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性PROTACs技術迎來突破,蛋白降解劑將成下一個重磅藥物? |...

2020-11-29 騰訊網

2019年3月20日,Nature發文稱,基於蛋白水解靶向嵌合體(Proteolysis-TargetingChimeras,PROTACs)技術的蛋白降解劑可能將成為下一個重磅藥物。

2年後,加州理工學院的Raymond Deshaies博士與耶魯大學的Craig Crews教授在PNAS雜誌上[1]發表了類似的技術:利用基於肽的Protac-1誘導了靶蛋白2型蛋氨酸氨肽酶(MetAP-2)的降解。不過此時,Protac-1離成為一款藥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一代PROTACs在人類細胞中活性較低,可能是因為這些基於大而笨重的肽起連接作用的化合物難以進入細胞。之後,Crews教授及其同事一直改進這一技術。到2008年,他們已經放棄了基於肽的PROTACs技術,並設計出了基於E3泛素連接酶MDM2、可用於降解雄激素受體(AR)的小分子蛋白降解劑[2]。2012年,Crews教授等又報導了[3]結合泛素連接酶VHL(von Hippel–Lindaudisease tumour suppressor)的小分子PROTACs。這時,研究人員開始相信,PROTACs技術可能能夠成藥。

2015年5月和6月是小分子PROTACs的爆發期。Crews教授和其他團隊分別發表了5篇描述小分子PROTACs具有有效藥樣活性的論文[4-8]。這些蛋白降解劑都能在培養皿細胞以及小鼠人類腫瘤中發揮作用。舉例來說,Crews教授等開發出一種結合VHL的PROTACs,使用該技術可使多種蛋白的水平降低超過90%[4];而Georg E. Winter等在1篇Science論文中利用招募cereblon(CRBN)的PROTACs技術靶向了致癌蛋白BRD4,並延緩了小鼠白血病進展[5]

突破:首個臨床試驗即將開展

像啞鈴一樣的PROTACs技術(圖片來源:David Parkins)

如上圖所示,PROTACs技術看起來像啞鈴一樣。這一雙功能分子通過一個連接器(linker)連接興趣蛋白的配體以及E3泛素連接酶的招募配體。也就是說,PROTACs技術的一端與靶蛋白結合,另一端與E3泛素連接酶結合。E3泛素連接酶通過將一種叫做泛素的小蛋白貼在靶蛋白上將其標記為缺陷或受損蛋白。之後,細胞的蛋白粉碎機(即,蛋白酶體)會處理掉被標記的靶蛋白(如下圖)。

為了將基於PROTACs技術的蛋白降解劑推向臨床,2013年,Crews教授成立了Arvinas。經過6年的研發,公司將在今年年中啟動候選藥物ARV-110治療前列腺癌I期臨床試驗。試驗將納入28-36名患有轉移性前列腺癌的男性,持續約9個月。

ARV-110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蛋白降解劑,靶蛋白是AR。Crews教授等希望通過降解AR,PROTACs技術能夠治療那些無法獲益於現有藥物或對這些藥物耐藥的患者。

這一試驗至關重要,因為人們對蛋白降解劑能否在人類身上發揮作用存在相當大的懷疑。這與PROTACs的大小很有關係。因為,一個好的小分子藥物的大小通常是小於500道爾頓,但目前PROTACs的大小超過1000道爾頓。不過,大量研究顯示,這種大小的分子也能夠進入細胞。Crews教授懷疑,這是因為細胞可能將PROTACs識別成了2個小分子,而不是1個單分子。此外,來自多家公司的內部分析表明,蛋白降解劑能夠很好地溶解,也能進入細胞,並且可以口服,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以跨越血腦屏障。

默沙東公司負責蛋白降解劑開發的Jason Imbriglio表示,業內所有人都在屏息以待這一臨床試驗的結果。因為,它可能會真正改變人們對PROTACs技術能否成藥的看法。大家將密切關注第一梯隊蛋白降解劑在人體中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洩情況以及其在降低靶蛋白水平方面的效力如何。

近幾年,包括Arvinas在內的很多初創生物技術公司(如C4 Therapeutics、Kymera Therapeutics)致力於PROTACs技術的研發。諾華、安進、輝瑞、GSK、默沙東、羅氏、Biogen等多家製藥巨頭也在該領域進行了布局。

除Arvinas外,包括諾華在內的其它公司也有一些同類分子已經接近臨床試驗,如Kymera公司靶向IRAK4的蛋白降解劑預計在明年上半年開展臨床試驗。

優勢:靶向不可成藥的靶點

蛋白降解劑(多色)結合了1個靶蛋白(綠色)和1個E3泛素連接酶(藍色),驅動基於蛋白酶體(橙色)的靶蛋白泛素化(紫色)和降解。(圖片來源:Arvinas)

PROTACs技術最大的優勢之一是能夠使靶點從「無成藥性」(undruggable)變成「有成藥性」。大多數小分子藥物或單抗需要結合酶或受體的活性位點來發揮作用,然而,據估計,人類細胞中80%的蛋白缺乏這樣的位點。而PROTACs可以通過任何角落、縫隙抓住靶蛋白。

抑制劑和降解劑調控蛋白功能的機制大不相同。此外,與抑制劑相比,降解劑的劑量可以更低,從而降低了副作用。(圖片來源:Drug Discovery Today:Technologies)

考慮到該領域的競爭性,一些公司對他們正在研究的靶點守口如瓶,尤其是對以前無成藥性的靶蛋白。通過PROTACs技術靶向這些蛋白可能會在疾病治療中帶來前所未有的突破。

用途:解決耐藥性問題

不過,Arvinas公司的兩個主要候選藥物分別作用於AR和雌激素受體(ER)。這兩個靶點均已經在臨床上獲得驗證,已有靶向AR和ER的藥物獲批上市。這種開發策略雖然保守,但也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以AR靶點為例,大多數接受AR拮抗劑恩雜魯胺治療的患者會因為癌細胞產生AR突變等情況產生耐藥性。而靶向AR的蛋白降解劑能夠有效催化多種蛋白結構的完全降解,從而延緩耐藥性。

基於PROTACs技術的蛋白降解劑抵抗耐藥性的這一優勢在針對其它靶點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驗證。2018年6月6日,我國科學家發表在Cell Research上[9]的一篇論文證實:體外實驗顯示,BTK蛋白降解劑能夠靶向降解C481S突變的BTK蛋白,克服B細胞惡性腫瘤對臨床一線藥物依魯替尼(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BTK抑制劑)的耐藥性。清華大學藥學院饒燏教授是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今年3月11日,饒燏教授等又在Nature子刊《白血病》[10]雜誌上發表了體內實驗的結果,研究表明,利用PROTACs技術降解多種突變型BTK蛋白能克服對依魯替尼耐藥的非霍奇金淋巴瘤(B細胞惡性腫瘤的一種)。

BTK降解劑設計原理圖(圖片來源:Leukemia)

據了解,饒燏教授在2015年正式開展PROTACs技術相關的研究。之所以會選擇靶向BTK,一方面是因為,BTK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靶點,另一方面是因為,2014年NEJM雜誌[10]曾報導了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對依魯替尼耐藥的現象。因此,團隊希望藉助PROTACs技術解決明星抗癌藥真實臨床耐藥的問題。接下來,他們將進一步深入開展BTK降解劑的相關基礎研究工作。

領域:不局限於治療癌症

儘管目前,大多數蛋白降解劑聚焦在癌症領域,但這類新型藥物還有很多潛在的可用之地,如神經退行性疾病。

Arvinas公司已經在靶向Tau(與阿爾茨海默症相關的蛋白)的降解劑研發方面取得進展,並樂觀地認為,能夠將這類藥物推向臨床試驗(官網數據顯示,注射靶向Tau的PROTACs技術到小鼠海馬體使該蛋白的水平降低了50%)。他們也在進行與帕金森病有關的α-突觸核蛋白降解劑的開發。此外,今年1月,C4 Therapeutics 和Biogen宣布合作開發治療阿爾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的蛋白降解劑。

升級:4大方向提升成藥性

C4 Therapeutics CEO Andrew Phillips表示,2019至2021年將是PROTACs技術的關鍵年。對於在發展的關鍵時期,PROTACs技術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升級,Crews教授在今年2月發表在DrugDiscovery Today:Technologies上的1篇綜述[12]討論了這一問題。他指出了4大方向:

1)優化PROTACs的設計、合成與評價:為了加速和簡化PROTACs的發現,必須揭示其發現原理,建立穩定的評價平臺。

2) 擴大可用E3泛素連接酶的範圍:E3泛素連接酶的選擇可以決定這類藥物開發的成敗。人類基因組中預計有超過600個E3泛素連接酶,但目前被驗證或用於PROTACs開發的只有幾個(主要是VHL、CRBN、MDM2和cIAP1,它們都具有與其結合的小分子配體)。因此,探索更多可用的E3泛素連接酶是未來工作的重點之一。

PROTACs技術作用的靶點以及裡程碑進展時間線(圖片來源:Drug Discovery Today:Technologies)

3) 選擇和驗證靶點:靶點選擇是藥物研發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儘管可以靶向無成藥性的蛋白,但並不是所有蛋白質都能被PROTACs技術降解,如沒有或暫未發生配體的蛋白質。因此,哪些是可配體的靶點(ligandable targets)是急需弄清一個問題。此外,對興趣靶點的早期驗證也非常重要。

4) 靶向無成藥性的蛋白:迄今為止,大部分PROTACs技術靶向的蛋白是已經被驗證可以成藥的靶點,而正如前文所說,PROTACs技術很有潛力挑戰傳統上認為不可成藥的靶蛋白,靶向這些蛋白更有顛覆某些疾病治療的可能性。

前景:是否會爆發形勢樂觀

雖然目前暫未有臨床數據發布,但該領域有理由保持樂觀。因為,2014年,有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暢銷的藥物之一來那度胺(用於治療骨髓瘤)與蛋白降解劑的作用機理類似,可降解原被認為不可捉摸的兩種蛋白質(IKZF1和IKZF3)[13][14]。

事實上,在2015年小分子PROTACs引發熱潮後,Deshaies博士曾發表過一個觀點,他認為,PROTACs有潛力成為一種主要的新型藥物,且可能會超越有史以來最熱門的兩個藥物開發領域——蛋白激酶抑制劑和單克隆抗體。

對於這一觀點,饒燏教授認為,每個藥物類型都有自己的優勢,PROTACs的價值更多地應該體現在解決蛋白激酶抑制劑和單克隆抗體不擅長或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不是在這兩類藥物已經做得很好的地方花大力氣去超越。PROTACs技術能夠靶向傳統小分子和抗體無法作用的蛋白這一特性使這類蛋白降解劑具有在疾病治療空白區域體現價值的潛能。

對於PROTACs技術未來是否會爆發,饒燏教授持樂觀態度,但他同時也指出,新藥研發「坑」太多,失敗率太高。作為新技術,PROTACs未來還有很多路要走。除了技術升級,為了走向臨床,科學界和工業界需要克服PK、PD、生物利用度、給藥方式等各方面的成藥性問題。任何一類藥物的研發都需要厚積薄發。只有更紮實的研究、更廣泛的投入才能幫助PROTACs真正成藥。不過,由於蛋白降解劑獨立於抗體和傳統的小分子藥物,因此,未來成長空間巨大、前景廣闊毋庸置疑。

究竟PROTACs技術能否成為藥物發現領域最大的遊戲規則改變者,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論文:

[1]Kathleen M. Sakamoto et al. Protacs:Chimeric molecules that target proteins to the Skp1–Cullin–F box complex for ubiquitination and degradation. PNAS(2001).

[2]Ashley R. Schneekloth et al. Targeted intracellular protein degradation induced by a small molecule: En route to chemical proteomics. 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2008).

[3]Dennis L. Buckley et al.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3 Ligase VHL and HIF1α.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2).

[4]Daniel P Bondeson et al. Catalytic in vivo protein knockdown by small-molecule PROTACs.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015).

[5]Georg E. Winter et al. Phthalimide conjugation as a strategy for in vivo target protein degradation.Science(2015).

[6]Michael Zengerle et al. Selective Small Molecule Induced Degradation of the BET Bromodomain Protein BRD4. ACS Chemical Biology(2015).

[7]Dennis L. Buckley et al. HaloPROTACS:Use of Small Molecule PROTACs to Induce Degradation of HaloTag Fusion Proteins. ACS Chemical Biology(2015).

[8]Jing Lu et al. Hijacking the E3 Ubiquitin Ligase Cereblon to Efficiently Target BRD4. Chemical Biology(2015).

[9]Yonghui Sun et al. PROTAC-induced BTK degradation as a novel therapy for mutated BTK C481S induced ibrutinib-resistant B-cell malignancies. Cell Research(2018).

[10]Yonghui Sun et al. Degradation of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mutants by PROTACs forpotential treatment of ibrutinib-resistant non-Hodgkin lymphomas. Leukemia (2019).

[11]Richard R. Furman et al. Ibrutinib resistance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NEJM(2014).

[12]Mariell Pettersson et al. 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 (PROTACs) — Past, present andfuture. Drug Discovery Today:Technologies(2019).

[13]Jan Krönke et al. Lenalidomide Causes Selective Degradation of IKZF1 and IKZF3 in Multiple Myeloma Cells.Science(2014).

[14]Gang Lu et al. The Myeloma Drug Lenalidomide Promotes the Cereblon-Dependent Destruction of Ikaros Proteins.Science(2014).

參考資料:

1#First targeted protein degrader hits the clinic

2#Protein-slaying drugs could be the next blockbuster therapies

3#清華大學藥學院饒燏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發表關於利用新型蛋白質靶向降解技術克服Ibrutinib耐藥的B細胞惡性腫瘤

4#饒燏課題組在自然子刊《Leukemia》發表利用PROTAC技術降解多種突變型BTK蛋白克服臨床藥物依魯替尼耐藥的非霍奇金淋巴瘤

5#新藥開發系列(十六)PROTAC前世今生和未來

相關焦點

  • 過去一年 蛋白降解劑方向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
    在蛋白降解劑方面,研究人員已經了解如何利用人體的天然蛋白回收系統來降解導致疾病的蛋白。工程化改造的小分子藥物可以利用人體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PS)降解靶蛋白,相較其他方法具有高活性、高選擇性,催化降解作用模式,靶向不可成藥靶點等優勢。少數蛋白降解劑已經達到臨床階段,隨著新分子和新機制不斷的被發現,還將有更多新管線出現。
  • ...與密西根大學達成協議獲得基於PROTACs技術的MDM2蛋白降解劑...
    格隆匯 11 月 30日丨亞盛醫藥-B(06855.HK)發布公告,公司與密西根大學達成協議,將獲得一項基於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 PROTACs)技術開發的MDM2蛋白降解劑的全球獨家權益。該臨床候選物已進入IND申報試驗階段。
  • 亞盛醫藥-B(06855)將獲得一項基於PROTACs技術開發的MDM2蛋白降解劑的全球獨家權益
    智通財經APP訊,亞盛醫藥-B(06855)發布公告,公司與密西根大學達成協議,將獲得一項基於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PROTACs)技術開發的MDM2蛋白降解劑的全球獨家權益。該臨床候選物已進入IND申報試驗階段。
  • 靶向蛋白降解劑,蓄勢已久的小角色,爆發就顯得更加耀眼!
    如果換個思路呢,與其苦苦追尋能夠阻斷蛋白功能的小分子藥物,何不乾脆徹底地將靶蛋白消滅呢?還真有人這麼做了!2019年3月20日,Nature雜誌發表了一篇專稿,將靶向蛋白降解劑稱讚為「下一個重磅療法」。
  • ...與密西根大學達成協議獲得基於PROTACS技術的MDM2蛋白降解劑...
    [HK]亞盛醫藥-B:自願性公告 - 與密西根大學達成協議獲得基於PROTACS技術的MDM2蛋白降解劑的獨家許可 時間:2020年11月30日 08:25:42&nbsp中財網 原標題:亞盛醫藥
  • PROTAC之後,又一種蛋白降解劑來了……
    除了分子膠降解劑,其它小分子,如最近比較熱門的PROTACs也已被開發出來,用以降解廣泛的臨床相關靶點,包括激酶、核受體和表觀遺傳酶。與分子膠降解劑的機制不同,PROTACs分子的一端與靶蛋白結合,另一端與E3泛素連接酶結合。而E3泛素連接酶可通過將一種叫做泛素的小蛋白貼在靶蛋白上將其標記為缺陷或受損蛋白。
  • 亞盛醫藥-B(06855)將獲得一項基於PROTACs技術開發的MDM2蛋白降解...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亞盛醫藥-B(06855)發布公告,公司與密西根大學達成協議,將獲得一項基於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PROTACs)技術開發的MDM2蛋白降解劑的全球獨家權益
  • 睿躍生物開發出兩款潛在"first-in-class"蛋白降解劑
    10月19日,睿躍生物(Cullgen)宣布,其在藥物化學雜誌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簡稱JMC)上發表關於發現TRK選擇性蛋白降解劑候選藥的文章。根據新聞稿,由於具有高度新穎性和科學價值,這篇文章已被JMC選為當期關注文章(Featured Article)。
  • 華東師範大學開發出新型蛋白降解劑
    Chimeras, PROTACs)是利用雙功能小分子誘導蛋白質降解的一項技術,該技術的基本原理在於利用細胞自身的「泛素-蛋白酶體」降解系統,來達到降解靶標蛋白的目的。與傳統的小分子抑制劑和單克隆抗體(mAb)藥物相比, PROTAC在靶向「undruggable」的靶點和克服小分子藥物耐藥性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 JMC發表| 睿躍生物開發出兩款潛在「first-in-class」蛋白降解劑
    在該研究中,睿躍生物團隊基於泛素蛋白酶靶向降解技術(PROTAC)技術,開發出了兩個全新的TRK靶向蛋白降解劑,化合物5(CG416)和化合物6(CG428)。    截圖來源:ACS Publications網站  睿躍生物是一家新興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開發全球首創的靶向蛋白降解劑藥物,以用於治療癌症和其它缺乏有效療法的嚴重疾病。
  • Cullgen研究人員開發出廣譜癌症靶點蛋白TRK降解候選藥物
    CULLGEN宣布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發表第一篇TRK選擇性蛋白降解劑的Featured Article上海,聖地牙哥-睿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ullgen)是全球靶向蛋白降解藥物(PROTAC)領域的先驅之一。
  • STTT:華東師範大學陳益華團隊開發出新型PROTAC蛋白降解劑
    與傳統的小分子抑制劑和單克隆抗體(mAb)藥物相比, PROTAC在靶向「undruggable」的靶點和克服小分子藥物耐藥性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因此,尋找新的可適用PROTAC 技術的E3 連接酶及其配體,發展更為特異的PROTAC 分子配體,拓寬PROTAC 技術應用範圍和推進PROTAC 分子的成藥性,是目前PROTAC 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 亞盛醫藥與密西根大學達成協議,獲得基於PROTAC技術的MDM2蛋白降解...
    致力於在腫瘤、B肝及與衰老相關疾病等治療領域開發創新藥物的處於臨床階段的研發企業 -- 亞盛醫藥(6855.HK)今日宣布,公司與密西根大學達成協議,將獲得一項基於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 PROTACs)技術開發的MDM2蛋白降解劑的全球獨家權益。
  • 蛋白降解領域再現超1億美元融資,一文看懂技術要點與研發現狀
    基於降解劑的藥物不僅比基於抑制劑的藥物更有效,而且可能產生更長期的治療效果、克服抑制劑可能產生的耐藥性。圖丨降解劑與抑制劑的療效對比。(來源:C4 Therapeutics 官網)在完成本輪融資後,C4 Therapeutics 將把所籌款項用於推動多種候選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 PROTAC技術——破解不可成藥靶點神器
    泛素化(Ubiquitination)是指泛素分子在一系列特殊的酶作用下,將細胞內的蛋白質分類,從中選出靶蛋白分子,對靶蛋白進行特異性修飾的過程,形成靶蛋白多聚泛素鏈。這些特殊的酶包括泛素活化酶(E1),泛素結合酶(E2)、泛素連結酶(E3)等。這一過程是一個三酶級聯反應,即需要有由三個酶催化的一系列反應的發生,整個過程也被稱為泛素化信號通路。
  • 中國藥科大學尤啟冬與姜正羽教授隊報導Azo-PROTAC光誘導蛋白降解
    作為21世紀藥物研發領域的新秀,PROTAC技術給被打上「不可成藥」標籤的靶點蛋白帶來了希望,傳統小分子藥物需要與酶或受體的活性位點結合才能夠發揮藥效,但多數蛋白並不具備這樣的位點,PROTAC能夠使它們從「不可成藥」(undruggable)變成「可成藥性」(druggable)
  • 蛋白降解專輯:洞悉技術突破、創業熱點與資本布局
    除去可能不能成功的靶點,據粗略推算,在目前技術條件下有希望且有價值被開發出藥物的靶點可能已經不足 200 個。隨著 「可成藥」 靶點逐漸被挖掘,小分子藥物的開發走到了瓶頸。人們亟需全新的技術來靶向傳統被認為 「不可成藥」 的靶點,為製藥行業打開新的大門。蛋白降解就是其中一種備受矚目的新技術,而 PROTACs 又是蛋白降解技術中最受創業者和投資者關注的一種。
  • PROTAC之後 分子膠降解劑能否迎來突破?
    文 | 樹葉許多疾病都是由特定的致病蛋白積累引起,因此大多數藥物通常採用了「鎖鑰」設計理念,通過直接結合在目標蛋白的結合口袋內以阻斷其活性。然而,又存在很多蛋白,使用這種常規的設計方法無法達到靶向作用,我們稱為「不可成藥」靶點,但隨著PROTAC技術的興起,特別是近期臨床結果的公布,讓我們看到了靶向這些「不可成藥靶點」的希望。
  •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體將掀起下一波重磅藥物上市潮?​
    就在近日,一家名為 Monte Rosa Therapeutics的生物技術公司宣布完成 3250 萬美元 A 輪融資,以開發可降解與某疾病相關蛋白的小分子藥物。當前的業界明星是Arvinas使用PROTAC治療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藥物ARV-110。這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PROTAC藥物。
  • 睿躍生物(Cullgen)將出席第五屆藥物化學和蛋白質降解峰會
    2020年11月16日上海,聖地牙哥-睿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ullgen)是全球靶向蛋白降解藥物(PROTAC)領域的先驅之一。本次演講將介紹Cullgen利用其uSMITE™平臺技術所開發的靶向蛋白降解管線項目的最新進展,其題目為「在一個新的靶向蛋白質降解時代尋找一個舊的癌基因」。這是Cullgen在本年度受邀在重要國際會議上第九次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