度以及高電導率的同時,賦予其優異的可重複水溶液加工性,為將來導電高分子的加工和應用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圖 Cladophora納米纖維模板製備PEDOT納米纖維以及木質納米纖維素作為模板比較。

如上圖所示,此工作採用的Cladophora納米纖維素(CC)是一種從綠藻中提取的高結晶度的生物質納米纖維,結晶度高達95%以上。高結晶度使得其在65wt.%的濃硫酸中水解率非常低,因此可通過65wt.% 濃硫酸處理在CC表面引入磺酸基團。磺酸化的CC可通過靜電相互用誘導PEDOT:PSS在其表面聚集形成CC@PEDOT:PSS 「核殼結構」。研究進一步發現磺酸化的CC在95wt%的濃硫酸中會緩慢水解,其水解速率明顯小於PSS。因此,利用95wt%的濃硫酸進一步處理CC@PEDOT:PSS的時,PSS會優先被濃硫酸快速水解,同時PEDOT分子鏈在CC表面重結晶;隨後CC被濃硫酸水解,誘導形成高結晶度的PEDOT納米纖維。作為對比實驗,具有較低結晶度的木質納米纖維素(~60%)通過TEMPO氧化引入表面羧基作為模板誘導形成的PEDOT是顆粒堆積形成的相分離結構,其原因來源於木質納米纖維素較低的結晶度導致的低的耐酸性使得其在PSS水解之前就已經隨之水解,起不到模板誘導的作用。

該研究由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材料系博士研究生周生洋在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汪朝暉教授指導下完成,烏普薩拉大學Ångström 實驗室材料系Maria Strømme教授提供了必要幫助,Ångström 實驗室固態物理系邱珍博士進行了XPS表徵。汪朝暉教授自2013年圍繞納米纖維素高附加值生物質材料和紙基導電材料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團隊合作研究成果包括柔性紙基電容器(ACS Nano2015, 9, 7563-71;ACS Nano2019, 13, 9578-9586.);高性能電池隔膜(Adv. Sci.2018, 5, 1700663;Small2018 14, 1704371;Energy Storage Mater.2018, 13 283–292;Nano Energy2019, 55, 316-326.);輕質集流體(Adv. Funct. Mater. 2018, 28, 1804038)等。多次被邀請撰寫領域內綜述及進展(Adv. Energy Mater.2017, 7, 1700130;Acc. Chem. Res.2019, 52, 2232–2243;Adv. Mater. 2020, 2000892.)。研究成果獲得瑞典戰略研究基金會最佳發明獎,相關技術已被瑞典BillerudKorsnäs等公司產業化。

汪朝暉教授於2012年在華中科技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之後曾任烏普薩拉大學Ångström 實驗室化學系終身研究員,曾獲瑞典研究理事會基金(Vetenskapsrådet)和瑞典Åforsk基金會資助。入職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後正組建生物質高附加值功能材料團隊。團隊擬招收博士後2名,助理教授1名,感興趣者可聯繫sunnywang@hun.edu.cn。

參考文獻: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005757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周涵、範同祥《PNAS》:薄膜一貼,從此降溫不用電!

系統報導:加拿大最年輕的兩院院士陳忠偉團隊能源領域成果集錦

相關焦點

  • 湖南大學汪朝暉團隊《AFM》:納米纖維素誘導製備高結晶度PEDOT納米...
    最近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汪朝暉團隊利用高結晶度的Cladophora納米纖維素作為犧牲模板誘導製備出高結晶度的PEDOT納米纖維,其不僅具有較高的電導率,而且具有良好的水溶液分散性和反覆加工性。PEDOT納米纖維的水溶液分散液可以通過不同的加工方法得到不同維度的材料,例如溼法紡絲成微纖,真空抽濾製備柔性薄膜,冷凍乾燥的方法得到輕質氣凝膠。
  • 納米纖維素的改性及應用
    納米纖維素作為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生物化學材料,它相比普通纖維素有機械強度高、比表面積大、高楊氏模量、親水性強等特點,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綜述了近年來納米纖維素的研究進展,詳細闡述了納米纖維素的製備、改性的具體成果,並對其作為吸附劑處理廢水的各項成果進行了論述。
  • 納米纖維素的製備-ATS納米纖維素均質機的應用
    納米纖維素(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簡稱NCC)的直徑一般為1~100nm,長几十至幾百納米的超細纖維。其具有非常多的優異性能,比如粒徑小、比表面積大、高強度、高硬度、密度小等,而且其表面含有大量的極性基團,非常容易進行表面改性,使其表面電位升高,從而導致在基體或溶液中的穩定性增加。
  • 浙大高超、許震團隊《AFM》:插層增塑紡絲法在高結晶度石墨烯纖維製備方面取得新進展
    石墨烯纖維是石墨烯片沿軸向有序堆積排列而成的連續相組裝材料,是由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團隊於2011年首次提出並率先製備的高性能多功能新型碳基纖維,具有高導電、高導熱、低密度等特性,在柔性導線、超級電容器、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傳感器等方面展現出誘人的前景,成為新的學術研究熱點。
  • 浙大高超、許震團隊《AFM》:插層增塑紡絲法在高結晶度石墨烯纖維...
    石墨烯纖維是石墨烯片沿軸向有序堆積排列而成的連續相組裝材料,是由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高超教授團隊於2011年首次提出並率先製備的高性能多功能新型碳基纖維,具有高導電、高導熱、低密度等特性,在柔性導線、超級電容器、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傳感器等方面展現出誘人的前景,成為新的學術研究熱點。
  • 《ACS Nano》:不止增強,納米纖維素在聚合物中的可控排列還能表現...
    CNF具有諸多優點:量大,可再生,可降解,可生物相容,密度低,長徑比高,超親水,結晶度高,含有豐富的表面基團,透明性高,熱膨脹係數低,熱穩定性好,良好的流變性和模量高。正因為如此,CNF在生物醫學、紡織品、傳感器、能源、催化劑、食品、電子和水處理領域應用廣泛。  由於密度低、模量高,CNF在聚合物中可以替代傳統的增強材料(如玻璃纖維),製備出輕質高強的納米複合材料。
  • 大豆分離蛋白/納米纖維素/阿魏酸複合膜的製備及其包裝性能
    納米纖維素是一種纖維素衍生物,具有高彈性模量、高抗張強度和高結晶度,且由於其低成本、低密度、可再生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而被廣泛用作填充材料。阿魏酸是一種存在於植物中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酚酸衍生物,可以與蛋白質發生交聯,因為其具有抗氧化和抗菌性,在日本被列為食品添加劑,美國也允許一些含有阿魏酸的製劑應用於食品當中。
  • 納米纖維素及其在環保領域的應用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納米纖維素(nanocellulose)是一種新型納米材料,來源於天然纖維素材料,包括樹木、棉花、秸稈、草類等等,經過化學和機械處理後製備形成。2007年,日本東京大學的Akira Isogai教授製備出直徑為4-5納米,長度高達500-1000納米的纖維素纖維,自此納米纖維素的製備及應用得到了長足發展,並逐漸走向產業化應用。
  • 納米纖維素:即將引起全世界關注的納米新材料
    納米纖維素來源( 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廣泛、儲量豐富, 是人類近期難以人工合成的材料之一。根據材料來源、製備方法及纖維形態不同,納米纖 維素可分為纖維素納米晶體(CNC)、纖維素納米纖絲(CNF)、細菌合成納米纖 維(BNC)和靜電紡絲纖維(ECC)4大類。
  •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團隊在二維網狀納米纖維空氣過濾...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團隊在二維網狀納米纖維空氣過濾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北極星大氣網訊:當前,大氣中的霧霾汙染問題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及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危害,急需加強防護與治理。纖維類過濾材料因具有成本低、適用範圍廣、易於規模化製備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於空氣過濾領域。
  • 《AFM》:纖維素納米纖維增強離子導電水凝膠:製備簡單,應用前景廣泛
    然而通過簡單的方法製備高機械性能和高導電性兼得、耐凍性好的離子導電水凝膠仍是一個挑戰。 亮點 近期,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Feng Jiang團隊通過聚乙烯醇(PVA)和纖維素納米纖維(CNFs)在二甲基亞碸-水溶劑體系中的溶膠-凝膠轉變製備了一種新型的高彈性(高達660%)、高強度(高達2.1MPa)、堅韌(5.25MJ
  • 插層增塑紡絲法在高結晶度石墨烯纖維製備方面取得新進展
    2011年首次提出並率先製備的高性能多功能新型碳基纖維,具有高導電、高導熱、低密度等特性,在柔性導線、超級電容器、太陽能電池、鋰電池、傳感器等方面展現出誘人的前景,成為新的學術研究熱點。增塑劑拉伸誘導石墨烯纖維結晶【圖文分析】熱塑化是製備高性能聚合物纖維的重要特徵,受此啟發,本文在GO片層間插層各種增塑劑,使其發生彈塑性轉變,塑形明顯增大。
  • 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和丁彬教授:二維網狀納米纖維材料製備新技術
    蜘蛛網結構基於此,東華大學俞建勇院士和丁彬教授團隊在2019年3月在《Nature》期刊上發表文章,報導了將高分子量、低濃度聚合物溶液直接噴射形成二維納米網絡結構材料的新技術,並將其命名為「靜電噴網」。
  • 天然木質纖維素中提出納米紙
    晚報訊 纖維素納米紙具有質量輕、機械強度高、光學性能優異、熱穩定性好、熱延展性低、阻隔性高以及可生物降解等一系列優點,在電子器件、顯示基板、太陽能電池、包裝阻隔材料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然而,纖維素納米紙對水敏感,大量的水或高溼度環境會使纖維素潤脹,從而導致其失去原有的穩定性和機械強度,這大大限制了纖維素納米紙在水中以及高溼條件下的應用。
  • 日本團隊用纖維素納米纖維成功開發吸附內毒素技術
    日本熊本大學的科研團隊對清除內毒素進行了長期研究。他們以纖維素納米纖維(尺度:10-300納米)為基材,以胺基酸為功能基,研製成功胺基酸化纖維素納米纖維。以此纖維作為吸附劑,成功地從含有微量內毒素的膠原蛋白等粘性蛋白質水溶液中,將內毒素吸附清除了。       由於在該基材表面沒有能夠容納蛋白質大小的高分子的細孔,所以它不會與蛋白質等成份發生相互作用。
  • 天津工業大學:聚乳酸/石墨烯電紡複合納米纖維的穿戴式傳感器
    本文要點:通過靜電紡絲製備具有各種石墨烯含量的PLLA /石墨烯複合納米纖維,進行生物電子皮膚的性能測試和應用探索成果簡介 本文,天津工業大學張興祥教授團隊在《Energy Technology》期刊發表名為「PolylLactic Acid/Graphene Electrospun Composite Nanofibers for Wearable Sensors」的論文,研究通過靜電紡絲製造聚乳酸(PLLA)/石墨烯複合納米纖維。
  • 納米纖維素去除水體系重金屬離子的研究進展
    納米纖維素憑藉其來源豐富、可再生、化學反應活性高、比表面積大、密 度低等優點,在水體系重金屬離子去除領域有著光明的應用前景。然而,納米纖維素吸附材料在水體系重金屬 去除領域還存在吸附量較低,吸附選擇性、再生性、性能穩定性較差,製備成本較高等問題,這限制了其在水 體系重金屬離子去除領域的工業化應用。
  • 電紡苦瓜摻雜聚乙烯醇(PVA)納米纖維的製備及其抗菌應用
    :電紡苦瓜摻雜聚乙烯醇(PVA)納米纖維的製備及其抗菌應用DOI:10.1016/j.mtcomm.2020.101161苦瓜(MC)是糖尿病患者的自然藥物。鑑於MC寶貴和多產的特點,作者在靜電紡絲過程中將苦瓜提取物與聚乙烯醇(PVA)結合使用,並對其進行表徵,為進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 「定向變形組裝」 的新材料製造方法,該團隊採用上述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
  • 俞書宏院士團隊:納米纖維素新型仿生材料問世!性能遠超傳統塑料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 「定向變形組裝」 的新材料製造方法,該團隊採用上述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性能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塑料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