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女博士李晟曼火了她今年6月剛博士畢業就獲聘成為湖南大學副教授
圖源:湖南大學官網
據湖南大學官網近日更新教師信息顯示,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出任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今年6月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畢業
李晟曼的官方簡歷顯示,她2015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直博,繼續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師從吳燕慶教授,2020年6月畢業被授予工學博士學位。
2020年7月入職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南大學方面介紹:李晟曼專注納米材料生長、微納電子器件的加工製備、新原理器件製備與測試以及電路設計與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0餘篇。2019年參加國際微電子器件大會(IEDM)並作口頭報告。
據她的同學透露,李晟曼平時在學業上十分刻苦。導師吳燕慶教授治學嚴謹,對學生十分嚴格,要求論文必須在頂會期刊上發表,才能擁有畢業資格。李晟曼的日常工作強度大,經常在實驗室工作到半夜。李晟曼形容自己的論文能登上Nature Materials有如「哪吒出世」,歷經3年打磨才得以發表。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90後」學者走上了學術舞臺今天就帶大家看看湖南「90後」教授天團
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東
與不少「90後」教授、博導擁有海歸教育背景不同,青年教授李東是一名國內高校培養的學術新星。
根據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介紹,李東出生於1990年,2009年進入同濟大學就讀,2013年獲理學學士學位,隨後以直博生的方式繼續留校攻讀,並於2018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後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東的研究方向為二維材料及二維材料異質結,博士期間總計發表SCI論文17篇(總計影響因子147.247),其中一作論文8篇(總計影響因子89.682)。李東曾獲得校級獎項四項,被評為同濟大學學術先鋒。
另據同濟大學校友會官網介紹,李東在攻讀博士期間,提出了場效應光電子電晶體和可編程非易失性光電子存儲器概念,實現了器件光電轉換,邏輯運算與信息存儲功能一體,研究結果被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Nanotechology(影響因子:38.986)以及國際著名期刊Nano Letters(影響因子:12.712)、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響因子:12.124)等上,被同行高度評價為重大的突破。
湖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副教授陳少威
陳少威出生於1991年,本科就讀於廈門大學,2011年獲得直接攻讀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資格,是由中美富布賴特項目聯合培養出來的博士,這個項目是中美雙方開展的層次最高的官方教育交流項目。
2018年,陳少威在湖南大學法學院任副教授,因一張模糊的「高顏值側臉照」在朋友圈中刷屏,網友們稱他為「現實版何以琛」。
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 副教授翟雨佳
長期從事高溫超導磁體及其工程應用方面的研究工作,發表科技論文20餘篇。主要研究成果在IEEE Tra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Journal of Physics D 等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
近年來,主持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重點項目、湖南省基金項目。
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副教授李梓維
2017年和2019年分別在英國伯明罕大學超材料中心、瑞典林雪平大學物理系做訪問學者。2018年6月取得北京大學凝聚態物理理學博士學位,同年7月加入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工作。
主要研究領域為二維材料、納米光子學、新型光電子器件。近年來,作為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近30篇,包括Adv. Mater. ,Nano Lett. ,ACS Nano,Nano Research,Research, Nanoscale等。相關工作被ACS Nano: 'In Nano'特刊、ACS Nano 視頻簡訊、Wiley Materials Views China、Design for Science等國內外科學網等新聞媒體多次報導。申請中國發明專利5項,授權2項。
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副教授喻楚英
1990年出生,籍貫湖南寧鄉,是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領域為先進能源材料的基礎以及應用研究、新型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製備與性能表徵。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特聘教授劉惠穎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官網2019年11月更新了教師名錄。其中,1991年10月出生的女學者劉惠穎已經擔任了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特聘教授,入職時間為2019年8月31日。
劉惠穎系湖南長沙人,2010年入讀南開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本科,隨後在香港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系獲碩士、博士學位。在榮譽與資質方面,劉惠穎曾獲得教育部頒發的國家獎學金、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書,以及2018-2019年度美國富布萊特學者(香港)。
在社會兼職方面,劉惠穎擔任國際期刊Aging and Mental Health, Gerontology等審稿人,以及香港秀圃老年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
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
特聘教授齊衝衝
中南大學教授級研究員劉路
2012年,當時只有22歲的中南大學學生劉路被破格聘用為母校的教授級研究員,轟動一時。
原因是他攻克了困擾國際數學界20餘年的「西塔潘」猜想。
2010年8月,酷愛數理邏輯的劉路在自學反推數學時發現,海內外不少學者都在進行反推數學中的拉姆齊二染色定理的證明論強度的研究,這是由英國數理邏輯學家西塔潘於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個猜想。10多年來,許多著名研究者一直努力都沒有解決。
同年10月的一天,劉路突然想到用以前用過的一個方法稍作修改便可以證明這一猜想。他連夜將這一證明寫出來,投給數理邏輯國際權威雜誌《符號邏輯》。他的這一研究成果得到海內外科學家的認可。
痴迷於數學的劉路,在平常的學習中就展現出數學方面的天賦,但他卻不是傳統意義上高分的「好學生」,其老師介紹,「劉路的考試成績在班上屬於中等略偏下,但沒有掛過科。大多時間他都在自學數學。」
大二時,劉路就開始自學數理邏輯,被同學形容為「學術男」。他大學的室友劉洋說,劉路跟寢室裡的同學溝通較少,要麼自己看書,要麼上英文網站下載英文資料,很少玩遊戲。
時任中南大學校長張堯學表示:「破格聘用劉路是基於對僅為本科學生的他能夠破解世界級難題所表現出來的科研能力的肯定,這不是一般學者能夠做到的。」
綜合湖南日報、株洲晚報、湖南大學網站、中南大學網站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