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年,中國內地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共發表Nature & Science原創論文166篇,佔兩期刊全部原創論文總數(類型為Article的論文)的9.8%(總數為1702篇,僅包含已刊出的論文)。整體來看,我國頂級論文發表數量逐年穩步增長,目前已經穩居第二梯隊,不過距離榜首仍有較大差距。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我國近幾十年對於基礎科研的巨大投入已經初見成效,整體科研水平穩步提升。
我們把視角轉向國內,全國近3000所高等院校中,今年僅有63所高校作為通訊作者單位在Nature & Science發表過至少一篇文章,這一數據相比於去年增加10所。榜單中,中國科學院大學以28篇的成績反超清華躍居榜首,清華大學以24的總數屈居次席,北京大學以18篇的成績排名第三,其餘大學或排名詳情請看下圖。
排名靠前的高校中除了一些我們很熟悉的老牌學府外,上海科技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可謂兩所「黑馬」,創辦時間不過10年,卻取得許多令人吃驚的成果,這些都得益於兩校優越的地理位置,充足的資金支持以及政策扶持。目前,兩校錄取分數線逐年提高,雖然為「三非」院校,但在保研率以及學生培養方面有很大優勢,可根據自身情況謹慎選擇。
在「一流大學」這個層次上,除了最前面的「清北華五」外,南開大學和武漢大學兩校排名靠前,前者被人們說成「嚴重退步」,後者被人們稱為「名不符其實」,可由這個榜單我們可以看到兩校的科研實力確實不俗。不過根據後面高校的情況來看,以這個來斷定高校實力並不嚴謹。
在「一流學科」高校層次上,除了比肩清北的國科大外,擁有「中國醫學殿堂」之稱的北京協和醫學院,作為醫學領域當之無愧的王者,其在醫學科研領域上的底蘊非其他高校可比。後面的「一流學科」高校均只有1篇論文,不過總數也不足10所,各高校所面向的領域不盡相同。
在普通本科院校層次上,在物理和電子方面頗有建樹的山西大學表現亮眼,所取得的成績斐然,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很可能會成功晉級。至於後面的福建農林大學、廣西醫科大學、河北大學、華南農大、昆工等校,雖然社會對它們褒貶不一,但它們的優勢學科還是值得考慮的,畢竟分數更加「親民」。
此外,在探索新式高等教育上奮力求索的「西湖大學」值得一提,以小而精、精細化、重點突破為宗旨,該校即將招收本科生,至於是否值得報考還需考慮。後面的南通大學、汕頭大學、長江大學、浙江萬裡學院估計聽說過的人很少,不過本次確實可圈可點。
最後,希望我國科研水平越來越高,高校發展得越來越好。如想了解更多大學、學科或報考信息可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