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前言
「TOP大學來了」小編按,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國內高校在《Nature》《Science》的發文量增長迅速,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國內高校究竟發了多少篇頂刊!
為了顯示高校的真正學術水平,本文只統計一作+通訊,且僅統計研究論文。
「TOP大學來了」從發文單位統計來看,2020年全年度發文量(一作+通訊)超過10篇只有兩所高校,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
「TOP大學來了」從發文的單一學者貢獻度來看,潘建偉院士無疑是榜首!潘院士團隊本年度發表了5篇頂刊,話說潘建偉院士應該是中國每年頂刊的「常客」,高產學者,水平頂尖。
「TOP大學來了」從發文學科來看,本年度生物醫學類文章依然是主打學科,2020年結構生物學/新冠肺炎類論文的數量猛增。據小編統計來看,除了南京大學外,發表過3篇及以上頂刊的高校基本上都有生物醫學類論文發表。
「TOP大學來了」統計後發現,北京大學2020年度共發文12篇(一作+通訊),位居高校第一;緊隨其後的是清華大學,本年度共發文11篇,其中8篇《Nature》、3篇《Science》,排列第二。
「TOP大學來了」統計來看,復旦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分別排列第三、四位。復旦大學的9篇文章中,生醫學科展現出了雄厚的實力,發文佔比極高,僅結構生物學\新冠類論文就有4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有8篇論文,潘建偉院士課題組貢獻了其中的5篇,可以說潘組一個團隊的頂刊發文量能夠抵得上全國90%以上的高校。
「TOP大學來了」梳理發現,浙江大學位列第五,有7篇文章上榜,生醫學科佔比較高。南京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並列第六。南京大學的5篇文章主要集中於物理及地質學科,這是南大的傳統優勢學科。上海科技大學和西湖大學在新建高校中發展極為迅速,屬於後來居上的高校,熱度極高,兩校發文的學科也很類似,主要集中於結構生物學,上海科技大學的5篇文章中,有4篇文章來自於結構生物學/新冠,西湖大學今年的2篇頂刊全部來自於結構生物學/新冠。
「TOP大學來了」統計來看,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並列第八。其中,上海交通大學的頂刊分別來自於化學、生物醫學和海洋學三大學科,值得注意的是上交大本年度唯一的1篇生醫類頂刊作者,來自於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的雷鳴教授,近3年已經發了5篇Nature&Science&Cell。武漢大學的3篇頂刊,全部來自於結構生物學/新冠。南方科技大學雖然與西湖大學、上海科技大學都是發展極為迅速的新建高校,但發文學科結構與後兩者不同,南方科大所發的3篇頂刊論文,有1篇來自於生醫學科,2篇來自於物質學科。
審核、編輯:大可
版權聲明:本文綜合自「Nature&Science」,文章轉摘只為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