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南京大學郭子建/何衛江利用線粒體-溶酶體互作雙標記探針揭示線粒體局部黏度響應

2021-02-15 中國生物技術網
自2018年首次報導線粒體和溶酶體存在直接接觸(mitochondriaand lysosome contact, MLC)以來,對MLC的判定只能通過超解析度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測量細胞器間的物理距離來確定。尚無能直接顯示MLC的精確位置的生化方法。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南京大學郭子建院士/何衛江教授課題組,利用線粒體和溶酶體內活性硫環境和性能的差異,開發了一種細胞滲透性、生物相容性、黏度響應性的小分子螢光探針Coupa,用於同時成像線粒體-溶酶體以研究活細胞中線粒體和溶酶體的相互作用。相關工作以題為「Adual-labeling probe to track functional mitochondria-lysosome interactions inlive cells」已於12月8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

 

雙標記成像原理。圖片來源於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人員發現,Coupa在溶酶體上時會發射紅光(Coupa-lyso),在線粒體中可與活性硫作用發生結構改變而發射藍光(Coupa-mito)。利用這一特點,該探針可用於同時觀測線粒體和溶酶體,顯現兩者間亞細胞水平相互作用的動態跟蹤。更重要的是,Coupa還能夠在亞細胞器水平精確定位黏度變化,從而首次發現線粒體-溶酶體接觸部位的局部黏度增加。Coupa雙色標記識別MLC接觸位點(綠色:商用線粒體MTG探針;藍色:Coupa-mito標記的線粒體部分;紅色:Coupa-lyso標記的溶酶體部分)。圖片來源於Nature Communications這一工作不僅提供了用於定位和動態跟蹤活細胞中功能性線粒體-溶酶體的相互作用的探針,也提供了一種新的設計策略,利用線粒體中獨特的內部環境來轉換探針的結構,使其發出不同的顏色,從而實現多色標記。這一設計原則也可推廣用於設計其它多細胞器多色成像探針上。論文的第一作者為陳啟鑫博士和方紅寶博士,南京大學作為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張凱教授,何衛江教授,郭子建院士和刁佳傑教授為本文的通訊作者。郭子建,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曾獲義大利化學會Sacconi獎章、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等。主要研究領域為化學生物學,從事金屬及其配合物的化學生物學研究,設計構築了系列金屬離子螢光探針,建立和發展了相關的體內外螢光成像方法,觀察到離子的遷移和富集現象;探索了金屬抗腫瘤藥物反應性能及活性差異,構建了新型鉑類藥物靶向傳輸體系;發展了系列基於銅配合物的人工核酸酶,研究了它們的構效關係及金屬中心間的協同效應、DNA斷裂能力及抗腫瘤活性間的關聯等。何衛江,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並獲南京大學和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獎。2002年在德國馬普膠體與界面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2003年至今在南京大學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相關無機小分子物種的螢光探針設計、細胞/活體造影及其在小分子生物無機化學研究中的應用,光活化金屬配合物與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無機金屬藥物及重金屬探針的設計、成像及其在藥理、毒理研究中的應用,已在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Int. Ed.; Chem. Soc.Rev.等知名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百篇。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067-6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南京大學郭子建/何衛江利用線粒體-溶酶體互作雙標記探針揭示線粒體局部黏度響應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南京大學郭子建院士/何衛江教授課題組,利用線粒體和溶酶體內活性硫環境和性能的差異,開發了一種細胞滲透性、生物相容性、黏度響應性的小分子螢光探針Coupa,用於同時成像線粒體-溶酶體以研究活細胞中線粒體和溶酶體的相互作用。
  • 利用線粒體-溶酶體互作雙標記探針揭示線粒體局部黏度響應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南京大學郭子建院士/何衛江教授課題組,利用線粒體和溶酶體內活性硫環境和性能的差異,開發了一種細胞滲透性、生物相容性、黏度響應性的小分子螢光探針Coupa,用於同時成像線粒體-溶酶體以研究活細胞中線粒體和溶酶體的相互作用。
  • 探針檢測破壞性線粒體
    裡肯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多功能探針,可以精確地檢測出有缺陷的線粒體(細胞的動力室)的程序性破壞。他們用它來證明,在患有類似帕金森氏症的老鼠身上,多巴胺產生神經元受損的線粒體無法被破壞。 出國看病機構和生元了解到線粒體是一種細胞器,它產生我們細胞所需的大部分化學能量。
  • 【分析】用於實時監測線粒體溫度的可固定螢光探針
    因而,線粒體需要不斷釋放熱量來維持溫度的穩定,換言之線粒體的溫度變化能夠揭示線粒體的狀態,部分能量代謝失常引起的細胞功能障礙可能與線粒體的溫度息息相關。因而,活細胞的線粒體溫度檢測對研究細胞功能有著重要的意義。近年來,螢光成像技術作為一種可視化、實時、動態的展示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生物研究中。基於螢光成像技術的微型溫度計被大量開發並應用於細胞內溫度檢測。
  • 南京大學團隊取得重要進展,成果接連登上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繆峰團隊在類腦視覺傳感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以&34;(基於柵極可調範德華異質結的可重構神經網絡視覺傳感器)為題於 2020年6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
  • 高靈敏度線粒體螢光探針&ATP檢測
    這期主要給大家帶來線粒體螢光探針(活細胞和固定細胞),線粒體膜電位探針,ATP檢測,線粒體自噬檢測,線粒體通透性轉換孔(MPTP)檢測相關工具。一.細胞線粒體染料1. 用於標記活細胞線粒體的可用MitoLite™染料線粒體藍色螢光染料MitoLite Blue FX490,貨號:AAT-226742.
  • nature 推出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百年院慶特刊
    結合局部重塑和分層編碼策略,他們創造了多種蛋白質特異性糖型的活細胞圖像,對於理解生理或病理過程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南京大學的電化學專家龍億濤教授致力於納米孔電化學,專注於單分子的電化學測量。龍億濤教授介紹:「單一生物分子界面可以設計出具有原子精確性的電化學納米限制來識別單一分子」。
  • 低光毒探針「點亮」線粒體
    為了滿足新型光學顯微鏡的需求,國內外諸多科研團隊發展了多種光穩定性的新型線粒體探針,用於觀察線粒體內嵴結構。然而,超解析度成像需要的高激發光強往往使線粒體螢光探針更易產生活性氧物種(ROS),而且其不隨採樣時間的間隔增加而消失。這樣的超解析度成像,即便螢光探針本身並未被完全漂白,也將迅速破壞線粒體內嵴,使線粒體發生腫脹、變圓。
  • :自組裝的兩親性螢光探針用於腫瘤細胞和組織的pH檢測
    基於此,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的Kwan Soo Hong、印度Amrita Vishwa Vidyapeetham大學的Sankarprasad Bhuniya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JonathanL.
  • 最新Nature Nanotechnology:給細胞器裝個電壓表
    伏爾泰使用了類似的概念,將插入生物膜的報告探針的螢光與位於生物膜外不同波長的參考探針的螢光進行比較。將hk293t細胞中VoltairIM標記溶酶體的G和R通道中的螢光圖像轉換為G/R圖像,從中可以獲得G/R分布。考慮到腔為陽性,胞質面為陰性,溶酶體膜電位為+114mv。這與不同細胞類型的電生理學一致。
  • Nature子刊:溶酶體異常導致癌症!
    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細胞降解中心(稱為溶酶體)的改變會導致細胞異常生長。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正常細胞有幾種控制機制,阻止它們不受控制地生長。
  • 南大成果接連登上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繆峰團隊在類腦視覺傳感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以"Gate tunable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 for reconfigurable neural network vision sensor"(基於柵極可調範德華異質結的可重構神經網絡視覺傳感器)為題於 2020年6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
  • 近期我校兩項科研成果分別發表在Nature子刊
    重慶大學李亦舟教授、香港大學李笑宇教授和第二軍醫大學授曹巖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這是近年來重慶大學藥學院藥物化學生物學團隊第二次在該雜誌上發表代表性研究成果。基於在DNA編碼化合物庫(DNA-Encoded Chemical Libraries,DEL)技術上的研究積累,聯合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針對膜蛋白的藥物發現新方法:通過特異性DNA探針,對活細胞複雜生理環境中膜蛋白進行「精確示蹤」,結合DEL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點,實現針對活細胞上膜蛋白的藥物高通量篩選。
  • Nature子刊:HLH-11/TFAP4響應營養物質水平調控脂質代謝
    Nature子刊:HLH-11/TFAP4響應營養物質水平調控脂質代謝
  • 發展線粒體自噬過程的新探針和幹預自噬過程的新策略
    作為細胞應激響應的保護機制,自噬在腫瘤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自噬降解細胞內物質可為腫瘤細胞快速增殖提供營養,同時自噬的活化還會促進腫瘤的轉移。設計合成了具有腫瘤細胞特異性的探針分子,建立了成像指導下的腫瘤治療新方法(Chem. Eur. J. 2014, 20, 158-164; Anal. Chem. 2014, 86, 7987-7995; Anal. Chem. 2016, 88, 6374-6381; Chem. Commun.
  • 基於邏輯與的螢光探針選擇性檢測活細胞溶酶體中的亞硫酸氫鹽
    在此,華東理工大學朱為宏、王成雲、郭志前課題組報導了一種基於邏輯與的螢光探針(NY-Lyso),它通過響應細胞內細胞器之間的pH差異、選擇性與亞硫酸氫鹽(HSO3-)反應來工作。這種方法使探針的螢光在中性或鹼性條件下保持沉默,在低pH和亞硫酸氫鹽的共刺激下激活。此外,它還被證實具有生物相容性,可用於監測活細胞溶酶體中的HSO3-。
  • 線粒體成像受光毒性困擾?陳知行組開發比MitoTracker溫柔新探針
    通過與陳良怡課題組與西湖大學雷凱課題組合作,實驗證明新染料對細胞的光毒性顯著低於MitoTracker系列商業染料,可實現1000幀以上、線粒體內嵴形狀基本不變的超分辨成像;並首次證明該探針可以用於渦蟲的幹細胞流式分選,且不影響幹細胞的多能性,可以真正用於研究如幹細胞重編程等生理過程中的線粒體功能。
  • 細胞線粒體染料——MitoLite,實力超強
    這期主要給大家帶來線粒體螢光探針(活細胞和固定細胞),線粒體膜電位探針,ATP檢測,線粒體自噬檢測,線粒體通透性轉換孔(MPTP)檢測相關工具。一.細胞線粒體染料1. 用於標記活細胞線粒體的可用MitoLite染料線粒體藍色螢光染料MitoLite Blue FX490,貨號:AAT-226742.
  • Science子刊:成骨細胞溶酶體在骨礦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根據他們的觀察結果,基質囊泡能夠與溶酶體一起運輸並通過胞吐作用加以分泌。Iwayama等人提供了溶酶體能夠在礦化的成骨細胞中運輸無定形磷酸鈣的證據。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7月3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Osteoblastic lysosome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miner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