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內地高校再添17篇Nature & Science發文

2020-11-30 澎湃新聞

2020年7月內地高校再添17篇Nature & Science發文

2020-08-02 0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張文 軟科 來自專輯突破!N&S論文統計

本月15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 Science發文

2020年7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74篇,其中Nature刊出99篇,Science刊出75篇。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S原創論文17篇,佔比為10%,其中Nature論文11篇,Science論文6篇(統計數據來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期刊;部分已經接收或在線發表,但尚未刊出的期刊,會在後續統計中計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內)。

這17篇論文來自於15所高校,其中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均發文3篇,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均發文2篇,北京大學等11所高校的發文數均為1篇。此外,北京協和醫學院、東南大學、廣州醫科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汕頭大學、天津師範大學、雲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8所高校均為今年首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文。

北京協和醫學院秦川團隊全球首發新冠疫苗動物實驗成果

7月3日,由北京協和醫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所長秦川團隊領銜,聯合浙江省疾控中心等多家單位合作完成的文章「Development of an inactivated vaccine candidate for SARS-CoV-2」在Science刊出,這也是全球首個公開發布的新冠病毒疫苗實驗結果。

在本篇文章中,研究團隊從來自中國、義大利、瑞士、英國、西班牙的11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分離出了病毒毒株,並選擇其中一株開發了純化滅活的SARS-CoV-2病毒疫苗PiCoVacc。經測試,PiCoVacc可以誘導小鼠、大鼠和非靈長動物針對SARS-CoV-2產生特異性中和抗體,這些抗體對10株病毒都能進行有效中和,表明此疫苗對全球的SARS-CoV-2病毒都具有中和潛力。此外,在恆河猴中的接種實驗表明該疫苗安全性較高。

PiCoVacc對10個代表性SARS-CoV-2分離株都誘發了中和抗體應答(Gao et al., 2020, Science)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東南大學兩高校團隊在燃料電池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7月10日,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東南大學兩高校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單位的文章「Proton transport enabled by a field-induced metallic state in a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在Science刊出,這也是兩所高校今年首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文,朱斌教授和宋懷兵副研究員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在質子陶瓷燃料電池(PCFCs)領域,將半導體調諧成快速質子導體是一種新興方法。如何在低溫條件下(300~600°C)製備電導率大於0.1 S /cm的質子導電電解質是該領域研究者們面臨的關鍵問題。在本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利用NaxCoO2/CeO2半導體異質結構來提高質子導電率的方法,在這一異質結構中,界面處的場致金屬態可以加速質子傳輸。基於這一思路,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了一種在520℃時離子電導率為0.30 S /cm、輸出功率為1 W/cm2的質子陶瓷燃料電池。這種半導體異質結構的方法,為質子傳輸機制提供了新的見解,對促進將離子傳輸應用於其他能源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快速質子傳輸NaxCoO2/CeO2異質結的設計思路(Wu et al., 2020, Science)

今年內地高校N&S發文數已逾百篇

截至2020年7月31日,中國內地高校的N&S總發文數達到了110篇。目前共有53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表至少一篇文章,其中非雙一流高校共有19所,N&S論文不再只是頂尖高校的專利。本月再度新增3篇發文以後,清華大學以18篇的總發文數領跑內地高校。中國科學院大學持續發力,目前以14篇的總發文數獨居次席,復旦大學以12篇的發文數緊隨其後。北京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均以11篇的發文數並列第4位。

作為國際上最為知名的兩大綜合性學術期刊,Nature和Science旨在發表原創性強、觀點新穎、影響廣泛,並且對整個科學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的突破性發現。自十九世紀創刊以來,兩大期刊已經發表了摩爾根的「果蠅實驗」、引力透鏡效應、DNA雙螺旋結構、南極臭氧空洞等諸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研成果。由於競爭激烈,所有投稿至這兩大期刊的原創文章中僅有不足8%被接收和發表。因此N&S發表的論文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學科領域內的最高水平,而N&S發文數也是比較國家和機構科研產出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原標題:《2020年7月內地高校再添17篇Nature & Science發文!》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2020-12-04 0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S原創論文10篇,佔比為7%,其中Nature論文5篇,Science論文5篇(統計數據來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期刊;部分已經接收或在線發表,但尚未刊出的期刊,會在後續統計中計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內)。
  • 內地高校單年度發文數首超150篇!11月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內地高校單年度發文數首超150篇截至11月30日,中國內地高校今年的N&S總發文數達到了157篇,首度突破了單年度150篇的大關。目前共有62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表至少一篇文章。中國科學院大學單月再增3篇發文,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以27篇的總發文數在內地高校中獨居榜首。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均以17篇的總發文數並列全國第3位。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Science統計!
    本月9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 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142篇,其中Nature81篇,Science61篇。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本月9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S原創論文10篇,佔比為7%,其中Nature論文5篇,Science論文5篇(統計數據來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期刊;部分已經接受或在線發表,但尚未刊出的期刊,會在後續統計中計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內)。
  • 同比增加兩成,2020年前三季度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發文數超過...
    N&S論文統計8個本月7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9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42篇,其中Nature刊出76篇,Science刊出66篇。
  • 10月內地高校Nature&Science統計!
    本月12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 Science發文 2020年10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71篇,其中Nature刊出92篇,Science
  • 4月內地高校新增11篇Nature & Science論文,你的母校上榜了嗎?
    一、4所高校今年首次發表Nature & Science論文2020年4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27篇,其中Nature刊出81篇,Science刊出46篇。
  • 11月份內地高校Nature&Science統計!中科院共23篇
    近日,軟科公布了11月份內地高校在Nature& Science的論文數量統計,11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42篇,其中Nature刊出81篇,Science刊出61篇。
  • 2012-2019高校Nature和Science論文發文變化,哪些高校發表最多?
    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發表最多的N&S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呢?軟科整合了2012-2019年內地高校雙一流」建設以來Nature和Science發文變化,哪些高校發表最多?
  • 爆發:11月,浙大等9所中國高校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10篇論文!
    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刊出原創論文142篇,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S原創論文10篇,佔比為7%。根據軟科的統計,這10篇論文來自於9所高校,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均發文3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均發文2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5所高校的發文數均為1篇,廣州中醫藥大學、山東大學2所高校均為今年首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文。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Nature&Science論文?
    2012-2015年,中國內地僅有32所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文,其中的19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發文90篇,9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發文10篇,4所非雙一流高校發文8篇。
  • 2020年中國高校Nature和Science論文盤點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然而這些不平凡卻不知不覺地促進著中國科學的發展,在2020年,中國高校科研成果豐碩,重磅成果屢登國際頂級期刊《Nature》和《Science》,據有關機構統計,整年發文量達到166篇,再次突破歷史。
  • 國內高校2020年Nature&Science發文統計
    「TOP大學來了」從發文單位統計來看,2020年全年度發文量(一作+通訊)超過10篇只有兩所高校,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  「TOP大學來了」從發文的單一學者貢獻度來看,潘建偉院士無疑是榜首!潘院士團隊本年度發表了5篇頂刊,話說潘建偉院士應該是中國每年頂刊的「常客」,高產學者,水平頂尖。  「TOP大學來了」從發文學科來看,本年度生物醫學類文章依然是主打學科,2020年結構生物學/新冠肺炎類論文的數量猛增。
  • 從Nature & Science發文角度看中國高校抗疫成就
    新冠疫情暴發以後,中國各大高校的學者一直活躍在新冠病毒研究的第一線,在N&S也發表了多篇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原創文章,成為全球科學界抗疫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年9月30日,中國內地高校在2020年已經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在N&S發表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33篇,其中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文章共計25篇,佔全部發文的接近2成(統計數據來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文章;不包括已經接收或在線發表,但尚未刊出的文章)。
  • 在Cell及子刊發文557篇!2019哪些內地機構和省份表現優秀?—新聞...
  • 在Cell及子刊發文557篇!2019哪些內地機構和省份表現優秀?
    2014~2019年以中國內地為第一完成單位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發文總量趨勢  從上圖可以看出,近6年來,中國內地機構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上的發文量有了大幅增長。尤其是2018年和2019年,發文量相較之前出現井噴。
  • 2019年至今,哪些高校在NSC上發文?
    2019年開年,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三大期刊發文表現依然優異。儘管過去不到兩個月,中國科學家已經在三大頂尖期刊上至少發表17篇研究論文,其中主要完成單位發文12篇,參與單位論文5篇,勢頭強勁。享譽世界的三大頂尖學術期刊Nature:《自然》是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出版的科技期刊,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
  • 近五年中國內地《Nature》和《Science》論文統計!
    目前兩大期刊均為每周出版一次,每年度僅合計發表1500餘篇經過嚴格同行評議的原創論文。由於競爭激烈,所有投稿至這兩大期刊的文章中僅有不足8%被接收和發表。毫無疑問,N&S發表的論文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學科領域內的最高水平,而N&S發文數也已成為比較國家和機構科研產出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 這本期刊平均一個月就接受,年發文量超4000篇
    Materials的接收時間平均在一個月左右,年發文量超4000。這幾年可謂是一路在上升!發文量2016年是800多篇,在2017年2300多篇,到2018年已經達到了6500多篇。截至2019年12月28日,2019年發文已超12600多篇。IEE ACCESS的最新影響因子(JCR2018)是4.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