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了那麼多文章都不是一作?國內高校2020年Nature&Science發文統計

2021-01-08 網易

2021-01-03 07:08:53 來源: TOP大學來了

舉報

  

  TOP前言

  「TOP大學來了」小編按,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國內高校在《Nature》《Science》的發文量增長迅速,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國內高校究竟發了多少篇頂刊!

  

  為了顯示高校的真正學術水平,本文只統計一作+通訊,且僅統計研究論文

  「TOP大學來了」從發文單位統計來看,2020年全年度發文量(一作+通訊)超過10篇只有兩所高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

  「TOP大學來了」從發文的單一學者貢獻度來看,潘建偉院士無疑是榜首!潘院士團隊本年度發表了5篇頂刊,話說潘建偉院士應該是中國每年頂刊的「常客」,高產學者,水平頂尖。

  「TOP大學來了」從發文學科來看,本年度生物醫學類文章依然是主打學科,2020年結構生物學/新冠肺炎類論文的數量猛增。據小編統計來看,除了南京大學外,發表過3篇及以上頂刊的高校基本上都有生物醫學類論文發表

  「TOP大學來了」統計後發現,北京大學2020年度共發文12篇(一作+通訊),位居高校第一;緊隨其後的是清華大學,本年度共發文11篇,其中8篇《Nature》、3篇《Science》,排列第二

  「TOP大學來了」統計來看,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分別排列第三、四位。復旦大學的9篇文章中,生醫學科展現出了雄厚的實力,發文佔比極高,僅結構生物學\新冠類論文就有4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8篇論文,潘建偉院士課題組貢獻了其中的5篇,可以說潘組一個團隊的頂刊發文量能夠抵得上全國90%以上的高校

  「TOP大學來了」梳理發現,浙江大學位列第五,有7篇文章上榜,生醫學科佔比較高。南京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並列第六。南京大學的5篇文章主要集中於物理及地質學科,這是南大的傳統優勢學科上海科技大學和西湖大學在新建高校中發展極為迅速,屬於後來居上的高校,熱度極高,兩校發文的學科也很類似,主要集中於結構生物學上海科技大學的5篇文章中有4篇文章來自於結構生物學/新冠,西湖大學今年的2篇頂刊全部來自於結構生物學/新冠

  「TOP大學來了」統計來看,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並列第八。其中,上海交通大學的頂刊分別來自於化學、生物醫學和海洋學三大學科值得注意的是上交大本年度唯一的1篇生醫類頂刊作者,來自於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的雷鳴教授,近3年已經發了5篇Nature&Science&Cell。武漢大學的3篇頂刊,全部來自於結構生物學/新冠。南方科技大學雖然與西湖大學、上海科技大學都是發展極為迅速的新建高校,但發文學科結構與後兩者不同,南方科大所發的3篇頂刊論文,有1篇來自於生醫學科,2篇來自於物質學科。

  審核、編輯:大可

  版權聲明:本文綜合自「Nature&Science」,文章轉摘只為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2020年7月內地高校再添17篇Nature & Science發文
    N&S論文統計本月15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 Science發文2020年7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74篇,其中Nature刊出99篇,Science刊出75篇。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N&S論文統計11個本月9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42篇,其中Nature刊出81篇,Science刊出61篇。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Science統計!
    本月9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 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142篇,其中Nature81篇,Science61篇。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S原創論文10篇,佔比為7%,其中Nature論文5篇,Science論文5篇(統計數據來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期刊;部分已經接收或在線發表,但尚未刊出的期刊,會在後續統計中計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內)。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本月9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S原創論文10篇,佔比為7%,其中Nature論文5篇,Science論文5篇(統計數據來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期刊;部分已經接受或在線發表,但尚未刊出的期刊,會在後續統計中計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內)。
  • 同比增加兩成,2020年前三季度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發文數超過...
    N&S論文統計8個本月7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9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42篇,其中Nature刊出76篇,Science刊出66篇。
  • 10月內地高校Nature&Science統計!
    本月12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 Science發文 2020年10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71篇,其中Nature刊出92篇,Science
  • 2020年中國高校Nature和Science論文盤點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然而這些不平凡卻不知不覺地促進著中國科學的發展,在2020年,中國高校科研成果豐碩,重磅成果屢登國際頂級期刊《Nature》和《Science》,據有關機構統計,整年發文量達到166篇,再次突破歷史。
  • 內地高校單年度發文數首超150篇!11月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內地高校單年度發文數首超150篇截至11月30日,中國內地高校今年的N&S總發文數達到了157篇,首度突破了單年度150篇的大關。目前共有62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表至少一篇文章。中國科學院大學單月再增3篇發文,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以27篇的總發文數在內地高校中獨居榜首。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均以17篇的總發文數並列全國第3位。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Nature&Science論文?
    由於競爭激烈,所有投稿至這兩大期刊的原創文章中僅有不足8%被接收和發表。 時值首輪「雙一流」收官階段,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N&S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呢?
  • 發Nature和Science?網友:還以為是西湖大學!
    ,分別是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其實不看內容都能猜出是生化或者材料科學,頂尖的物理理論是很難發的,實驗科學就是看誰錢多。cell裡面都是生物內容的頂尖雜誌,以生物為主。nature和science是各種理科的集合,物理研究更得拼錢,相對而言生物化學所用的瓶瓶罐罐要便宜多了,準入門檻低。我不信雙非學校的錢比一流大學的錢多,能發頂尖文章應該是研究人員的idea牛,更努力,並能抓住機會。
  • 11月份內地高校Nature&Science統計!中科院共23篇
    近日,軟科公布了11月份內地高校在Nature& Science的論文數量統計,11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42篇,其中Nature刊出81篇,Science刊出61篇。
  • 從Nature & Science發文角度看中國高校抗疫成就
    新冠疫情暴發以後,中國各大高校的學者一直活躍在新冠病毒研究的第一線,在N&S也發表了多篇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原創文章,成為全球科學界抗疫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年9月30日,中國內地高校在2020年已經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在N&S發表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33篇,其中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文章共計25篇,佔全部發文的接近2成(統計數據來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文章;不包括已經接收或在線發表,但尚未刊出的文章)。
  • 這本國產期刊2020年發文量大增,影響因子連續9年保持快速增長
    CMI期刊是國內第一本英文免疫學期刊,由中國免疫學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同主辦,是一本國際性的,經過同行評審的開放獲取期刊,2019年影響因子為8.484。發文量從年幾十篇增長到近幾年100篇左右,2020年目前發文量已達二百多篇,較去年有大幅上升。從2017-2019年的統計結果來看,國人在CMI期刊的發文量排名第一,美國排第二,且數量相差不大。國內發表數量較多的單位有:中科院(41)、北京協和醫學院(23)。
  • SCI論文不作為評價指標後,看看哪個大學發的論文比較多?
    2月18日,教育部聯合科技部發文《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意見明確指出SCI論文不是評價學術水平與創新貢獻的直接依據,並督促各「雙一流」建設高校檢查修改相關制度文件及「雙一流」建設方案。
  • 我國高校在Nature和Science期刊上發表的情況
    易智編譯EaseEdting統計了今年我國高校在Nature和Science期刊這些頂尖期刊上發表的情況。易智編譯隸屬於北京易智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科研論文一站式服務,專業、高效、安全,期待為您服務!
  • 2012-2019高校Nature和Science論文發文變化,哪些高校發表最多?
    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發表最多的N&S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呢?軟科整合了2012-2019年內地高校雙一流」建設以來Nature和Science發文變化,哪些高校發表最多?
  • Nature「餘波未盡」,中國地質大學又遭Science撤稿!新冠竟成「罪魁...
    2020年8月,該文章在PubPeer(一個科研打假網站)上遭到質疑,理由是:該論文所包含的多張圖片與先前發表的文章內所含圖片高度相似
  • 2019年至今,哪些高校在NSC上發文?
    近年來,隨著國家科研經費投入的增加,中國基礎科學研究進步顯著,在很多領域都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中國科學家發表的高水平學術論文也越來越多
  • 讀博7年,終以一作發Science畢業的蘭大女博士,近日再發Science!
    等  從本科時的學校主持女神、辯論女神的蘭大風雲人物,到讀博讀成了沒有paper的實驗室最老的「老師姐」,再到一作發Science博士畢業的科研女神,馬天瓊用了十二年。但由於當時從來沒有人做到過使COF晶體長大,連她自己也有所懷疑,組內老師、同學的態度也都比較謹慎,善意提醒她單晶沒有那麼容易長大,甚至有老師、朋友勸她放棄這麼艱難的課題,做一些容易的工作,儘快發表文章,準備畢業。她自己卻像一個痴漢一樣沉醉於一點一滴的進展和幸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