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鑑賞-Cell子刊iScience到底怎麼樣

2021-01-21 騰訊網

最近有粉絲在後臺諮詢Cell小子刊iScience怎麼樣,值不值得投稿呢?生命科學前沿將開設期刊鑑賞欄目,分析熱點期刊走勢。

iScience是Cell Press於2018年新開的綜合性開源期刊。該雜誌主要發表包括生命科學、物理學和材料科學在內的基礎和應用研究。該雜誌將成為一個多學科交叉和開放獲取的同行評閱期刊。

iScience於2018年3月首刊,2019年12月份入選SCIE。不到2年的時間即入選SCIE證明了該期刊的運作能力。

iScience號稱對標Nature communications和Science Advances,野心不小。得益於Cell巨大的影響力,編委會成員也是超級大牛。國內的頂尖神經科學家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美國科學院院士薄慕明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部主任、中科院化學部院士楊學明擔任其戰略編委會成員。

儘管志向高遠,但iScience真的能達到Nature Communications這個水平嗎?作為開源期刊,iScience真的可以做到名利雙收,還是和scientific report、plos one一樣淪為下一個灌水賺錢機器。下面我們詳細的分析下期刊的發文量和影響因子走勢。

iScience2018總發文量為226篇,去除4篇CORRECTION和3篇EDITORIAL後,有效發文量為219篇。226篇文章在2019年總共被引用了1038次。

一般來說比較有勢力的出版社,計算影響因子時,它的引用量是計算所有文章的引用。但最終得到的均篇引用(即影響因子)是不計算News、Editorial等文章數量的,也就是說有勢力的出版社可以人為的提高其影響因子。這也是為什麼CNS系列期刊影響因子高的原因。實際上,他們真正科研論文的影響因子是要遠遠低於所公布的影響因子。

當然最終非學術文章算不算分子和分母,還要看出版社和科睿唯安談判的結果。歷史上也有一些期刊和科睿唯安交涉後,科睿唯安修正了其影響因子,得到大幅度增長。不過像iscience這種期刊EDITORIAL佔比非常小,所以一般來說對影響因子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言歸正傳,也就是說2020年6月所公布的iScience影響因子約為4.74。作為第一個影響因子這個數值已經高於scientific report,應該來說是比較成功的。

然而2019年iScience發文量迅速增加一倍來到了520篇,去除非科研文章依然有508篇。綜合2018和2019年的科研型文章共計727篇,這些文章在2020年前三個月被引用了556次。也就是2020年即時影響因子為0.765。當然2020年還沒有結束,一直到2021年3月左右,web of science資料庫才會完整的收錄全2020年所有引用。

但我們可以橫向比較一些影響因子比較穩定期刊的即時影響因子,判斷期刊的後續走勢。

作為比較的PLoS Pathogens2020年即時IF為0.973。PLoS Pathogens2019年6月公布的影響因子為6.463,2020年6月預計公布的影響因子6.52。

Journal of Virology2020年即時IF為0.6753。20196月公布的影響因子為4.324,2020年6月預計公布的影響因子為4.438。

綜合我們可以預估2021年公布的iScience影響因子應在5到6之間。

然而開源期刊一般都是出版社賺錢的主力,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plos one一本期刊賺的錢就佔據整個plos出版社90%以上。可以說plos one的發文量就影響了整個出版社的利潤。

不出意外iScience2018年發文量226篇,2019年迅速增加到520篇。2020年,截止到4月8日,web of science顯示已經收錄了236篇,預計全年發文量將再創新高。

不斷翻倍的發文量預示著iScience還是逃脫不了賺錢的使命。根據發文量的增加和預測的影響因子,我們預計iScience影響因子未來將長期保持在5到8分之間,成為scientific report到Nature Communications中間的期刊。然而這2個期刊之間的空擋區間極大,未來如何走,還要看iScience下一步走勢。

大家還有什麼想了解的期刊走勢,可以留言哦

版權所有,轉載請留言!

我就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Cell子刊iScience到底怎麼樣
    最近有粉絲在後臺諮詢Cell小子刊iScience怎麼樣,值不值得投稿呢?生命科學前沿將開設期刊鑑賞欄目,分析熱點期刊走勢。iScience 是Cell Press於2018年新開的綜合性開源期刊。該雜誌將成為一個多學科交叉和開放獲取的同行評閱期刊。iScience於2018年3月首刊,2019年12月份入選SCIE。不到2年的時間即入選SCIE證明了該期刊的運作能力。iScience號稱對標Nature communications和Science Advances,野心不小。
  • 全球頂級期刊 Nature、Science、Cell 的簡介、網站和期刊名單
    網站主頁:https://www.nature.com/Nature子刊名單及連結地址:https://www.nature.com/siteindex/index.htmlNature子刊簡介:TitlesIntroduction in ChineseNature Nature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其中,研究論文「Tuning molecular emission of organic emitters from fluorescence to phosphorescence through push-pull electronic effects」發表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12.18
  • 這本Cell子刊創刊兩年,影響因子可能達10分
    今天小編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Cell子刊《iScience》 值得投資嗎?編輯團隊號稱《iScience》 將對標《Nature communications》和《Science Advances》。那麼這本期刊的現狀如何?真的值得投資嗎?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Cell 子刊:內因還是外因主導癌症發生?
    2016年2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 - 最近一篇發表在Cell子刊Trends in Cancer的文章指出,儘管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工作者對癌症的控制和治療方面取得了一些明顯的進展。但是也在特定的器官組織中出現了腫瘤敏感性升高和腫瘤耐藥等現象。
  • ...張平教授團隊在光解水制氫方面的研究成果發表於Cell子刊iScience
    由湘大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張平教授、尹久仁教授和丁燕懷教授組成的團隊在光解水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相關成果以「Solid-state, Low-cost and Green Synthesis and Robust Photochemical Hydrogen Evolution Performance of Ternary TiO2/MgTiO3/C Photocatalysts」發表於國際期刊
  • Nature communications 到底是水刊,還是牛刊?
    由此可以看出,大家對於NC這本期刊,爭議還是蠻大的,有人說好,有人說不好,到底該怎樣評價這本期刊呢?今天學霸姐姐給大家梳理一下:Nature Communications 是一本怎麼樣的期刊?而Nature communications就是子刊之一,致力於在生物,物理,化學和地球科學的所有領域發表高質量的研究。
  • Nature子刊有多少、Nature系列期刊等級,一篇文章整明白!
    《Nature》子刊又雙叒叕增加了,現在共57本!系列期刊159本!!!《Nature》及這57本子刊的影響因子信息如下:可以看到,《Nature》子刊更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並且大部分《Nature》子刊(即Nature research journals)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影響因子都相對較高,也都是本領域權威期刊。
  • 2020年12月11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揭示小鼠胚胎的發育時鐘和從頭細胞極化機制doi:10.1126/science.abd2703植入前發育的過程中,頂-底細胞極性(apicobasal cell polarity)的建立是從全能性向多能性過渡的關鍵,從而誘導細胞向滋養外胚層(trophectoderm)分化。
  • 2020年12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3.Science:揭示小鼠胚胎的發育時鐘和從頭細胞極化機制doi:10.1126/science.abd2703植入前發育的過程中,頂-底細胞極性(apicobasal cell polarity)的建立是從全能性向多能性過渡的關鍵,從而誘導細胞向滋養外胚層(trophectoderm)分化。
  • 海大學者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子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原標題:海大學者在Science子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2019年6月14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題為「楊氏雙縫路徑測量中動量擾動的實驗觀測」(Observing momentum disturbance in double-slit 「which-way
  • 電子科技大學與世界三大科技出版商之一合辦頂級期刊子刊
    電子科技大學與世界三大科技出版商之一合辦頂級期刊子刊 記者從電子科技大學獲悉,近日德國約翰威立國際出版公司與電子科技大學在成都籤訂協議,共同創辦頂級期刊《先進材料》的子刊《信息材料》。
  • Science子刊:首次證實非光合細菌也具有24小時生物鐘
    Science子刊:首次證實非光合細菌也具有24小時生物鐘  CHEN • 2021-01-11 17:49:44 來源:前瞻網 E168G0
  • 中北大學在Cell期刊發表研究論文
    近日,中北大學青年教師梁君飛在國際著名期刊iScience(Cell子刊)上發表題為《Ultra-High Areal Capacity Realized in Three-Dimensional Holey Graphene/SnO2Composite Anodes》的研究論文。
  • Science和Cell子刊:藉助大數據開發出治療癌症的「智能」細胞療法
    在第一篇發表在2020年9月23日的Cell Systems期刊上的標題為「Discriminatory Power of Combinatorial Antigen Recognition in Cancer T Cell Therapies」的論文中,Lim實驗室的成員與普林斯頓大學路易斯-西格勒綜合基因組學研究所計算機科學家Olga G.
  • 2018年2月16日Science期刊精華
    2018年2月22日/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8年2月16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1月4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major chromatin regulator determines resistance of tumor cells to T cell–mediated killing」。這個研究小組都發現了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抵抗作用受到一組調節著DNA在細胞中如何包裝的蛋白發生的變化的嚴格控制。
  • #Cell新期刊解讀 #SCI #Cell
    現如今各種新期刊層次不齊,挑選到一本有潛力的新期刊,對於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會有非常大的幫助,一些旗艦期刊,比如Nature、Science以及Cell在開發新的子刊時總是自帶光環,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切了解一下Cell旗下的一些比較新的期刊,希望能夠為小夥伴們在期刊選擇的時候帶來一些幫助。
  • 2019年11月29日Science期刊精華
    2019年12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9年11月29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4.Science:腦細胞類型中的增強子遺傳變異或可預測疾病風險doi:10.1126/science.aay0793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和沙克生物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如今在一些增強子中發現的特定遺傳變異決定著蛋白是否在大腦的特定細胞類型中表達,並且可能在人們患精神疾病或神經疾病的風險中起作用
  • 2018年5月4日Science期刊精華
    2018年5月12日/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8年5月4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doi:10.1126/science.aar5703; doi:10.1126/science.aat5617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的Hongzhen Hu和同事們通過研究小鼠發現皮膚中的被稱作梅克爾細胞(Merkel cell)的觸覺受體的數量會隨著這些小鼠衰老而下降。他們也發現具有乾性皮膚的小鼠具有更少的觸覺受體。
  • 細胞生物學新貴—Cell reports
    背景介紹Cell Reports是Cell Press出版社(Elsevier的子集團)2011年創建,2012年1月發表第一期的一本開放獲取期刊。Cell Reports是三大名刊CNS中《Cell》的子刊,是Cell出版集團旗下2011年創建的開放獲取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