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論文解讀:重大進展!利用納米金剛石的量子特性進行試紙橫向...

2021-01-09 生物谷

2020年11月26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和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

納米

金剛石(nanodiamond)的量子傳感能力可用於提高基於試紙的

診斷

測試的靈敏度,從而有可能允許更早地檢測HIV感染等疾病。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1月26日的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pin-enhanced nanodiamond biosensing for ultrasensitive diagnostics」。

基於試條的橫向流動測試的工作方式與妊娠測試相同,即將試條浸泡在液體樣本中,顏色或螢光信號的變化表示陽性結果,並可檢測病毒蛋白或DNA。它們被廣泛用於檢測從HIV到SARS-CoV-2等病毒(目前針對COVID-19的橫向流動測試正在英格蘭各地進行試點),並且可以提供快速

診斷

,這是因為測試結果不必在實驗室處理。

圖片來自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917-1。

這項新研究發現,低成本的

納米

金剛石可以用來指示HIV疾病標誌物的存在,其靈敏度比橫向流動測試中廣泛使用的金納米顆粒高出數千倍。

這種更高的靈敏度可以檢測到更低的病毒載量,這意味著這種測試方法可能能夠檢測到較低水平的疾病,或者在更早的階段檢測到疾病,這對於降低感染者的傳播風險和有效治療HIV等疾病至關重要。

這個研究團隊正在努力改進這種新技術,以便在未來幾個月內測試COVID-19和其他疾病。下一步的關鍵是開發一種可以「讀取」測試結果的手持設備,這是因為該技術是在實驗室中使用顯微鏡演示的。他們還計劃開展進一步的臨床評估研究。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倫敦大學學院生物醫學

納米技術

教授、i-sense EPSRC IRC主任Rachel McKendry教授說,「我們的概念驗證研究表明,量子技術如何可以用於檢測患者樣本中超低水平的病毒,從而實現更早的

診斷

。我們專注於HIV檢測,但是我們的方法非常靈活,可以很容易地經改進後適應其他類型的疾病和

生物標誌物

。我們正在努力讓我們的方法適應COVID-19。我們相信,這種變革性的新技術將使得患者受益,並保護人群免受傳染病的侵害。」

McKendry團隊利用了含有缺陷的納米金剛石的量子特性。金剛石高度規則結構中的這種缺陷會產生所謂的氮空位(nitrogen-vacancy, NV)中心。NV中心有許多潛在的應用,從用於超靈敏成像的螢光生物標記到量子計算中的信息處理量子位。

NV中心可以通過發射明亮的螢光來產生指示抗原或其他靶分子存在的信號。在過去,螢光標記受到來自樣品或試條的背景螢光的限制,使得難以檢測到低濃度的病毒蛋白或DNA。然而,螢光納米金剛石的量子特性使它們的光發射可以被選擇性調製,這意味著可以利用微波場將光信號固定在一個設定的頻率上,並可以有效地從背景螢光中分離出來,從而解決了這一局限性。

這些光學結果顯示,與金納米顆粒相比,這種納米金剛石技術的靈敏度提高了多達5個數量級(10萬倍)(即產生可檢測的信號僅需更低數量的納米顆粒)。由於加入了一個短短10分鐘的RNA拷貝發生倍增的恆溫擴增步驟,McKendry團隊能夠在模型樣品中在單分子的水平下檢測HIV RNA。

這項研究是在實驗室環境下演示的,不過該團隊希望進一步開發這類測試方法,以便能夠用智慧型手機或可攜式螢光讀取器讀取測試結果。這意味著,該測試未來可能在低資源環境下進行,使用戶更容易獲得。

論文第一作者兼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倫敦大學學院倫敦

納米技術

中心(LCN)i-sense博士後研究助理Ben Miller博士說,「基於試條的金納米顆粒橫向流動測試不需要實驗室分析,這使得它們在低資源環境和醫療服務有限的地方特別有用。它們成本低,攜帶方便,對用戶友好。然而,這類測試目前缺乏檢測極低水平

生物標誌物

的靈敏度。通過在這種新的設計中用螢光納米金剛石取代常用的金納米顆粒,並選擇性地調節它們(已經很亮)的光發射,我們能夠將它們的信號從試條的背景螢光中分離出來,從而極大地提高了靈敏度。」

論文共同作者、倫敦大學學院量子科學與技術研究所(UCLQ)所長John Morton教授說,「LCN i-sense團隊和UCLQ之間的這種跨學科合作是對量子系統(如金剛石中的NV中心)的基礎性工作如何從實驗室中發展出來,並在傳感和

診斷

的現實世界應用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奇妙說明。UCLQ的研究人員正在通過與工業界和其他學術研究團體合作,探索這些量子技術和其他量子技術的影響並讓它們成為可能。」(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Benjamin S. Miller et al. Spin-enhanced nanodiamond biosensing for ultrasensitive diagnostics.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917-1.

2.Quantum nanodiamonds may help detect disease earlier
https://phys.org/news/2020-11-quantum-nanodiamonds-disease-earlier.html

相關焦點

  • 量子納米金剛石有助更早檢測疾病
    用於體外診斷的納米金剛石藝術圖 圖片來源:Ella Maru Studio/ UCL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發現,納米金剛石的量子傳感能力可以用於提高基於紙張的診斷測試的靈敏度試紙橫向流動測試和妊娠測試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將一張紙浸泡在液體樣本中,顏色的變化——或螢光信號——表明陽性結果和檢測到的病毒蛋白質或DNA。它們被廣泛用於檢測從愛滋病毒到新冠病毒的各種病毒,可以提供快速診斷,因為結果不需要在實驗室中處理。
  • 這個「金剛石」不簡單!量子納米金剛石有助更早檢測疾病
    作者:魯亦用於體外診斷的納米金剛石藝術圖圖片來源:Ella Maru Studio/ UCL近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發現,納米金剛石的量子傳感能力可以用於提高基於紙張的診斷測試的靈敏度,有可能使諸如
  • 《自然》雜誌:量子納米金剛石有助於更早發現某些危害極大的疾病
    發表在最近一期的《自然》雜誌上的一項重要新研究論文,題為:「自旋增強型納米金剛石生物傳感,用於超靈敏診斷」。該研究發現,低成本的納米金剛石可用於發出諸如愛滋病病毒(HIV病毒)之類的疾病標誌物的信號,其靈敏度是這些測試中廣泛使用的金納米顆粒的數千倍。
  • 2020年11月HIV研究亮點進展
    即將過去的11月份,有哪些重大的HIV研究或發現呢?生物谷小編梳理了一下這個月生物谷報導的HIV研究方面的新聞,供大家閱讀。1.Nature論文解讀:重大進展!利用納米金剛石的量子特性進行試紙橫向流動測試,可將靈敏度提高10萬倍doi:10.1038/s41586-020-2917-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和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納米金剛石(nanodiamond)的量子傳感能力可用於提高基於試紙的診斷測試的靈敏度,從而有可能允許更早地檢測HIV感染等疾病。
  • 靈敏度提升10萬倍,將愛滋病診斷提早16天,正進行新冠試點
    螢光納米金剛石(Fluorescent nanodiamonds,FND)中氮空位(nitrogen-vacancy,NV)缺陷的量子自旋特性,不僅在量子計算和通信領域應用廣泛,其螢光性能也十分優異,包括高量子產率,無光閃爍或光漂白,高穩定以及低毒性等。
  • 2020年11月HIV研究亮點進展 - Scienc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即將過去的11月份,有哪些重大的HIV研究或發現呢?生物谷小編梳理了一下這個月生物谷報導的HIV研究方面的新聞,供大家閱讀。1.Nature論文解讀:重大進展!利用納米金剛石的量子特性進行試紙橫向流動測試,可將靈敏度提高10萬倍doi:10.1038/s41586-020-2917-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和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納米金剛石(nanodiamond)的量子傳感能力可用於提高基於試紙的診斷測試的靈敏度,從而有可能允許更早地檢測HIV感染等疾病。
  • 金剛石納米顆粒取代黃金後,新冠檢測像驗孕一樣簡單且靈敏度提高10...
    這些測試包括「橫向流動」測試,其工作原理與妊娠測試類似,因為它們可以在血液或尿液等體液中檢測到病毒蛋白。傳統上,橫向流動測試使用金納米粒子,它吸收光線並產生一條紅線來表示陽性結果。然而,一組科學家聲稱,用金剛石納米顆粒替代金納米顆粒將導致這條線發出明亮的螢光,這更容易檢測,使測試靈敏度提高了10萬倍。
  • 納米金剛石可在單分子水平檢出病毒 靈敏度比金納米顆粒高5個數量級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報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低成本納米金剛石的量子感應能力可提高紙質診斷測試的靈敏度,其靈敏度比廣泛使用金納米顆粒的測試高出5個數量級,有望更早檢測出諸如HIV之類的病毒性疾病。
  • 中國科大在金剛石量子模擬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杜江峰、王亞等人與理論合作者北京大學劉雄軍等合作,在金剛石氮-空位(NV)色心體系的量子模擬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利用量子淬火動力學在實驗上模擬了凝聚態體系中尚未觀測到的三維手性拓撲絕緣體,並第一次對體內和表面的拓撲物理進行了全面的實驗研究。
  • 上海科大最新《Nature》首次製備二維滷化物鈣鈦礦橫向外延異質結
    本文將深入解讀材料領域的這篇Nature文章,該工作首次利用液相外延法製備二維滷化物鈣鈦礦橫向異質結。基於氧化物鈣鈦礦和III-V,II-VI和過渡金屬硫化物半導體的外延異質結構形成了現代電子學和光電子學的基礎。
  • 歐盟科研人員利用金剛石納米顆粒應對抗生素耐藥性
    歐盟科研人員利用金剛石納米顆粒應對抗生素耐藥性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歐盟使團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10-13   今日/總瀏覽:1/2360
  • 燕山大學/北航Nature:金剛石,「硬」且「韌」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說金剛石「硬」,估計大家都知道,目前發現的自然界天然形成的物質中,硬度最高就是此君。除了用作寶石(就是光閃閃的「鑽石」),因其高硬度、不可壓縮性和耐磨性等特性,金剛石被廣泛應用於機械加工、石油開採、地質勘探等工業領域。
  • 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1-01-11 10:25:51 如何讓金剛石「聽話」,
  • 自旋增強型納米金剛石生物傳感可用於超靈敏診斷
    自旋增強型納米金剛石生物傳感可用於超靈敏診斷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20:08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Rachel A. McKendry、Benjamin S.
  • 納米金剛石在生物醫學的應用
    而利用納米金剛石出現的問題是一旦放到細胞內,就要保持原樣不動。然後用其它方法已經解決了溫度測量的困難,比如基因編碼熱傳感器。但是如果這些新納米金剛石可以附在蛋白質上,那麼金剛石作為觀察和了解細胞秘密的完美工具就會實現。
  • 韓傑才院士團隊在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哈工大報訊(航天/文)1月1日,我校與香港城市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單位合作,首次通過納米力學方法,展示了微晶金剛石陣列均勻的深彈性應變。該研究突出了深彈性應變工程在光子學、電子學和量子信息技術中的巨大應用潛力。
  • Nature、Science! mK極低溫納米精度位移臺在二維材料、石墨烯等...
    利用這一強烈的二次諧波信號,團隊成功揭示雙層三碘化鉻的原胞層堆疊結構的對稱性。團隊利用自主研發搭建的無液氦可變溫強磁場顯微光學掃描成像系統,完成了關鍵數據的探測。值得指出的是,該無液氦可變溫強磁場顯微光學掃描成像系統採用德國attocube公司的極低溫強磁場納米精度位移臺和極低溫掃描臺來實現樣品的位移和掃描。德國attocube公司是世界上著名的極端環境納米精度位移器製造商。
  • 哈爾濱工業大學團隊在金剛石單晶領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
    1月1日,哈爾濱工業大學與香港城市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單位合作,首次通過納米力學方法,展示了微晶金剛石陣列均勻的深彈性應變。該研究突出了深彈性應變工程在光子學、電子學和量子信息技術中的巨大應用潛力。
  • 電子自旋控制:懸浮納米金剛石是基礎研究的瑰寶
    研究人員展示了當電子和雷射懸浮在真空管中,如何控制納米金剛石的「電子自旋」,這將會有助於發現在量子信息處理、傳感器等方面的應用,且有助於對量子力學的物理基礎研究。  電子可以被認為有兩個不同的自旋態,「向上」或「向下」,研究人員能夠檢測和控制電子自旋共振,或者實現其從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的變化。
  • 增強GeSi量子點發光的自組裝外延金屬-半導體納米結構
    利用金屬納米島在應變半導體結構表面的自組織特性,開發了含銀納米粒子和GeSi量子點的雜化結構。研究得出了GeSi量子點(QD)與Ag納米點耦合會有發光現象。利用GeSi量子點在多層結構上外延生長的納米銀支持表面等離子體共振,通過改變銀納米粒子的參數可以調諧到量子點發射波長。通過對表面等離子體共振的數值模擬,可以將這種效應歸因於量子點發射體與銀納米島的耦合導致的複合速率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