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研發新型量子計算機,一作多為90後

2020-12-05 澎湃新聞

200秒只是短短一瞬,6億年早已是滄海桑田。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量子優越性像個門檻,是指當新生的量子計算原型機,在某個問題上的計算能力超過了最強的傳統計算機,就證明其未來有多方超越的可能。」中科大教授陸朝陽說,多年來國際學界高度關注、期待這個裡程碑式轉折點到來。

去年9月,美國谷歌公司推出53個量子比特的計算機「懸鈴木」,對一個數學算法的計算只需200秒,而當時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頂峰」需2天,實現了「量子優越性」。

近期,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實驗顯示,當求解5000萬個樣本的高斯玻色取樣時,「九章」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需6億年。等效來看,「九章」的計算速度比「懸鈴木」快100億倍,並彌補了「懸鈴木」依賴樣本數量的技術漏洞。

據悉,潘建偉團隊這次突破歷經20年,主要攻克高品質光子源、高精度鎖相、規模化幹涉三大技術難題。

「比如說,我們每次喝下一口水很容易,但每次喝下一個水分子很困難。」潘建偉說,光子源要保證每次只放出1個光子,且每個光子一模一樣,這是巨大挑戰。同時,鎖相精度要在10的負9次方以內,相當於100公裡距離的傳輸誤差不能超過一根頭髮直徑。

與通用計算機相比,「九章」還只是「單項冠軍」。但其超強算力,在圖論、機器學習、量子化學等領域具有潛在應用價值。

12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了該成果,審稿人評價這是「一個最先進的實驗」「一個重大成就」。

實現「量子霸權」,中國「九章」何以後來居上?

繼谷歌去年10月宣布「量子稱霸」之後,昨天,中國在世界上宣布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以76個光子、不依賴於樣本數量的更強姿態,登上《科學》雜誌。

76個光子,比谷歌「懸鈴木」快一百億倍,比最強的超級計算機快一百萬億倍——「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的誕生,是否意味著我國在「量子爭霸」上已經取得勝利?人類是否馬上就要進入量子計算的時代了?我們可以用它來做些什麼?

在「九章」的誕生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中科院院士潘建偉和陸朝陽教授以論文通訊作者的身份,接受了記者採訪。

陸朝陽介紹「九章」最新進展

論文一作多為90後,「中國量子之父」徒弟也是大神

但凡對量子力學和量子計算有所關注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潘建偉。

畢業於中科大近代物理系,在奧地利完成博士學位的潘建偉,2001年起一手搭建起了中國的量子實驗室。這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時常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他當之無愧。

作為量子科學研究的「泰鬥」級人物,潘建偉和其團隊已經在這個領域取得過多項重大成果。

潘建偉不僅自己厲害,多年以來,他還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量子科學領域的頂尖人才。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他的80後學生陸朝陽。

今年10月,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將2021年度羅夫·蘭道爾和查爾斯·本內特量子計算獎(2021 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頒給中國科學家陸朝陽,獎勵其「對光量子信息科學,尤其是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的突出貢獻」。

1998年春節前夕,陸朝陽所在的東陽中學邀請潘建偉在當時東陽最大的電影院發表了量子物理相關的匯報演講。這場科普報告也為陸朝陽打開了量子世界的大門。

2000年,陸朝陽從浙江東陽走出考入中科大。本科畢業後,恰好當時潘建偉從歐洲歸來組建實驗室,他如願跟隨恩師潘建偉從事光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後,在老師潘建偉的指導和鼓勵下,陸朝陽不斷學習深造,也逐漸成為量子科學研究領域的佼佼者。

而這次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第一作者也是幾個年輕人,鍾翰森、王輝、陳明城、鄧宇皓等人都是90後。

76個光子有多快?能幹嘛?

「自主研發」成為後來居上之關鍵

76個光子100個模式的「九章」,其算力究竟有多強?先來看一組數據:在室溫條件下運行(除光子探測部分需4K低溫),計算玻色採樣問題,「九章」處理5000萬個樣本只需200秒,超級計算機需要6億年;處理100億個樣本,「九章」只需10小時,超級計算機需要1200億年——而宇宙誕生至今不過約137億年。

由於採用超導體系,谷歌53個量子比特的「懸鈴木」由於採用超導體系,必須全程在-273.12℃(30mK)的超低溫環境下運行,而且在計算隨機線路採樣問題上,存在樣本數量的漏洞:同樣處理100萬個樣本,「懸鈴木」只需200秒,的確比超級計算機的2天要快很多。可當處理100億個樣本時,「懸鈴木」要花上20天,反而不如經典計算機快。

「雖然『九章』和『懸鈴木』分別被設計用來處理不同問題,但如果都和超算比的話,『九章』等效地比『懸鈴木』快了一百億倍,且克服了樣本數量依賴的缺陷。」陸朝陽說,由於操縱量子比特數量的大幅增加,「九章」的輸出態空間(量子糾纏可能出現的狀態)達到了10的30次方——如果要將這些狀態全部紀錄下來,目前世界上所有內存硬碟光碟全部用上也不夠。而「懸鈴木」的輸出態空間為10的16次方,兩者相差了十幾個數量級,這也是導致「懸鈴木」未能充分體現「量子計算優越性」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就在去年穀歌宣布「懸鈴木」的同期,潘建偉團隊已經實現了20光子輸入60模式幹涉線路的玻色取樣,輸出複雜度相當於48個量子比特的輸出態空間,逼近了「量子計算優越性」。此後,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合作,自主研發出高性能光子探測器,實現了後來居上。

短短一年,「九章」所用的高效率100通道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性能從4%提升到了98%。與此同時,陸朝陽也對原先的技術方案進行了大幅革新,最終實現了超越。

「量子霸權」就是碾壓一切?

實現「量子優越性」並非一蹴而就

「量子優越性實驗並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工作。」在闡釋「九章」的成就之前,潘建偉想先要糾正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即認為「量子霸權」就是碾壓一切,誰先稱霸,誰就得了天下。

實際上,在量子計算領域,國際同行公認有三個指標性的發展階段,目前則處於「量子計算優越性」的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科學家還在努力嘗試各種方法,試圖更精準地操控更多數量的量子比特,從而獲得更為強大的計算能力。

「這是一個動態過程,所有領先都只是暫時的。」潘建偉說,一方面經典計算機還在不斷發展,另一方面量子計算更是在快速推進。只不過,經典計算機中電子只有0和1兩種狀態,而量子可處於疊加態,每增加一個量子比特,其計算能力就會指數級提升」。因此,「量子爭霸」實際上是更快的經典算法和不斷提升的量子計算硬體之間的競爭,但最終量子並行性會產生經典計算機無法企及的算力,取得碾壓性勝利。

量子計算機與經典計算機之差別

無論是谷歌的「懸鈴木」還是中國的「九章」,其算力都是百萬、上億倍於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超過300位的大數分解,經典計算機最快要算15萬年,量子計算機一秒就完成了。

「在摩爾定律逼近極限的時代,在人們對算力需求指數級增長的時代,量子計算機必然會成為世界前沿的『兵家必爭之地』。」潘建偉介紹,最近美國公布了量子計算領域的最新計劃,英國、歐盟、日本等國家也早有相應規劃,這次「九章」的成功研製,則為中國牢固確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中的第一方陣地位奠定了技術基礎。

量子計算機還能更快嗎?

未來發展有待新材料等領域創新突破

儘管「九章」的算力已快得驚人,但它只是在量子計算第一階段樹起了一座裡程碑,未來的路還有很長。

經典計算機從專用機發展到通用機,走過了20多年曆程,現在的量子計算機就處在最早期的專用機時代。無論是谷歌的「懸鈴木」還是「九章」,都只能用來解決一個特定問題。

潘建偉解釋,這是因為目前可用來搭建量子計算機的材料有限,只能「就食材做菜」,全球都在朝著為數不多的幾個方向努力。未來量子計算機的突破,更有可能依賴於新材料在量子計算硬體上的創新。

光量子幹涉實物圖(攝影:馬瀟漢,梁競,鄧宇皓)

不過,哪怕量子計算只是走到今天,依然展現出了誘人的應用前景。基於「九章」的高斯玻色取樣算法,有望在後續發展出圖論、機器學習、量子化學等方向上的應用。

另一個問題是,人們如何知曉這些早期的量子計算原型機得到的結果是正確的?潘建偉團隊通過與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在超級計算機上對「九章」所獲得的先期結果進行驗證,從簡單開始,直至複雜到超算難以勝任——如果少光子結果都可得到印證,那麼同一個裝置的多光子結果也將是可信的。

就在論文登上《科學》的同時,潘建偉團隊已開始向下一個裡程碑進發:新的量子計算實驗裝置已開始在實驗室搭建,性能還將進一步提升。

延伸閱讀

76個光子100模式幹涉線路實現玻色取樣

所謂取樣,是指從某個概率分布抽取樣本的過程,主要目的是通過少量的關鍵樣本來高效獲取整體分布的關鍵信息。波色採樣是指從由一個高度糾纏的多光子量子態定義的概率分布取樣的過程。

在「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中,有100個光纖通道,最多同時可以有76個光子進入這些通道。這些光子由特製的量子光源發出,確保76個光子完全一模一樣。在通道末端,安放有高性能光子探測器,能夠準確捕獲每個落下的光子。

可以說,從儀器研製到設備布放,實驗經過的每一步都需要經過嚴格計算和精心調製:光子在50路2米自由空間與20米光纖光程中的抖動必須控制在25納米之內,這相當於跑過100千米的距離,誤差要小於一根頭髮絲。

量子計算領域的三個指標性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發展具備50-100個量子比特的高精度專用量子計算機,對於一些超級計算機無能為力的高複雜度特定問題實現高效求解,實現計算科學中「量子計算優越性」的裡程碑。

第二階段是通過對規模化多體量子體系的精確製備、操控與探測,研製可相干操縱數百個量子比特的量子模擬機,用於解決若干超級計算機無法勝任的具有重大實用價值的問題,如量子化學、新材料設計、優化算法等。

第三階段是通過積累在專用量子計算與模擬機的研製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各種技術,提高量子比特的操縱精度,使之達到能超越量子計算苛刻的容錯閾值(>99.9%),大幅提高可集成的量子比特數目(百萬量級),實現容錯量子邏輯門,研製可編程的通用量子計算原型機。

新聞來源:新華社、文匯網

原標題:《中科大研發新型量子計算機,一作多為90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今年預計實現60比特量子計算機,壓谷歌一頭
    「中國科大今年預計可以實現60量子比特、99.5%保真度的超導量子系統,而5年後,希望能將這一數字提高到千個量子比特8月25日,在墨子沙龍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教授、潘建偉團隊超導量子計算負責人朱曉波透露了中科大研發量子計算機的時間表。
  • 本源量子聯合中科大探索全新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
    近日,本源量子與中科大聯合研究團隊在利用微波諧振腔耦合與擴展半導體量子比特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聯合研究團隊在實現兩個半導體量子比特與微波諧振腔強耦合的基礎上,開發新型譜學方法系統表徵了兩量子比特間耦合模式的演化。初步探索了利用片上微波光子耦合多量子比特的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
  • 「九章」量子計算機誕生,中科大實至名歸!網友:清華北大該反思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由潘建偉教授等組成的研發團隊成功研製出了粒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據稱比目前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運行速度要快一百萬億倍。目前該學術成果已經發表在自然科學頂級期刊《科學》雜誌上。
  • 我國量子計算新成果!本源量子聯合中科大團隊在半導體量子比特耦合...
    ,並初步探索了利用片上微波光子耦合多量子比特的半導體量子晶片架構。   研究團隊通過製備千歐量級的高阻抗SQUID(超導量子幹涉器)陣列諧振腔,大幅提高了半導體量子比特與諧振腔的耦合強度,實現了兩個非近鄰量子比特間的強耦合。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新型譜學表徵方法。
  • 比量子計算機穩定:中國科學家研製出新型可擴展光子計算機
    IBM的研究人員還發文表示:量子霸權這個詞擁有極強的誤導性,已經給很多人帶來了非常多的認知錯誤。現在量子計算機連個樣機都沒出現,僅僅是在實驗室裡產生了一種量子採樣程序的數據模型,一丁點的實際應用都沒有,這樣的還停留在紙上量子計算機又何談霸權?
  • 中科大搶佔量子信息產業先機
    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中科大,先後考察了先進技術研究院、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自旋磁共振實驗室,並在東區圖書館自習室看望學生。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就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文化自信、踏踏實實做人做事等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其中,在考察先進技術研究院時,總書記對量子通信研發工作給予肯定,稱讚「很有前途、非常重要」。
  • 36氪首發丨24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機即將上線,本源量子獲中網投領投數...
    本源量子研發專家團隊由量子計算院士和科技部超級 973 項目首席科學家組成,核心研發團隊成員均為中科院計算機、物理領域博士,囊括了中國大部分量子計算人才,公司研發人員佔比超過75%,團隊成員以90後為主。目前總部位於合肥高新區,在成都和深圳設有分支機構。本源量子在量子計算機、量子晶片、量子測控、量子軟體、量子云領域均有部署。
  • 中科大潘建偉宣布已實現100萬倍谷歌量子優越性
    潘建偉院士長期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該領域有國際影響的學者,特別是在量子通信、多光子糾纏操縱和冷原子量子存儲等研究方向上做出了系統性創新貢獻,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等各類頂級大獎。
  • 「九章」團隊論文「一作」均為90後 最小者1997年出生
    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12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了該成果,審稿人評價這是「一個最先進的實驗」「一個重大成就」。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研發「九章」的團隊中還有一群90後,其中論文4名第一作者分別出生於1995年、1991年、1997年和1990年。
  • 又一「中國名片」誕生:量子計算機比美國快100萬倍,領跑世界
    我們常說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事實也證明的確如此,中國能夠取得如今的飛速發展,自然是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所以雖然如今國內的發展有了很大的進展,但是科學家們也依然沒有放棄對科學技術的深入研究,而我國的中科大科研團隊,就向外界展示了他們所研發的「本源量子測控一體機」。
  • 中科大潘建偉宣布已實現100萬倍谷歌量子優越性
    、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該領域有國際影響的學者,特別是在量子通信、多光子糾纏操縱和冷原子量子存儲等研究方向上做出了系統性創新貢獻,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等各類頂級大獎。
  • 中科大80後量子鬼才陸朝陽捧得美國大獎
    1982年出生的80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青年教授陸朝陽近日再次捧得美國大獎,為表彰陸朝陽在光量子計算上的卓越貢獻授予他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陸朝陽是中科大潘建偉院士的弟子在劍橋大學博士畢業後,陸朝陽毅然回到自己的母校,在潘建偉院士量子夢之隊打前鋒。
  • 新型量子光源:為光學量子計算機鋪路!
    這種新方法將帶來許多的量子技術應用,從智慧型手機中的量子傳感器和電晶體到數據傳輸所用的新型加密技術。背景之前,晶片上的電路以電子作為信息載體。未來,以光速傳遞信息的光子將可以在光學電路上完成這項任務。(圖片來源:Getty Images)到那時,連接量子光纖電纜和探測器的量子光源,將成為這些新型晶片的基本構件。
  • 本源量子獲數億元A輪融資 24比特超導量子計算機即將上線
    近日,高新區企業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投資方主要為政府基金,由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領投,國新基金、中金祺智、建銀國際、成都產投等跟投。本輪融資將用於量子計算機研製,量子晶片、量子測控等核心技術攻關、產品開發。此前,本源量子曾獲合肥高新區產業基金及中科創星等機構天使輪投資。
  • 中科大潘建偉團隊放話:預計年內超越谷歌奪取量子霸權
    什麼是量子計算機?當某個物理裝置運算、存儲和處理的是量子信息,運行的是量子算法時,它就是量子計算機。近日,在中科大學術交流論壇「墨子沙龍」上,中科大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團隊成員、超導量子計算負責人朱曉波教授
  • 中科大推出量子計算機「九章」,200秒完成超算需6億年才能求解的...
    200秒有多短?上個大號都不夠!6億年有多長?滄海桑田、海枯石爛!12月4日,中科大宣布該校潘建偉團隊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 潘建偉團隊:今年預計實現60比特量子計算機
    「中國科大今年預計可以實現60量子比特、99.5%保真度的超導量子系統,而5年後,希望能將這一數字提高到千個量子比特。」8月25日,在墨子沙龍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教授、潘建偉團隊超導量子計算負責人朱曉波透露了中科大研發量子計算機的時間表。
  • 深入探究:性能超谷歌百萬倍的中國量子計算機
    他還在《自然》、《科學》等頂級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80餘篇,並受國際權威綜述期刊《現代物理評論》(物理領域最高影響因子刊物)邀請先後撰寫關於多光子糾纏實驗和現實條件下量子通信安全性的綜述論文,該期刊創刊近一百年來,中國學術機構以論文第一完成單位發表的僅4篇文章。
  • 量子計算機研發20年 剛進入它的「電子管時代」
    量子計算機剛進入它的「電子管時代」  本報記者 高 博  雖然無數次聽過量子計算機的大名,但就像所有帶「量子」兩字的概念,人們大多不甚瞭然。  量子計算機的概念1980年代提出,投入研發20年,迄今還沒有一臺真正走出實驗室。但傳說它(將來會)很厲害。
  • 潘建偉團隊:今年預計實現60比特量子計算機,壓谷歌一頭
    澎湃新聞 「中國科大今年預計可以實現60量子比特、99.5%保真度的超導量子系統,而5年後,希望能將這一數字提高到千個量子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