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團隊論文「一作」均為90後 最小者1997年出生

2020-12-06 封面新聞

「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圖源中國之聲)

封面新聞記者 陳彥霏

新華社報導,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12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了該成果,審稿人評價這是「一個最先進的實驗」「一個重大成就」。

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研發「九章」的團隊中還有一群90後,其中論文4名第一作者分別出生於1995年、1991年、1997年和1990年。年齡最小的鄧宇皓,1997年出生,師從陸朝陽和潘建偉教授,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院。

四位論文第一作者介紹如下:

鍾翰森,1995年出生,師從陸朝陽和潘建偉教授,2016年加入團隊。致力於基於參量光的量子計算研究,設計新型參量光糾纏源,演示12光子糾纏刷新世界紀錄、同時演示5光子隨機入口玻色採樣。發展高斯玻色採樣理論和實驗方案,初次演示5光子高斯玻色採樣,驗證可行性。最近,實現 了50單模壓縮態輸入、100模式輸出的76光子高斯玻色採樣量子計算,相比超級計算機快10^14倍,證明了量子計算優越性。

前排左二王輝,後排左四陳明城

王輝,1991年出生,師從陸朝陽和潘建偉教授,2015年加入團隊,2020年獲得博士學位。長期致力於量子點單光子源和光量子計算研究,尤其是玻色採樣量子計算。在單光子源方面,通過橢圓腔和雙色激發等方式解決由於正交消光引起的50%損耗問題,論文被選為Nature photonis封面;首次在固態量子點系統觀測到強度壓縮現象;首次實現通過時結合高純度、高效率、高保真度、高不可分辨的確定性糾纏光源等等。在光量子計算方面,2017年在國際上實現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入選2018年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科技十大進展等。2019年,基於量子點單光子源實現20光子輸入、60模式輸出的玻色採樣,逼近量子計算優越性這一重要科學目標。最近,實現 了50單模壓縮態輸入、100模式輸出的76光子高斯玻色採樣量子計算,相比超級計算機快10^14倍,證明了量子計算優越性。

鄧宇皓,1997年出生,師從陸朝陽和潘建偉教授,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院,曾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CSST暑研並獲最佳研究獎。2017年加入團隊,首次實現天文尺度的量子幹涉,實驗觀察到量子點單光子和太陽光之間的雙光子幹涉、量子糾纏以及非定域性,把獨立光子之間的量子幹涉實驗擴展到相距1.5億公裡的兩個獨立光源,首次在天文學尺度上檢驗了量子統計原理的普適性,並給出了熱光場量子化的直接實驗證據。作為中科大學生代表入選參加第70屆德國林島諾貝爾獎獲得者大會。主要致力於發展基於量子點量子光源和參量光量子光源的光學量子計算和量子物理研究,最近,實現了50單模壓縮態輸入、100模式輸出的76光子高斯玻色採樣量子計算,相比超級計算機快10^14倍,證明了量子計算優越性。

後排左二鍾翰森、右一鄧宇皓

陳明城,1990年出生,師從陸朝陽和潘建偉教授,2012年加入團隊,2017年獲得博士學位,現任中科大特任副研究員。長期致力於量子物理基礎和可擴展量子計算的理論和實驗研究,特別是在理論探索、設計和算法分析方面擔任團隊負責人。近期提出受量子隱形傳態啟發的經典模擬中大規模隨機量子線路,被谷歌量子霸權實驗論文引用為目前最先進的算法之一;合作發展了高品質單光子源實現了 20 光子輸入玻色取樣量子計算,逼近量子計算優越性裡程碑;最近,實現了50單模壓縮態輸入、100模式輸出的76光子高斯玻色採樣量子計算,相比超級計算機快10^14倍,證明了量子計算優越性。

相關焦點

  • 「九章」問世,團隊論文第一作者都是90後
    新華社報導,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 「九章」團隊中,論文第一作者都是90後
    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研發「九章」的團隊中還有一群「90後」,其中論文4名第一作者分別出生於1995年、1991年、1997年和1990年。年齡最小的鄧宇皓,1997年出生,師從陸朝陽和潘建偉教授,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院。
  • 「九章」問世!都是「後浪」……
    新華社報導,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要用6億年。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 95後博士生曹原連發兩篇Nature,均為一作,網友:這才是真正的後浪
    這是被認為「天才少年」的曹原第二次連發兩篇 Nature:在 2018 年 3 月,曹原同樣以第一作者的身份連發了兩篇 Nature,開闢了凝聚態物理的新領域,一時令學術界震動。曹原 1996 年出生於四川成都,14 歲通過高考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嚴濟慈物理英才班。
  • 他師從院士盧柯,Science發表一作論文,成為高校教授,90後奶爸
    尤其是近兩年來,90後的身影也開始絡繹不絕地出現,譬如中山大學的女教授胡曉明、南方醫科大學的女教授李琳、南京農業大學的女教授李姍,她們都是集合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神和女學霸,是90後的優秀代表。讓人感慨的是這些被高校大力宣傳的90後教授都是女性,男性身影在科研領域仿佛絕跡一般。不過,近日,華東交通大學公布了一則聘用通告,29歲的胡劍被任命為碩導教授。
  • 最佳論文最佳學生論文一作均為華人,清華最高產機構
    大數據文摘出品史上最難的的CVPR2020終於來了!由於疫情影響,今年原定於6.14開始的線下討論會改成位於西雅圖的線上會議。在剛剛結束的CVPR 2020 開幕式上,悉數公布了本屆CVPR最佳論文、最佳學生論文等獎項。值得一提的是,兩個獎項的論文一作均為華人。
  • 「九章」問世,超越谷歌「量子霸權」!潘建偉攜90後上Science
    潘建偉團隊將該光量子計算系統命名為「九章」,是為了此紀念中國古代最早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這是一個裡程碑式的進展,代表著我國達到了量子計算優越性(也稱量子霸權)。論文一作多為90後,「中國量子之父」徒弟也是大神但凡對量子力學和量子計算有所關注的人,不可能不知道潘建偉。畢業於中科大近代物理系,在奧地利完成博士學位的潘建偉,2001年起一手搭建起了中國的量子實驗室。
  • 中國光量子計算機「九章」背後站著兩名浙江東陽科學家!全球最快...
    都市快報訊 在一個特定賽道上,200秒的「量子算力」,相當於目前「最強超算」6億年的計算能力。12月4日,《科學》雜誌公布了中國「九章」的重大突破。實驗顯示,當求解5000萬個樣本的高斯玻色取樣時,「九章」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傳統超級計算機「富嶽」需6億年。既然谷歌已實現「量子優越性」那麼「九章」的意義在哪裡?
  • 中科大研發新型量子計算機,一作多為90後
    實驗顯示,當求解5000萬個樣本的高斯玻色取樣時,「九章」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需6億年。等效來看,「九章」的計算速度比「懸鈴木」快100億倍,並彌補了「懸鈴木」依賴樣本數量的技術漏洞。據悉,潘建偉團隊這次突破歷經20年,主要攻克高品質光子源、高精度鎖相、規模化幹涉三大技術難題。
  • 「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研製團隊成員,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陸朝陽——
    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陸朝陽就是「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研製團隊的成員。留著簡單平頭、臉龐有點瘦削,戴著眼鏡的陸朝陽走在校園裡,有時會被人誤以為是研究生。實際上,38歲的他,已經是國際量子科學領域走在最前沿的年輕人之一。  從未知開始摸索,發現問題並攻克  陸朝陽與量子結緣始於1998年。
  • 中國光量子計算機「九章」背後站著兩名浙江東陽科學家!全球最快計算機要算6億年,它只需200秒
    實驗顯示,當求解5000萬個樣本的高斯玻色取樣時,「九章」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傳統超級計算機「富嶽」需6億年。既然谷歌已實現「量子優越性」那麼「九章」的意義在哪裡?潘建偉團隊表示,「量子優越性」實驗並非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更快的經典算法和不斷提升的量子計算硬體之間的競爭,但最終量子計算機會產生傳統計算機無法企及的算力。 相比「懸鈴木」,「九章」有三大優勢。 一是速度更快。雖然算的不是同一個數學問題,但與最快的超算等效比較,「九章」比「懸鈴木」快100億倍。
  • 中國光量子計算機「九章」背後 站著兩名浙江東陽科學家
    新華社圖實驗顯示,當求解5000萬個樣本的高斯玻色取樣時,「九章」只需200秒,而目前世界最快的傳統超級計算機「富嶽」需6億年。既然谷歌已實現「量子優越性」那麼「九章」的意義在哪裡?就在谷歌公司宣布實現「量子優越性」後,傳統計算機「頂峰」的研發者IBM公司表示質疑。
  • 導師的idea,我的研究成果,發表後論文一作卻是導師女友?
    但近日,題主發現論文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發表,且以導師女友為論文的一作。1962年,李政道與楊振寧就因早年的論文署名順序,以及對「宇稱不守恆」理論貢獻孰高孰低的爭執而分道揚鑣;2018年底,因一篇發表在ChemCatChem雜誌(IF=4.76)的SCI文章的一作署名,32歲的年輕導師、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員李嘯(化名)二次被自己的學生告上了法庭
  • 中國90後CNS一作大盤點,博士三年6篇Science比曹原還開掛!
    23歲的劉明偵博士也成為在Nature上第一作者發表論文最年輕的中國女學者。2015年10月10日,劉明偵正式成為電子科技大學「百人計劃」入選者,與該校籤訂協議到微固學院工作。本篇文章在投稿時沒有駁回,幾乎沒有修改,一投即中,這讓博士生肖璟十分驚喜:「我以前從來沒一作發過SCI論文,這是第一篇。」
  • 實現「量子霸權」:了不起的「九章」計算機
    「九章」的構建之路目前,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潘建偉團隊一直在光量子信息處理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早在2017年,該團隊就聚焦於量子點光源,構建出了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
  • 實現「量子霸權」:了不起的「九章」計算機
    「九章」的實際應用還需要更多更有效的探索。「九章」的構建之路目前,研製量子計算機已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戰之一。潘建偉團隊一直在光量子信息處理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早在2017年,該團隊就聚焦於量子點光源,構建出了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
  • 在《Nature》上發表 一作論文有多難?
    在《Nature》上發表 一作論文有多難?溫州日報記者 卓揚近日,國際頂級學術刊物《Nature》在線發表了關於乙烷厭氧生物氧化的研究論文「Anaerobic oxidation of ethane by archaea from a marine hydrocarbon seep」,首次報導了具有乙烷厭氧功能的古菌及其代謝途徑。
  • 我辛苦寫的論文,卻被導師拿了一作,這合理嗎?
    認領人拿到補助之後,可以分配給除學生以外的任何作者,其中原因大概是為避免逃稅或套取勞務費吧。而我們團隊相對仁慈一些,會私底下發給研究生一些論文獎勵金。但要命的是,學校還明文規定,非一作的通訊作者科研獎勵減半!
  • 「九章」量子計算機這麼牛,到底有什麼用?|【經緯低調分享】
    最近,《科學》雜誌發表了一項量子計算領域的重要成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基於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具有實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求解速度達到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的一百萬億倍,遠遠超過經典計算機。
  • 潘建偉團隊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原型機「九章」誕生
    陸朝陽告訴 DeepTech:「該研究的大主題已經研究 20 年左右,具體從 2013 年開始。本次研究共有二十位左右研究人員參與,四位第一作者都是 90後。而谷歌的同類研究則有一百位左右研究人員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