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材料人工渦旋系統展現超強非線性手性

2020-12-03 初中化學大師

自由空間光束除具有自旋角動量(SAM)之外,還可以攜帶軌道角動量(OAM),對應於一個渦旋光束在傳播方向的螺旋相位。眾所周知,每個光子自旋角動量為 ±,而渦旋光束的相位變化為exp (ilφ),使偈每個光子攜帶值為l的軌道角動量,其中l為拓撲數(可以為正或負整數),φ 為方位角相位。過去二十年多年來,光學渦旋光束已經被應用在了許多領域,如光學操縱微粒子、超解析度聚焦、光通信、量子信息處理、幾何拓撲光子學等。

光束在各向異性和非均勻的光學介質中SAM和OAM這兩個動量可以相互作用來改變光束的偏振和相位。在金屬表面加工特定結構,如本工作採用的單晶鋁薄膜表面刻蝕阿基米得螺旋納米狹縫,可產生表面等離極化激元(SPP)渦旋場。得益於SPP出色的電磁場局域性以及場增強效應,此渦旋場的尺寸可大幅度降低,實現亞波長尺度的光學操作,這為集成納米光子的應用打開大門。然而,迄今為止表面等離渦旋研究主要局限於近場手段,如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SNOM)、光電子發射電子顯微鏡(PEEM)、和掃描電子束陰極螢光(CL)等。從應用角度考慮,無論從實用性還是技術門檻遠場都優於近場;因此,遠場研究SPP軌道角動量的產生非常必要。

創新研究

二維螺旋形表面等離激元結構是產生具有可調拓撲數近場渦旋場的一種通用方法。本文中,研究者結合表面等離激元渦旋超透鏡(Plasmonic Vortex Metalens,PVML)和單層過渡金屬硫化物(Monolayer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ML-TMDC) 以探測其遠場的二次諧波(Second-Harmonic Generation,SHG)的手性效應。該超透鏡由原子級平整度的鋁外延膜上刻蝕的阿基米得螺旋狹縫引發,它可以實現等離激元模式的精確調諧,也可以容易地在二維手性諧振腔頂部鋪設單層二維材料來構建金屬半導體複合系統。一方面,由於其吸收截面不再受光學互反性的限制,SHG發射可在遠場情況下對非對稱平面幾何結構進行手性探測;另一方面,ML-TMDC本身的反演對稱性破缺會引起很強的非線性光學效應,增強整體的SHG。

該鋁表面螺旋狹縫具有雙SPP共振帶(442和600 nm),其中442 nm共振帶專門為匹配二硫化鎢(WS2)中的C -激子而設計。相比於遠場的非線性手性探測,二維平面結構的線性手性只能在近場觀測,圖1中呈現了該螺旋結構所激發的表面波在近場光電子顯微鏡(PEEM)下的手性表現。

圖1. 鋁螺旋狹縫激發的近場手性

該單個表面等離激元渦旋超透鏡可在室溫下由遠場觀測到極強的二次諧波圓二色性,如圖2所示。

圖2. 鋁阿基米的螺旋狹縫激發的雙頻率二次諧波圓二色性

此外,研究者通過在二維手性諧振腔頂部鋪設單層WS2來提高系統的手性SHG轉換效率約一個數量級,如圖3。

圖3. 鋁阿基米得螺旋狹縫和WS2複合材系統的二次諧波圓二色性

此種CMOS兼容的單個手性複合材料系統(如 WS2/ Al Metalens),具有可控集成到大規模量子結構中的潛力。這些手性量子結構在手性量子光學、激子和光的手性耦合以及光自旋軌道耦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相關焦點

  • 進展 | 二維材料複合光纖實現超高非線性效應
    二維原子晶體材料是目前材料領域研究的一個熱點,比如石墨烯、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六方氮化硼等,均具有優異的物理性能。尤其是光學特性,不同能帶結構的二維材料可具備從紫外到微波的超快寬帶光學響應、可調的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和高非線性係數等特點,迅速掀起了二維材料與光纖光學相結合的交叉學科研究熱潮。之前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是通過轉移或者塗覆的方式將二維材料與光纖結合,以實現二維材料的光學增強效應。
  • 南開團隊發現人工超構材料手性旋光相變效應
    相變為人們調控材料性質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比如將鋼材從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可極大提高其強度與硬度;在高壓下可將石墨轉變為價格昂貴的鑽石。近年來,超構材料作為一種新型的人工微納結構材料,展現出眾多天然材料所不具有的、新奇的力、熱、光、聲、電、磁等特性,迅速成為研究的前沿熱點,並已經表現出極大的應用價值。同天然材料一樣,超構材料的特性同其原胞的個體特性及其空間序構所決定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 廈門大學江雲寶教授課題組:超分子手性的非線性相關
    超分子手性聚集體由手性構築基元藉由分子間非共價作用形成,或非手性構築基元在手性模板分子誘導下組裝形成,已在不對稱催化、手性識別和分離、手性發光材料、光伏器件等領域展現應用價值。超分子手性是超分子手性聚集體的重要性質,其特徵可由CD-ee關係曲線來描述,即表達超分子手性的圓二色 (CD) 光譜信號與手性構築單體或手性模板分子的對映體過量值 (ee) 的關聯。
  • 中國團隊今日《Nature》連發3篇,二維材料研究誰與爭鋒
    自石墨烯以來,二維材料逐漸在科研圈佔據主要地位。各種二維材料相繼被開發出來,為我們帶來了和體相材料截然不同的新性能。 2020年9月22日,Nature Nanotechnology和Nature Materials連續發表3篇二維材料有關研究成果。
  • 中國團隊今日《Nature》連發3篇,二維材料研究誰與爭鋒
    自石墨烯以來,二維材料逐漸在科研圈佔據主要地位。各種二維材料相繼被開發出來,為我們帶來了和體相材料截然不同的新性能。2020年9月22日,Nature Nanotechnology和Nature Materials連續發表3篇二維材料有關研究成果。
  • 廈門大學江雲寶教授課題組:超分子手性的非線性相關
    超分子手性聚集體由手性構築基元藉由分子間非共價作用形成,或非手性構築基元在手性模板分子誘導下組裝形成,已在不對稱催化、手性識別和分離、手性發光材料、光伏器件等領域展現應用價值。
  • 二維材料,三篇子刊!TMD、石墨烯、2D-MOF
    二維材料用於非線性光纖的優勢在於:(1)原子薄層不會破壞光纖中的高質量波導模式;(2)光纖內增強的光-二維材料相互作用可以引起超高的非線性光學響應。在現有的製造技術中,非線性是通過將非線性材料注入光纖或製造微結構光纖來實現的,前者因為非線性二維材料主要通過直接轉移技術附著在光纖上,存在傳播失真,光-材料相互作用長度較短,難以批量生產的缺點,後者則存在設計靈活性差的問題。
  • 二維磁性材料非線性光學研究獲重要進展
    復旦大學物理系吳施偉課題組與華盛頓大學許曉棟課題組合作,在二維磁性材料雙層三碘化鉻中觀測到源於層間反鐵磁結構的非互易二次諧波非線性光學響應,成功揭示了三碘化鉻中層間反鐵磁耦合與範德瓦爾斯堆疊結構的關聯。該成果8月1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二維磁性材料是近年來國際上備受關注的研究熱點。
  • 物理所三維手性超材料的摺疊加工
    由於他們在這一領域的代表性工作,為材料領域國際期刊Advanced Materials【31(2019) 1802211】撰寫了一篇綜述文章,系統介紹了三維摺疊加工方法的物理機制、加工工藝及其在微納米器件應用上的研究進展和未來前景與挑戰,並被選為當期的Frontispiece。
  • 二維鐵磁體中自旋手性漲落的研究
    拓撲材料橫跨凝聚態物理領域多種體系,其中挫折磁體和手性磁體中非共面自旋結構可以形成自旋手性,在實空間內產生一個有效磁場,使得電子的行動軌跡發生偏轉,從而導致拓撲霍爾效應。由於拓撲霍爾效應和非共面自旋結構之間的密切聯繫,拓撲霍爾輸運測量被用作檢測非傳統磁序的有力手段。事實上,拓撲霍爾效應長久以來和手性磁體或異質結中的斯格明子相聯繫在一起。
  • 上海光機所在缺陷調製二維半導體非線性螢光
    上海光機所在缺陷調製二維半導體非線性螢光及非線性吸收特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9-08-14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清華大學提出一種全新人工光學非線性材料
    近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周濟教授課題組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發表題為「Artificial Nonlinearity Generated from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Meta-molecule」的研究成果。該成果基於經典電磁學理論,利用超構材料思想,提出了一種全新的人工光學非線性材料。
  • 電磁手性:從基本原理到手性光學
    目前,手性光學的應用方向主要有:1) 手性結構中的非線性效應,如二次諧波產生(SHG),作為結構對稱性的極其靈敏的探針,使我們能夠區分手性和各向異性效應。2)手性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非線性光-物質相互作用中的手性選擇性增強,例如,當圓偏振光入射到量子發射器上時,相對於沒有超材料的參考樣本,手性系統的雙光子發光顯著增強了40倍以上,同時還為檢測和表徵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手性提供了超高的靈敏度。
  • 金屬有機框架材料——一個新型非線性光學的材料寶庫
    非線性光學材料是未來集成光電子器件的核心元素。二維材料具有與傳統體材料所不同的各種新穎的物理化學特性,並且完美的符合了人們日益增加的對於小型化、集成化、高效率、多功能器件的需求,因而成為了目前各學科交叉研究的熱點和重點。
  • 清華材料學院周濟等在人工非線性光學材料方面研究取得突破
    清華材料學院周濟等在人工非線性光學材料方面研究取得突破清華新聞網4月18日電 4月17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周濟教授課題組在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發表題為「由電磁耦合超構分子產生的人工非線性」(Artificial Nonlinearity Generated
  • 北京大學劉忠範院士/劉開輝教授等《自然·納米技術》:光纖內二維材料的均勻生長實現超高非線性
    非線性光纖已被廣泛應用於光學變頻、超快雷射和光通信等領域。在目前的製造技術中,非線性是通過將非線性材料注入到纖維或製造微結構纖維等途徑來實現的。然而,這兩種策略都存在低的光學非線性或設計靈活性差的問題。
  • 科學家揭示隨機光場中渦旋導致相干性退化的機理—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與普林斯頓大學合作,對具有不同相干長度隨機相位光束經非線性傳播後所形成的散斑場的統計性進行了實驗測量,觀察到隨著自由光渦旋的產生
  • 上海光機所等在隨機相位散射光的相干性與渦旋動力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研究以光子學系統對凝聚態物理中的Berezinskii-Kosterlitz-Thouless(BKT)相變理論進行量化實驗驗證,印證非線性光學與凝聚態物理、冷原子物理等多個學科之間有著某些共同的理論基礎,揭示隨機光場的相關性與渦旋動力學之間深刻而複雜的聯繫,為進一步探索非平衡態下的相干-渦旋動力學提供了新的基點。
  • JPCL熱點評述 | 手性光電材料
    其中,圓二色性是指手性材料可以選擇性地吸收或者發射左旋圓偏振光和右旋圓偏振光,這也是手性材料獨有的性質。與傳統依賴於光學元件的圓偏振光探測和圓偏振光源相比,手性材料不依賴於額外的光學元件,可以直接用來探測圓偏振光,並且作為圓偏光光源,有利於實現更加集成、可攜式的柔性光電器件。在顯示領域,需要用防眩光過濾器來降低外界光源(如太陽光、日光燈)的幹撓,但是會損失一半的亮度。
  • 【十大進展】隨機光場中的渦旋產生和相干性退化
    Fleischer教授合作,對具有不同相干長度隨機相位光束經非線性傳播後所形成的散斑場的統計性進行了實驗測量,觀察到隨著自由光渦旋的產生,散斑場的自關聯函數從冪律衰減退化為指數衰減。這項研究以光子學系統對凝聚態物理中的Berezinskii-Kosterlitz-Thouless (BKT)相變理論進行了量化實驗驗證,印證了非線性光學與凝聚態物理、冷原子物理等多個學科之間有著某些共同的理論基礎,揭示了隨機光場的相關性與渦旋動力學之間深刻而複雜的聯繫,為進一步探索非平衡態下的相干-渦旋動力學提供了一個新的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