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年輕化,目前是各大高校重點建設的方向,一批批年輕有為的青年碩導、博導紛紛走上教授崗位。尤其是近兩年來,90後的身影也開始絡繹不絕地出現,譬如中山大學的女教授胡曉明、南方醫科大學的女教授李琳、南京農業大學的女教授李姍,她們都是集合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神和女學霸,是90後的優秀代表。讓人感慨的是這些被高校大力宣傳的90後教授都是女性,男性身影在科研領域仿佛絕跡一般。
不過,近日,華東交通大學公布了一則聘用通告,29歲的胡劍被任命為碩導教授。這則消息終於打破了「90後教授都是女性」的局面,90後教授終於出現了男性成員。
胡劍是江西南昌人,1990年出生。他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天賦出眾的人,之所以能有現在的一些小成就還是歸功於自身的努力刻苦。為了做實驗,他甚至連續半年早上6點去實驗室,晚上12點回宿舍,一天工作18個小時之多。真是憑藉這種拼勁和韌勁,他考上了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並且有幸成為「最年輕的院士」盧柯的學生。在中科院,他勤奮好學,導師指點有道,相繼獲得了中科院「院長特別獎」、「師昌緒獎」、「優博論文」和「優秀畢業生」。
在科研方面,他也有著出眾的成果,有兩個項目獲得過國家級自然科學基金。同時,論文方面,曾在《Science》雜誌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過一篇論文。另外,在SCI一區也發表過3篇論文。《Science》是聞名全球的權威性最高的學術期刊,我國各大高校都提倡並鼓勵學者爭取在該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胡劍之所以能夠以不到30歲的年紀,被華東交通大學聘為教授,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在《Science》發表過一作論文。而且,華東交大對自身教職工也出過獎勵政策,能在《Science》發表論文,一篇獎勵40萬。如今,華東交大和胡劍的「結合」,無疑是天作之合!
成為一名90後高校教授,「他是學霸」被外界宣傳的沸沸揚揚。但是,正如前文所述,他十分清醒,在科研道路上「行走」多年,也親眼見過很多「年紀不大,成果頗豐」的學者,外界認為他們是學霸、學神,而近距離相處的他知道,這些人能夠成功,最大的原因是花了比常人多了幾倍的時間。另外,還有不可或缺的毅力。科研是枯燥的,同時也是蜿蜒漫長的,經歷挫折幾乎就是家常便飯,唯有保持決不放棄的決心和毅力,才能等候到機會的來臨。其實,勤奮和毅力,不僅在科研中適用,生活學習中亦是如此。
如今,他在事業上順風順水,成為了少數的90後高校教授。生活中,他也十分幸福,不僅抱得美人歸,而且還晉升為90後奶爸,可謂事業、愛情、家庭三豐收。我們羨慕的同時,更應想到的是他樸素又樸實的人生觀,他堅持勤奮、努力、腳踏實地,完全有悖於社會中的浮躁之氣,最終成就了他的現在。對於往後,他表示還會繼續保持平常心,拿出更多的時間潛心科研,堅持工作。好小夥,讓我們一起為這位90後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