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大學有點強,培養的學生拿諾貝爾獎、當教育部長

2020-12-05 平凡之旅

今天要講的這所大學有點強,培養的學生有的拿諾貝爾獎、有的當教育部長,它就是與北京大學同根同源的我國第一所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

前兩天我已經寫過北京大學,始源於1898年創辦的京師大學堂。

今天要說的北師大正是起源於京師大學堂在1902年成立的師範館,北師大與北大可謂同根同源。

1908年師範館獨立建成京師優級師範學堂,1923年成為北京師範大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師範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範,這塊碑上的題字是1997年啟功先生寫的。

啟功也可以寫作啟功,是我國著名的書畫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圖為北師大校內啟功像。

敬文講堂,是以著名文學家、教育家鍾敬文的名字命名的,鍾敬文也曾在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敬文講堂」四個字也是啟功先生題寫的。

1920-1926年期間魯迅先生也曾在此學校任教,圖為北師大七七級、七八級學生捐建的魯迅雕像。

北京師範大學培養了很多優秀人才,比如莫言,我國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這裡讀的研;比如袁貴仁,先是本碩連讀後留校任教,後來又當校長、升教育部長。

還比如邱季端,1962級中文系學生,畢業後去香港發展,現為香港華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圖為其捐建的體育館。

相關焦點

  • 全球培養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30所大學!美國上榜19所
    而評價一所大學其學生素質的重要指標,就在於其畢業生中獲得諾貝爾獎等國際頂級獎項的人數。維基百科上的一組數據匯總了1901年諾貝爾獎開始頒布以來,所有大學在諾貝爾獎方面的獲得數量,得出了全球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30所大學。
  •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會見義大利教育大學科研部部長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會見義大利教育大學科研部部長 2019-11-25 1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9年19個諾貝爾獎,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福利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
  • 全球奪得「諾獎」最多的6所大學,中國這2所大學各出1諾獎得主
    ,芝加哥大學就在這座城市的海德公園區,1890年由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創辦,諾貝爾獎得主華人楊振寧、李政道、崔琦均是這所學校的校友,並且都是物理系的博士。這所學校出了100個諾貝爾獎得主,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最多的學校,所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有35%以上的人是芝加哥大學畢業的人。
  • 這15所美國頂尖大學堪比藤校!
    屬於美國25所「新常春藤」院校之一的埃默裡大學,曾產出20名被譽為「全球本科諾貝爾獎」的羅德學者。作為可口可樂資助的院校,埃默裡大學很多教學樓都以可口可樂命名,學校裡也很難見到百事可樂,因此,埃默裡又被稱為「可口可樂大學」。 這所富得流油的頂級高校,是美國小班制本科精英教育代表院校之一,學生能夠從教授處得到極多關注,教授與學生也可以真正做到亦師亦友。
  • 2020諾貝爾獎塵埃落定 從東西方教育看名人名校效應
    2020年10月5日-10月12日,是今年諾貝爾獎的「開獎周」。各高校諾貝爾獎得主數量備受關注,因為從一定層面上體現出該校的學術實力和在世界學術界的地位。據相關資料統計,美國哈佛大學以162人諾獎人數位居榜首,劍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別以121人、109人位列二、三。
  • 臺灣「教育部長」在哪?
    作者 李佳容    臺大校長遴選案,臺當局折損潘文忠、吳茂昆兩位「教育部長」,且一時間還找不到新的「部長」。現臺大提出訴願,可以預期,本案將進入冗長行政訴訟程序。「教育部長」及臺大校長雙雙懸缺,高等教育幾如停擺,眾多改革大計被迫延宕;前瞻臺灣教育發展前景,可謂陷入茫茫空轉的休眠,令人憂心。
  • 中國現行教育制度下只培養出12個諾貝爾獎獲得者,10個是外國國籍
    畢竟中國有13億人口,佔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不過諾貝爾獎獲得者卻不足世界的2%。如果你知道裡面還有10個人是外國國籍的話,那麼這個成績的成色就更差了。在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下培養不出幾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 江蘇這所211大學被「低估」,擁有7個A級學科,適合學生撿漏
    提起江蘇,除了優美的風景之外,還有著非常豐富的教育資源,江蘇作為我國的教育大省,每年都培養出非常多的優秀學生。江蘇的高等教育一直都屬於領先的行列,優質生源十分多,省內高校林立,不僅擁有著11所211院校,還有2所985院校,高等院校十分出眾。
  • 十個諾貝爾獎也換不來中國這所大學,你同意嗎?
    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迄今為止,我國公民中僅有莫言和屠呦呦兩位大師獲得過諾貝爾獎,能培養出這樣的學生,是一所高校莫大的榮耀。如今,我國大學在校生規模世界第一,驕人成績可喜可賀。
  • 為什麼北大有1個諾貝爾獎,清華卻沒有?原來是因為這所211!
    這兩所大學都屬於中國頂尖,「211、985、雙一流」國家的三個重要教育發展項目,北大清華全都入列。雖然如此,但這兩個學校也是有著高下之分,清華大學在世界的排名,往往都高於北京大學,從國內的錄取分數上來看,北京大學也是略輸於清華大學。
  • 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日本科學為何「井噴」?
    來源:國立公文書館 從時間上看,與諾獎井噴關係最為密切的是第二次教育改革。 以1960-1970年間的十年為例,為了使大學培養出能夠為社會所用的人才,日本中央教育審議會先後就義務教育、醫學教育、特殊教育、私立學校教育、教科書制度、短期大學制度、教師培養制度等諸多問題向文部省提出了多份諮詢報告。
  • 北師大教授:18年18個諾貝爾獎,日本的教育有何特別之處?
    至此,進入21世紀以來的18年,日本人拿了18個諾獎,距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已實現大半。 日本何以在科學方面有如此令人驚嘆的成績?日本人如何看待這一點?日本的教育和中國的有什麼不同?
  • 德國教育從來不聲嘶力竭,默默的卻培養了一半的諾貝爾獎,憑什麼
    德國教育從來不聲嘶力竭,默默的卻培養了一半的諾貝爾獎,憑什麼開始上幼兒園以後更加變本加厲,什麼舞蹈、鋼琴、畫畫、當然還要上雙語幼兒園,孩子一睜開眼匆忙吃點早飯,就被父母帶著在各個興趣班之間來回趕。回到家以後,看著只想看動畫片、玩手機的孩子,很多父母就氣不打一處來,自己省吃儉用,省下錢給孩子被各種興趣班,怎麼孩子就是不長進呢?
  • 南方科技大學在讀學生:壓力有點大 獎學金很多
    迄今為止,僅有學生兩百多人的南科大,承載了太多人的希望。  2013年,南科大首次在浙江招生,計劃招收20位應屆高三學生。今年11月底,南科大的自主招生就將在浙江啟動。10月23—26日,快報記者探訪深圳南科大,專訪南科大創校校長、中科院院士朱清時,採訪在校學生、老師,以及家長。看看這到底是一所怎樣的大學,她的未來發展方向如何?
  • 南方科技大學與日本多所大學籤訂合作協議
    11月20-23日,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帶隊訪問了日本東京大學、東京工業大學、名古屋大學和東北大學,進一步拓展和深化與這些日本著名大學在學生培養和科研上的合作關係。訪問期間,南科大與相關大學籤署了三項協議,並與在日的華人教授、學生等進行了溝通交流。
  • ...學科評估工作時間公布/教育部長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西湖大學...
    近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印發《第五輪學科評估邀請函》,邀請符合條件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自願申請參評。第五輪學科評估時間區間為: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教育部長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11月10日,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 教育專業日本大學哪家強?
    ,京都大學一直以來都和東京大學並稱為日本的兩所最高學府。不過,兩校的辦學傳統有所差異,東大以培養治國人才為己任,而京大更側重於科研人員的培養。京都大學已經誕生了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 京都大學的教育學專業連續幾年在日本民間各大專業排行榜中位居首位,其本科有教育學部,研究生院有教育科學、臨床教育學等。
  • 上百年名校清華,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獲得者,你覺得是什麼原因?
    更何況在民國的時候,清華也的確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那時候的中國是處在戰亂頻發,風雨飄搖當中,清華也不可能快速像一所實力強大的研究型大學的過渡。而且清華要在那時候做出開創性的成果從未而獲得諾貝爾獎,實力也的確達不到!清華轉變比較大的時候是在新中國建立之後的1952年,高校院系在大調整當中。
  • 「創造的教育」:培養學生創造力
    「創造的教育」:培養學生創造力 2017年03月10日 08:3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劉益春 字號 關鍵詞:人才培養;創造;理念;發展戰略;國家政策;高等教育;培養學生;批判;校園文化;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