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降解療法:首批臨床療效數據帶來什麼啟示?

2020-11-29 中國生物技術網

通過降解特定蛋白治療疾病的蛋白降解療法是近年來廣受關注的研發領域。日前,羅氏(Roche)與Vividion Therapeutics公司剛剛達成一項數十億美元的研發協議,利用Vividion公司的蛋白質組學篩選平臺和小分子資料庫,開發創新蛋白降解療法。上周,專注於開發蛋白降解療法的Monte Rosa Therapeutics公司也脫穎而出,完成數額為3250萬美元的A輪融資。除此以外,多家全球性醫藥公司也在這一領域積極布局,通過與聚焦開發蛋白降解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合作,探索治療多種疾病的新治療模式。

在今年的ASCO年會上,Arvinas公司和百時美施貴寶(BMS)公司都公布了各自開發的蛋白降解療法的初步人體試驗臨床結果。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兩項臨床結果對蛋白降解開發領域有什麼啟示。

利用細胞的「垃圾處理站」

人體的細胞中存在著天然的「垃圾處理站」,它叫做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在細胞中,它會降解摺疊錯誤或不再需要的蛋白質,破損的細胞器,回收胺基酸來合成新的蛋白質。在泛素-蛋白酶體系統中,細胞會給需要降解掉的蛋白質添加上一些泛素分子,這就好像是給「垃圾」打上了「可回收」的標記。然後,這些被泛素標記的蛋白質會被送到細胞內的蛋白酶體中進行處理。

而蛋白降解療法的原理是將特定蛋白與添加「標籤」的泛素連接酶連接在一起,為這些蛋白打上「可回收」的標籤,將它們運送到蛋白酶體系統中進行降解,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這一療法的優勢在於,它可以用於靶向那些「不可成藥」的蛋白靶點。傳統的小分子藥物需要與蛋白的催化位點或影響蛋白功能的「口袋」相結合,而很多致病蛋白缺乏這些位點。靶向蛋白降解劑理論上可以通過與蛋白上的任何角落相結合來引發對蛋白的降解,因此被視為靶向「不可成藥」靶點的重要策略之一。

那麼,這些結構獨特的分子在人體中的安全性如何?在人體中它們能夠有效地降解靶點蛋白麼?在治療疾病方面,它們又有什麼樣的表現?Arvinas和BMS公布的初步結果開始對這些問題做出解答。

Arvinas公司的雄激素受體蛋白降解療法ARV-110

Arvinas公司開發的ARV-110是一款靶向雄激素受體的蛋白降解療法。在一項1/2期臨床試驗中,總計22名患有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患者接受了不同劑量的ARV-110的治療。這些患者已經接受過多種前期療法的治療,包括enzalutamide和abiraterone等。

在22名患者中,20名患者的前列腺表面抗原(PSA)應答能夠被評估,其中12名患者接受ARV-110的劑量超過140 mg。在這12名患者中,兩名患者的PSA水平降低超過50%。值得一提的是,對患者循環腫瘤DNA的分析發現,12名患者中,5名患者攜帶的雄激素受體出現的基因突變導致它們無法和ARV-110相結合。2名PSA水平降低超過50%的患者攜帶的雄激素受體能夠與ARV-110結合。

其中,一名患者的PSA水平與基線相比降低97%,而且腫瘤體積與基線相比縮小80%。他在接受治療後,已經18周沒有疾病進展。另一名患者的PSA水平降低74%,在數據截至時已經維持30周沒有疾病進展(這名患者在基線時根據RECIST標準沒有檢測到病灶)。這兩名患者的雄激素受體都攜帶著讓他們對其它療法產生耐藥性的突變(T878A和H875Y)。

在安全性方面,在兩名患者中發現ARV-110與rosuvastatin(ROS)的潛在藥物相互作用。一名同時服用rosuvastatin的患者在接受劑量為280 mg的ARV-110治療後出現4級劑量限制毒性和急性腎衰竭。第二名患者在接受70 mg ARV-110治療後出現3級肝臟AST/ALT酶水平升高,停止使用rosuvastatin後症狀消失。ARV-110在其它20名患者中表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目前1/2期劑量遞增試驗已經禁止在服用rosuvastatin的患者中用藥,並探索420 mg的用藥劑量,力圖發現在2期臨床試驗中使用的最佳劑量。

百時美施貴寶公司的CRBN調節劑CC-92480

百時美施貴寶公司開發的蛋白降解療法CC-92480源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MM)的獲批療法來那度胺(lenalidomide)。它和類似物泊馬度胺(pomalidomide)治療MM的作用機制之一是通過與名為CRBN的E3泛素連接酶結合,導致它降解Ikaros和Aiolos等轉錄因子,從而達到免疫調節和抗腫瘤的效果。

研究人員以來那度胺為基礎,設計出蛋白降解能力更強的CC-92480。在體外細胞培養試驗中,他們發現,降解劑降解Aiolos轉錄因子的能力越強,越能夠迅速導致多發性骨髓瘤細胞系的死亡。

在ASCO公布結果的1期臨床試驗中,平均已經接受6種前期治療的復發/難治性MM患者接受了不同劑量和給藥方案的CC-92480的治療。這些患者已經接受過來那度胺、泊馬度胺、以及抗CD38抗體等前期療法的治療。

試驗結果表明,在接受最佳給藥方案的11名MM患者中,CC-92480達到54.4%的客觀緩解率(ORR),其中包括一名完全緩解(CR),一名很好的部分緩解(VGPR)。這一組的患者中,CC-92480在給藥3小時之後,就能夠將Aiolos的水平降低93%。

希望和挑戰

從在ASCO年會上公布的兩款蛋白降解劑的初步臨床試驗數據表明,蛋白降解療法在人體試驗中首次展示出成功降解靶點蛋白,並且改善患者症狀的效果,為這一創新治療模式從臨床前研究轉化到臨床期研究提供了「概念驗證」。

雖然理論上蛋白降解療法對藥物與靶點之間結合位點的要求比傳統小分子抑制劑更為寬鬆,但是開發成功的蛋白降解劑的關鍵仍然是需要找到能夠與靶點蛋白相結合的化合物。去年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的一篇綜述也將找到與蛋白結合的化合物作為蛋白降解療法開發需要克服的重要挑戰之一。Arvinas公司的臨床試驗結果表明,雄激素受體中可能出現讓它們無法與ARV-110結合的突變。如果想要治療這些患者,需要開發出新的蛋白降解劑。Arvinas公司已經開發出一款替代雄激素受體降解劑,目前它在支持IND申請的臨床前研究階段。

而攜帶特定突變的雄激素受體對ARV-110的降解作用更為敏感的觀察提供了一個新的可能性,那就是通過對患者進行基因測序,找出潛在最適合這一蛋白降解療法的患者。

我們期待蛋白降解劑在人體臨床試驗中獲得的初步成功,能夠激發這一領域對蛋白降解療法的進一步優化,讓它在未來發揮出改變疾病治療模式的力量。

來源:藥明康德

相關焦點

  • PROTAC療法首批臨床結果出爐 蛋白降解療法耐受性出色
    今日,蛋白降解療法領域的知名企業Arvinas公布了其PROTAC療法的最新數據。在兩項1期臨床試驗中,其領先療法ARV-110和ARV-471均取得了良好的耐受結果。Arvinas所開發的PROTAC療法是一種新穎的蛋白降解技術。它能使用小分子藥物,一頭靶向目標蛋白,另一頭讓E3連接酶與目標蛋白接觸,促進後者的降解。通過這種方法,我們能特異性地降解特定的致病蛋白。
  • 靶向藥耐藥的終極解決辦法:蛋白降解療法!
    或許,近期即將進入臨床試驗的一種治療方法,就會是解決之道。 這種治療名叫蛋白降解療法,用它治療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1期臨床試驗即將開展。 而這個時候,蛋白降解療法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蛋白降解療法,沒有採用「收繳兵器」的戰略,而是直接給致癌蛋白貼上了「叛軍」的標籤,把它們送往蛋白酶體系統直接「殺死」。
  • 它們致力將蛋白降解療法推進臨床開發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蛋白降解療法能夠靶向傳統小分子抑制劑無法靶向的靶點,或者產生小分子抑制劑無法產生的效果,這使其成為目前非常有前途的療法之一。
  • 拜耳與Arvinas達成蛋白降解療法研發合作
    今日,拜耳(Bayer)公司與專注打造蛋白降解療法的Arvinas宣布達成合作協議。拜耳公司將利用Arvinas的PROTAC蛋白降解技術,打造全新的人類療法,用於心血管疾病、腫瘤疾病、以及婦科疾病的治療。此外,拜耳也計劃將這項技術用於農業領域。目前,這項合作的先期付款超過了1.1億美元。
  • Arvinas計劃1億美元IPO 推進蛋白降解療法
    近日,Arvinas公司宣布計劃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預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有望募集1億美元,將用於支持該公司繼續研發可降解致病蛋白的創新療法。Arvinas是一家致力於開發蛋白質降解新藥的生物技術公司。其專有技術為在致病蛋白上附加一個小蛋白標籤,誘導細胞內負責「廢物清理」的蛋白酶體清除這些致病蛋白。
  • 賽諾菲攜手Kymera開發蛋白降解療法 治療免疫炎症疾病
    Kymera Therapeutics今日宣布,該公司已與賽諾菲(Sanofi)達成多項目戰略合作,聯合開發和商業化針對IRAK4的「first-in-class」蛋白降解療法,治療免疫炎症疾病。兩家公司還將在第二個處於更早期研發階段的項目上進行合作。
  • 輝瑞(PFE.US)、羅氏(RHHBY.US)等大型藥企追捧 資本青睞 蛋白降解...
    那麼,蛋白降解療法究竟是什麼?它有什麼獨特之處?全球性藥企和資本為何如此看好它?   細胞裡的「垃圾處理站」   蛋白降解療法的原理是基於細胞裡的「垃圾處理站」——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
  • 禮來阿爾茨海默病抗體療法達到2期臨床主要終點
    然而最近15年來,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多項在研療法在後期臨床開發階段「折戟沉沙」,其中包括多種靶向β澱粉樣蛋白的在研療法。因此,人們也對β澱粉樣蛋白是否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的原因產生了懷疑。
  • 當選年度「生物技術猛公司」,這種蛋白降解療法有何不同?
    作為一家專注開發「蛋白降解療法」的生物技術公司,成立於2016年的Kymera迄今已獲得近1億美元的融資,並與葛蘭素史克(GSK)和Vertex達成了研發合作協議。最近,藥明康德內容團隊也與Kymera的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官Nello Mainolfi博士進行了一場對話,聽他分享了關於這類新興療法的一些思考。
  • 輝瑞8.3億美元大合作 開發蛋白降解新療法
    今日,Arvinas公司宣布與輝瑞(Pfizer)籤署一項研究合作和許可協議,使用Arvinas專有的PROTAC(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平臺,發現和開發可降解致病細胞蛋白的小分子療法
  • 蛋白降解領域再現超1億美元融資,一文看懂技術要點與研發現狀
    圖丨降解劑與抑制劑的療效對比。(來源:C4 Therapeutics 官網)在完成本輪融資後,C4 Therapeutics 將把所籌款項用於推動多種候選藥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 Marc Cohen 表示,「隨著我們公司的主要產品即將進入臨床階段,這筆資金恰逢其時。
  • 提高抗癌療效!SQZ細胞療法平臺最新數據出爐
    那麼與傳統的使用電穿孔將外源物質導入細胞中的方法相比,這種技術有什麼優勢呢?這篇科學論文回答了這個問題。▲SQZ的細胞療法技術平臺示意圖(圖片來源:SQZ公司官網)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接受電穿孔或SQZ細胞療法平臺處理的細胞的基因表達和功能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 治療經典遺傳病 bluebird基因療法再獲積極數據
    近日,知名生物技術公司bluebird bio公布了一項基因療法的最新數據。在一項治療嚴重鐮狀紅細胞病的臨床試驗中,其在研基因療法取得了積極的療效。在一項名為HGB-206的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們進一步評估了該基因療法的療效與安全性。這項研究分為3組,細胞的生產工藝在每組中略有不同。其中,C組的患者使用的是經過改良的生產工藝。在6名接受了治療的患者中,有4名的隨訪日期已經超過了3個月。在3個月時,他們的抗疾病蛋白HbA T87Q的水平均高於3-6 g/dL。
  • 諾華一線晚期乳腺癌療法組合3期臨床收效明顯
    這項稱為MONALEESA-2的臨床3期試驗中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包括第一次確診時就被診斷出患有晚期乳腺癌的絕經後婦女、內臟轉移 (visceral metastasis) 乳腺癌患者和骨轉移乳腺癌患者。對試驗結果的分析表明,LE001與letrozole的組合作為一線療法,對不同類型的患者都有顯著療效。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 PROTAC為難治腫瘤患者帶來新希望
    該泛素標記將靶蛋白引導至蛋白酶體,蛋白酶體隨後將標記的蛋白降解為小肽。PROTAC蛋白質降解劑通過募集所選的E3連接酶使其與特定的致病蛋白緊密相鄰而起作用,以便可以用泛素標記並被蛋白酶體降解。蛋白質降解後,釋放PROTAC以繼續其降解任務。
  • CLIPTAC蛋白降解技術 另類前藥設計
    這是Astex科學家發表在ACS Central Science的一篇文章(doi.org/10.1021/acscentsci.6b00280),介紹的是一個叫做CLIPTAC的蛋白降解技術。這個技術結合了PROTAC和動態組合化學原理,在靶點蛋白配體末端接一個反式環辛烯、在E3連接酶配體末端接一個四嗪。這兩個化合物進入細胞後發生點擊化學反應而形成一個PROTAC分子,降解目標蛋白。
  • BCMA靶向療法!GSK抗體藥物偶聯物GSK2857916多發性骨髓瘤關鍵臨床...
    該數據將作為今年晚些時候開始提交監管申請的基礎。DREAMM-2是一項隨機、開放標籤研究,共納入了196例R/R MM患者,這些患者對免疫調節劑和蛋白酶體抑制劑難治,並且先前接受抗CD38抗體治療失敗。結果顯示,研究達到了主要終點:在這一難治性患者群體中,belantamab mafodotin顯示出臨床意義的總緩解率。
  • 新型蛋白降解技術可靶向細胞外蛋白
    ▎藥明康德/報導今年3月底,藥明康德合作夥伴Arvinas公司宣布,該公司開發的靶向蛋白降解劑ARV-110在1期臨床試驗中啟動患者給藥。這標誌著靶向蛋白降解劑這一新的治療模式第一次進入人類臨床試驗。日前,Arvinas公司的科學創始人Craig Crews博士的實驗室又傳來好消息,Crews博士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名為ENDTAC的靶向蛋白降解技術平臺,將蛋白降解技術擴展到靶向細胞外蛋白,有望進一步擴展這一創新治療模式的適用範圍。他們的研究發表在ACS Central Science雜誌上。
  • 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肺炎療效顯著,和血漿療法原理一樣
    新冠病毒特異性抗體(黃) | interactive-biology網站作者 | 湯波 徐斯佳責編 | 高佩雯新冠肺炎全球肆虐已近半年,各國正在積極開發候選疫苗,各種潛在的治療方法也在緊張開展臨床試驗,抗體療法正是其中之一。目前,國內外多家研究機構開展了單克隆抗體治療新冠肺炎(COVID-19)的臨床試驗,療效值得期待。
  • 蛋白降解療法新銳完成B輪融資 研發模式2.0能否實現突破?
    Cedilla公司致力於創新蛋白降解藥物的開發,通過靶向和癌症或他疾病相關的「不可成藥」蛋白,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傳統的藥物研發通過調控和疾病相關的蛋白質或酶的活性來治療疾病,然而據估算人體中僅有10%的蛋白能被小分子調控,10%能被生物大分子調控的蛋白在細胞表面,而高達80%的蛋白無法用現有藥物調控,被認為是「不可成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