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酶」的降解真相:降解劑是不是渾水摸魚?

2020-09-15 找塑料網


導語:

在全國禁塑的大背景下,關於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如火如荼,因為研究方向、產業發展方向不同,市場也分成了針鋒相對的兩個技術流派:

一派是支持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如PBAT、PLA、PBS等。

另一派是支持改良傳統塑料,把降解劑添加到PP、PE中。

降解劑是一個籠統的稱謂,可能是生物酶、光敏劑等。

PBAT一派認為,添加降解劑是渾水摸魚,降解劑並不能真的降解塑料,只是把塑料分解成肉眼看不見的東西。

降解劑一派則認為,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成本太高,並且生產PLA要耗費糧食資源,而且很多地方的GDP也依賴於石化生產的傳統塑料。因此,發展降解劑方向,從政府資源到民間企業都應該得到支持。

本文就降解劑方向進行探討,從不同文獻和研究中,尋找微生物降解PE、PP、PET、ABS、PS等不同合成塑料的理論支撐或者實踐驗證,僅供參考。

PBS降解塑料原創報導,塑料由於質量輕、強度高、耐腐蝕性好、綜合性能高等優勢在生活中得到廣泛的應用。據科學測試,在地下掩埋60年的塑料鞋被挖出後發現其基本不被腐蝕。在大海中漂了60年的塑料製品,功能基本沒有喪失,這就導致廢棄對土壤和環境帶來了直接的破壞性影響。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深入研究塑料的降解機理以及利用生物處理技術開發可降解塑料凸顯出重大意義。

合成塑料是一種由原料單體經加聚或縮聚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原料種類較多,也被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

合成塑料主要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氯乙烯(PVC)等石油基塑料。各原料分子結構式如下圖所示:


生物處理技術是通過生物代謝過程,將廢物轉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生物質等最終產物,並進入地球化學循環中。該技術一般具有高效降解、低成本等特點。因此,被認為是處理固體有機廢物的最佳方式方式之一。

在生物處理技術中微生物作為自然界的天然分解者,生存環境豐富多樣,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很高的進化能力。

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幾乎都可以被微生物完全利用和降解,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被微生物逐漸作為底物利用。通過微生物手段降解塑料不會造成汙染,且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是一種安全生態的降解方法。

通常來說,因為微生物對塑料降解具有高度的專一性,也就是說,一種微生物只能降解一種塑料。

下面我們從不同的學者研究中,找到微生物降解PE、PP、PET、ABS、PS等不同合成塑料的理論支撐或者實踐驗證。


01

PE

關於微生物降解聚乙烯(PE)塑料,並將其礦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

2009年,韓秋霞等人也通過實驗證明了改性 PE 膜的可生物降解性。

2017年,張可等分別以塑料薄膜A(30%澱粉、70%的PE和助劑)和薄膜B(95%以上PE和少量助劑)為唯一食物飼養黃粉蟲,黃粉蟲對兩種塑料薄膜均能實現完全降解。

近年來,關於昆蟲齧食並降解PE塑料的研究也有一些報導。昆蟲的腸道內存在PE降解細菌,為PE的生物降解提供了一種新途徑。如果提取這種PE降解生物酶加入塑料原料中,則可以製造出可降解塑料。

不足之處及尚未解決的問題:

PE 類塑料製品相對分子質量大、表面疏水性強,且可被微生物酶系統利用的官能團少,因而在自然環境中難以礦化。

目前對於 PE 微生物降解的具體機制(原理)尚無定論,尤其是從酶和基因水平上闡述 PE 塑料降解生物機制尚為空白,針對 PE 的微生物降解機制仍需深入探索。


02

PP

聚丙烯PP塑料具有較高的分子量、較強的疏水性、較高的化學鍵能等,這些特性導致這類塑料在環境中很難被微生物降解。

研究表明,從土壤中分離得到的微生物菌株,對於經過紫外輻照後的聚丙烯塑料顯示出一定的降解能力,而對於未經預處理的聚丙烯塑料沒有降解能力。這一方面說明獲得的微生物降解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說明非生物因素的處理在提高聚丙烯塑料的生物可及性中發揮著重要功能。

用不同的預處理手段對真菌降解聚丙烯塑料做輔助效果測試,結果發現紫外線處理、金屬離子氧化劑處理、或混合澱粉之類的可降解材料,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真菌對聚丙烯塑料的降解能力,而沒有預處理的聚丙烯很難被真菌利用。

不足之處及尚未解決的問題:

目前對於聚丙烯塑料微生物降解的研究,還處在代謝菌株資源分離階段,可研究和應用的聚丙烯塑料降解菌株嚴重缺乏。高效且高特異性的降解菌株未見報導,微生物代謝機理尚未可知。


03

PVC

2019年12月,東莞市和昶興高分子材料曾公布了一項發明專利《一種全生物降解PVC材料及其製備方法》。

全生物降解PVC材料的製備原料包括:PVC 、生物降解劑、混合增塑劑和複合穩定劑。

生物降解劑包括生物膨脹劑、穀氨酸組合物、生物酶。其中穀氨酸組合物包含穀氨酸、戊二酸和聚乳酸。

04

PET

據泡泡網新聞頻道報導,在2016年,來自日本的科學家團隊在一處垃圾處理場分離出了某種特殊細菌,該細菌是人類已知的第一種以PET塑料作為食物來源的生物。並且發現這種細菌可以在聚合物化學鍵層面上降解PET塑料。

隨後,科學家們分離出了這種細菌在分解PET過程中分泌的一種塑料降解酶,正是這種酶使該細菌擁有可以消化PET的神奇能力。這種細菌分泌的PET降解酶同人類分泌的胃酸和消化酶一樣,都是用來促進自身食物消化的。

由於酶具有專一性的特點,PET降解酶也是專門用來降解PET的,它的生化作用很明確,就是破壞PET中的化學鍵,將其還原為對環境影響很小的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05

PS

2019年12月,王時民、何春燕通過發明專利的申請,公開了一種全生物降解PS塑料。製備原料包括PS、生物降解劑和丁苯橡膠。生物降解劑包括生物膨脹劑、穀氨酸組合物和生物酶。

當將這種全生物降解PS塑料在厭氧條件中或者進行填埋後,其中的穀氨酸組合物和生物酶能夠吸引土壤中的微生物附著於該材料。

當材料周圍的微生物達到一定數量時,周圍的ph值會受微生物影響,將周圍的氧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

隨著填埋后土壤溫度的升高,材料內部的生物膨脹劑受外部條件影響,使材料中分子變大,分子外層越來越薄。與此同時,微生物菌群汲取穀氨酸組合物和生物酶為養料,分泌出的酶或酸性物質將大分子逐漸分解為小分子,直至降解過程結束。

生物酶為氧化還原酶、轉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和連接酶中的至少一種。

穀氨酸參與微生物體內的眾多反應,是微生物代謝的重要營養物質,可吸引土壤中的微生物聚集。

生物複合酶促進自然界中物質的分解代謝。其中,氧化還原酶催化氧化還原反應,轉移酶催化化學功能團轉移,水解酶催化水解反應,裂解酶催化增加雙鍵反應,異構酶催化異構反應,連接酶催化形成新鍵。


06

微生物降解機理

多數合成的純聚合物均具有抗微生物侵蝕的能力。

但添加劑(如增塑劑、潤滑劑、色素和抗氧劑等)則降低這種能力。增塑劑殘餘脂肪酸如硬脂酸酯,可被微生物降解並導致聚合物表面和性能甚至基礎結構的破壞。

微生物對天然聚合物的降解作用,是通過生物合成所產生的酶蛋白質來完成的。這些酶蛋白可以著落在細胞壁上,或存在於細胞的原生質結構中。有些酶能潛入周圍的環境中,有些酶則留在細胞內,只有在細胞被溶解或機械破碎時才釋放出來。

但是由於微生物降解具有高度的專一性,對許多聚合物機理,至今也不完全清楚,這裡僅對已知的一些容易發生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機理作了初步討論。


綜合上述研究,微生物或者酶蛋白,是可以在特定的條件下降解塑料的,不過多數研究未能就其降解機理作出強有力的解釋,因此,把「降解劑」加到PP、PE等傳統塑料中,生產生物降解塑料的做法,至今仍存在諸多質疑。


來源 | PBS降解塑料

作者 | 小將

參考 |

[1]李淑芬,於九皋,邱海霞等.可降解塑料的研究進展[J].專題論述,(3):1-10。2 

[2]戴長華,劉然克.塑料的降解機理及可降解塑料的開發[J].現代塑料加工應用,1998。7 

[3]鍾世雲,許乾慰,王公善著.聚合物降解與穩定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8

相關焦點

  • 「生物酶」的降解真相:降解劑是不是渾水摸魚?
    另一派是支持改良傳統塑料,把降解劑添加到PP、PE中。降解劑是一個籠統的稱謂,可能是生物酶、光敏劑等。PBAT一派認為,添加降解劑是渾水摸魚,降解劑並不能真的降解塑料,只是把塑料分解成肉眼看不見的東西。
  • 睿躍生物開發出兩款潛在"first-in-class"蛋白降解劑
    10月19日,睿躍生物(Cullgen)宣布,其在藥物化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簡稱JMC)上發表關於發現TRK選擇性蛋白降解劑候選藥的文章。根據新聞稿,由於具有高度新穎性和科學價值,這篇文章已被JMC選為當期關注文章(Featured Article)。
  • 過去一年 蛋白降解劑方向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
    在蛋白降解劑方面,研究人員已經了解如何利用人體的天然蛋白回收系統來降解導致疾病的蛋白。工程化改造的小分子藥物可以利用人體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PS)降解靶蛋白,相較其他方法具有高活性、高選擇性,催化降解作用模式,靶向不可成藥靶點等優勢。少數蛋白降解劑已經達到臨床階段,隨著新分子和新機制不斷的被發現,還將有更多新管線出現。
  • 靶向蛋白降解劑,蓄勢已久的小角色,爆發就顯得更加耀眼!
    PROTAC MZ1與泛素連接酶複合物及其靶蛋白BRD4結合。靶向蛋白降解(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是繼蛋白激酶抑制劑和單克隆抗體之後,藥物研發領域又一新興方向。傳統的藥物研發策略關注如何通過直接調控蛋白質或酶的活性來治療疾病。
  • JMC發表| 睿躍生物開發出兩款潛在「first-in-class」蛋白降解劑
    在該研究中,睿躍生物團隊基於泛素蛋白酶靶向降解技術(PROTAC)技術,開發出了兩個全新的TRK靶向蛋白降解劑,化合物5(CG416)和化合物6(CG428)。    截圖來源:ACS Publications網站  睿躍生物是一家新興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開發全球首創的靶向蛋白降解劑藥物,以用於治療癌症和其它缺乏有效療法的嚴重疾病。
  • PROTAC之後,又一種蛋白降解劑來了……
    小分子誘導的蛋白質降解已成為一種強大的治療策略,沙利度胺類藥物治療血液惡性腫瘤的臨床療效已得到證實。以來那度胺、泊馬度胺為代表的這類抗癌藥可重定向E3泛素連接酶CRL4,從而使轉錄因子IKZF1和IKZF3多聚泛素化,導致IKZF1和IKZF3被蛋白酶體降解。
  • 顛覆性PROTACs技術迎來突破,蛋白降解劑將成下一個重磅藥物? |...
    到2008年,他們已經放棄了基於肽的PROTACs技術,並設計出了基於E3泛素連接酶MDM2、可用於降解雄激素受體(AR)的小分子蛋白降解劑[2]。2012年,Crews教授等又報導了[3]結合泛素連接酶VHL(von Hippel–Lindaudisease tumour suppressor)的小分子PROTACs。
  • BCL-6小分子降解劑,結構決定性質,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近年來,相繼有活性良好的靶向小分子抑制劑和降解劑報導,但關於BCL-6降解機制尚未研究透徹。近日,英國癌症研究所的Swen Hoelder課題組報導了一系列苯並咪唑酮類抑制劑的發現,並在優化過程中發現了一個能夠快速降解BCL-6蛋白的小分子降解劑CCT369260,相關成果相關成果發表在藥物化學權威期刊《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 睿躍生物(Cullgen)將出席第五屆藥物化學和蛋白質降解峰會
    (原標題:睿躍生物(Cullgen)將出席第五屆藥物化學和蛋白質降解峰會)
  • CellPress|構建可降解激酶組圖譜為加速降解藥物開發提供資源
    靶向蛋白降解(targeted protein degradation, TPD)是利用小分子(降解劑)來誘導蛋白泛素依賴性降解。由於TPD可以處理先前無法訪問的靶標,因而引發了藥物研發者的興趣。然而,降解劑的發現與優化依舊是一個低效的過程,這是由於缺乏對誘導靶標降解關鍵分子事件相對重要性的理解。
  • STTT:華東師範大學陳益華團隊開發出新型PROTAC蛋白降解劑
    通過一系列的設計和優化開發了一類基於E3泛素連接酶DCAF15的新型PROTAC蛋白降解劑DP1並深入闡述了其在細胞和體內的降解活性,為設計基於DCAF15的新PROTAC蛋白降解劑奠定了堅實理論基礎。
  • 輝瑞(PFE.US)、羅氏(RHHBY.US)等大型藥企追捧 資本青睞 蛋白降解...
    泛素-蛋白酶體系統於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被科學家發現,它是細胞內蛋白質降解的主要途徑,參與了約80%以上的蛋白質降解。   泛素-蛋白酶體系統由泛素、泛素活化酶(E1)、泛素結合酶(E2)、泛素連接酶(E3)、蛋白酶體及其底物(蛋白質)構成。在泛素-蛋白酶體系統中,細胞會給需要降解掉的蛋白質添加上一些泛素分子,這就好像是給「垃圾」打上了「可回收」的標記。
  • PROTAC之後 分子膠降解劑能否迎來突破?
    研究人員使用他們的生物信息學方法發現,CR8的細胞殺傷活性與E3泛素連接酶複合物DDB1的水平相關。首先,為了鑑定通過E3泛素連接酶介導蛋白質降解的小分子,研究人員將經過578種癌細胞系測試過的4 518種臨床和臨床前藥物的藥物敏感性數據與499種E3連接酶的各自mRNA水平相關聯,採用CRISPR介導的E3連接酶成分失活來驗證連接酶表達與藥物毒性之間的相關性。
  • 華東師範大學開發出新型蛋白降解劑
    ,該技術的基本原理在於利用細胞自身的「泛素-蛋白酶體」降解系統,來達到降解靶標蛋白的目的。目前已經發現的E3 連接酶有600 餘種,然而在PROTAC 的發展歷程中,到目前為止只有VHL 和CRBN 這兩種E3 連接酶取得了明顯的成功,但是CRBN 配體
  • Cullgen研究人員開發出廣譜癌症靶點蛋白TRK降解候選藥物
    CULLGEN宣布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發表第一篇TRK選擇性蛋白降解劑的Featured Article上海,聖地牙哥-睿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ullgen)是全球靶向蛋白降解藥物(PROTAC)領域的先驅之一。
  • 可降解塑膠袋、微生物降解袋、全生物降解袋的區別到底是什麼?
    可降解塑膠袋 : 是以聚乙烯塑料為主,摻混光降解劑和碳酸鈣等礦物粉體製成的塑膠袋,也叫做光降解型塑膠袋。這種塑膠袋是在太陽光的作用下分解。微生物降解袋:以聚乙烯塑料為主,摻混澱粉等生物降解劑製成的塑膠袋,也叫做可生物降解型塑膠袋。
  • 蛋白降解療法:首批臨床療效數據帶來什麼啟示?
    上周,專注於開發蛋白降解療法的Monte Rosa Therapeutics公司也脫穎而出,完成數額為3250萬美元的A輪融資。除此以外,多家全球性醫藥公司也在這一領域積極布局,通過與聚焦開發蛋白降解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合作,探索治療多種疾病的新治療模式。
  • 可降解塑膠袋,微生物降解袋,生物降解袋的區別到底是什麼?
    後來網絡上出現了很多各種各樣的降解袋。有可降解塑膠袋、微生物降解袋、生物降解袋等等。那到底什麼才是可以真正的對環境保護有所作用的降解帶呢?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可降解塑膠袋 : 是以聚乙烯塑料為主,摻混光降解劑和碳酸鈣等礦物粉體製成的塑膠袋,也叫做光降解型塑膠袋。這種塑膠袋是在太陽光的作用下分解。
  • 可降解塑膠袋,微生物降解袋,全生物降解袋的區別到底是什麼?
    後來網絡上出現了很多各種各樣的降解袋。有可降解塑膠袋、微生物降解袋、全生物降解袋等等。那到底什麼才是可以真正地對環境保護有所作用的降解袋呢?可降解塑膠袋 : 是以聚乙烯塑料為主,摻混光降解劑和碳酸鈣等礦物粉體製成的塑膠袋,也叫做光降解型塑膠袋。這種塑膠袋是在太陽光的作用下分解。
  • 研究人員發現石墨烯量子點可被人類酶生物降解
    石墨烯旗艦項目成員斯特拉斯堡大學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最近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石墨烯量子點可被人體中發現的兩種酶生物降解。 石墨烯量子點(GQDs)通常是小於5納米的微小薄片,在許多領域具有應用潛力。石墨烯量子點是螢光的,它們可以在不同的波長下吸收光然後放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