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再現新療法!PROTAC為難治腫瘤患者帶來新希望

2020-12-16 找藥寶典

近年來,腫瘤的治療不再禁錮於傳統手術和放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在抗腫瘤治療中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例如KRAS、TP53等「不可成藥」的靶點仍沒有有效的靶向藥。而PROTAC技術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將靶點從「無成藥性」變成「有成藥性」。傳統的靶向藥需要與目標蛋白(通常是其活性位點)牢固結合,由於PROTAC蛋白質降解劑僅需與目標蛋白弱結合便能對其進行特異性「標記」,因此PROTAC降解劑可能解決目前「不可成藥」的約80%蛋白質組。對不能進行傳統靶向治療的患者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

技術原理

人體天然蛋白質處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大類蛋白質,稱為E3連接酶,可識別突變和錯誤摺疊的蛋白質或不再需要的蛋白質,並用泛素蛋白分子進行標記。該泛素標記將靶蛋白引導至蛋白酶體,蛋白酶體隨後將標記的蛋白降解為小肽。PROTAC蛋白質降解劑通過募集所選的E3連接酶使其與特定的致病蛋白緊密相鄰而起作用,以便可以用泛素標記並被蛋白酶體降解。蛋白質降解後,釋放PROTAC以繼續其降解任務。

圖1:POI-PROTAC-E3 ligase三元複合物

圖2:PROTAC的作用機制

優勢

與傳統的小分子抑制劑和大分子抗體相比,PROTAC優勢也很明顯:

1. 攻克傳統藥物難以成藥的靶點:

PROTAC最大的優勢之一便是能夠將靶點從「無成藥性」變成「有成藥性」。人體細胞中約有80%的蛋白缺乏酶活性或者表面缺乏成藥位點的蛋白,而PROTAC蛋白質降解劑可以捕捉到這些難以成藥的蛋白,並進行降解。

2. 用量小,毒性相對低:

PROTAC 的相關技術可以選擇性降解目標蛋白,這個過程類似於催化反應,藥物可以重複利用,抑制目標蛋白,並不需要等摩爾量的藥物,所以業界認為對 PROTAC 的活性要求也許不需很高。

3. 可以穿透血腦屏障,對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血腦屏障(BBB)是指腦毛細血管壁與神經膠質細胞形成的血漿與腦細胞之間的屏障和由脈絡叢形成的血漿和腦脊液之間的屏障,僅允許特定類型的分子從血流進入大腦神經元和其他周圍細胞。

血腦屏障的存在,對於阻止有害物質由血液進入大腦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血腦屏障同時也阻止了大多數小分子藥物和大分子藥物的轉移,嚴重限制了神經中樞系統疾病(例如神經退行性疾病、腦腫瘤,腦部感染和中風等)的治療。

很多晚期腫瘤患者都會伴隨腦轉移,這時很多靶向藥,免疫單抗類藥物便不能進入血腦屏障從而有效針對腦腫瘤。PROTAC蛋白降解劑成功穿透血腦屏障,便成為開發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藥物的重要裡程碑。

4. 多種給藥途徑:

PROTAC蛋白降解劑可以根據患者的需要,通過注射或口服給藥。極大地方便了患者,同時避免了長期靜脈注射帶來的心血管負擔。

5. 克服靶蛋白突變/過表達引起的耐藥:

一些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劑產生耐藥的原因常常是發生了點突變,使得小分子抑制劑失去了對靶蛋白的抑制作用,而PROTAC技術可以直接將靶蛋白降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由於點突變產生的耐藥性。

圖3:PROTAC與其他藥物的區別

最新進展

今日,致力於開發PROTAC蛋白降解療法的Arvinas公司,公布了其PROTAC蛋白降解劑ARV-471和ARV-110的最新臨床結果。

ARV-471是一款靶向雌激素受體(ER)的蛋白降解劑,1期臨床試驗的中期數據顯示,在接受過多種前期療法的ER+/HER2-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中,ARV-471能夠顯著降低患者腫瘤組織中的ER表達水平,平均將ER水平降低62%,最多降低接近90%,表現出「best-in-class」ER降解劑的潛力。(圖4)

圖4:在120 mg劑量水平下,ARV-471可使ER降解高達90%

在14名晚期腫瘤患者中,有2名患者的腫瘤病灶縮小50%以上。在12名能夠評估臨床獲益率的患者中,5名(42%)的患者達到臨床獲益。(圖5)

圖5:ARV-471在晚期患者中的抗腫瘤活性

ARV-110是靶向雄激素受體(AR)的蛋白降解劑。ARV-110在治療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1/2期臨床試驗中,在對患者的分子生物學分析同時發現了對ARV-110應答強烈的一個患者亞群。攜帶AR T878或H875突變的5名患者中,有4名患者的PSA水平降低30%以上,2名患者的PSA水平降低50%以上。(圖6)這一發現可能支持ARV-110的加速批准。

圖6:80%患有T878 / H875突變的患者PSA降低

同時ARV-110在AR野生型難治性mCRPC患者中的表達也很活躍。15名患者中有5名患者PSA水平降低30%以上,2名患者的PSA水平降低50%以上。(圖7)

圖7:ARV-110在AR野生型難治性mCRPC患者中的表達

總結

「我們現在確信在這兩個臨床開發項目中都觀察到明確的療效信號。」 Arvinas執行長John Houston博士說,「在這兩個患者人群中看到的臨床益處(包括腫瘤縮小和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令人信服。並進一步鞏固了我們的信念,即我們的PROTAC蛋白降解劑可以顯著改變那些治療選擇稀缺的患者的生活。」


PROTAC的臨床研究還在繼續,目前的臨床數據已展示出它的積極療效。PROTAC這一新型抗癌療法的開發可能意味著未來將出現不同於化療、小分子抑制劑、抗體以及細胞療法的一類新藥,為患者提供更多的選擇。

相關焦點

  • 創新藥為癌症患者帶來新希望,患者生存率顯著提高
    隨著癌症患者數量的日益增加,新療法和早期篩查需求顯得尤為迫切。面對如此巨大的臨床用藥需求,抗癌藥物的研發卻面臨重重挑戰,每個獲批藥物是在數十個甚至上百個藥物的研發失敗基礎上誕生的。Cance博士表示:「我們發現,肺癌和黑色素瘤死亡率的顯著下降,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過去十年中,抗癌藥物在研發以及新療法的突破及巨大進展,如免疫療法,這一領域的飛速發展,為廣大癌症患者帶來了真正的希望。」在中國,癌症已成為嚴重威脅中國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癌症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
  • 「直擊」腫瘤,精準爆破——重離子射線治癌療法帶來生的希望
    癌魔橫行人間,給太多的患者帶來傷痛。在這個藍色星球上,每時每刻都有癌症患者絕望、無助、痛苦地衰竭死去,留下悲傷的家人、朋友。癌症,一直以來就是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殺手。千百年來,人類與自然進行了不懈地抗爭,我們以極大的代價戰勝了鼠疫、天花、傷寒等等烈性傳染病,人類的醫學水平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 穿上就能治膠質母細胞瘤,腫瘤電場治療儀產品獲批上市
    治癌症的可穿戴設備獲批上市。5月14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發布「腫瘤電場治療儀產品獲批上市」這一消息。適用於22歲及以上經組織病理學或影像學診斷的復發性幕上膠質母細胞瘤及新診斷的幕上膠質母細胞瘤。該產品為首個利用電場抑制細胞分裂原理的醫療器械,通過交變電場抑制腫瘤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從而實現對膠質母細胞瘤的抑制效果。目前尚未有同類產品在國內批准上市。
  • 用「光」治腫瘤?璧醫「追光者」為患者帶來福音
    2020年12月,患者突發暈厥,隨即到璧山區人民醫院進一步診療,活檢結果診斷為「十二指腸乳頭腺癌」。  傳統的治療手段不適合高齡患者,手術創傷大,對高齡老人而言風險也更大;化療副作用大,老人的身體不一定能耐受;放療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對其他細胞組織也有損傷。  璧山區人民醫院肝膽外科結合患者體徵特點,與患者家屬充分溝通後,在1月12日為患者進行了內鏡下光動力手術治療。
  • 腫瘤能治好嗎?有七種腫瘤其實不必死
    核心提示:當下腫瘤患者是越來越多了,不少人都因為腫瘤丟了性命,所以不少腫瘤患者知道自己患病後十分擔心腫瘤能治好嗎?專家表示腫瘤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害怕,有七種腫瘤其實不必死,淋巴瘤、結直腸癌、肺癌、宮頸癌等。
  • 海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魏志霞精準醫療 開啟腫瘤患者希望之門
    海南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魏志霞教授是一名「海歸」專家,曾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等國際知名研究中心,參與過多項國際最新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她不僅將國際前沿的腫瘤診療技術帶回國內,她還將國際精準醫療理念應用於腫瘤診療工作中,讓海南腫瘤患者不出島即可獲得與國際同步的優質醫療服務。
  • TIL免疫細胞療法:擊退腫瘤重燃生的希望!
    這款療法以驚豔的臨床數據一躍成為最具潛力的腫瘤免疫療法,也因其卓越的臨床療效,讓年近50歲的席琳·瑞安(Celine Ryan)開啟了新的人生,經過新療法的治療,Ryan幾乎是起死回生,體內的7個轉移病灶全部消退!
  • 精準放療新技術新設備為腫瘤患者提供希望 王洋教授談第六代射波刀...
    7 月 17-19 日,第十四屆 "CSCO- 南方 " 腫瘤生物治療與分子靶向治療論壇暨 2020"CSCO- 金沙 " 腫瘤精準醫學大會、第十二屆番禺腫瘤在廣州舉辦,大會主題為 " 腫瘤精準醫學與個體化診療 ",來自腫瘤各領域的國內頂級專家帶來過去一年臨床腫瘤學的最新進展。
  • 新型CAR-T療法 為腫瘤患者帶來生命曙光
    新型CAR-T療法 為腫瘤患者帶來生命曙光>記者:除了CAR-T療法,您認為目前腫瘤還有那些治療方法能給人們帶來希望?馬興聰博士:我認為傳統的療法和新興的療法都可能給攻克腫瘤帶來希望。,成為治療某些腫瘤的殺手鐧;此外,最熱最新的細胞治療、免疫治療、基因治療也會給我們帶來新的驚喜。
  • 腫瘤患者新希望!「二代PD-1」藥物即將進入中國
    原標題:腫瘤患者新希望!「二代PD-1」藥物即將進入中國 近日,默克PD-L1/TGF-β雙抗M7824獲得我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受理公示。該藥兼具PD-1和TGF-β雙靶點,被業界稱為「第二代PD-1」藥物。
  • 一名惡性腫瘤患者感染新冠,腫瘤幾乎消失!
    近期,發表在《英國血液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上的一個特殊案例:一位惡性淋巴瘤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腫瘤幾乎消失了。
  • 深圳腫瘤醫院選擇廣州復大腫瘤醫院:成功搶救病重腫瘤患者
    患者周先生,食管癌放療後高位氣管縱隔漏伴肺膿腫呼吸困難,而且已經持續發燒了一個月,無奈的是,在此期間他已接受了各種治療卻收效甚微。於是周先生千裡迢迢從北京趕到廣州的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接受治療,在這裡,他能否擺脫痛苦,轉危為安呢(百度搜索:廣州復大腫瘤醫院)?
  • 新型癌症藥物首次臨床試驗效果驚人:一半患者腫瘤停止生長,甚至...
    這項旨在測試該藥物安全性的新研究發現,單獨使用該藥物或使用鉑化療的患者中,有一半的患者的腫瘤停止生長,有兩名患者的腫瘤縮小或完全消失。細胞內DNA的損傷是癌症的根本原因,但它也是腫瘤的一個基本弱點,進一步破壞它們的DNA或攻擊它們修復DNA,癌細胞就會被殺死。新的第一階段試驗首次測試了阻斷一種名為ATR的關鍵DNA修復蛋白的新藥物家族。
  • 三種新療法可緩解腫瘤患者痛苦
    核心提示:眾所周知,癌症患者和腫瘤患者在放化療後會出現失眠、食慾下降、疲乏無力等症狀,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現如今,出現了多種中西醫結合療法,這些療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療患者病症並減少病患的痛苦。今天,哈醫大一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徐巍教授就向大家介紹三種中西醫結合的「新療法」。
  • 腦部腫瘤能治好嗎?也沒有那麼可怕
    核心提示:不少人發現自己腦部出現腫瘤之後最想知道的肯定是腦部腫瘤能治好嗎?其實腦部腫瘤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可怕,大多數腦部腫瘤都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的,甚至一些良性腦部腫瘤是可以通過手術的方式治癒的。其實腦部腫瘤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嚴重,大多數腦部腫瘤都是可以治好的,下面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腦部腫瘤治療方面的情況。  腦部腫瘤能治好嗎?腦部腫瘤主要分為良性和惡性兩種,良性腫瘤大多數生長在顱神經組織外,生長的速度也是非常緩慢的,包膜並不是很完整。膜瘤、血管腫瘤、腦垂體瘤都屬於良性腦瘤。
  • 腫瘤患者需要做基因檢測嗎
    3)腫瘤的靶向藥物治療,通過對患者腫瘤組織DNA和全血DNA的比對,發現潛在的基因突變,通過目前的指南和藥物研發尋找靶向藥物治療,比如對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目前可實現多代靶向藥物的連續治療,一代二代的吉非替尼等用於一線治療,如出現TKI耐藥的EGFR T790M突變患者可使用三代奧希替尼進行後續治療,為患者獲益。
  • 專訪丨鄭瑩:探索腫瘤防與治之間,更好的結合
    隨著上海市抗癌協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布了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她認為,社會各界共同重視腫瘤的預防,倡導惡性腫瘤的預防和腫瘤治療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理念,可以真正讓民眾免於忍受癌症帶來的疾苦,也不再談癌色變。「健康生活方式的改變,是腫瘤預防的關鍵,不過,它挑戰的是人性,除了改變觀念,還要創造支持性的環境。」她說。
  • 癌症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後,腫瘤竟然消失了!
    在檢測出患有淋巴瘤後,該患者因呼吸困難再次入院,並被確診患有新冠。到此,男子的身上出現了三種疾病:末期腎衰竭,晚期癌變的霍奇金淋巴瘤,以及新冠肺炎。這任何一種疾病放在一位61歲老人的身上都是十分兇險的,不難想像他那時所承受的煎熬和病痛。 住院11天後,男子的症狀有所緩解,決定回家休養。
  • 一個部位注射,全身腫瘤消退!新型癌症疫苗帶來新希望
    一個部位注射,全身腫瘤消退,權威雜誌證實了!癌症作為醫學界最難攻克的難題之一,真的能靠打一針就解決嗎?這還真不是憑空捏造的。權威雜誌《Nature》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證實,一種「癌症疫苗」初步成功,注射後可以幫助免疫系統攻擊全身的癌細胞,從而使腫瘤消失。
  • 權威專家:召集婦科腫瘤患者「返修」
    30歲以上的女性,五人之中就有一個患婦科腫瘤。專家指出,常見的婦科腫瘤有外陰腫瘤、陰道腫瘤、子宮腫瘤、卵巢腫瘤和輸卵管腫瘤。其中以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為多見,且近十年發病率直線上升並有年輕化趨勢,但由於很多女性患上婦科腫瘤後,對於「到哪治」「怎麼治才規範、徹底」缺乏正確認知,加之多數女性因傳統治療方法費用昂貴而拖延治療,導致不孕或危及生命的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