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iGEM競賽取得佳績的教改實驗班學生們通訊員藍海攝
學生們在進行課堂分組討論通訊員藍海攝
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照片由南科大提供
記者胡信昌
南方科技大學,被稱為中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學校,從2007年籌建到2012年掛牌成立,一直吸引著國內外眾多關注。
南科大也被稱為中國高等教育的「異類」,學校主張教授治校,學術自由,「去行政化」;倡導教育要跳出現有的體制,改變傳統模式,培養創新人才;首屆教改實驗班的45名學生未經高考,通過自主招生直接入學,2012年南科大獲得合法身份,招收第二批學生。南科大的改革,一路坎坷,也一次次成為了輿論的焦點。大多數人認為南科大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方向,也有人覺得南科大做得還遠遠不夠。迄今為止,僅有學生兩百多人的南科大,承載了太多人的希望。
2013年,南科大首次在浙江招生,計劃招收20位應屆高三學生。今年11月底,南科大的自主招生就將在浙江啟動。10月23—26日,快報記者探訪深圳南科大,專訪南科大創校校長、中科院院士朱清時,採訪在校學生、老師,以及家長。看看這到底是一所怎樣的大學,她的未來發展方向如何?這次到浙江招生,最新的招生信息有哪些,要的又是怎樣的學生?
校長朱清時說,「2012年,因為學校人手有限,招生時間緊張。南科大只在廣東、安徽、湖北、湖南、山東等8個省招生。浙江生源很好,很重要,沒有去浙江招生,我感到遺憾。」
「我在中國科技大學任校長時,就知道浙江經濟文化發達,教育水平比較高。浙江是個出院士的地方。我的學生楊學明,現在是中科院院士,就是浙江德清人。」
南科大在浙江的招生形式,仍按2012年的模式,高考成績、南科大的自主招生考試成績和學生平時成績按照6∶3∶1分配。這一招生模式目前得到了教育部的認可。
朱清時說,自主招生是中國高考招生體制的改革。現在很多學校都在做自主招生改革,但這些學校的自主測試招生考試並不算入錄取總成績,只是讓通過測試的學生在高考中能享受降分優惠,錄取還是以高考為絕對依據。
南科大的自主招生,走得更遠一些。錄取的綜合成績最後要換算成百分制,按比例折算,自主招生考試中獲得1分,相當於高考成績的3.75分。想要進入南科大,通過學校的自主招生考試非常重要。
朱清時說,「南科大的終極目標是要完全實現自主招生考試,學生不用參加高考。」
今年,南科大招聘了不少教授,明年會招到更多。南科大新校區也將在2013年開學前投入使用。明年南科大的招生規模會擴大。
朱校長會客廳和辦公室有不少書法作品。採訪結束後,我試探著問朱校長,能否為浙江學子寫幾個字。朱校長沒有遲疑,非常爽快地說,「好,好,好」。他拿起桌子上的軟毛筆,拿出一張A4紙,一氣呵成,寫下了「歡迎浙江學子報考南科大」。寫完,朱校長雙手捧紙,送給我。學校陪同的老師開玩笑說,「朱校長在書法上很有造詣,他的字可是很難得啊」。
朱清時,1946年2月出生,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年6月~2008年9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七任校長。朱清時是信奉改革的教育家,任中科大校長期間,中科大始終沒有擴招。
2009年3月,朱清時被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推薦為校長第一候選人,同年9月10日接受聘書,成為南科大創校校長。
上任後,朱清時傾力推進高等教育改革,提出南科大去行政化,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被社會各界關注並給予厚望。南方科技大學的校名,由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題寫。學校裡還掛著李政道的一幅字,上書「敬祝成功」。
10月24日上午,朱清時見了好幾撥客人,到中午近11點,開始接受快報記者專訪。
10月的深圳,天氣還比較熱,大家都穿著短袖。朱清時則穿著一件灰黑色夾克,坐在辦公室,神情淡然。他看上去有點疲憊,看到記者來訪,面露微笑,平易近人。
整個採訪,朱清時有問必答,語氣平和。以下是採訪實錄(有刪節)
看重學生的創新力、想像力
快報:南科大籌建之初,一直強調要培養創新拔尖人才,為什麼要這麼強調,你們招的是怎樣的學生?
朱清時:我們說的創新人才有這些特質,有批判精神,不盲從;有很強的想像力、洞察力、注意力和記憶力;有非常系統的基礎知識。
為什麼這麼講究,因為對科學研究來說,創新能力、想像力、批判精神等素質比基礎知識更加重要,愛因斯坦就說過,想像比知識更為重要。基礎知識你可以通過突擊學習來彌補。但創新能力不是短時間能培養起來的。創新能力很重要,這是全世界科學界的共識。
如果你沒有這些能力,有再多知識,也不能有創新思想。
教師一半時間科研,一半時間教學
快報:學校怎麼培養創新型人才,跟傳統高校培養模式相比,有什麼區別?
朱清時:南科大改革了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學到真本事。學生大一、大二都上公共基礎課,學生在這個階段就能掌握比較全面的基礎知識。到了大三以後,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專業。經過前期的學習,學生能選到他最有興趣、實力最強的專業。
南科大要辦成一所研究型大學。研究型大學,教師一半時間做科研,一半時間做教學。南科大有濃厚的做研究做學問的氛圍,學生在本科階段就可以跟隨老師做科研。在跟隨老師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老師那學習和領悟到什麼是想像力,什麼是洞察力,什麼是批判精神。這些知識不是書本能夠教的。
我們的付出已經得到了一些成果。首屆教改實驗班的學生,最近在香港舉行的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簡稱iGEM)亞洲區比賽中,獲得了一金一銀的好成績。這個比賽競爭很激烈,很多名校是派出研究生來參賽的。現在參賽的學生正在準備去麻省理工參賽。這是學校改革教學模式,學生上課的同時也跟教授科研,慢慢學會科研、得到成長的一個例子。
南科大最高管理機構是理事會
快報:外界提到南科大的改革,總會說到「去行政化」這個關鍵詞,怎麼理解?
朱清時:我做中科大校長時,感到中國大學最根本的困難在於,大學已被「行政化」。
所謂「行政化」,不是指行政管理,而是指大學都辦得像個行政機關一樣。行政機關的特點主要就是誰官大誰說了算。大學是個學術機構,學術機構應該是誰掌握真理,誰說了算,大家的眼睛都看著教授,才真正懂得什麼事情應該怎麼做。
大學如果是誰官大誰說了算,容易把大學的真理給扼殺了,大學就成了按行政意志在往前運行。中國的大學想要有希望,必須要擺脫誰官大誰說了算的這種體制。
南科大正在努力「去行政化」,我們學校有了很多重要的法律法規,比如深圳市頒布了南科大管理暫行辦法,理順了深圳市政府跟南科大的關係,明確南科大由理事會來領導,減少政府與行政機構對南科大的幹預。
在校內,我們努力建立起規章制度,讓全體管理幹部眼睛都看著教授,多傾聽教授的意見,按教授的正確意見來運轉學校。
我多次講過,南科大要有這樣的文化南科大的老闆表面上是市政府,但實際上是南科大的教授團隊。教授團隊如果發展不順利,教授就要離開,教授一離開,南科大就完了。大家都要為真正的老闆幹活,要眼睛看著教授。
學校現在最高的管理機構是理事會。現在我們大概有20多位理事,有三分之一是市政府的官員,市長、副市長、人力資源局,財委、發改委等領導。三分之一是社會上的知名人士,如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平安保險公司老總馬明哲,比亞迪總裁王傳福,香港科技大學的原校長吳家瑋,上海交大的原校長謝繩武,中山大學原校黨委書記李延保,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原校長李衛,北師大原校長鍾秉林等。
第三部分是學校的高層管理人員,校長,副校長,教授會的會長,顧問委員會的顧問代表等。
學校實行由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重大問題由理事會投票決定,這種模式是國際上高校的通常做法,我們依照中國特色,理事會有一些政府的高管參加。今後我們希望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意識得到提高,理事會應該有更多的學校教授代表,其他理事也能更多地理解南科大。
目前師生比1∶3,很多教授有海外深造背景
快報:大家一直很關注學校的師資力量,目前情況如何?
朱清時:目前學校大概有80位教授,230多個學生,比例是1∶3。隨著我們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我們會不斷招收老師,我們希望學校的師生比能夠達到1∶8,也就是一位教授對應8位學生。這一比例是國際上研究型大學的慣例,而目前國內大學的師生比一般是1∶15到1∶16。
現在學校師資建設還算比較順利,面向國內外招聘了80多位教授,主要是中青年為主,很多都有海外名校深造背景。特別優秀的老師,年薪超過百萬。按每年80人的速度,10年以後能夠招到800位教授。
目前還缺少招聘配套政策
快報:招聘教授順利嗎,有沒有什麼困難?
朱清時:在招教授的過程中,主要的困難是沒有配套政策,招一位教授,就需要啟動經費,要安置好教授的家庭。現在深圳首次建這樣的大學,還沒有相關的政策,沒有相關的經驗、意識。
因為我們是個改革試點學校,一些教授覺得我們前途未卜,也不願意來。但深圳市政府對辦好南科大有很大決心,我想我們的困難能夠解決。
新校園年底交付
快報:南科大目前運轉情況如何?
朱清時:南科大是在朝氣蓬勃的發展,在教學上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比如學生在國際大賽中獲得成績,這不是一件簡單事情,學生才本科二年級,就已經表現出很強的創新能力。
在科研上,學校正在籌建基地,由於配套措施不完善,基地建設比預期緩慢了一點。我們的新校園建設基本就緒,年底交給學校使用,明年就搬進新校區。
學校規章制度建設方面,因為南科大是致力於高等教育改革的學校,政府跟學校都沒有經驗,制度正磕磕碰碰地制定中,制定後發現不合適,我們就更改。總之,我們正在努力奮鬥。
想成為加州理工學院這樣的學校
快報:您曾說,學校要成為像加州理工學院那樣的學校,這是學校未來的方向嗎?
朱清時:這是我們嚮往的目標。要成為加州理工學院這樣的學校,難度非常大。我去過加州理工學院。它是錢學森在美國工作時間最長的地方,錢學森在這所學校任教授。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指的就是中國缺乏加州理工學院這樣的院校。
加州理工學院有很多的科研經費,有很多的科研基地,很好的師資,我們在深圳不一定能得到這些資源。南科大現在的目標是儘快建成一所有中國特色的高質量的研究型大學。
進行教改實驗,建一所「去行政化」的大學
快報:當初,您在中國科技大學當校長,退休後,為什麼還要來辦南科大?
朱清時:這個問題很多人問過我。退休以後,我覺得非常遺憾,中國高校的弊病是沒有做到「去行政化」,我們沒有機會真正去做這樣的嘗試,去建一所去行政化的大學。
南科大聘我,他們支持我做這樣的事情,我到這邊來其實也是代表了中國很多校長的想法,來進行大家都認為應該進行的一個教改實驗,以實驗的心態到這兒來做這個校長。
我剛接下這個任務時,確實沒想過會如此困難,如此累。累,是因為大事小事很多,很多事情沒有理順,管理隊伍也沒有建設好。有好多事情不應該由校長來處理,也要我來處理。你看從早上到現在。我還沒有空閒過。
聘期還有近2年
快報:外界傳說您有「退役」的想法?
朱清時:我的聘期是5年,現在已經過了3年多了,聘期剩下不到2年,這不是我退役,是因為我聘期到了,我是被聘請過來的。
我希望深圳市之後能夠選到更年輕,更有能力的,比我更合適的人來當這個校長。我還是願意回到我過去的科研的工作中來,我有很多很想做的事,我想趁我還有精力時,趕快把我還沒有做完的研究工作做完。
我已經66歲了,本屆任期結束時我68歲了。我聘期還有近2年,我要繼續做好現在的這個工作。
南科大啟動校區位於深圳西麗鎮,遠離市中心,佔地15萬平方米。學校校門緊閉,外訪者想要進入,要得到老師允許,在保安室登記身份證號碼後才能入校。在啟動校區800米外,新校區正在建設,2013年投入使用。
南科大,左邊是辦公樓,有學校管理部門和老師辦公室,右側是學校的教學樓,有學生的圖書館、實驗室和教室。
學校裡比較空曠,綠化帶種著不少棕櫚樹。教學區與生活區的空地上開著淡紫色的牽牛花,星星點點。學校後面,遠遠望去是一座山。校園裡鳥叫聲不絕,是個潛心讀書的好地方。
學校公寓樓公告欄上貼著各種招募信息,還有一張英文通知,說的是國外一位教授要到學校做講座。
傍晚的南科大操場,10多位男生在踢足球,還有男生在打籃球,四五位女生觀戰。路上,有的學生行色匆匆,趕往教室自習。與別的高校相比,南科大顯得更為靜謐。
在南科大校園,快報記者隨機採訪了一批學生、老師,了解他們在南科大求學、生活的方方面面。
老師會帶著學生參與一些項目
周同學是教改實驗班的學生,現在讀大二。他是南科大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簡稱iGEM)亞洲區比賽代表隊的一員,負責網站展示一塊。上周四下午,他正在自習室準備完善展示的網站。
我中學的母校是山東省實驗中學,在濟南公立高中裡數一數二。我們班學生都是全省各地的優秀學生。我原來打算考另外一所名牌大學,去實地看了一下,發現那邊學生太多了,我想以後搞科研,學校人不能太多,所以選擇了南科大。
南科大去年經歷了高考風波,還有人退學了,當時我有點擔心學校。現在的南科大已經去籌轉正了,發展很順利。這屆新生來了以後,環境變了,學校人一下多了,有了新生的力量,我覺得很欣慰,有了一屆就會有下一屆。南科大很快會成為正常規模的大學。
現在大學裡的科研氛圍很濃厚,老師會帶著學生參與一些項目。但我覺得,學校說的創新型人才不是那麼好培養的。但學生確實可以在跟著老師做項目的過程中學習到很多,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參加的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這個項目,讓我開闊了眼界,思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得到提高,體會最深的是能把課本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了。
南科大賀建奎老師:
現在學校知名老教授確實有不少
南科大在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上獲獎的指導老師是賀建奎副教授,是一位80後,非常帥氣。賀建奎中科大畢業後,去美國深造,在史丹福大學讀博士後。
賀老師說,南科大的學生非常聰明,學習很主動,有個性,也很有探索的精神。比當年的自己還要優秀。
「參賽的同學們設計出了一個iPhone應用程式,可以在iPhone上連結基因資料庫,重組基因圖譜,非常實用。iPhone編程非常難,跟一般計算機語言是完全不同的,學生用10天就學會了,真的很聰明。」
賀老師說,「我是今年年初來的,現在主要在學校做研究,下個學期上課。大家都希望國內教育有所改革,很多在美國的華人也想回來,但是大家聽說很多國內大學關係盤根錯節,也有顧慮。香港很多的博士後也希望到這裡來發展。現在學校的年輕教授都覺得學校還可以。
「我感覺,現在南科大要引進年輕一點的博士後,問題不大。但想要引進海外資歷深的、領軍級別的教授,可能難一些,因為他們顧慮很多。但現在學校裡知名的老教授確實也有不少。」
老師有的來自香港,有的來自北京
有的很儒雅,有的很萌很可愛
採訪的第一位女生,個頭很高,說話慢條斯理
我是安徽學生。朱校長原來是中國科技大學校長,這所大學就在安徽。我高二時就特別嚮往南科大。高中時,我的成績最好考進過我們蚌埠全市的前十名。高考結束後聽說南科大招生,馬上就報考了。
在南科大讀了兩個多月了,我覺得一切都挺好。學校教學條件很好,教學樓很漂亮,老師也很負責任。
比如香港來的唐老師是我們物理老師,他每次上課都像機器貓一樣,能變出好多東西,然後用這些東西來給我們演示物理原理,上他的課我們都很開心。柳老師教我們微積分,很儒雅,他是原來北航的老教授。教我們化學課的陸老師,很可愛也很萌。
我們是第二屆學生,前段時間,我們選出了自己的學生會,現在已經有一些學生社團了,比如電影社、粵語社、創意工作室、思哲社等。我和同學參加了粵語社,由廣東的學生教我們說粵語,很好玩的。
老師和學生住同一幢樓
學生有問題可以立刻找到老師
另一位女生說話很快,個頭小巧,蹦蹦跳跳得很活潑。
我高中是在湖南長沙讀的,成績還可以,原來打算考武漢大學,後來覺得南科大更適合我。
現在我們開設了物理、化學、微積分、線性代數、國學、體育、英語、計算機等課程。我們學校原先說要英語教學,但因為有些同學跟不上,有的課程改成中文教學了,比如數學課的課件是英文的,但是老師用中文為我們授課。此外,國學經典也是中文授課的。
我覺得南科大條件很好,我們有獨立浴室,有空調。很多學校晚上會斷電斷網,我們學校不會。
我們的食堂可好了!(註:說到食堂,女生開始手舞足蹈)平時菜很便宜,一大片西瓜一塊錢。有時候碰到過節,學校食堂免費供應,食堂阿姨特別熱情,老是問我們,吃不吃這個,吃不吃那個。
老師和我們住在同一幢樓,就是你們說的書院制。很多教授白天在辦公室,晚上住在學校公寓,學生要找老師很方便。我聽說,上屆的一個學長,自習時有問題想不通,發郵件給老師。一小時後老師就到寢室裡來找學生,兩個人討論到晚上11點半。
在這裡讀書蠻費勁的,壓力有點大
一位男生在夜色中打籃球,休息間隙,他也說了自己的求學經歷。
我來南科大,一開始是父母提出來的,我不是那種學習特別刻苦的人,我爸媽覺得南科大比較適合我。
我高中在威海一中讀,這是當地最好的中學之一。我本來打算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山東高考結束後,南科大在當地開了招考說明會。當時有500多人報名,177人確定能參加複試。今年山東學生最終來南科大的,如果只比高考成績,差距很大,好的可以考中科大、復旦,分數低點的上山東大學。
南科大自主招生複試,我覺得是那種測智商的題目。比如看圖找規律,看數字找規律等。有一道題目,報紙上都報導了,要求在7分鐘之內寫1-300,據說這個是測專注力的。我全寫對了。方法是先1-99寫三遍,然後再填補十位和百位數字。
在學校兩個多月的學習,我覺得蠻費勁的,學習的科目有點多,累,壓力有點大,跟高中有點像,下個月馬上就要考試了,我真怕自己念不好。
不過我對學校的前景比較看好,我們學校跟國外的大學有點像,上的課都是有用的課程。
外界對我們學校關注很多,我經常看到網上有關我們學校的新聞,我想,愛評論就評論去吧,我還是讀我自己的書。
師生關係密切
老師會隨時調整上課方式
晚自修,很多同學在學習。桌子上放著很多教材,基本都是英文的。沈劉行高中在深圳寶安中學就讀,是南科大首屆教改實驗班的學生。
我在高中成績還可以,本來打算考一所名牌大學,保底是中山大學。
我來南科大,有多方面的考慮。主要是不用高考,我本身是深圳人,離家比較近。
南科大師生關係比較密切,我可以經常找老師交流。南科大師生比是1∶3,學校的老師不會像別的大學那樣「找不到,看不見。」
上課一年多了,我覺得在這裡上課還比較自由。老師會根據班裡學生接受程度,調整上課進度。
有些老師是中青年教師,常常會在上課時徵詢學生的意見,根據雙方的情況來調整上課的方式。
我打算接下來學數學專業,今後去美國讀研究生。
目前在校生都不用交學費
獎學金很多
曾歆勳是廣州惠州一中的畢業生,見到他時,他正在教學樓公共區域玩遊戲。
我以前在惠州一中,成績在全校100名左右。我原本打算考中山大學,從新聞上看到南科大後,我就決定要來報考了,家裡也支持。
我在報考之前,在網上比較過中山大學和南科大老師,中山大學的老師很多都是在國內接受教育。南科大的老師絕大部分都有在世界各地名牌大學求學的經歷,視野開闊,可以帶我們走得更遠。
當然,學校也有弱項,比如現在南科大人比較少,各種學生活動和組織都還沒壯大,學生會就是我們自己組建起來的,等於我們是參與了學校的建設,陪著南科大一起成長。
南科大說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我覺得培養創新型人才不在於上課,主要是在實踐中培養。像現在大二幾位學長,跟著老師做項目,能在國際比賽中取得好成績,說明他們的能力很強了。聽說他們編寫iphone上的程序都是自己買書來看,自己學習的。
我也想多實踐,本來想去參加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但是沒選上。現在大一學生做項目比較少,主要以學基礎為主。我要自己找點事情做。
上南科大還有個好處,不用交學費,我們這一屆新生,有50多位學生每年獎學金15000元,其他名目獎學金還有很多,我聽說大二一個學長,獎學金拿了6萬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