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經典遺傳病 bluebird基因療法再獲積極數據

2021-01-11 生物谷



近日,知名生物技術公司bluebird bio公布了一項基因療法的最新數據。在一項治療嚴重鐮狀紅細胞病的

臨床試驗

中,其在研基因療法取得了積極的療效。這也在行業裡引起了廣泛關注。


鐮狀紅細胞病是一類經典的

遺傳

病,由血紅蛋白的異常突變引起。在這些異常的影響下,這些血紅蛋白的結構會出現錯誤的變化,給患者帶來嚴重的

貧血

症狀,並可能造成血管閉塞,引發嚴重的反覆疼痛,甚至可能引起器官損傷,縮短壽命。除了定期輸血之外,我們目前還沒有能有效改善這一疾病症狀的方法。


為了改善這些患者的病情,bluebird bio正在利用其LentiGlobin技術開發全新的基因療法。具體來說,研究人員將編碼具有正常功能人類β球蛋白(beta-globin)的基因引入到患者自身的造血

幹細胞

中,並將經過改造的細胞輸回到患者體內。通過這一步驟,研究人員們期望能在患者體內表達正常的血紅蛋白,緩解症狀。


在一項名為HGB-206的

臨床試驗

中,研究人員們進一步評估了該基因療法的療效與安全性。這項研究分為3組,細胞的生產工藝在每組中略有不同。其中,C組的患者使用的是經過改良的

生產工藝

。在6名接受了治療的患者中,有4名的隨訪日期已經超過了3個月。在3個月時,他們的抗疾病蛋白HbA T87Q的水平均高於3-6 g/dL。其中,首名接受治療的患者在6個月時,抗疾病蛋白HbA T87Q的水平已經達到了8.8 g/dL,佔總血紅蛋白的60%有餘。


而在治療時間最久的A組中,7名患者的隨訪日期均已超過2年。他們最近一次隨訪中,中位總血紅蛋白水平為9.1 g/dL。


「C組中抗疾病HbA T87Q的水平持續增加,反映了對

生產工藝

進行改善後的持續積極影響。所有4名隨訪日期超過3個月的患者產生的HbA T87Q水平超過了30%。首名患者在6個月的隨訪時,已經能產生超過60%的HbA T87Q,總血紅蛋白水平也達到了正常的14.2 g/dL,」bluebird bio的首席醫學官David Davidson博士說道:「在早期節點,C組展現的上升趨勢表明這些患者有潛力超過我們最初設定的治療目標,即30%抗疾病蛋白HbA T87Q水平。我們將進一步與監管部門確定發展計劃,並做進一步的隨訪。我們希望看到更高水平的HbA T87Q,也希望看到臨床上的持久效果。」


「C組中的早期數據非常令人興奮,也讓我們對LentiGlobin的信心與日俱增。它有潛力為患者帶來革命性的益處。這些患者的長期數據表明在LentiGlobin的治療後,患者的抗疾病蛋白HbA T87Q水平可以維持至少兩年的穩定,」HGB-206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之一Julie Kanter博士說道:「對鐮狀紅細胞病患者來說,針對根源的治療方案很有限。LentiGlobin有潛力預防或長期顯著減少與疾病相關的症狀。」


正如許多行業專家所言,這一療法的關鍵在於能將良好的療效持續多久。如果能做到一次使用,終身受益,對患者的幫助無疑是巨大的。我們期待基因療法能夠給諸多

遺傳

疾病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方案,改變他們的生命!(

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bluebird基因療法獲歐盟批准 用於治療β地中海貧血
    今日,bluebird bio公司宣布歐盟委員會(EC)有條件批准其基因療法ZYNTEGLO上市,治療12歲及以上患者的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值得一提的是,ZYNTEGLO是針對這一疾病的首款基因療法。
  • 數據盤點近10年基因療法發展趨勢
    本月初,bluebird bio的基因療法Zynteglo獲得歐盟委員會批准,治療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5月中,諾華公司的重磅基因療法Zolgensma獲得美國FDA批准,治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患者。多家大型藥企也在通過併購或開展研發合作的形式,布局基因療法領域。
  • 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療法:在子宮中治療胎兒的遺傳病
    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療法:在子宮中治療胎兒的遺傳病  Frieza77 • 2018-07-31 17:55:17
  • 基因療法首次治癒常見遺傳病
    原標題:基因療法首次治癒常見遺傳病   科技日報北京3月2日電 (記者聶翠蓉)法國研究人員在2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基因療法成功治癒身患鐮狀細胞貧血的15歲男孩,該療法在其他7位患者身上也顯示出驚人療效。這是基因療法首次用於治療常見遺傳病。
  • 藍鳥基因療法BLA被迫推遲至2022年
    近日(2020年11月5日),藍鳥宣布其針對鐮狀細胞病基因療法LentiGlobin向FDA提交的上市申請推遲兩年。受此影響,該公司股價盤前下跌超過17%。LentiGlobinZynteglo(LentiGlobin)是一款基於慢病毒的自體幹細胞療法,通過慢病毒載體將具備功能的人βA-T87Q-珠蛋白基因拷貝至取自患者體內的造血幹細胞中,再將這些幹細胞回輸到患者體內,使其自主生成β-珠蛋白
  • CRISPR基因編輯療法獲FDA再生醫學先進療法認定
    )資格,CTX001 是一種研究性,自體基因編輯的造血幹細胞療法,將用於治療嚴重的嚴重鐮刀型細胞貧血病(SCD)和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TDT)。而β地中海貧血(TDT)是由於β珠蛋白基因(HBB)缺陷所致的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世界範圍內約 1.5% 的人口攜帶該病基因,中國南方地區(廣東、廣西、福建、湖南、雲南、貴州、四川等)屬於高發地區,平均患病率約為 2%。β地中海貧血主要治療方法為規範性終身輸血和祛鐵治療,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臨床根治此病的唯一途徑。
  • 遺傳病幹預不等於基因編輯
    近日,基因編輯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很多人不明白,基因編輯跟遺傳病治療有什麼區別?目前的胚胎診斷是不是基因編輯?對此,本報特別邀請生殖醫學專家解惑答疑。人類基因是長期進化、不斷演變的產物,目前人類還不完全具備辨別好基因、壞基因的能力。
  • BMS重新遞交CAR-T細胞療法上市申請,治療多發性骨髓瘤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今日,百時美施貴寶(BMS)和bluebird bio公司聯合宣布,已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提交雙方聯合開發的CAR-T療法idecabtagene vicleucel(ide-cel,又名bb2121)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
  • 36氪首發|基因治療達商業化臨界點,「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
    此輪融資資金將用於公司多款基因療法管線的臨床與研發推進。Exegenesis成立於2019年7月,位於杭州,是一家專注於面向全球市場提供具可及性的基因療法的創新藥企,36氪曾對其有過詳細介紹,經過1年的發展,已儲備多個研發管線搭建並建成了符合中美歐cGMP標準的基因治療生產車間。
  • 基因療法有望治療因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
    鐮刀細胞貧血症(sickle cell anemia)和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都是由於編碼成人血紅蛋白β亞基的HBB基因上出現突變而導致的遺傳性貧血症。這些疾病患者可能終生需要接受輸血或者其它療法的治療。已有研究表明,在成人中重新表達胎兒血紅蛋白可以起到緩解貧血症狀的作用。但是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在胎兒出生之後就停止表達了。
  • 無創產檢再獲突破 胎兒是否有遺傳病孕6周抽血就能查
    無創產檢再獲突破 胎兒是否有遺傳病孕6周抽血就能查 原標題:   科技日報北京1月5日電 (記者聶翠蓉)美國最新一期《臨床化學》雜誌刊登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趙慧君團隊的研究成果:通過抽取孕婦血液即可檢測出胎兒遺傳自父母的多種單基因變異,有些變異甚至可提前到孕
  • 我們為什麼需要基因療法
    因此,基因療法作為一種可以實現治療性蛋白的長期表達和組織特異性表達的治療方法應運而生,以實現治療傳統藥物不能治療的疾病,或大幅改善治療疾病的方式。同時,由於可以靶向異常的基因,在一些疾病中,基因療法也被看作能從根源上治癒疾病。
  • 盤點| 2020年FDA叫停的基因療法|凝血因子|FDA|B型血|療法|基因|...
    2020年已經過去,雖然難免受新冠疫情影響,但全球創新藥市場依然繁榮,2020年FDA審批的藥物也再創新高。據相關統計,截至2020年12月底,FDA已經批准了53款創新藥。然而在2020年備受關注的基因療法卻折戟了不少。A型血友病基因療法valrox以及B型血友病基因療法AMT-061被FDA按下暫停鍵。
  • 這種活不過30歲的遺傳病,即將被基因治療攻克,已開啟臨床試驗
    >FDA批准上市,用於治療先天性黑蒙症,成為首款在美國獲批的「體內給藥型」基因療法,開創了基因療法的新篇章。但該疾病至今尚無有效治療方法,國外有報導通過心臟移植維持生命的治療手段。然而,達農病危及器官並非只有心臟,且心臟移植難度大,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並不現實。達農病屬於遺傳病,基因治療才是徹底攻克達農病的終極方法。
  • 美國第一個針對遺傳病的基因療法有望上市:為失明者揭開黑布
    12:0——聽取患者反饋和查閱三期臨床試驗數據後,評估新藥安全性與有效性的FDA諮詢委員會匿名投了全票,支持美國Spark Therapeutics公司的基因療法「Luxturna」(針對RPE65基因異常的患者)上市。能否改變萊伯先天性黑蒙症無藥可醫的局面,只差臨門一腳:2018年1月前,FDA將做最後決定。
  • 聚焦「眼科罕見病」研發基因治療藥物,「紐福斯」想讓千萬眼遺傳病...
    迄今為止,人們就已發現了700多個導致眼病的突變基因,其中任何一個基因突變都可能引起視神經萎縮、漸進性視力喪失,甚至失明。有數據顯示,全球僅因此類遺傳病致盲的人數就有1500萬,佔總人口0.02%左右。
  • CRISPR/Cas基因編輯療法的前景與倫理爭議
    用基因編輯治療各類疾病的研究在不斷推進中,那麼,基因編輯技術是否可以用於臨床治療?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還存在哪些問題呢?第二種基因編輯療法是針對遺傳病患者)患者的視網膜處,以評估該基因編輯療法治療遺傳性眼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基因療法,從不缺新技術|基因療法|細胞|病毒|-健康界
    作者丨白頭翁隨著基因載體的改進、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的興起和基因組編輯技術的突破,在過去半個世紀裡,基因療法迅速吸納了幾乎所有生物技術的成果,它為腫瘤和遺傳病等疾病的臨床治療帶來了新的選擇。
  • 基因編輯療法進展:鐮狀細胞病與地中海貧血症
    文 | 科學未來人 基因編輯法治病的案例可能會越來越多。最近美國兩家基因編輯公司Vertex Pharmaceuticals、Crispr Therapeutics剛給一位密西西比州的患者做了基因編輯治鐮狀細胞病療法。今年2月份,德國一位患者也接受了基因編輯治β地中海貧血症療法。
  • 罕見皮膚病基因療法-KB103治療大皰性表皮鬆解症(DEB)獲美國FDA...
    2019年06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Krystal Biotech是一家專注於開發基因療法治療罕見皮膚病的生物技術公司。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授予其先導候選基因療法KB103(bercolagene telserpavec)治療營養不良型大皰性表皮鬆解症(DEB)的再生醫學先進療法資格(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