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路月明
歡迎關注:說教育

最近,上海的一所「雙非院校」——上海師範大學發表了兩篇重量級的文章,分別是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其實不看內容都能猜出是生化或者材料科學,頂尖的物理理論是很難發的,實驗科學就是看誰錢多。cell裡面都是生物內容的頂尖雜誌,以生物為主。nature和science是各種理科的集合,物理研究更得拼錢,相對而言生物化學所用的瓶瓶罐罐要便宜多了,準入門檻低。我不信雙非學校的錢比一流大學的錢多,能發頂尖文章應該是研究人員的idea牛,更努力,並能抓住機會。

在科學和自然發論文真的那麼重要嗎?每年這兩種期刊要刊出多少論文?原創性的科學發現或技術發明又有幾篇呢?你還別說,還真就起了作用。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這些論文對國際社會的進步或推動某學科領域的進步究竟起了多大作用?這就不得而知了!國內的各種指標太過於精細,動不動就是以論文數量,影響因子,被引次數作為職稱的門檻,而且其權重還非常高,以至於各種海歸人士以鍵盤催動思維,做出了大量的論文。

有人這些都是歐美學生不學的專業領域,因為就算學了,畢業也找不到工作?你又知道別人不學了?那些研究基礎物理,生物技術最多的是在哪裡?他們的專業能找什麼工作?難道我們專業和他們的都不一樣?什麼搶著學的專業不招收中國學生,現在歐美最火的不就是醫學,經濟類專業?哪個沒有中國學生?最可悲的是自己瞧不起自己,而自己還在洋洋得意。國內一年能發表這種級別的文章也就一兩百篇吧?真不是你想發就能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