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大反超清華!10月內地高校Nature&Science統計!

2020-11-30 騰訊網

本月12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 Science發文

2020年10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71篇,其中Nature刊出92篇,Science刊出79篇。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S原創論文14篇,佔比為8%,其中Nature論文7篇,Science論文7篇(統計數據來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期刊;部分已經接收或在線發表,但尚未刊出的期刊,會在後續統計中計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內)。

這14篇論文來自於12所高校,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發文4篇,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均發文3篇,復旦大學等9所高校的發文數均為1篇,其中四川大學、浙江工業大學、蘭州大學3所高校均為今年首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文。

華科周軍教授團隊揭示水系熱化學電池應用前景

10月16日,由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作為通訊作者發表的文章「Thermosensitive crystallization–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在Science刊出。

低品位熱能是自然界一種普遍存在、儲量豐富的能源,但由於現階段缺乏經濟高效的能源回收技術,絕大部分的低溫熱能都被廢棄。液態熱電池是一種價格低廉並且可以擴展的熱電轉換技術,如果其相對卡諾循環效率能夠達到5%,那麼該技術就具有很大的商業潛力,然而目前的實驗技術仍無法達到這一指標。在本篇文章中,周軍團隊提出利用熱敏性晶體材料和溶解過程來誘導氧化還原離子的持續濃度梯度,在顯著的提高了塞貝克係數的同時控制了液態熱電池的熱導率。在室溫狀態下,得到的相對卡諾循環效率高達11%。這一研究為低品位熱能的高效利用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熱敏晶體液態熱電池的表現(Yu et al., 2020, Science)

四川大學魏霞蔚研究員團隊發表新冠病毒疫苗研究成果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魏霞蔚研究員、逯光文教授和澳門科技大學張康教授作為共同通訊作者發表的文章「A vaccine targeting the RBD of the S protein of SARS-CoV-2 induces protective immunity」於10月22日在Nature刊出,這也是四川大學今年作為通訊作者單位發表的首篇N&S文章。在本篇文章中,研究團隊發現包含S-RBD殘基319-545的重組疫苗可在注射單一劑量後的7或14天之初在免疫的小鼠、兔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獼猴)中誘導有效的功能抗體應答。免疫動物的血清阻斷了紅細胞與細胞表面表達的ACE2的結合,並在體外中和了SARS-CoV-2假病毒和活的SARS-CoV-2感染。疫苗接種也為非人靈長類動物提供了保護,使其免受SARS-CoV-2的體內攻擊。這一研究結果強調了RBD結構域在SARS-CoV-2疫苗設計中的重要性,也為通過誘導RBD結構域抗體來開發保護性疫苗提供了理論依據。

患者和小鼠對刺突蛋白RBD的抗體響應(Yang et al., 2020, Nature)

前10月內地高校發文數已超2019全年

截至10月31日,今年中國內地高校的N&S總發文數達到了147篇,已經超過2019年的全年發文數。目前共有60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表至少一篇文章。中國科學院大學強勁勢頭不減,在單月新增4篇發文以後,總發文數達到了24篇,超過清華大學獨居內地高校榜首。復旦大學以16篇的發文數據全國第3位。北京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3所高校的總發文數也都超過了10篇。

作為國際上最為知名的兩大綜合性學術期刊,Nature和Science旨在發表原創性強、觀點新穎、影響廣泛,並且對整個科學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的突破性發現。自十九世紀創刊以來,兩大期刊已經發表了摩爾根的「果蠅實驗」、引力透鏡效應、DNA雙螺旋結構、南極臭氧空洞等諸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研成果。由於競爭激烈,所有投稿至這兩大期刊的原創文章中僅有不足8%被接收和發表。因此N&S發表的論文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學科領域內的最高水平,而N&S發文數也是比較國家和機構科研產出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相關焦點

  • 2020年度高校Nature&Science總數排名!國科大反超清華排名榜首!
    2020年全年,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ature & Science原創論文166篇,佔兩期刊全部原創論文總數(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的9.8%(總數為1702篇,僅包含已刊出的論文)。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Science統計!
    本月9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 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142篇,其中Nature81篇,Science61篇。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2020-12-04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S原創論文10篇,佔比為7%,其中Nature論文5篇,Science論文5篇(統計數據來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期刊;部分已經接收或在線發表,但尚未刊出的期刊,會在後續統計中計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內)。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本月9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S原創論文10篇,佔比為7%,其中Nature論文5篇,Science論文5篇(統計數據來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期刊;部分已經接受或在線發表,但尚未刊出的期刊,會在後續統計中計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內)。
  • 內地高校ESI排名出爐,清華北大無緣榜首,「山吉川」表現亮眼
    ESI即為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是美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於2001年推出的高校評價工具,目前歸屬湯森路透公司,ESI評價共根據22個專業領域,通過論文數、論文被引頻次、高被引論文、熱點論文、論文篇均被引頻次和前沿論文6大指標進行衡量,所有統計數字每兩個月就更新一次。
  • 力壓清華北大!11月份內地高校Nature&Science統計!中科院共23篇
    近日,軟科公布了11月份內地高校在Nature& Science的論文數量統計,11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42篇,其中Nature刊出81篇,Science刊出61篇。
  • 中科院官網默認的高校排名,清華北大是目標,科大比院大地位高!
    ,然而中科院院大的官網卻默默地根據中國高校的實力,給中國高校做了排名,高校網站下拉菜單具體排名情況如下:1、清華大學,2、北京大學,3、中科大,4、國科大、5、浙江大學、6、上海交通大學、7、南京大學、8、復旦大學、9、中山大學、10、華中科技大學、11、武漢大學、12、上海科技大學。
  • 高校近五年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優秀博士論文統計:清華南大位列前二...
    TOP前言「TOP大學來了」小編按,中國人工智慧學會(CAAI)成立於1981年,是我國智能科學技術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學會,自2011年起每年評選一次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每年評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數不超過10篇,是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最具權威的博士論文評選。
  • 29所研究生大學排名出爐,國科大超清華北大,中國科大尷尬了!
    今天就帶大家看看29所研究生大學排名,國科大超清華北大,中國科大尷尬了!在29所研究生大學排名中,中國科學院大學超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位列第一。雖然國科大(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簡稱)的知名度沒有清華北大高,但是辦學實力強。國科大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校是新中國批准的第一所研究生院,雖然近年來有招收本科生,但是學校的基礎很紮實,以研究生為主,在接受研究生方面佔據優勢。
  • 2020年7月內地高校再添17篇Nature & Science發文
    N&S論文統計本月15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 Science發文2020年7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74篇,其中Nature刊出99篇,Science刊出75篇。
  • 內地高校單年度發文數首超150篇!11月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內地高校單年度發文數首超150篇截至11月30日,中國內地高校今年的N&S總發文數達到了157篇,首度突破了單年度150篇的大關。目前共有62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表至少一篇文章。中國科學院大學單月再增3篇發文,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以27篇的總發文數在內地高校中獨居榜首。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均以17篇的總發文數並列全國第3位。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Nature&Science論文?
    軟科(ID:zuihaodaxue)整合了2012-2019年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因此同一文章可能被統計至多所高校的發文中)的發文數據,對各大高校在「雙一流」建設前後的表現進行了對比分析。
  • 內地高校ESI新排名出爐,清北無緣榜首,華中科大排名使人意外
    我國擁有眾多的高校,這些高校之間一直都存在著很強的競爭關係,每年的高校排名榜是人們判斷一所高校實力的參考因素,但ESI也是一個重要的存在。大家都知道,ESI是一個分析評價科學績效和發展趨勢的工具,裡面收錄的都是全球各大高校發表的學術期刊,涵蓋了22個學科,也可以說記錄了各大高校在科研上取得的重大成果。
  • 2020年中國高校Nature和Science論文盤點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然而這些不平凡卻不知不覺地促進著中國科學的發展,在2020年,中國高校科研成果豐碩,重磅成果屢登國際頂級期刊《Nature》和《Science》,據有關機構統計,整年發文量達到166篇,再次突破歷史。
  • ESI公布2019年3月最新數據,國科大總引用數、篇均引用數等進步明顯
    3月14日,ESI資料庫更新了2019年3月最新ESI數據(數據統計覆蓋時間為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這也是2019年第二期的ESI數據。據統計,全球共有6009家科研機構上榜。
  • 清華校長:清華對一流的追求永遠沒有止境;中國科大一期兩篇Science
    整理 | 李濯清 聚 焦 清華校長:清華對一流的追求永遠沒有止境 10月8日,清華大學召開第一次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大會
  • 同比增加兩成,2020年前三季度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發文數超過...
    N&S論文統計8個本月7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9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42篇,其中Nature刊出76篇,Science刊出66篇。
  • 近五年中國內地《Nature》和《Science》論文統計!
    本文整理了近五年(2014年~2018年)中國內地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主要貢獻單位(包括唯一通訊作者單位、第一通訊作者單位、第一作者單位三種情況)和次要貢獻單位(其他作者單位)在N&S上發表的論文信息(僅統計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旨在從N&S發文數的角度觀察中國內地機構在過去五年內高水平科研產出的變化
  • 華南地區高校排名出爐,暨大被南科大反超,華南師大沒擠進前5
    院校的教學質量整體上都是偏優質的,入選重點行列的院校也多,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國內華南地區高校排名,暨大被南科大反超,華南師大沒擠進前5。 華南地區高校排名出爐,暨大被南科大反超,華南師大沒有擠進前5 在華南地區的高校排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