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科睿唯安(clarivate)發布了「2020年高被引科學家名單」。之前我們曾介紹了「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上榜人次前10的國家」以及「2020年度高被引科學家上榜人次前十的機構」,這都是在全球範圍內來看。本文我們轉向中國內地(除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外),來看一看「2020中國內地高校高被引科學家入選統計」排行榜。
榜單中清華大學以55人次入選位列國內榜首,這也是中國高校唯一進入高被引科學家總數排名世界前十(中科院位列全球第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30人次入選位列國內第二名,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均以24人次入選共同位居國內第三,蘇州大學以19人次入選位列國內第五,其他高校排名詳情請看下圖。
在中國內地上榜科學家中,有621人來自123所高校(我國共有770人次上榜,剩下的149人次來自各科研機構)。排名靠前的高校多數是原985工程大學(蘇大的排名令人震驚),共有17所高校上榜人數超過10名,而有46所高校僅1人上榜,還得繼續努力呀!下面,我們重點關注排名似乎「不合適」的大學。
清華不必多說,中科大的科研實力毋庸置疑,在這些以科研為主的排行榜中有很大優勢。因為這個榜單不是高校實力排名,浙大以巨大的辦學規模和龐大的師資隊伍,從而有眾多科學家成為高被引科學家,以至與北大並列也有可能。
或許人們的關注度會聚焦到排名第五的「蘇州大學」上,畢竟僅是一所省屬原211高校,論級別、地位、實力等遠遠落後於其後的十幾所大學。由於蘇大所處城市經濟發達,雖然是省屬高校,依舊有充裕的經費,而且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也更大,學校重視科研,尤其是當今熱門領域,在大量的投入下,更容易出高質量論文。雖然排在了第五,但絕不意味著學校實力、學生培養等方面有這個實力。
之後的十幾所大學大家都比較熟悉,雖說排名看似雜亂無章,但排名靠前的幾乎都有各自特別突出的領域,由於排名不是按照實力來的,所以也不好解讀。其中的廣東工業大學值得關注,作為被美國列入所謂「實體清單」中唯一的「三非」院校,學校在精密電子製造方面實力突出,在5G建設與應用、電氣電子、集成電路等高端領域均有突出成就。
此外,還有一些「三非」院校也值得關注,地理位置優越,發展迅猛的「深圳大學」;江蘇兩所比較不錯的大學「江蘇大學」和「揚州大學」;歷史較為輝煌,以冶金領域見長的「安徽工業大學」;在電子信息、計算機領域實力不錯的「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在突出學科方面也都還可以,不過報考需謹慎。
最後,祝願各高校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國科研水平越來越高。如想了解更多大學、學科或報考信息可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