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比增加兩成,2020年前三季度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發文數超過...

2020-12-05 澎湃新聞

同比增加兩成,2020年前三季度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發文數超過130篇

2020-10-04 1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專注高等教育績效 軟科 收錄於話題#突破!N&S論文統計8個

本月7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

2020年9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42篇,其中Nature刊出76篇,Science刊出66篇。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S原創論文10篇,佔比為7%,其中Nature論文6篇,Science論文4篇(統計數據來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期刊;部分已經接收或在線發表,但尚未刊出的期刊,會在後續統計中計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內)。

這10篇論文來自於7所高校,其中復旦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發文3篇,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海科技大學、西湖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5所高校的發文數均為1篇。

中國海洋大學兩院士發表全球變暖研究成果

9月3日,由中國海洋大學物理海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蔡文炬院士和吳立新院士作為共同通訊作者發表的文章「Butterfly effect and a self-modulating El Niño response to globalwarming」在Nature刊出,這也是中國海洋大學今年作為通訊作者單位發表的第二篇N&S文章。

在本篇文章中,研究團隊對氣候模型進行了多次重複性實驗。結果表明,正如「蝴蝶效應」一樣,初始條件中一個微小的隨機擾動,就會導致氣候模型中的厄爾尼諾現象按照截然不同的方向演變發展,進而對一個世紀後的溫室效應產生系統性影響。如果初始階段的厄爾尼諾較為活躍,則在一個世紀以後的全球變暖下厄爾尼諾的變率增加幅度較小,反之亦然。本研究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於起始階段較活躍的厄爾尼諾會使得海洋累積熱量損失較大,降低了赤道上太平洋的層結,進而減緩海洋-大氣之間的耦合效率,從而使得厄爾尼諾的變率增加減緩。

蝴蝶效應對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ENSO)變率的影響(Cai et al., 2020, Nature)

這一研究成果為厄爾尼諾現象在跨時間尺度以及氣候變化背景下的調整演化提供了全新的視角,為理解氣候模式對未來預測的差異化結果提供了合理的科學解釋,對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與制定氣候政策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西湖大學全球首次實現

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盧培龍研究員團隊與華盛頓大學合作者共同發表的文章「Computational designof transmembrane pores」於9月3日在Nature刊出。在本篇文章中,研究團隊藉助計算機輔助,成功設計出了由兩層ɑ螺旋同心環組成的2種跨膜孔蛋白(12螺旋孔蛋白、16螺旋孔蛋白)。在昆蟲細胞中表達時,12螺旋孔蛋白可以選擇性的透過鉀離子;在脂質體實驗中,16 螺旋孔蛋白可以通透生物素化Alexa-Fluor488,而 12 螺旋孔蛋白則不能。冷凍電鏡觀察表明,16螺旋孔蛋白的結構與設計模型十分吻合。這一研究是世界上首次實現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也為人工蛋白質後續可能的應用打開了大門。

16螺旋孔蛋白TMH4C4跨膜通道的低溫電鏡結構(Xu et al., 2020,Nature)

前3季度39所內地高校發文數

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2020年前3季度,中國內地高校的N&S總發文數達到了133篇,相比去年同期的105篇增加了28篇,增幅超過兩成。目前共有57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表至少一篇文章,其中的39所高校較去年同期的發文數有所增加。從發文數佔比來看,2020年前3季度,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的發文數佔N&S全部發文數的10.5%,較去年同期的8.7%提高了近2個百分點,增幅為19%。

分高校來看,中國科學院大學後勁十足,前3個季度的總發文數達到了20篇,與清華大學並列榜首;復旦大學同樣強勢,以15篇的發文數獨居第3位。上海科技大學相較於去年同期可謂飛躍式的發展,新增發文數達到了9篇,今年前3季度的發文數穩居前5名。此外,上海交通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3所高校的進步速度也十分亮眼。

作為國際上最為知名的兩大綜合性學術期刊,Nature和Science旨在發表原創性強、觀點新穎、影響廣泛,並且對整個科學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的突破性發現。自十九世紀創刊以來,兩大期刊已經發表了摩爾根的「果蠅實驗」、引力透鏡效應、DNA雙螺旋結構、南極臭氧空洞等諸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研成果。由於競爭激烈,所有投稿至這兩大期刊的原創文章中僅有不足8%被接收和發表。因此N&S發表的論文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學科領域內的最高水平,而N&S發文數也是比較國家和機構科研產出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原標題:《同比增加兩成!2020年前三季度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發文數超過130篇!》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2020年7月內地高校再添17篇Nature & Science發文
    N&S論文統計本月15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 Science發文2020年7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74篇,其中Nature刊出99篇,Science刊出75篇。
  • 內地高校單年度發文數首超150篇!11月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內地高校單年度發文數首超150篇截至11月30日,中國內地高校今年的N&S總發文數達到了157篇,首度突破了單年度150篇的大關。目前共有62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表至少一篇文章。中國科學院大學單月再增3篇發文,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以27篇的總發文數在內地高校中獨居榜首。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均以17篇的總發文數並列全國第3位。
  • 10月內地高校Nature&Science統計!
    本月12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 Science發文 2020年10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71篇,其中Nature刊出92篇,Science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N&S論文統計11個本月9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42篇,其中Nature刊出81篇,Science刊出61篇。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這10篇論文來自於9所高校,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均發文3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均發文2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5所高校的發文數均為1篇,廣州中醫藥大學、山東大學2所高校均為今年首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文。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Science統計!
    本月9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 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142篇,其中Nature81篇,Science61篇。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本月9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S原創論文10篇,佔比為7%,其中Nature論文5篇,Science論文5篇(統計數據來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期刊;部分已經接受或在線發表,但尚未刊出的期刊,會在後續統計中計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內)。
  • 太陽電纜:2020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約1.42億元,同比增加11.67%
    太陽電纜:2020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約1.42億元,同比增加11.67% 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27 17
  • 從Nature & Science發文角度看中國高校抗疫成就
    截至2020年9月30日,中國內地高校在2020年已經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在N&S發表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33篇,其中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文章共計25篇,佔全部發文的接近2成(統計數據來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文章;不包括已經接收或在線發表,但尚未刊出的文章)。
  • 2012-2019高校Nature和Science論文發文變化,哪些高校發表最多?
    N&S,Nature和Science,國際上最為知名的兩大綜合性學術期刊,被譽為科研領域的皇冠,以成果質量高、發表難度大、影響力廣泛著稱。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發表最多的N&S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呢?
  • 4月內地高校新增11篇Nature & Science論文,你的母校上榜了嗎?
    一、4所高校今年首次發表Nature & Science論文2020年4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27篇,其中Nature刊出81篇,Science刊出46篇。
  • 新亞製程:2020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約3552萬元,同比增加2.42%
    每經AI快訊,新亞製程(SZ 002388,收盤價:6.37元)10月27日晚間發布三季度業績公告稱,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約16.55億元,同比增長68.93%;淨利潤約3552萬元,同比增長2.42%;基本每股收益0.0705元,同比增長2.47%。
  • 11月份內地高校Nature&Science統計!中科院共23篇
    近日,軟科公布了11月份內地高校在Nature& Science的論文數量統計,11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42篇,其中Nature刊出81篇,Science刊出61篇。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Nature&Science論文?
    內地高校「跨越式」發展 首期「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國內地高校整體上呈現出「跨越式」發展,N&S發文總數從2012-2015的108篇增長至2016-2019年的391篇,增幅高達262%,各層次高校均進步顯著。
  • 北緯科技:2020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約1324萬元,同比增加63.74%
    每經AI快訊,北緯科技(SZ 002148,收盤價:4.86元)10月27日晚間發布三季度業績公告稱,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約1.26億元,同比下降17.87%;淨利潤約1324萬元,同比增長63.74%;基本每股收益0.0239元,同比增長63.70%。
  • 海象新材:2020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約1.47億元,同比增加48.85%
    每經AI快訊,海象新材(SZ 003011,收盤價:60.5元)10月27日晚間發布三季度業績公告稱,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約9.14億元,同比增長53.21%;淨利潤約1.47億元,同比增長48.85%;基本每股收益2.68元,同比增長48.89%。
  • 光啟技術:2020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約1.02億元,同比增加32.31%
    每經AI快訊,光啟技術(SZ 002625,收盤價:21.68元)10月29日晚間發布三季度業績公告稱,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約3.24億元,同比增長16.15%;淨利潤約1.02億元,同比增長32.31%;基本每股收益0.05元,同比增長25%。2020年半年報顯示,光啟技術的主營業務為超材料行業、汽車零部件,佔營收比例分別為:61.46%、36.81%。
  • 宏川智慧:2020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約1.61億元,同比增加37.14%
    每經AI快訊,宏川智慧(SZ 002930,收盤價:20.31元)10月27日晚間發布三季度業績公告稱,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約5.98億元,同比增長65.78%;淨利潤約1.61億元,同比增長37.14%;基本每股收益0.36元,同比增長2.86%。
  • 近五年中國內地《Nature》和《Science》論文統計!
    作為國際上最為知名的兩大綜合性學術期刊,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大期刊旨在發表原創性強、觀點新穎、影響廣泛,並且對整個科學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的突破性發現。目前兩大期刊均為每周出版一次,每年度僅合計發表1500餘篇經過嚴格同行評議的原創論文。由於競爭激烈,所有投稿至這兩大期刊的文章中僅有不足8%被接收和發表。毫無疑問,N&S發表的論文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學科領域內的最高水平,而N&S發文數也已成為比較國家和機構科研產出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 國內高校2020年Nature&Science發文統計
    ,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看看,國內高校究竟發了多少篇頂刊!  「TOP大學來了」從發文單位統計來看,2020年全年度發文量(一作+通訊)超過10篇只有兩所高校,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  「TOP大學來了」從發文的單一學者貢獻度來看,潘建偉院士無疑是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