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高校Nature和Science論文盤點

2021-01-07 道大學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然而這些不平凡卻不知不覺地促進著中國科學的發展,在2020年,中國高校科研成果豐碩,重磅成果屢登國際頂級期刊《Nature》和《Science》,據有關機構統計,整年發文量達到166篇,再次突破歷史。

近五年,發文量逐步增加,從2016年的61篇,增長到2020年的166篇,近3倍增長。那麼哪些高校表現亮眼呢?

據統計,2020年共有63所高校斬獲Nature或Science論文,相比2019年,增長27所高校。按照漲幅來看,漲幅最大的高校為上海科技大學,增長7篇,其次是中國科學院大學和北京協和醫學院,各增長5篇。

按照論文數,中國科學院大學以28篇高居榜首,反超清華大學,清華大學24篇屈居第二,其次是北京大學共發表18篇,暫居第三。復旦大學和中科大分別發表17篇和14篇。上海科技大學超越浙大來到第6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前6中,中科院下屬的三所大學均在列。

據了解,這些論文所在的領域多為生物學、基礎醫學、材料科學和物理學。

最後,你的母校表現如何呢?

相關焦點

  • 2012-2019高校Nature和Science論文發文變化,哪些高校發表最多?
    N&S,Nature和Science,國際上最為知名的兩大綜合性學術期刊,被譽為科研領域的皇冠,以成果質量高、發表難度大、影響力廣泛著稱。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發表最多的N&S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呢?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Science統計!
    本月9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 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142篇,其中Nature81篇,Science61篇。
  • 2020年高校SCI頂刊論文排行榜,浙江大學第一,學科分布情況解析
    2020年SCI頂刊論文排行榜科技部最新的政策,將不再唯SCI科研論文數量,鼓勵國內的科研人員努力發表高水平的科研論文,並且對條例進行解釋,今後「非三高」科研論文不得報銷,何為三高論文?由於每個學科和科研單位都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三高」論文由各自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術委員會來決定,然而對於SCI頂尖綜合期刊的《nature》和《sciece》來說,不論是哪一個學科和科研單位都會是頂級期刊,在2000年左右,中國大陸所有科研機構每年一共僅能發表1~2篇NS主刊論文,隨著中國經濟科技的進步,每年最少1篇NS主刊論文是中國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最低標配,一份有軟科統計的2020年中國內地高校
  • 霍金曾數十次引用這所大學在《science》等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數據
    他畢生的精力從事科學研究,並將所研究的成果都寫成了極具學術價值的論文,供世人們閱讀和學習,可就在他的論文中,曾經數十次引用過我國這所大學的天文、物理系發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的論文中的數據,論點,結論等,這所大學就是學術風氣堪稱一流的南京大學。
  • 爆發:11月,浙大等9所中國高校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10篇論文!
    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刊出原創論文142篇,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S原創論文10篇,佔比為7%。根據軟科的統計,這10篇論文來自於9所高校,其中中國科學院大學、浙江大學均發文3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均發文2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5所高校的發文數均為1篇,廣州中醫藥大學、山東大學2所高校均為今年首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S發文。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Nature&Science論文?
    由於競爭激烈,所有投稿至這兩大期刊的原創文章中僅有不足8%被接收和發表。 時值首輪「雙一流」收官階段,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高校發表最多的N&S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呢?
  • 2020年7月內地高校再添17篇Nature & Science發文
    N&S論文統計本月15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 Science發文2020年7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74篇,其中Nature刊出99篇,Science刊出75篇。
  • 2020年中國高校在「自然」「科學」雜誌發表論文排行榜
    2020年剛剛結束,中國大學就傳來捷報,2020年,中國大學在《自然》和《科學》雜誌發表論文的高校和發表論文的數量,較2019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2020年,中國高校在《自然》《科學》雜誌發表論文的高校,由2019年的53所,增長到了63所。
  • Nature評出年度10大科學發現!中國團隊研究入選
    Nature 盤點了2020年度十大科學發現。,也為尋找阻止和逆轉壓力破壞性作用的方法指出方向。值得一提的,第三篇論文來自中國團隊,第一作者為2018年間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數據。1987年《蒙特婁議定書》及其後續修正案禁止了消耗臭氧層物質的生產和使用。
  • 頂尖SCI論文有多難?直到2015年武漢大學才斬獲第一篇《nature》
    要知道武漢大學雖然每年發表的論文有很多,但是真正的頂刊論文並不多,武漢大學在解放後,直到2015年才有第一篇《nature》主刊論文的突破。2000年左右,中國所有高校和科研機構每年僅能發表1~2篇NS主刊論文,就拿武漢大學為例,2015年11月,武漢大學鄧鶴翔教授團隊為武漢大學完成建國後的第一篇以第一通訊單位發表的《nature》主刊論文,而且該項研究成果也是由韓國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羅特格斯大學、斯特哥爾摩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合作完成。雖然國內目前反對SCI論文的呼聲很多,但是能發NS主刊論文卻是每一位科研人員的夢想。
  • 4月內地高校新增11篇Nature & Science論文,你的母校上榜了嗎?
    一、4所高校今年首次發表Nature & Science論文2020年4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27篇,其中Nature刊出81篇,Science刊出46篇。
  • 國內高校2020年Nature&Science發文統計
    「TOP大學來了」從發文單位統計來看,2020年全年度發文量(一作+通訊)超過10篇只有兩所高校,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  「TOP大學來了」從發文的單一學者貢獻度來看,潘建偉院士無疑是榜首!潘院士團隊本年度發表了5篇頂刊,話說潘建偉院士應該是中國每年頂刊的「常客」,高產學者,水平頂尖。  「TOP大學來了」從發文學科來看,本年度生物醫學類文章依然是主打學科,2020年結構生物學/新冠肺炎類論文的數量猛增。
  • 「雙一流」建設以來,哪些大學發表的Nature、Science和Cell論文最多?
    校友會2016-2020年中國大學CNS論文排名,清華大學雄居第一 「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國哪些大學發表的Nature、Science和Cell論文數量最多?哪些高校躋身2016-2020中國大學CNS論文排名50強?
  • 近五年中國內地《Nature》和《Science》論文統計!
    作為國際上最為知名的兩大綜合性學術期刊,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大期刊旨在發表原創性強、觀點新穎、影響廣泛,並且對整個科學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的突破性發現。目前兩大期刊均為每周出版一次,每年度僅合計發表1500餘篇經過嚴格同行評議的原創論文。由於競爭激烈,所有投稿至這兩大期刊的文章中僅有不足8%被接收和發表。毫無疑問,N&S發表的論文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學科領域內的最高水平,而N&S發文數也已成為比較國家和機構科研產出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 2020年度高校Nature&Science總數排名!國科大反超清華排名榜首!
    2020年全年,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ature & Science原創論文166篇,佔兩期刊全部原創論文總數(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的9.8%(總數為1702篇,僅包含已刊出的論文)。
  • 發Nature和Science?網友:還以為是西湖大學!
    和science上發表。nature和science是各種理科的集合,物理研究更得拼錢,相對而言生物化學所用的瓶瓶罐罐要便宜多了,準入門檻低。我不信雙非學校的錢比一流大學的錢多,能發頂尖文章應該是研究人員的idea牛,更努力,並能抓住機會。
  • 同比增加兩成,2020年前三季度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發文數超過...
    N&S論文統計8個本月7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9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42篇,其中Nature刊出76篇,Science刊出66篇。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N&S論文統計11個本月9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142篇,其中Nature刊出81篇,Science刊出61篇。
  • Nature「餘波未盡」,中國地質大學又遭Science撤稿!新冠竟成「罪魁...
    在2019年6月至2019年9月之間,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的所有實驗室都被要求搬遷至30公裡外的新校區。在這期間,保管數據的學生(也是論文作者之一)Liang Liu畢業,當時暫時沒有找到接替Liu來保管數據的學生。
  • 7所高校「上雙」!11月內地高校Nature & Science統計!
    本月9所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Science發文2020年11月,Nature和Science(後文簡寫為N&S)兩期刊總計刊出原創論文(類型為Article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含共同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S原創論文10篇,佔比為7%,其中Nature論文5篇,Science論文5篇(統計數據來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網,僅包含已經刊出的期刊;部分已經接受或在線發表,但尚未刊出的期刊,會在後續統計中計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