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ell及子刊發文557篇!2019哪些內地機構和省份表現優秀?—新聞...

2020-11-28 科學網
在Cell及子刊發文557篇!2019哪些內地機構和省份表現優秀?

 

▲ 2019年,以中國內地機構為第一完成單位的中國科學家在Cell Press旗下20種研究類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共557篇,而在2014年僅為107篇。

科院所屬研究機構和重點高校發表的論文佔很大比例,兩者相加佔發表論文總數量的95.3%。

▲ 中國內地高校增速明顯,2019年發表論文數433篇,增長了41%。具體來說,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以33篇並列榜首。

▲ 過去3年,北京、上海的研究機構穩居論文數量榜前兩位,且遙遙領先。

▲ 2019年,廣東省以46篇論文數緊隨北京、上海之後,位居第三;江蘇省、湖北省和浙江省(並列第五)、安徽省分別位居第四、五、六;安徽、天津、湖南在論文數量上的排名也在逐年遞增。

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是國際頂尖的學術出版機構,擁有《細胞》(Cell)、《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焦耳》(Joule)等諸多明星期刊,一直吸引著眾多中國科學家的關注。

2019年,中國內地高校及科研機構在Cell Press旗下20種研究類期刊上表現如何?哪些省份更勝一籌?

在Cell Press 2019中國年度論文/機構即將揭曉之際,我們對此進行了統計分析。

近兩年論文量井噴

此次統計的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共有20種,其中Joule、Matter、One Earth、iScience、Heliyon新創刊,影響因子未出。

期刊 影響因子 Cite
Score
論文數量
(單位:篇)
Cell 36.216 24.38 23
Cancer Cell 23.916 15.04 5
Cell Metabolism 22.415 14.42 11
Immunity 21.522 14.69 12
Cell Stem Cell 21.464 12.13 6
Chem 18.205 9.88 47
Cell Host & Microbe 15.753 10.5 6
Molecular Cell 14.548 11.82 34
Neuron 14.403 11.87 16
Current Biology 9.193 5.39 7
Developmental Cell 9.19 6.41 11
Cell Systems 8.64 5.53 1
Cell Reports 7.815 8.04 86
Cell Chemical Biology 6.762 4.95 5
Structure 4.576 4.25 6
Joule 暫無 暫無 34
Matter 暫無 暫無 31
One Earth 暫無 暫無 2
iScience 暫無 暫無 157
Heliyon 暫無 1.66 57

數據顯示,2019年,以中國內地機構為第一完成單位的中國科學家在上述期刊上共發表論文557篇,而2018年為423篇,2017年為178篇,2016年為144篇,2015年為92篇,2014年為107篇。

2014~2019年以中國內地為第一完成單位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發文總量趨勢

從上圖可以看出,近6年來,中國內地機構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上的發文量有了大幅增長。尤其是2018年和2019年,發文量相較之前出現井噴。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數字代表的只是以中國內地科研機構和高校為第一完成單位的中國科學家發表的原創研究論文,不包括在Cell Press旗下綜述類及合作期刊上發表的其他有中國科學家參與甚至作為主要貢獻人的論文。如果包括,數字還要大得多。

哪些省份論文量更勝一籌?

北京、上海穩居論文發表排行榜前兩位

2019年,共有26個中國內地省份的科研人員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上發表論文。論文發表量排名前十的為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湖北和浙江(並列)、安徽、福建、天津、吉林、湖南和遼寧(並列)。

省份 論文數量(篇)
北京市 157
上海市 96
廣東省 46
江蘇省 38
湖北省、浙江省 31
安徽省 29
福建省 17
天津市 16
吉林省 13
湖南省、遼寧省 12

與往年一樣,發表論文最多的兩個地區依然是北京和上海。

其中,來自北京的機構2019年在上述期刊上發表論文157篇,比2018年增加27篇,漲幅為20.8%,佔論文發表總量的28.2%,凸顯出北京的強大實力。

2017-2019年北京市發表論文數量變化

年份 論文數量(篇) 佔論文總量比例 漲幅
2017 69 38.50%  
2018 130 30.70% 88.40%
2019 157 28.20% 20.80%

2019年,來自上海的機構在這些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緊隨其後,共發表論文96篇,佔論文發表總量的17.2%,科研成果穩步增長。

2017-2019年上海市發表論文數量變化

年份 論文數量(篇) 佔論文總量比例 漲幅
2017 33 18.40%  
2018 85 20.10% 157.60%
2019 96 17.20% 12.90%

不過,隨著各地科研投入的增加和科研人才的有序流動,中國的科研地域標籤正在日益弱化。

例如,除北京、上海外,其他地區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佔比在逐年提高。

2015年,北京、上海以外地區的機構發文數量僅佔中國內地機構在上述期刊發文總數的27.1%。

到了2019年,這一佔比首次突破五成,以304篇的數量佔論文發表總量的54.6%。

其中,內蒙古、新疆兩個省份在2019年首次進入Cell Press論文榜單。

此外,分析近3年數據可以發現,除北京、上海外,以下5個省份在上述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增長較快,且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2019年,廣東省以46篇論文數緊隨北京、上海之後,位居第三,論文數量比2018年增長了84%;

江蘇省以38篇位居第四,比2018年增長了46.2%;

浙江省以31篇位居第五,比2018年增長了55%;

安徽省以29篇位居第六,比2018年增長了93.3%,

天津市以16篇位居第八,比2018年增長了77.8%。

同時,安徽、天津、湖南在論文數量上的排名逐年遞增。

省份 2017年排名 2018年排名 2019年排名
安徽省 7 8 6
天津市 9 9 8
湖南省 12 16 10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省份呈現逐年遞減趨勢。比如,重慶市由2017年的第十位下滑到2019年的第12位。

通過數據分析不難看出,儘管近年來全國各省市均重視科研投入與人才引進,但在科研實力上仍存在較明顯的地域差異。

各高校和科研機構表現如何?

2019年,以中國內地機構為第一完成單位的中國科學家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上共發表論文557篇。

這些論文來自169家中國內地機構,包括116家高校和53家科研機構(其中1家為企業)。

2017-2019年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發表論文的中國內地機構數量

年份 發表論文機構數量 高校(家) 科研機構(家)
2017 69 37 32
2018 119 76 43
2019 169 116 53

和2017、2018年相比,隨著發表的論文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其覆蓋的機構也在明顯增多。尤其是高校數量在2018和2019年分別以72.5%和42%的速度遞增,同時與科研機構的數量差距持續拉大。

進一步分析557篇論文的所屬機構,會發現以下特點。

1. 科院所屬研究機構和重點高校發表的論文數佔95.3%。

從統計數據可見,中國內地高校與科院所屬機構(不含中國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科研實力強大,幾乎囊括了中國內地機構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發表的大部分論文。

2019年,兩者相加共有531篇論文發表,佔發表論文總數量的95.3%。

其中,116所高校發表了433篇論文,佔發表論文總量的77.7%;28家科院所屬機構發表了98篇論文,佔發表論文總量的17.6%;24家非科院系統的研究機構發表論文25篇,佔發表論文總量的4.5%;1家企業發表論文1篇,佔發表論文總量的0.2%。

2019年發表論文機構分類

機構 發表論文數量(篇) 佔比
高校 433 77.70%
中科院科研機構 98 17.60%
中科院科研機構 25 4.50%
企業 1 0.20%

2.中國內地高校論文量增速明顯

2017年,中國內地高校在上述期刊發表論文112篇;2018年,發表論文數為307篇,增長了174.1%;2019年發表論文數433篇,增長了41%。

2019年,中國內地高校在這些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前5名分別是: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以33篇位居榜首,浙江大學以26篇位列第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23篇位列第三,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分別以17篇、16篇位列第四和第五。

2019年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發表論文前十的高校/機構

排名 高校 發表論文數量(篇)
1 清華大學 33
1 北京大學 33
3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26
3 浙江大學 26
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3
6 復旦大學 17
7 上海交通大學 16
8 廈門大學 13
9 武漢大學 11
10 中山大學 10

3.科院所屬機構發文數量穩步增長

2017年,科院所屬機構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發表論文47篇;2018年,達到99篇;2019年,為98篇。

2019年,科院所屬機構在這些期刊上發表論文數量前十名分別是: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院化學研究所、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科院物理研究所、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2019年科院所屬機構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上發文量前十名

排名 機構 發表論文量(篇)
1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26
2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9
3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 8
4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6
4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6
4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6
7 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 4
8 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3
8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3
8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3

4. 2019年發表論文機構大幅增加,與Cell Press在物質科學領域以及開放獲取期刊方面發力有關

2019年,中國科學家在Joule、Chem、iScience、Matter、One Earth等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物質科學領域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急劇上升。

2019年,中國科學家在這幾本期刊共發表論文271篇,佔全部期刊中國科學家發表論文總量的48.7%。

同時,從Cell Reports到iScience、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Cell Reports Medicine 、Heliyon以及與中國優秀青年科學家合作創辦的全學科開放獲取新刊The Innovation……Cell Press致力於為研究人員提供開放獲取和新型出版模式的多種選擇。

總體上看,在557篇研究論文中,發表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開放獲取期刊上的論文共計300篇,比2018年增加193篇,漲幅為180.4%。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來自浙江萬向A123系統亞洲有限公司的論文通訊作者陳瑤,在Cell Press旗下Chem上發表研究論文開始,中國內地企業實現了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上發表論文的零的突破。

2019年,翕元對衝基金的論文通訊作者Zheng Tan在Heliyon發表了一篇題為Stock selection with random forest: An exploitation of excess return in the Chinese stock market的論文。

據介紹,翕元對衝基金由一批來自物理、化學、數學、金融領域的資深專業人士和具有多年私募行業投研和管理經驗的人士共同發起,是一家針對二級市場,以高科技為基礎,並具有全球化視野和多元化精神的基金管理公司。

附:近3年中國內地省份的科研人員在Cell Press旗下期刊上發表論文情況

2017 數量 2018 數量 2019 數量 
北京市 69 北京市 130 北京市 157
上海市 33 上海市 85 上海市 96
浙江省 13 湖北省 37 廣東省 46
廣東省 11 江蘇省 26 江蘇省 38
湖北省 9 廣東省 25 湖北省 31
江蘇省 9 浙江省 20 浙江省 31
安徽省 8 福建省 18 安徽省 29
福建省 7 吉林省 15 福建省 17
四川省 5 安徽省 15 天津市 16
天津市 4 天津市 9 吉林省 13
重慶市 3 遼寧省 9 湖南省 12
吉林省 2 陝西省 8 遼寧省 12
黑龍江省 1 重慶市 6 四川省 10
雲南省 1 黑龍江省 5 陝西省 10
陝西省 1 四川省 4 山東省 10
湖南省 1 雲南省 3 重慶市 5
海南省 1 山東省 3 雲南省 5
    湖南省 2 河南省 4
    河北省 1 黑龍江省 3
    甘肅省 1 江西省 3
    貴州省 1 甘肅省 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3
        內蒙古自治區 2
        廣西壯族自治區 1
        貴州省 1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在Cell及子刊發文557篇!2019哪些內地機構和省份表現優秀?
    ▲ 2019年,以中國內地機構為第一完成單位的中國科學家在Cell Press旗下20種研究類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共557篇,而在2014年僅為107篇。  ▲ 中科院所屬研究機構和重點高校發表的論文佔很大比例,兩者相加佔發表論文總數量的95.3%。  ▲ 中國內地高校增速明顯,2019年發表論文數433篇,增長了41%。
  • 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2019中國年度論文和機構揭曉
    由於受到全球疫情影響,本次「中國科學家與Cell Press」系列活動以線上形式舉辦,分為生命科學專場和物質科學專場,通過科學網、新浪網等平臺進行直播。論壇揭曉了細胞出版社2019中國年度論文和年度機構獲獎名單。
  • 【中國科學報】細胞出版社中國年度論文和機構揭曉
    由於受全球疫情影響,本次「中國科學家與Cell Press」系列活動以線上形式舉辦,分為生命科學專場和物質科學專場,通過科學網、新浪網等平臺進行直播。  論壇揭曉了細胞出版社2019中國年度論文和年度機構獲獎名單。
  • 連續3年在Cell發表論文,這5家中國機構做到了!
    連續3年在Cell發表論文,這5家中國機構做到了!其在國際生命科學領域具有巨大的影響力,2019年,Cell的影響因子高達36.216。       前面,我們對過去幾年中國內地在Cell Press旗下研究類期刊上所發表論文的機構和地域特點進行了統計分析,本篇將對中國內地機構在Cell Press旗艦期刊——Cell上的表現進行梳理。
  • 2017中國科學家與「Cell Press」-新聞專題-科學網
    2014年,中國科學報社與細胞出版社首度牽手,出版了首期「中國科學家與Cell Press」特刊,收錄了2014年度發表在《細胞》及其子刊的中國作者的107篇論文,並評選出「細胞出版社中國年度論文」和「細胞出版社中國年度機構」,受到廣大作者與讀者歡迎。
  • 發Cell 的必看秘籍
    楊曉虹:Cell Press 旗下的各種子刊之間在審稿權方面是獨立的,Cell 旗下的子刊之間有一個特殊之處,叫 co-submission,也就是「一稿多投」的意思,你完全可以在投稿時同時投給兩家 Cell 子刊,只要在投稿時寫出來就可以了!但是同時投給 Cell 子刊和非 Cell 子刊的雜誌則被視為一稿多投。小編:關於審稿人的遴選?
  • 2020年7月內地高校再添17篇Nature & Science發文
    2020年7月內地高校再添17篇Nature & Science發文 2020-08-02 0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12-2019高校Nature和Science論文發文變化,哪些高校發表最多?
    N&S,Nature和Science,國際上最為知名的兩大綜合性學術期刊,被譽為科研領域的皇冠,以成果質量高、發表難度大、影響力廣泛著稱。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發表最多的N&S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呢?
  • 2019年至今,哪些高校在NSC上發文?
    2019年開年,國內高校和科研機構三大期刊發文表現依然優異。儘管過去不到兩個月,中國科學家已經在三大頂尖期刊上至少發表17篇研究論文,其中主要完成單位發文12篇,參與單位論文5篇,勢頭強勁。享譽世界的三大頂尖學術期刊Nature:《自然》是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出版的科技期刊,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
  • 浙江大學:最近連發2篇Science和多篇Nature子刊!
    在國家雙一流名單公布的最近一個多月裡,浙江大學在科研方面就取得了很大突破,連續發表2篇Science(含參與發表1篇)和5篇Nature子刊,上升勢頭可謂非常強勁。  這些論文來自浙大不同院系,包括生命科學研究院、醫學院、化學系、物理系、農學院等。
  • Cell子刊iScience到底怎麼樣
    該雜誌主要發表包括生命科學、物理學和材料科學在內的基礎和應用研究。該雜誌將成為一個多學科交叉和開放獲取的同行評閱期刊。iScience於2018年3月首刊,2019年12月份入選SCIE。不到2年的時間即入選SCIE證明了該期刊的運作能力。
  • 細胞生物學新貴—Cell reports
    背景介紹Cell Reports是Cell Press出版社(Elsevier的子集團)2011年創建,2012年1月發表第一期的一本開放獲取期刊。Cell Reports是三大名刊CNS中《Cell》的子刊,是Cell出版集團旗下2011年創建的開放獲取期刊。
  • 北大/電子科大,中山大學,固體物理所,三篇Nature子刊齊爭豔
    前言2019年7月16日凌晨,Nature及各大子刊紛紛更新,其中,三篇Nature子刊來自內地高校。主要從事輕元素二維單晶材料原子製造和百飛秒原子級高精度表徵研究,在米級單晶石墨烯超快外延製備、單個碳納米高通量偏振光學顯微技術、原位球差電鏡和納米光譜學結合技術開發、低維材料層間耦合物理研究方向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
  • 發表Top5刊的500強名單出爐, 這幾位中國人實至名歸
    40年裡在top5刊物上發文最多的大神到底是誰?」,「2.全球疫情期最全最新最好的網上學術seminars, conferences日曆」,「3.應用計量經濟學現狀: 因果推斷與政策評估最全綜述」,「4.前沿: 機器學習在金融和能源經濟領域的應用分類總結」,受到學者們廣泛關注。
  • 期刊鑑賞-Cell子刊iScience到底怎麼樣
    該雜誌主要發表包括生命科學、物理學和材料科學在內的基礎和應用研究。該雜誌將成為一個多學科交叉和開放獲取的同行評閱期刊。 iScience於2018年3月首刊,2019年12月份入選SCIE。不到2年的時間即入選SCIE證明了該期刊的運作能力。
  • 同比增加兩成,2020年前三季度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發文數超過...
    同比增加兩成,2020年前三季度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發文數超過130篇 2020-10-04 1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內地高校單年度發文數首超150篇!11月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內地高校單年度發文數首超150篇截至11月30日,中國內地高校今年的N&S總發文數達到了157篇,首度突破了單年度150篇的大關。目前共有62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表至少一篇文章。中國科學院大學單月再增3篇發文,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以27篇的總發文數在內地高校中獨居榜首。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均以17篇的總發文數並列全國第3位。
  • 4月內地高校新增11篇Nature & Science論文,你的母校上榜了嗎?
    其中清華大學和上海科技大學均發文2篇,其他高校的發文數均為1篇。此外,海軍軍醫大學、廈門大學、浙江萬裡學院、青島大學4所高校均為今年首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文。中國前列腺癌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圖譜(Li et al., 2020, Nature)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莫瑋課題組和韓家淮課題組合作發表的論文「Gut stem cell necroptosis by genome instability triggers bowel inflammation」於4.16日在Nature刊出。
  • Top5刊上高被引文章前250強名單,經濟學和商學高被引作者前500強
    關於Top 5期刊,我們引薦了如下文章:「1.JPE上19年以來10篇比較有意思且重要的文章」,2.機器學習方法出現在AER, JPE, QJE等頂刊上了!,3.中國內地學者過去30年發Top5刊的信息都在這裡,4.AER史上最嚴關於論文數據和代碼可得性政策,應對實證論文的複製性危機!5.五大Top經濟刊物的在40年裡發生了什麼?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Cell論文?
    今年正值首輪「雙一流」建設的收官之年,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國內高校發表Cell論文(只包含類型為Aritcle的論文)最多呢?軟科整理了2012-2019年中國內地各大高校作為作者單位(包含第一完成單位和其他完成單位)在Cell上發表的研究論文信息,對各大高校在雙一流建設前後的表現進行了對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