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吊兒郎當,大學倒數第一,這個拿了諾貝爾獎的「差等生」走了

2020-11-30 超級數學建模

我想進物理系

打死也要進去

11月12日,日本物理學家小柴昌俊於東京都內醫院離世,享年94歲。

2002年,他憑藉1987年首次觀察到的超新星中微子,拿下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桂冠。

但這位成就斐然的物理學家並非天生的學霸,相反,在校期間他是不折不扣的「差生」。他曾在諾獎發布會上,他曬出了一張倒數第一的成績單,讓所有人意識到,眼前的這位76歲的諾獎得主,甚至都算不上一個「好學生」

小柴昌俊出版的自傳《我不是好學生》更是記錄了他作為「差生」的往事,許多為成績單感到喪氣的年輕人在他的鼓勵下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

小柴昌俊

從小就是搗蛋鬼

1926年9月19日,小柴昌俊出生於日本的愛知縣豐橋市。

7歲時,剛上小學的小柴,可以說是「幹啥啥不行,調皮搗蛋第一名」

練過幾天劍道,武士道精神沒學到多少,暴力傾向倒是挺嚴重的,見到啥不爽的,砸,被爸媽罵了,摔東西出氣。

別的小男孩雖然也調皮,但好在沒幹啥出格的事,最多也就是挨挨老師的罵。他倒好,膽子大到連政府門口的玻璃都敢砸

而他砸玻璃的原因,竟然還是因為嫌它們擺得太整齊,這可氣壞了校長和老師:「這種學生不給他點顏色瞧瞧,以後砸的就是我們的頭了!」

就這樣,小柴在日常表現的「操行」一欄中,被老師打了個最低分的「丙」。這還是老師看在他平時學習成績還過得去的份上,手下留情了。

然而,小柴這個奇葩學生,對於自己成績單裡的這個「丙」,越看越礙眼,竟然萌生了一個可怕的念頭:既然這個「丙」去不掉,那我把其他的科目也變成「丙」,不就好了?

慢慢的,小柴的成績被其他同學甩開了好幾條街。

不過他也沒在怕的,畢竟他的夢想不是成為科學家啥的,而是成為一名和爸爸一樣的軍人:「文化課成績差不多夠用就行,練好劍道才是我該做的。」

然而,他的軍人夢,也沒有做多久。

突如其來的小兒麻痺症,讓他落下了病根——右胳膊不好使了

無奈之下,小柴只能乖乖的回到學校繼續上學。

靠著以前的底子,小柴勉強考入了高中。

可家裡實在是太窮了,作為長子的他,不得不一邊上學,一邊打工,供弟弟妹妹讀書。

他自己的成績也因此一落千丈,在學校混不下去了,他便整日在社會上跟著小混混到處欺負人,還沾上了抽菸的惡習,甚至一度想去紋身,加入黑道。

但好在,他殘疾的右胳膊讓黑老大一臉嫌棄,連黑道的門都沒讓他踏進去。

打死也要進物理系

當兵當不上,黑道也嫌棄他,留給小柴昌俊的唯一一條路,只有考大學。

但那時其他的同學,早就進入高考衝刺階段了,小柴落下的功課太多,完全不知道該從哪下手。

然而,有一天他來到澡堂洗澡時,無意間聽到別人對他的議論,徹徹底底的改變了他的一生。

「小柴君準備考哪個系?」「小柴君的成績不行啊,不管他要報什麼專業,反正肯定不會是物理,哈哈哈......」

後面回答的那個人,就是小柴昌俊的物理老師。

聽到物理老師的這番嘲諷,小柴在氣憤之餘,也暗自下決心:「我還偏就要學物理,狠狠地打你的臉!」

可他憑什麼能逆襲呢?要知道,物理是他最差的學科,高中幾年加起來都沒幾次及格那種。東大物理系,對於他來說,應該是毫無希望。

「我想進東大物理系,打死也要進去!」

學霸舍友朽津耕三(後來東大化學系名譽教授)聽到了小柴的這番話,決定幫一幫他,輔導他學習物理。

從那天開始,小柴幾乎天天跟在朽津耕三屁股後頭,沒日沒夜的學習物理,終於,在三個月後,他考上了東京大學的物理系,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大學吊車尾

然而,考上大學,並沒有讓小柴昌俊一飛沖天。由於家裡還是一樣窮,他只能將全部精力都放在打工賺錢上。

因此,大學時代的小柴昌俊,幾乎沒有正經上過一節課

成績嘛,當然是慘不忍睹了,除了實驗課,沒有一個優,全班倒數第一,面臨著畢業就是失業的尷尬境地。

小柴昌俊的大學成績單

然而,「流氓地痞」的辦事風格,卻讓他和老師們的關係異常的好,其中一位老師,山內恭彥教授,甚至閉著眼睛就給他的畢業論文一個「優」,讓他順利畢了業。

山內恭彥:是看在你請我吃飯的份上!

不僅如此,在山內恭彥的推薦下,小柴昌俊竟然還進了研究院......

美中不足的是,自己研究生的學費還沒有著落,眼看著又要過上半工半讀的日子。

這時,山內恭彥教授又出現了,他告知小柴,研究生院有一個誘人的湯川獎學金:只要你拿下這筆獎學金,研究生幾年的學費就不用愁了。

194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湯川秀樹為了紀念自己獲諾獎而設立的獎學金制度,針對學習成績優秀的人,給予每年4萬日元的獎勵。

在獎金的誘惑下,小柴昌俊硬著頭皮寫出了他人生中第一篇理論物理論文《μ粒子的核相互作用》。

然而,論文因為計算錯誤的問題被多次打回,最後還是在山內恭彥教授的指導下,才終於獲得了通過,順利拿下了獎學金。

這麼一個差生拿了獎學金,自然是轟動了全校,甚至有人質疑說小柴的能力不可能拿獎學金。

這個消息傳到了朝永振一郎教授的耳中,但他似乎更願意看到「差生」逆襲的故事,竟然主動給他送上了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offer

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朝永振一郎

離開了熟悉的日本,小柴沒有了天天混社會的誘惑,加上每月都有108美元的獎學金,小柴終於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這時的他完全丟掉了在日本上學時的懶散,一心鑽研實驗。

僅僅用了一年零八個月,就拿到了羅切斯特大學的博士學位。這在羅契斯特大學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畢業之後,小柴昌俊去到了芝加哥大學,跟著著名物理學家、當時的宇宙射線國際合作的負責人——馬歇爾·肖恩做研究。

然而,小柴來了沒多久,悲催的肖恩就在一次滑雪運動中,莫名其妙的摔死了......而最熟悉業務的小柴,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新的負責人。

就在小柴慢慢的混出名堂、站穩腳跟時,他卻在1958年毅然選擇了回國,原因竟然是他覺得用英文跟這邊的科學家交流起來很費勁,吵架啥的總是吵不贏......

讓世界沸騰的中微子

回到了母校東京大學,小柴昌俊就一直在原子核研究所任副教授,並將目光投向了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對象——中微子

中微子,輕子的一種,是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質量非常輕,不帶電,以接近光速運動,可自由穿過地球,與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十分微弱,號稱宇宙間的「隱身人」。

1978年,小柴昌俊向政府提議建造大型中微子探測器——神岡探測器

他親自帶領著工作人員,歷時五年,終於在一座深1000米的廢舊砷礦井中建起了這個巨型圓桶。

探測器造出來了,大家都在等待超新星爆發,不過在那之後的四年內,這個斥巨資建造的「神器」,一直沒有任何動靜。

小柴昌俊深知,這是一個諾獎級別的成果,但如果在他退休後,這個檢測器檢測到了中微子,諾獎也不會頒給他。

而那時,他已經61歲了,距離退休只有不到幾個月的時間,他幾乎陷入了絕望。

當他無奈地嘆息著「上帝再一次跟我開了天大的玩笑」時,神岡探測器突然覺醒了!

某天下午,他如往常一樣,更換著觀測磁帶。突然間,磁帶上出現的信號,讓他瞪大了雙眼:距離地球16萬光年的大麥哲倫星雲,超新星1987A大爆發了!

超新星的爆發,釋放出大量中微子,估計有1億億個中微子穿過了神岡探測器,而真正被接收到的中微子,僅有11個

但是,這11個中微子就足以讓小柴昌俊乃至全世界沸騰了

因為這是人類第一次探測到來自太陽系之外的中微子,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準確記錄了中微子發生的時刻、運動方向和能量分布。

2002年,為表彰小柴昌俊在中微子探測上的成就,諾貝爾委員會把物理學獎頒給了他。

在頒獎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小柴昌俊竟特地曬出了大學那張倒數第一的成績單。

16門科目中,拿優的只有兩項,引得全場眾人大笑。

他說:「我是以倒數第一成績畢業的,但東京大學卻接受我當了講師、教授,我非常感謝東大的知遇之恩。」

小柴沒有辜負東京大學對他的信任,這個等了1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是最好的證明。

事實上,在小柴得知自己獲得諾獎的那天,還發生了一件趣事。

他收到了在東大時老師南部陽一發來的一份傳真,上面畫著一隻黑猩猩,生無可戀地躺在地上,似乎是看書看睡著了,旁邊配著文字:「好想當物理學家啊」

南部陽一送給小柴昌俊的畫

這是南部陽一多年前畫的,雖然有一點嘲諷的意味,但更多的卻是對小柴的一種期待,對他「敢做夢」的肯定。

小柴昌俊也說,「每當看到這幅畫,就能感受到學生時代的那股衝勁,這麼多年過去了,想想還是會熱淚盈眶。」

相關焦點

  • 從成績倒數第一到拿諾獎,他是如何實現傳奇逆襲的?
    小柴昌俊在諾獎發布會上,他曬出了一張倒數第一的成績單,讓所有人意識到7歲時,剛上小學的小柴,可以說是「幹啥啥不行,調皮搗蛋第一名」。小柴昌俊從小就極其不安分,非常喜 歡 搞 惡 作 劇。由於您在探測宇宙中微子方面做出的開拓性貢獻,我們決定授予您諾貝爾獎。」
  •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立志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結局怎樣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立志拿諾貝爾獎的謝彥波,結局如何說到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相信各位一定會脫口而出是楊振寧。不過,楊振寧在1957年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獲諾貝爾獎時,他其實已經是美國國籍。直到2015年,他才主動放棄美國國籍重回中國。所以,楊振寧這個諾貝爾獎,只能算是華人界第一個,並不能算是中國人第一個諾貝爾獎。
  • 日本人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觀點團隊原創是的,你沒有看錯,日本人又拿諾貝爾獎了,10月1日,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0年-2018年,已經有18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幾乎是一年一人的節奏。
  • 清華沒有一個諾貝爾獎,而這個大學,有158個!
    如果拿兩個大學來相比,想必必然會拿出諾貝爾獎來比較,諾貝爾獎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也是在世界上最享譽盛名的獎項,能拿到諾貝爾獎,基本就代表了一個學校在這個領域的世界一流地位,如果諾貝爾獎拿的多了,結果自然不言而喻,幾乎等於這個大學的硬實力。
  • 985高校排名,電子科技大學倒數第五,中央民族大學倒數第一
    校友會2020年985高校排行榜出來後,大家對最後幾名有幾分爭議,其中電子科技大學排名倒數倒數第五,重慶大學倒數第四。重慶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校址在山東青島,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A類院校,海洋科學和水產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 美國50州教育水平排名:麻省第一,加州倒數?!
    位居榜單第一的是麻薩諸塞州!麻薩諸塞州擁有比大多數州更加富裕,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人口群體,美國知名的公立大學系統麻省大學,以及哈佛,塔夫斯等世界一流學府。此外,該州學生的理科成績突出,國際數學和科學趨勢研究中心發布報告稱,倘若麻薩諸塞州是一個國家,其八年級學生的科學成績將位列世界第二。
  • 18年日本人拿了18個諾貝爾獎 你與諾獎之間差了什麼?
    新世紀以來已有18位日本人獲諾獎,距日本2001年出臺的「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提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已實現大半。實際上,2000年後,獲得諾獎的日本科學家人數僅次於美國,世界排名第二位。這個傲人的成績,和人口老齡化嚴重的日本重視科學、重視教育密不可分,當然,還有基礎研究的累積和人才的大量培養。
  • 拿什麼跟北京學生比?小學六年級學大學線代,老師:這算進度慢的
    這類做法被網友戲謔為「雞血式學習」,也折射出父母們一種普遍的教育焦慮,擔心孩子比別人家孩子差,在起跑線就落後於人。但其實,這種擔心不無道理。日前,一張北京初中學生的期末考卷引起了網友關注。除了常規的中學課程內容,整張試卷的後半部分內容為大學線代,就是說,在考試前,北京的初一學生已經學完了大學線性代數的內容。
  • 這所大學有點強,培養的學生拿諾貝爾獎、當教育部長
    今天要講的這所大學有點強,培養的學生有的拿諾貝爾獎、有的當教育部長,它就是與北京大學同根同源的我國第一所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前兩天我已經寫過北京大學,始源於1898年創辦的京師大學堂。1908年師範館獨立建成京師優級師範學堂,1923年成為北京師範大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塊碑上的題字是1997年啟功先生寫的。啟功也可以寫作啟功,是我國著名的書畫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圖為北師大校內啟功像。
  • 小學生「倒數第一」試捲走紅,腦洞大開,老師:知識讓你學雜了
    那麼本期筆者就帶大家來看一看,這位小學生「倒數第一」的試卷是怎樣寫的。 小學生「倒數第一」試捲走紅 1連線題 這位小學生在做連線題的時候,竟把「豐滿」和「老師」這兩個詞語連在一起了,當老師看到這個答案的時候,一定是非常無奈的,老師也會猶豫到底是判對還是判錯,我們真的不得不說現在的學生們的腦洞真的是太大了。
  • 美術生「倒數第一」試卷是啥樣,老師看完想打人,網友直呼太敷衍
    隨著高考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學生都有想要走藝術之路考入名校的想法。但是藝術生不僅需要後天的努力,先天的天賦也很重要。但是美術生也有「學霸」和「學渣」之分。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美術生「倒數第一」試卷是啥樣,老師看完想打人,網友直呼太敷衍。
  • 40年前,那位11歲考上中科大,誓拿諾貝爾獎的神童,如今還好嗎?
    在楊振寧取得諾貝爾獎後,我國曾出現了一位很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理天才,他差點就成為了本土首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但世事難料,經過一些變故後,他的諾貝爾獎成了遙不可及的幻想。這個物理天才名叫謝彥波謝彥波的父親是湖南一所醫學院的物理老師,他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著驚人的天賦,謝彥波在小學時期便開始做高年級的數學題,這讓他父親下決心引導和培養他,謝彥波9歲的時候便將初中數學學完,十歲更是學完了高中的數理化,旁人可能冥思苦想都不明白題,他全都輕鬆搞定,甚至五年紀時候已經開始接觸大學幾何和微積分了。
  • 日本科學早已亞洲第一?18年拿18個諾貝爾獎,為何他們能做到?
    文/濤聲依舊日本科學早已亞洲第一?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為何他們能做到?目前諾貝爾獎已經開始頒發獎項了,中國還是無一人獲獎,可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再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將,獲得的是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以及他的美國夥伴。日本的科學家已經遙遙領先中國了嗎?
  • 2019年再拿一個諾貝爾獎,日本離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時間回到本世紀之初,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雄心勃勃地表示:日本要在「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此項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一經發布,便首先在日本國內掀起軒然大波,整個日本輿論基本上一邊倒,認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不太可能。
  • 「諾獎荒」讓平均一年拿一個諾貝爾獎的日本不淡定了……
    按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50年拿30個諾獎」的目標還算是比較保守的。但是,日本諾獎井噴真的就是因為制定了「50年拿30個諾獎」的計劃嗎?當然沒這麼簡單。(諾貝爾獎獲獎者的平均年齡和成果一覽表。資料來源:Nobel Prize an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olicy:An Analysis for Selection Process of Nobel Laureates and Their Scientific Carrier,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工作論文(2016年5月))2016年的一份「諾貝爾獎獲獎者的平均年齡和成果一覽表
  • 吳健雄這個穿旗袍造原子彈的女人 把兩位科學家推上諾貝爾獎獎臺
    她還是哥倫比亞大學建校兩百年來第一位女教授,是普林斯頓兩百年歷史上第一個女性榮譽博士。除了諾貝爾獎,吳健雄幾乎拿遍了一個物理學家可以拿到的所有榮譽。當吳健雄從蘇州女師畢業後,做了小學教師。對於當時的女孩子來說,這已經是非常好的職業道路,但吳仲裔卻鼓勵女兒繼續到大學深造。吳健雄回憶說:「如果沒有父親的鼓勵,現在我可能在中國某地的小學教書。父親教我做人要做『大我』,而非『小我』。」除了父親,還有一個男人對她的人生影響很大。
  • 在伊頓成績倒數第一,讓老師頭疼不已,他最終竟坐上諾獎寶座?
    卡羅林斯卡學院啟動第一項「生理學或醫學獎」的頒獎儀式。有趣的是,在獲諾貝爾獎後的記者採訪中,他竟亮出自己曾經倒數第一的成績單,並且回憶到當初被授課老師評價為「非常愚蠢」。這位老師寫道,「他連基本的生物學知識都學不會,想在這個領域有所成就完全不可能。」
  • 勇士替補有多差?排倒數第2,比倒數第1還差,第6人不及火箭第9人
    如果僅看狀態,太陽其實並不差,本賽季甚至橫掃過聯盟戰績第一的雄鹿。這場比賽再次讓勇士陣容深度不足的短板暴露無遺,在所有爭冠球隊中,勇士替補可能最差。今天的比賽中,勇士替補一共僅得到了21分,太陽替補雖然只有3人得分但總得分也達到了26分,足見勇士的第二陣容有多不給力。值得注意的是,勇士此役一共僅輸了4分,而替補得分落後太陽5分,也就是說,如果替補給力,勇士將很難輸球。
  • 華羅庚杯數學競賽小學組第一名 首次花落杭州
    華羅庚杯數學競賽小學組第一名 首次花落杭州 www.zjol.com.cn 2004年05月18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青藍小學六年級學生史宏健以差總分6分的好成績捧得金獎。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第一名」,這是杭州市在這個數學最高級別競賽中獲得的第一個冠軍。 老師說:他是個小書痴小冠軍晚上才能坐飛機回到杭州,記者請青藍小學的老師先給孩子一個「速寫」。「這孩子,原來對數學一點不感興趣!」
  • 中國能拿59%的奧數冠軍,可卻無人能拿「數學諾貝爾」獎,差在哪了?
    理論上講,中國奧數冠軍,如此之多,也證明了中國數學是非常厲害的,可是有一個獎項,中國人卻始終拿不到,這就是被稱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 菲爾茲獎 ,象徵著什麼?數學如此重要,卻沒有得到諾貝爾獎的青睞,主要原因是和諾貝爾自身對數學的忽視是有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