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一篇《nature》背後的故事,從倒數第一到博士延期的堅持

2020-12-05 高校網大秀

揚眉吐氣的南大校友

從2016年開始南京大學校友們一直都很憋屈,受到南京大學教授團出走名單的曝光,以及2017年學科評定時的頹勢,其中A+學科甚至不如同城的東南大學,更令南京大學校友難堪的是,全國各大高校紛紛發表CNS主刊論文,甚至很多雙非高校都發表主刊論文,而南京大學卻多年未見一篇CNS主刊論文,而每年一篇CNS主刊論文成為中國名校的最低標配,因此南京大學在CNS主刊論文上得短板也成為被攻擊的對象,然而進入2019年後,南京大學CNS主刊大爆發,1月16日,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汪名懷教授團隊合作的論文被《science》發表,2月27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的論文被《nature》發表,3月13日,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戈惠明/譚仁祥和化學化工學院梁勇發表的論文被《nature》發表,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是南京大學傳統強勢學科物理學院萬賢綱教授的《nature》論文,這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唐峰的經歷更充滿各種神奇,高中時曾是全班倒數第一,高考時卻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南京大學物理系。在這篇《nature》論文被接收前,唐峰博士畢業被延期,最後在堅持的毅力下發表了科研大作,凸顯了南京大學物理系一心科研不怕坐冷板凳的傳統!

南大物理系的榮耀

變為黑白色的南京大學物理學院主頁

2018年9月17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的官方主頁變為黑白色,追悼已經去世的閔乃本院士,閔乃本院士應該是最近幾年來中國損失的最具重量級的院士,作為南京大學物理系的元老院士,閔乃本院士在國內首次研製成功"電子束浮區區熔儀"並製備成功鉬、鈮、鎢等體心立方高熔點金屬單晶體。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評選中,南京大學閔乃本院士的介電體超晶格新材料項目摘得了當時已空缺兩年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最讓人們稱讚的是閔乃本院士給南京大學注入的科研之魂,在取得科研成就前,閔乃本院士坐了20年的冷板凳,在堅持不懈的科研精神下,最後取得了創新性的突破, 國際上為了讚揚閔乃本院士做出的科研貢獻,2013年12月20日,國際編號為(199953)號小行星命名為"閔乃本星"。閔乃本院士告訴南京大學的學子們:「作為一個有責任的科研人員,就要耐得住寂寞,不怕坐冷板凳!」

樂觀地面對苦難

靠周星馳電影緩解壓力的延期博士

其實真正的科研創新並不像宣傳的那麼簡單,對比目前國內各大高校給教授們的考核任務,不管學科是什麼都要求老師們幾年內就要出創新性的科研成果,造成國內很多教授為了應付考核,本來可以多積累一兩年實驗數據發表一篇大文章,結果因為考核時間,缺乏補充實驗,直接降檔發表論文,造成中國科研機構高引論文產出率遠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發表的《nature》的第一作者唐峰,由於南京大學自由的學術風,多次嘗試多個科研方向後,2013年進入萬賢綱課題組,直到2017年才在導師的指導下,專注找尋拓撲材料的研究,其實就在文章發表之前,唐峰博士面臨博士延期的尷尬,用唐峰接受記者的話來說,自己還在為自己能否順利畢業而焦慮,只能靠平時喜歡的周星馳的電影來緩解壓力,畢竟中國每年有高達66%的博士生無法按時畢業,很多博士都承受著畢業延期的壓力,當《nature》被接收後,唐峰的心才放下來,不同於其他高校,博士期為了畢業,發表多篇小論文,南京大學的博士生更具備科研精神,不浮躁地區追求論文數量,要發就發國際頂刊

相關焦點

  • 又是自殺博士,又是碩博連讀學子,南京大學17萬撫恤金背後的故事
    從記者對家屬的採訪來看,南京大學跳江自殺的博士段某和2019年2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殺的博士劉某一樣,他們都是從小的學霸,同樣選擇碩博連讀!南京大學自殺博士段某本科畢業於河海大學,被保送至南京大學物理學院。
  • 南京大學研究成果在《Nature Photonics》發表
    南京大學固體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勇、肖敏課題組與胡小鵬、祝世寧課題組與中國科技大學吳東教授合作,利用飛秒雷射電疇擦除技術首次成功製備出三維非線性光子晶體,並演示了三維準相位匹配的雷射倍頻1998年二維非線性光子晶體的概念提出後,還是南京大學的研究組採用室溫極化技術研製出二維非線性光子晶體,並在不同結構的二維非線光子晶體中首次觀察到了準相位匹配增強的光的彈性散射、拉曼散射、非線性切倫科夫輻射、非線性泰堡效應等一系列光學新效應,也成功展示了二維非線性光子晶體在無透鏡量子鬼成像、非線性光束整形、光量子信息處理等方面許多新的應用。
  • 南京大學校長:博士生標準不能降低,而是應該分流,科研應精英化
    從自然指數的分數進行分析,自然指數是指四大基礎學科82份頂級科技期刊為數據依據,主要凸顯高校科研的精度,雖然南京大學在2019年之前,連續三年沒有CNS主刊論文發表,但是CNS小子刊數量眾多,很多重大基礎科研周期很長,2019年堅持自我的南京大學,迎來了CNS主刊論文的大爆發。
  • 南京大學:拿一篇4區的SCI論文也能評正教授
    南京大學在教師職稱評價改革中,走在了全國前列,加上今年國家連續發文要求高校進行深度職稱評價體系改革,不再看影響因子,不再看誰的SCI論文數量多,而是要求看論文是不是做了原創性、創新性工作作為主要評價依據。
  • 如何看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畢業,要求發表一篇中文文章?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的中文寫作水平如何?小西博士畢業後進入大學任教。作為一個研究生導師,個人覺得不少博士生、碩士生的中文寫作水平的確很Low,常常是漢語、英語的習慣混用,可讀性不高。初期愁的肯定是英文寫作,如第一篇Sci論文都比較「難產」,第二篇開始就會找到感覺。其實,小西個人覺得中文寫作的難度更大,尤其是中文核心類期刊。之前,小西就有個博士師弟,在發表幾篇SCI之後,想著"邊角料"的數據發個國內核心,直接就被拒稿。
  • 南京林業大學沒有一篇論文的教授,網友:區分教授標準,別害人!
    中外名校教授的不同中國最不缺的就是教授,不論名牌高校還是高職院校,不論水平如何,只要各種的灌水論文就可以被評為教授,甚至還有一些完全不做科研,沒有任何科研著作的教授存在,最近南京林業大學把一位專職授課的教師評為教授,這名教授沒有一篇科研學術論文,引發媒體的讚揚,認為這是讓廣大高校教師回歸教學的本質
  • 2021年南京工業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工作已經展開,新東方在線考博頻道將為廣大2021考博考生發布轉載各博士招生單位發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考博專業目錄、考博參考書目、及導師聯繫方式,以下是2021年南京工業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 Nature子刊:南京大學郭子建/何衛江利用線粒體-溶酶體互作雙標記探針揭示線粒體局部黏度響應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南京大學郭子建院士/何衛江教授課題組,利用線粒體和溶酶體內活性硫環境和性能的差異,開發了一種細胞滲透性、生物相容性、黏度響應性的小分子螢光探針Coupa,用於同時成像線粒體-溶酶體以研究活細胞中線粒體和溶酶體的相互作用。
  • 985大學發《nature》有多難?發一篇相當於一個河南省高考狀元
    而他研究後寫出來的論文,自然也是毫無疑問的發表在了《science》、《nature》這樣的頂級期刊上,而且還不止一篇,一個人發的比我們的985大學一年發的還多。華中農業大學是老牌211大學,科研實力也是相當的不錯,可在前幾年才發出了本校歷史上的第一篇《nature》。
  • Nature子刊:南京大學郭子建/何衛江利用線粒體-溶酶體互作雙標記探針揭示線粒體局部黏度響應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南京大學郭子建院士/何衛江教授課題組,利用線粒體和溶酶體內活性硫環境和性能的差異,開發了一種細胞滲透性、生物相容性、黏度響應性的小分子螢光探針Coupa,用於同時成像線粒體-溶酶體以研究活細胞中線粒體和溶酶體的相互作用。
  • 南京工業大學關於2021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的通知
    南工研〔2020〕24號 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及《南京工業大學博士研究生「申請-考核制」招生選拔實施辦法》(南工校研〔2019〕34號)文件精神,為進一步提高博士生生源質量,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加強拔尖創新人才選拔,經學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對我校博士研究生(含2021年碩博連讀博士
  • 微博熱搜、熱播劇cue 閃耀蒼穹的南京大學天文系了解一下?
    現實中,南京大學的天文系一直穩居全國第一 校長的這封信和胡一鳴的堅定報考決心感動了南京大學,同時他的比賽獲獎經歷也為他帶來了一次機會,他就這樣被南京大學天文系破格錄取。 胡一鳴沒有讓大家失望。本科畢業後,他進入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讀博士,研究的就是引力波的數據處理。作為LIGO科學合作組織成員,胡一鳴參與了2015年9月的首次引力波的探測。
  • 南大校友、愛荷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傅海從小立志:「考上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在歷屆全國高校天文學科評比中均位列第一,擁有天文學科唯一的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半個多世紀以來,南大天文系人傑輩出、踵武賡續,為國家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人才。今天,讓我們來看看南大天文系2003屆畢業生、現任愛荷華大學物理與天文系助理教授傅海博士的故事,感受「徵途是星辰大海,胸中藏萬千世界」的情懷,體會「吾願無窮兮,如日方暾」的風骨。文章由99級哲學系校友徐濤撰寫。傅海博士出生於1982年4月出生在新疆一個礦山的小山溝裡,父母都是礦山的職工。
  • 985高校排名,電子科技大學倒數第五,中央民族大學倒數第一
    校友會2020年985高校排行榜出來後,大家對最後幾名有幾分爭議,其中電子科技大學排名倒數倒數第五,重慶大學倒數第四。重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校址在山東青島,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高校,世界一流大學B類,由教育部與中國科學院、農業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等16個部委和陝西省共建高校,也是全國農林水學科最為齊備的高等農業院校,葡萄酒專業穩居全國第一。
  • 【考試延期】 哈爾濱醫科大學研究生院2020年全國醫學博士外語統一...
    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全國大部分高校都下發關於延期開學等通知,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對高校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近日教育部下發通知指出要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
  • 五年博士被導師勸退背後:是博士的責任還是導師的責任?
    每年,都有一些博士因為無法完成學業或是其它原因而退學,或主動,或被動。曾經有一篇論文的數據顯示,常青藤學校的博士退學率超過10%。博士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有人說,博士不能畢業,導師也有責任,有時候甚至有更大的責任,像文中開頭那兩名博士,讀了五年了,還不能畢業,導師能沒有責任嗎?
  • 十年磨一劍,基礎科研的不易,浙江大學連續發表多篇SCI頂刊論文
    基礎科研的重大突破在科技部不唯SCI論文的大潮流下,2020年3月5日,浙江大學再次在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發表論文,這是2020年浙江大學收穫的第五篇頂級NS主刊論文,一月份兩篇《Science》,2月份一篇《nature》一篇《
  • 一篇論文背後的故事
    《卞和獻璧》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是中學課文中的一篇文言文,講述的是卞和獻寶的經歷。卞和在楚厲王在位的時候,認定自己找到的璞石是一塊稀世寶玉,就把它獻給厲王。厲王命玉工看後認為只不過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卞和由此落個欺君之罪而失去一條腿。來年卞和不服,又來獻寶,結果失去了另一條腿。厲王死後文王繼位。新君繼位,革故鼎新,於是便派人去找卞和,此時的他已在山中哭泣了三日,淚盡繼之以血。
  • 杭州學軍中學校友、浙大博士:Nature論文第一作者,自述成長故事
    2019年10月17日,一篇題為《Crosslinking ionic oligomers as conformable precursors to calcium carbonate》的論文刊登在《自然》(《Nature》)雜誌。論文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學劉昭明博士,通訊作者是浙江大學唐睿康教授。
  • 小學吊兒郎當,大學倒數第一,這個拿了諾貝爾獎的「差等生」走了
    他曾在諾獎發布會上,他曬出了一張倒數第一的成績單,讓所有人意識到,眼前的這位76歲的諾獎得主,甚至都算不上一個「好學生」。小柴昌俊出版的自傳《我不是好學生》更是記錄了他作為「差生」的往事,許多為成績單感到喪氣的年輕人在他的鼓勵下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