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襯底缺陷是二維材料增長的關鍵!

2020-12-05 博科園

儘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創造足夠大的二維材料用於電子領域仍然是一項挑戰,但現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提高一類二維材料質量的方法,未來有望實現晶片規模的增長。

自從康斯坦丁·諾沃塞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和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用簡單的膠帶從大塊石墨烯上剝離出一層碳原子後,具有不同尋常性能的二維材料。儘管對這些石墨烯的小碎片已經進行了大量科學研究,但工業規模的石墨烯層很難生長。

在為下一代電子產品設想的材料中,一組名為過渡金屬雙滷代烷的半導體處於前沿。TMDs只有幾個原子厚,但在發光方面非常有效,這使它們成為光電器件(如發光二極體、光電探測器或單光子發射器)的候選材料。賓州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電子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材料創新平臺2d晶體聯盟(Penn State's 2d crystal Consortium)主任瓊·雷丁(Joan Redwing)說: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用二烯化鎢或二硫化鉬薄片製作單層薄膜,然後用化學氣相沉積法沉積它們,這樣就能在整個晶圓上形成完美的單晶層,問題來自於原子在標準基底(如藍寶石)上沉積時的組織方式。

圖示氮化硼表面與鎢原子錨定三角形區域,說明方向的缺陷控制。圖片:Xiaotian Zhang/Penn State由於晶體結構的TMDs,形成三角形,因為開始蔓延到整個襯底。三角形可以朝向相反的方向,概率相等。當它們碰撞並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連續的薄片時,它們形成的邊界就像一個巨大缺陷,大大降低了晶體的電子和光學特性。當載流子,如電子或空穴,遇到這種被稱為反轉域邊界的缺陷時,它們就會散射,這一直是TMD增長的一個經典問題。

在發表在《ACS Nano》和《Physical Review B》上的研究中,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物理、化學和工程科學與力學部門的研究人員表明,如果TMDs生長在六邊形氮化硼表面,85%或更多的TMDs將指向同一個方向。

物理、材料科學、工程和化學的傑出教授Vin Crespi和他的團隊進行了模擬來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他們發現,六方氮化硼表面缺硼或缺氮原子的空位可以困住金屬原子鎢或鉬,並使三角形定向到一個更合適的方向。與生長在藍寶石上的二維TMDs相比,改進後的材料具有更高的光致發光發射能力和更高電子遷移率。Redwing說:我們的下一步是開發一種在晶圓片上生長六方氮化硼的工藝。這就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控制缺陷和在大的表面上生長單晶層是很困難,許多組織都在研究這個問題。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參考期刊文獻:《ACS Nano》,《物理評論B》DOI: 10.1021/acsnano.8b09230DOI: 10.1103/PhysRevB.99.155430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中國董紹俊院士,新發現的單原子納米酶有何大用?

創造出有史以來最小的像素!比手機像素小100萬倍

太空人為何會在太空中變成「大頭人」?

相關焦點

  • 新研究有助於改善二維材料性能
    這兩項研究將有利於二維材料在電子、光子和存儲等領域的應用。微機械剝離法(即從大塊的材料上剝離出一薄層)和化學氣相沉積法(將氣體前體冷凝到襯底上)是製造二維材料兩種常用方法。前一種方法可以提供更高質量的材料,但是對於製造設備來說不實用;後一種方法可以很好地應用於工業領域,但是產出的二維材料薄膜性能較低。
  • 製備單元素金屬二維材料
    二維(2D)材料由於其特殊結構而具有一系列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然而,機械剝離、化學沉積和生長等傳統方法在製備單元素金屬二維材料方面存在諸多挑戰。微納尺度下,這種應變局部化會促使材料快速發生局部頸縮,導致機械減薄。基於該變形特徵,研究人員針對性地設計了多種Au雙晶/多晶納米結構,在無襯底、無合金化、無化學處理的條件下,僅通過塑性變形便可使晶界處的發生顯著的機械減薄,誘發二維Au薄膜優先在晶界處發生形核,隨後該晶核通過薄膜/基體界面的逐漸擴展而不斷長大(圖1)。
  • 納米科學:可擴展的二維材料推動了未來的電子產品!
    納米科學:可擴展的二維材料推動了未來的電子產品!自從發現石墨烯的顯著特性以來,科學家們越來越多地將研究重點放在許多其他可能的二維材料上,包括在自然界中發現的和在實驗室中炮製的材料。在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贊助的二維晶體聯盟 - 材料創新平臺主任,以及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與電氣工程教授Joan Redwing領導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製備單晶原子薄膜的多步工藝在大面積藍寶石襯底上的二硒化鎢。「到目前為止,大多數二維設備都是使用從大塊晶體上剝落的小片製成的,」Redwing說。
  • OLED柔性顯示的一些關鍵工藝如柔性襯底材料,薄膜封裝概要介紹
    OLED柔性顯示的一些關鍵工藝如柔性襯底材料,薄膜封裝概要介紹 作者:未知時間:2019-10-16 來源:柔性電子服務平臺
  • 二維材料產業化,路還有多遠?
    人們希望利用這一新型的二維結構,開發出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同時給行將終結的「摩爾定律」注入新的希望。15年來,二維材料的研究獲得了蓬勃發展,學術界和工業界一直在尋求商業應用的方法。前不久,Nature Materials 雜誌連用7篇文章,一同討論二維材料通往產業化之路。
  • 二維材料外延生長的原子尺度機理:特性與共性
    在金屬襯底上外延生長的石墨烯中,晶界作為一種缺陷不僅廣泛存在,而且嚴重降低石墨烯的整體質量。石墨烯晶粒的尺寸取決於生長過程中碳供給單元的擴散速率和成核速率。在銅襯底上,相對弱的碳—襯底相互作用使碳供給單元快速擴散並有效成核,最終導致大尺寸晶粒的形成。此外,利用CVD法在銅襯底上合成了30 英寸的單層石墨烯薄膜,但其過程中晶界不可避免的廣泛產生。
  • 二維材料的外延生長:能從元素周期表中學到什麼?
    近年來通過分子束外延法製備二維材料的研究表明表面合金是逐層或析出生長的關鍵中間體。在對單元素二維材料生長的系統研究中,作者結合元素周期表中位於金屬和非金屬過渡期元素的性質,討論了表面合金在二維材料非均勻生長中的重要性並且展示了表面合金形成的基本規則。作者還強調了使用二維拓撲絕緣體作為襯底來完成準獨立式單層的可能性,評估了二元二維材料的現狀和挑戰,並討論了通過表面合金工藝製造它們的前景。
  • 二維材料的應變工程研究
    相比於由矽、鍺、銦、鎵、砷等製成的半導體電晶體而言,基於過渡金屬硫硒族化合物的二維半導體材料可以使電晶體尺寸進一步縮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二維材料半導體器件研究的發展。相比於傳統半導體工業中的應變工程,二維材料原子級厚度特徵使其應變工程更為有趣:(1)二維材料有著更強的變形能力。不少實驗研究已經表明二維材料(如石墨烯、二硫化鉬等)有著遠高於其宏觀塊體和傳統矽的斷裂應變,更有趣的是缺陷甚至可以進一步提升二維材料的斷裂應變。(2)二維材料有著更多樣的變形方式。
  • GaN襯底調控增強MoS2室溫谷極化率
    目前,基於二維材料谷極化的研究大多是在低溫下實現的,如何增強二維材料的室溫谷極化率,是谷電子學研究的關鍵問題之一。近期,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戴倫教授、葉堉研究員與其合作者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在晶格匹配的氮化鎵(GaN)襯底上外延生長出單層MoS2,形成第I類異質結。
  • .: 普適性機械解理技術引領二維材料研究新熱潮
    製備高質量的二維材料,特別是原子層量級的超薄材料,是開展本徵物性研究和探索新現象的基礎。隨著研究的深入,多種二維材料的製備手段逐漸發展起來,包括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分子束外延法(MBE)、液相剝離法和機械解理法等。
  • 【材料】Chem. Mater.封面:石英襯底多重調控單層二硫化鎢
    譬如,藍寶石和雲母襯底由於具有和TMDCs相似的對稱性和較低的晶格失配,能夠有效地控制外延薄膜的生長方向,減少晶界處的缺陷密度;一些低對稱性的襯底如SrTiO3或LaAlO3等,可以通過影響表面擴散來調節材料的形貌,形成TMDCs枝晶,增加活性位點;熔融石英因其較低的熱膨脹係數(TEC),能夠在外延的雙層MoSe2中產生較大的拉伸力,實現間接帶隙到直接帶隙的能帶轉變。
  • 清潔燃料來源的關鍵一步:新型納米材料有助於從液態中獲得氫
    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一篇論文表明,研究人員設計併合成了一種有效的材料,可以加快從醇中提取氫的限制步驟之一。這種材料是一種催化劑,是由固定在2-D襯底上的微小鎳金屬簇製成的。論文第一作者張卓雷(Zhuolei Zhang)畢業於吉林大學,現為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分子鑄造研究所的博士後研究員,論文作者中還包括其他五位中國學者。
  • 上海光機所在缺陷調製二維半導體非線性螢光
    近年來,缺陷(邊緣和空位)對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的非線性光學特性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並已見諸報導,但修復缺陷對該種材料雙光子吸收及雙光子螢光的影響尚不明確。  為解決MoS2和WS2的雙光子螢光泵浦效率過低的問題,研究缺陷態對光子吸收和載流子馳豫複合的問題,科研人員以TFSI溶液處理過後的樣品為實驗組,未處理的為參照組,樣品為化學氣相沉積法的單層MoS2和WS2。
  • 段曦東:耕耘與收穫在二維材料的世界裡交融
    躬身探索 二維橫向異質結的研究獲突破具有原子級厚度的二維材料是科學界關注的焦點。它們是一類新穎的超薄材料,在科學領域,可以藉助它們觀察到新的物理現象,發現新的物理規律。為了充分實現二維材料在科學技術上的應用,需要發展更可控的方法來製備二維材料及其異質結和超晶格。
  • 從二維跨越到一維世界!二維材料打開了一維物理學的大門
    二維材料是伴隨著2004年曼切斯特大學Geim 小組成功分離出單原子層的石墨材料——石墨烯(graphene) 而提出的。    納米材料是指材料在某一維、二維或三維方向上的尺度達到納米尺度。納米材料可以分為零維材料、一維材料、二維材料、三維材料。零維材料是指電子無法自由運動的材料,如量子點、納米顆粒與粉末。
  • 二維材料谷極化特性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金玉奇研究員、李剛研究員等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於霆教授和復旦大學叢春曉教授合作,在二硫化鎢谷極化特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內封面文章形式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出版社的Nanoscale Horizons雜誌上發表。
  • 在掃描電鏡下襯度較低的二維材料,如何準確表徵?
    現在,除了石墨烯和MoS2等熱度較高的二維材料之外,很多其他類型的二維材料也相繼被開發出來。而目前的二維材料除了用到SEM之外,拉曼光譜也是極其重要的表徵手段,而將兩者完全一體化的電鏡-拉曼系統在二維材料的表徵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 物理所二維原子晶體銻烯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二維(2D)原子晶體材料與傳統半導體材料相比,具有散射小、遷移率高、便於製備疊層異質結構、電學性質易於調控等特性,成為製作未來電晶體的優秀候選材料之一。在已發現的二維原子晶體材料中,由元素周期表中IV族元素構成的單層材料(例如石墨烯,矽烯,鍺烯和錫烯等)具有高載流子遷移率,但由於其帶隙為零或趨近於零,限制了它們在場效應電晶體等電子學器件中的應用前景。
  • 科學網—我國新型二維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本報北京8月24日訊(記者丁佳)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任文才研究組在大尺寸高質量二維過渡族金屬碳化物晶體的製備與物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 化學氣相沉積法生長二維材料:可控制備、高質量材料及生長機理
    二維材料具有高遷移率、帶隙可調、大比表面積和原子級厚度等優點,在電子、光電子、傳感器、柔性器件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材料的可控制備是二維材料應用的前提,化學氣相沉積(CVD)是製備二維材料的重要方法。