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迄今為止,我國公民中僅有莫言和屠呦呦兩位大師獲得過諾貝爾獎,能培養出這樣的學生,是一所高校莫大的榮耀。如今,我國大學在校生規模世界第一,驕人成績可喜可賀。然而,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科教還存在很大差距,看看泰晤士等四大大學排行榜就知道了。也正因如此,一批志士立志要提高我國科教水平,他們都是社會各界知名人物,比如施一公。

近兩年來,西湖大學的新聞著實吸引了不少眼球。它是繼南方科技大學之後高教界的最火「明星」。當然,這六年裡還有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等高校相繼成立,但它們與南方科大、西湖大學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比如西湖大學依靠社會資本,而國科大「背景」強大。
施一公就是西湖大學的創始人,也是該校的首任校長、重要標籤和宣講人。近日,施一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我而言,十個諾貝爾獎也換不來西湖大學。我希望十年以後十五年以後,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的旅遊者來杭州看西湖的時候,同時看西湖大學,這是我們的目標,我相信我們能做到。」

不得不說,施一公為西湖大學付出太多。高中時,他取得河南省數學競賽第一名,獲得全國數學競賽和物理競賽一等獎和二等獎,他因此保送清華。2003年,施一公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歷史上最年輕的終身正教授,在巨大榮耀面前,他毅然回國,幾年後著手創建西湖大學。為此,他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一職。

西湖大學位於杭州,這所剛起步的學校,受到了空前關注。「十個諾貝爾獎」的「豪言」,生動展示了施一公對這所學校寄予的厚望和愛的深沉。當然,他的這番言論毫無意外地受到部分網友批評。
有網友如此評論道:「我看他也慢慢變得不知所云,只知媚俗了。請問十個西湖大學何時能培養出一個諾貝爾獎?西湖大學也就這水平。他離了普大,還有什麼成就?」

可以確定的是,這位網友絕對不知道西湖大學背後所呈現出的力量,這種力量絕不是來自金錢和權力。
施一公曾講過這麼一個故事,籌建西湖大學的過程中,他到處「求財」,書生氣息較濃的他碰了不少壁。後來,他遇到一位來自河南叫做鄧營的企業家,聽完西湖大學的辦學理念後,這位企業家特別激動,當場表示捐款3000萬。豈料後來資金周轉困難,畢竟這個企業是小企業,這位企業家用非常不好意思的語氣跟施一公表示只能捐1000萬。但這位企業家的妻子聽完西湖大學辦學理念後,捐了一個億。這筆錢是夫婦倆留給孩子的財產,回到鄭州後,他們對兒子滿懷愧疚,但兒子卻表示父母做的對,自己有手有腳,能夠自食其力。這就是西湖大學背後的力量,它不是來自於某一個人,而是一種有著信仰的力量。
所以,多給西湖大學一點時間,調侃一所建校不到一年的學校沒有諾貝爾獎,無疑是幼稚可笑的。如果辦學順利,二十年後的西湖大學將是高不可攀。最後,各位對於施一公「十個諾貝爾獎換不來西湖大學」的說法都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